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导学案讲座一之5).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760666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导学案讲座一之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导学案讲座一之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导学案讲座一之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导学案讲座一之5)主讲人:钟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主任) 时间:2012年9月28日编者按:本人对“导学案讲座”分为四个系列:一导学案综述,二数学导学案,三高中数学导学案,四初中数学导学案。对每个系列分为若干个专题,每个专题分为几个版块。本文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导学案讲座系列一之专题5)分为八个版块:一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综述;二是导学案教学模式中的三个关键点;三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四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五是“30+10三步六段式导学案”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六是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困惑及解决策略;七是对“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一些思考;八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致谢各位原作者和诸位读者。版块一:导学案教学模式综述 原作者: 李明 日期:2012年4月29日一、由教案转向导学案教学的缘由1、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并提供了比较明确的可操作程序,教师只要有教材和教参,就能依样操作。其结果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知识以外的素质的培养,学生接受过程是被动的,致使在教学中“教师只管讲,任由学生听”,“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教学状况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普遍性,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2、从目前教学的实际看,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共同分析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阵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参与课堂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应是新课程中课堂教学改革达到的目标。3、按照新课程要求,我们把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定位在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层次。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1、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导学案教学模式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解答了班额大、学生差距明显的教学难题,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设计学案的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基础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引领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的自学提纲,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目标要求下展开自己的独特的学习过程,最终达到各有所得,全面发展的目的。2、充分体现了师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导学案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体现在了学案导学和巡查指导上,教师从传统的知识讲解中解放了出来,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则体现在了沿着学案引领的具体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足的自学时间和空间,真正成为认知知识、理解知识、感悟知识、体验获取知识乐趣的第一主人。3、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体现了集体备课的作用。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三研究、三统一。要求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在备课环节上花大工夫,下大力气。各备课组要明确分工,每周指定一名主讲教师,提出主讲方案(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确立、教学环节的设想等),其他教师在集体备课期间提出教学疑问,全组讨论解决共性问题,研究制定出学生课下预习的内容,课堂讨论的内容、课堂动手实践内容及课后反思内容。三、“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由“明确目标前置自学展示交流合作探究达标拓展”五个环节构成,教师围绕学生的活动,相应地做好明确目标、问题助学、诊断指导、点拨提升、总结评价五方面的工作。1、明确目标。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事先把新的学习内容,按照其在单元或整册书的地位、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制定相应的科学的学习的目标,明确目标展示于“导学案”上。上课伊始,教师指导学生参照“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的有任务地参与课堂学习。2、前置自学。前置自学一般要在课上进行,学生依照“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问题,同时生成整理新问题。自学中,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能归纳的规律自己归纳,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合作小组内讨论寻求解决。鼓励学生通过圈点标记深入钻研,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教师指导自学,同时根据掌握的自学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前置自学环节设计的目的有三个:一是通过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完全能解决的问题,培养自主学习习惯、能力;二是为课堂上的展示做充分准备;三是为教师下一步的引导点拨提供起点。