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练习卷(I)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8761768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练习卷(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练习卷(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练习卷(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期末练习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2016丽水)2015年浙江籍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若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她提取的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 , 下列关于C15H22O5 , 说法正确的是( )A . 每个分子的质量为282克B .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 . 碳、氢和氧元素属于金属元素D . 碳、氢和氧原子个数比为15:22:52. (2分)植物茎的结构从内到外的顺序依次是( )A . 木质部形成层髓韧皮部树皮B . 髓形成层木质部韧皮部树皮C . 髓韧皮部木质部形成层树皮D . 髓木质部形成层韧皮部树皮3. (2分)水稻幼苗在土壤浸出液中比蒸馏水中生长的好,说明植物生长需要从外界吸收( ) A . 水分B . 无机盐C . 空气D . 有机物4. (2分)质量相同的Na、Mg、Al、Ca四种金属,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 A . CaB . AlC . MgD . Na5. (2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任务的保证,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A . 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B .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少量水C .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注入盛水的量筒中D . 做氢气燃烧实验时,先检验氢气的纯度6. (2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空气的组成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78%B . 浓盐酸有挥发性,打开瓶盖可看到瓶口冒白烟C . 氢氧化钠的俗名是火碱、烧碱、纯碱D . 碳酸氢钠是日常生活中焙制糕点的发酵粉的成分之一7. (2分)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既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A . B . C . D . 8. (2分)蜡烛、红磷、铁丝、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共同点是( ) A . 都能生成固体B . 都是化合反应C . 都有火焰出现D . 都会放热、发光9. (2分)如图为物质、元素及构成微粒的相互关系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为分子,b为元素,c为离子B . 由图可知,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C . 原子得到电子可形成阴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可形成阳离子D . 不同种元素的两种离子,质子数一定不相同,电子数也一定不相同10. (2分)下列各名称中属于叶片的基本结构的是( )表皮 叶脉 叶柄 叶肉 托叶A . B . C . D . 11. (2分)关于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根尖的伸长区B . 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依次是根导管筛管气孔C . 蒸腾失水的主要门户是气孔,气孔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D . 地球上如果没有植物,生物圈的水循环不受影响12. (2分)植物茎中导管的作用是( )A . 输送水和无机盐B . 输送水和有机物C . 只能输送有机物D . 只能输送无机盐13. (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B . 没有经过处理的工业污水不可任意排放C . 塑料、棉花、合成纤维、合金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D . 油脂和糖类物质都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14. (2分)某同学在做“探究电磁铁特性”的实验中,使用了两个相同的大铁钉绕制成电磁铁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要使电磁铁磁性增强,应将变阻器的滑动片向左滑动B . 电磁铁能吸引的大头针越多,表明它的磁性越强C . 电磁铁A线圈匝数较多,所以通过B 的电流较小D . 若将两电磁铁上部靠近,会相互排斥15. (2分)如图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从甲到乙时,膈肌收缩,呼气B . 从乙到甲时,膈肌舒张,吸气C . 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D . 吸气开始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16. (2分)下列四幅图中,符合安全用电的是( )A . 湿手按开关B . 两手同时接触火线和零线C . 在电线上晾衣服D . 切断电源后擦灯泡17. (2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B . 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C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 .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18. (2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 氮(N)B . 氧(O)C . 铝(Al)D . 硅(Si)19. (2分)下列关于化学中“一定”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分子一定由原子构成;原子核一定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 . 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C . 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 . 