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4.6保护土壤同步测试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8765036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4.6保护土壤同步测试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4.6保护土壤同步测试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4.6保护土壤同步测试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4.6 保护土壤 同步测试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1题;共30分)1. (2分)有一则公益广告:我国每年要消耗一次性木筷450亿双、相当于要砍伐600万棵成年大树专家估计,一棵树的生态价值是其木材价值的9倍下列对绿色植物的生态价值叙述错误的是( )A . 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保持水土B . 引起地球温室效应C . 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D . 防风固沙、消除噪音2. (2分)近年来有多处报道某些地方所产大米“镉超标”你认为这种“问题大米”是下列哪种原因造成的( )A . 酸雨B . 大气污染C . 水、土重金属污染D . 温室效应3. (2分)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 . 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B . 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套种C . 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D . 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的措施4. (6分)当土壤中含_ 过多,超过土壤的_能力时,就会引起土壤的_、 _和功能方式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_,间接被人体_,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5. (3分)图为松散泥土堆置的一个山谷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坡面上洒较大的水流,将会在A处_。(2)与此现象相类似的地质灾害是_。(3)在坡面覆盖草皮或苔藓,再洒较大的水流,此时A处沉积的泥沙比没有覆盖植被时_。6. (2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你认为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A . 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林B . 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套种C . 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D . 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措施7. (2分)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最突出的问题有( )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滥伐森林,植被减少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严重人口增长过快,造成房源短缺,不得不占用耕地开拓房源占用农田挖塘养鱼A . B . C . D . 8. (2分)盐碱地不利于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 . 盐碱物质及盐分进入植物体内B . 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C . 土壤水分过多造成植物萎蔫D . 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根细胞失水9. (2分)下列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土壤资源非常丰富,人类可以随便利用B . 地球表面主要是海洋,土壤资源并不丰富C . 为了提高土壤利用率,可以进行毁林开荒D . 土壤可以循环利用,所以大量开发利用没问题10. (3分)当人们陶醉在丰富的物质生活时,是否意识到有一支“垃圾大军”正向我们逼近,影响我们的生活,危害我们的健康? (1)一群环保志愿者在某社区推广垃圾分类活动,他们在居民小区里放置了一些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没有将垃圾分类放置。下列不属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 居民嫌麻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B . 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非常多C . 居民环保意识不强D . 居民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2)如图是居民区附近小型垃圾中转站(小圆圈)的布局,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垃圾中转站在选址上存在的问题是_。11. (4分)目前,我国各地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掩埋法,生活垃圾在埋入土中后很快就被细菌等微生物降解,但如果我们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起来,不仅延缓了垃圾的降解时间,而且将大量垃圾埋入土壤中,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挽救的危害,这是“垃圾袋装化”最大的弊端。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垃圾在土壤中降解,细菌等微生物的功能是_。(2)“垃圾袋装化”的最大弊端是对环境造成_,其原因是_。 (3)世界上较先进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将垃圾进行分类,将钢铁、有色金属、玻璃陶瓷、塑料等统统分开后再用不同方法加以处理,你认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_。第 6 页 共 6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1题;共30分)1-1、2-1、3-1、4-1、5-1、5-2、5-3、6-1、7-1、8-1、9-1、10-1、10-2、11-1、11-2、1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