3、展示交流。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情况在教师的组织下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一般问题的展示交流有两个层次,组内展示和组间展示。知识性、基础性的问题可以在组内展示、互相评价,稍难的问题在小组内展示后整理出小组的意见在班内展示交流。自主学习任务展示的时机要跟教学的流程相和谐,要恰如其分的贴着教学目标的落实来展示,不能为展示交流而展示交流,为活动而活动。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确定“讲”与“不讲”的黄金分割点,以便及时进行点拨。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能学会的,都不需要讲。所谓的“讲”,实际上就是一种有效点拨,择机指导。展示交流环节是课堂非常有生命力的一个环节,它至少有这样几方面的效益:一是展示交流促进了前置自学。要想展示精彩,必须深入自学。先自学后展示能有效地启动学生进一步求知的内因,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得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两个层次的展示交流保证了学生参与的广度,使更多的学生拥有机会受到关注。三是展示交流生成了新的课程资源。学生个体拥有的信息是一种潜在的力量,而信息的交流使潜在的力量显性化,形成真正的力量。课堂上的展示即是一种信息交流,在参与中,在倾听中,使得学生不断地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使其思考的思路赖以延长,将思想的触角伸向更为深远的领域。四是展示能暴露学情,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找准教学的起点,以此作为教学的依据,这也是教学成功的基本保证。五是展示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快乐程度。形式多样的展示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增加自信。“展示交流”这一教学环节理想的教学状态应该是将“学路”和“教路”有机地融合在一体。“教”是贴着学情而进行的有效的点拨,“学”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的智慧成长。4、合作探究。学生依照导学案或教师的提示进行探究性学习。这一环节是针对前两个环节解决不了的内容而设置的,合作探究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究性、思想性,需要集体的智慧才能完成。合作探究的方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来提出问题或者根据学生的发现情况提出问题,然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讨论,在班内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讲解,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这个环节是灵活机动的,应根据教学内容的深浅、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来取舍。5、达标检测。学生依照“导学案”的设计,进行巩固训练或达标检测或拓展提高,以达到巩固、总结、检测所学内容的目的。达标检测题目的设置要求有层次有梯度,能体现知识能力重点,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使用。教师或小组长现场批阅学生练习,收集反馈信息,当堂矫正补救。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小结梳理知识框架、规律、方法,并对合作小组当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以上五个环节既密切联系又互相制约,形成一个统一的动态的流程,将“学路”“教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其中“学路”是最基本的。这五个环节既可以在一节课中体现,也可以在一个课题的教学中通过两节课、三节课来体现。教学中应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等不同情况,对教学环节进行取舍。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要价值取向是让全体学生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把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履历”,最大化的尊重培养发掘学生“学”的能力,让学生资源对教学效益提供最大化的贡献,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四、“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操作注意事项1、优化集体备课流程,保障导学案质量。集体备课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编制的“导学案”的质量和课堂教学的效率,集体备课总结起来有如下方面:(1)三定: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集体备课内容明确)。(2)五备:个人初备,形成个案。个人初备时,要求教师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及相关材料,突出抓“八点”(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同时,教师还要查阅学生档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初备时每位教师都要尽力提出自己有独到的设计方案和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困难。集体研讨,形成初案。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首先由主备人将个人设计的个案,以说课的形式进行交流,备课组其他教师在认真听讲、及时记录的基础上,分别陈述各自的个案,进行比较,把对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初案”。完善整理,形成定案。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形成的初案进一步完善、整理,形成规范的教学设计,完成对定案的编制。跟踪听课,形成复案。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根据学校听课安排或邀请别人听课指导。把关领导要跟踪听课,了解集体备课落实情况。教后反思,形成补案。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写出较为翔实的教后记,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对教学设计进一步修订完善,形成补案。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3)两个评价:包组领导对导学案进行质量评价,把关验收;学校领导现场跟踪集体备课,对集体备课中教师的表现进行现场评价。2、强化导学预设,提高课时效益。“导学案”形成之后,教师要在学生用的“导学案”基础上对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充分预设,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课堂观察、参与、指导的紧张度和针对性,以确保课堂每一个环节的效率。