冷却热饱和溶液一定会有晶体析出;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就一定会燃烧20. (2分)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溶解某金属M后得到一种酸性物质:HMCl4 , 则下列物质所含M元素的化合价与HMCl4不同的是( )A . M2O3B . M(NO3)3C . M2ClOD . MPO4二、 填空题 (共5题;共20分)21. (7分)节瘤成因是_被破坏 22. (4分) H、 H、 H互为_,16O2、18O3互为_ A同位素 B相同物质 C同素异形体 D同分异构体23. (4分)微风吊扇通电后扇叶转动,使微风吊扇转动的工作原理是_拔下插头,在插头处接发光二极管,用手旋转叶片,发光二极管发光,这是_现象,人们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_24. (2分)仔细观察家里电饭锅、洗衣机等所用的插头,我们会发现有一根插头E要长些,如图所示那么,较长的那根插头E接的是_(选填“火线”、“零线”或“地线”);你认为这根插头做长点的主要目的是_ 25. (3分)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1)2个钠离子_; (2)3个铝原子_; (3)氢氧根_; (4)二氧化硫分子_ 三、 实验探究题 (共4题;共20分)26. (7分)小明利用热敏电阻设计了一个“过热自动报警电路”,如图甲所示将热敏电阻R安装在需要探测温度的地方,当环境温度正常时,继电器的上触点接触,下触点分离,指示灯亮;当环境温度超过某一值时,继电器的下触点接触,上触点分离,警铃响图甲中继电器的供电电压U1=3V,继电器线圈用漆包线绕成,其电阻R0为30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等于50mA时,继电器的衔铁将被吸合,警铃响图乙是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象(1)由图乙可知,当环境温度为40时,热敏电阻阻值为_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阻值将_,继电器的磁性将_(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图甲中警铃的接线柱C应_与接线柱相连(3)请计算说明,环境温度在什么范围内时,警铃报警答:_28. (4分)小明同学参加了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了研究磁体的磁性强弱是否与温度有关的课题。他做的实验如下:将一条形磁铁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吸着一些小铁钉,用酒精灯给磁铁加热,如图甲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当磁铁被烧红时,发现铁钉纷纷落下。丙(1)实验中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 A . 类比法B . 转换法C . 控制变量法D . 等效替代(2)从小明的实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 (3)根据这一结论,小明大胆设计了一个温度报警器,如图乙所示,请简述它的工作原理:当 温度逐渐升高时,磁铁的磁性减弱,无法_(填 排斥或吸引)弹簧开关,弹簧开关向下恢复原状,这样下面的电路就被接通,从而使电铃报警。 (4)同组的小王同学却认为小明设计的温度报警器没有如图丙所示的这种设计好。请你比较两种温度报警器,指出小明设计中的不足之处_。 29. (4分)下图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示意图,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该装置放在一定光照强度下20的环境中。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30分钟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6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X的位置。据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以释放出的氧气量来代表光合作用速率,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是_mlh。 (2)实际光合速率要比用这种方法测量所得的值_(填“高”或“低”或“不变”),理由是_(3)如果在原实验中只增加光照强度,则针筒的容量仍维持在0.6ml读数处。在另一相同实验装置中,若只将温度提升至30,针筒容量需要调至0.8ml读数,才能使水滴维持在X的位置上。比较两个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 但某同学认为有不合理之处,温度上升后,装置内气体体积增加可能是由于实验瓶中气体受热膨胀所致,若要消除实验数据误差,该如何设计对照组?_。四、 解答题 (共3题;共20分)30. (7分)小明利用热敏电阻设计了一个“过热自动报警电路”,如图甲所示。将热敏电阻R安装在需要探测温度的地方,当环境温度正常时,继电器的上触点接触,下触点分离,指示灯亮;当环境温度超过某一值时,继电器的下触点接触,上触点分离,警铃响。图甲中继电器的供电电压U1=3V,继电器线圈用漆包线绕成,其电阻R0为30。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等于50mA时,继电器的衔铁将被吸合,警铃响。图乙是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像。 (1)图甲中警铃的接线柱C应与接线柱_相连(均选填“A”或 “B”)。(2)图甲中线圈下端P的磁极是_极(选填“N”或“S”)。(3)请计算说明,环境温度在什么范围内时,警铃报警。31. (5分)如图甲为某型号豆浆机示意图,将黄豆和清水放入杯体,经过如图乙“三次加热、二次打浆”的工序,可制作可口的豆浆。(1)若豆浆机“加热”时功率为1000瓦,“打浆”时功率为200瓦。则按图乙工序完成一次豆浆制作,需消耗多少电能? (2)为了防止豆浆过少导致“干烧”和豆浆过多导致“溢浆”,小明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La,L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电磁铁,Ra和Rb分别是安装在“防溢浆”水位和“防干烧”水位下方的压敏电阻,其阻值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只有当豆浆液而处在“防干烧”和“防溢浆”水位之间时,电热丝才能工作。(假设电磁铁对衔铁的吸引力不会随距离的改变而改变,不考虑衔铁的弹力和重力)。当液面高度为h0时,闭合电路中的开关S,电磁铁La吸住衔铁,此时压敏电阻的阻值分别为Ra和Rb,请比较两者的大小关系:_。已知压敏电阻Ra的阻值随液面高度h的变化曲线如图丁所示,请结合Ra的变化曲线画出压敏电阻Rb的值随液面高度h变化的大致曲线,并在图中横坐标上标出“防干烧”水位h1和“防溢浆”水位h2_。32. (8分)某同学欲测定一处蔬菜大棚里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请你协助他完成任务 (1)该同学想利用2L的玻璃瓶收集气体,请帮他写出收集一瓶蔬菜大棚里的空气的方法 (2)通过测定得到蔬菜大棚中氧气含量约为25%,计算上述操作中得到的空气样品中氧气的质量(注:氧气的密度约为1.43g/L) 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填空题 (共5题;共20分)21-1、22-1、23-1、24-1、25-1、25-2、25-3、25-4、三、 实验探究题 (共4题;共20分)26-1、26-2、26-3、27-1、27-2、27-3、27-4、28-1、28-2、28-3、四、 解答题 (共3题;共20分)29-1、29-2、29-3、30-1、30-2、31-1、3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