预设的内容包括:(1)前置自学阶段:教师要预设学生的自学方式、自学时间、自学要求、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的疑难问题,自学巡视需要个别指导的同学。(2)展示交流阶段:教师要预设展示的方式(自主展示还是提问展示)、展示的时机、展示的策略、展示的学生层次、展示时可能会暴露的问题、展示时的点拨角度方法等。(3)合作探究阶段:教师要预设探究方式、探究角度、探究可能达到的深度;集体或个别指导的合作小组或个体,点拨讲解的起点、内容。(4)达标拓展阶段:教师要预设不同学生的不同达标度、达标反馈的方法、个别指导帮扶的对象,评价激励的方案,总结梳理的方法、内容等。3、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主动学习成为习惯。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以往单一的、机械的“听讲练习”的被动状态转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展示”的积极主动学习状态,除了教学模式本身所起的作用外,教师还应该在课上或课下有意识的教会学生学习、合作、展示、倾听、评价。(1)教会学生展示:能自然自觉、仪态大方的在组内或班内围绕一个话题或重点发表自己的看法、阐明道理、抒发感情并能跟同学、老师交换意见。(2)教会学生倾听:一方面,既要会倾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又要会倾听同学的课堂发言;另一方面,既要听得进,听清楚,听完整,又要听得懂,听出实质,听出问题。(3)教会学生评价:在合作小组或班级内能公允真诚的评价同学的观点,能质疑、批判、改正、补充、完善别人的意见。(4)教会学生合作:在合作小组内,能以宽宏大量的心态主动借鉴他人的智慧优势为我所用,也能够积极主动地贡献分享自己的智慧优势。不互相排斥、互相嫉妒、互相拆台、互相封锁信息。版块二:导学案教学模式中的三个关键点原作者:zhaotou 日期:2012年2月29日 一、导学案教学难点在“导” 1、要导趣。即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导语,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或是于漪式的“激情感染”,使师生活动产生共鸣;或是魏书生式的“气功冥想”、“自主选择”,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或提问,设计疑点启发思维;或引用诗词、成语、名言警句等,激发兴趣,丰富知识;或用实物、音像等非语言手段,引起好奇,激发求知欲;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地在课前或课中设置悬念,创设意境,激发想象,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原因,使课堂教学活起来。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前导人,更要善于课中的引导。比如一位教师教学祝福,指导学生理解祥林嫂的悲剧,先指导学生用第一人称将祥林嫂的故事有层次地叙述出来,学生很快得出了祥林嫂遭遇可悲的结论。学生以为这是最好的理解时,教学程序为之一折,教师又从另一角度引导学生得出祥林嫂的可悲就可悲在想做奴隶而不可得的地位。当学生以为这次一定是标准答案时,该教师又引导学生得出了祥林嫂可悲就可悲在她一心要维护的封建礼教反而害死了她,虽然被害死了却不知凶手是谁的结论。这样一会儿“山重水复疑无路”,一会儿“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引导,较好的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导学案”,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从而发挥最大效益。高中语文适当运用“导学案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要为学生创设导演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趣,寓教于情。教师要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工夫,在提高学生能力“支撑点”上下工夫,在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工夫,进行有效的教学引导。 2、要导法。即教师引导和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指导中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实际上是教给学生开启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指导中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创新学习能力的过程。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中,可指导学生联系、比较、想象和质疑。将知识与方法综合渗透,实现理论与过程方法的综合,创立语文课堂综合化的方法体系。如可运用比较启发的方法把荷塘月色与荷花淀语言运用进行比较。朱文把荷叶比作“亭亭的舞女的裙”,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给人以美感:而孙文把荷叶比作“铜墙铁壁”,把荷花比作监视白洋淀的“哨兵”,给人一种庄严感。为何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描写呢?一个以美景反衬不平静的心情,一个以庄严之景显示军民同仇敌忾的心情。再如药中华大妈在劝儿子吃药时说:“吃下去罢病便会好了。”吃下药后却说:“睡一会罢便好了。”这两句句式相同,后一句却省了一个“病”字,原因何在?它体现了华大妈坚信吃下去药“病”便没有了。这也看出了作者运用语言的匠心。3、要导思。即教师引导学生深刻周密思考问题,使学生思维具有创造力。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和好胜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扬民主,创设能激疑导思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养成学生好问的习惯和探究的精神。如教学雷雨守财奴时,可提出人性的复杂和多变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教学祝福,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读了祝福,有人认为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同学们能否通过对课文的研读证实这一观点呢?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可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深入思考。4、要导行。即在教学过程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重视和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如在胡同文化的教学中,在让学生理解胡同建筑的方正特点之后,再让学生体会胡同文化“封闭”、“忍”的精义。正是有了“胡同文化”的这一内涵,才能体会作者对于传统的“胡同文化”复杂的思想感情,品出“再见吧,北京胡同”所蕴涵着的汪曾祺特有的感情。有了这种感悟,再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当地的建筑和生活习惯等所包孕的传统文化内涵,给学生提供研究的课题,如古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农家乐文化等,让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从学校生活延伸到社会生活中,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与创建。 多年来,不少教师习惯了“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递是单向单一的,学生没有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的听、记,是消极被动的适应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唯有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究与创新,自主实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身心才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方可被激活。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及兴趣,以鼓励为主,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所在,因势利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如在2006年全国语文教学大赛中,江苏的周黎老师教授病梅馆记时就十分注重在阅读教学细节设计中有机地融进阅读的方法指导。周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一起总结了“知人论世法”、“触类旁通法”、“瞻前顾后法”、“明察秋毫法”等读书方法。“知人论世法”的运用,周老师没有一开始先交待,而是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通过介绍背景来深化学生的理解。“触类旁通法”的运用,如联系以前学过的此类“说”、“记”文字,如爱莲说等多处借物抒情言志的文章,强化学生的理解。“瞻前顾后法”的运用则让学生理清文脉,理顺关系。“明察秋毫法”的运用,则是让学生于无疑处生疑,于作者不经意处经意,像对文中一些动词和叹词的品赏和推敲。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学会了阅读,并在阅读实践中内化为学生阅读的素质,使学生获得了多元的阅读经验和方法,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导学案教学关键在“学”1、教学的核心是学习,指导并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本义与最高境界,教学过程应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设计和展开。导学案不仅要明确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在课堂中的读、听、思、说、议、做等环节中,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2、导学方案应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在思维方式上给学生以引导,使学生真正完成从“要我学”“我要学”“我学会”“我会学”的过程的重大改变。教师要善于提供思维的杠杆,引导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鼓励创新,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质疑能力,从而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网站为苏教版小学、初中教案精品网站,欢迎各位老师在此免费下载课件、教学设计、试卷。三、导学案教学重点在“案” 1、导学案设计的重点在“问题导学”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剖析、学习过程设计和学法指导。问题导学以三线一面的方法把三维目标贯串起来。是知识线。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自读学习思路导引。是学法线。在依案自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怎样读、怎样思、怎样操作,从而作出培养学生能力的具体设计。这条线或简或繁,或明或暗。是德育线。在学习过程中,发掘并体现学习内容的感情价值、世界观、方法论价值,在耳濡目染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三条线通过一连串彼此连接的问题体制及其内涵,培养学生的能力,造成一个立体的知识、德育能力面。在呈现方式上有内容前置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情感潜移化等特点。2、在设计上要做到“四个吃透”、“四个把握”。是吃透教材内容所占的地位、整体结构、主要线索、纵横联系,把握住知识点,形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是吃透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把握住重点、难点、训练点,实现学用结合。是吃透教材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把握住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实现“因材施教”、“差别教育”。是吃透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全部过程,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增长点、思维的激发点,以解决学生思维、探索的问题。2、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导学案”的最终目的也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终生受益。但导学案是对教材的“翻译”和“二度创作”,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教材而产生的辅助工具,“导学案”绝不能替代教材,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植根于教材,利用导学案的辅助功能,帮助解决自己学习中的困难。教材是根本,导学案是辅助,两个一定要结合起来使用,既不能本末倒置也不能只用其一。版块三:“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原作者:(吉林省)长白县实验中学李升 日期 :2012年9月17日1、教学目标:以本节知识重点、难点为突破口,扎实推进教学过程为目的;以书面形式呈现知识流程,时刻提醒学生注意本节要解决那些问题;以教材阅读为背景,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为主线设计教学目标。2、引导发现:根据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提出或设置问题。如: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提出和发现问题;根据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设置问题;根据学生在学习讨论、研究中的发现引出问题;从上课开始的前一天,自行设计相关的问题。问题是思考的起点。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教材或课本内容提出或设置需要解决问题,实际上,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考,激发探索问题的主动性,使学生明确本节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此引导的作用是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3、合作探索:对(2)提出或设置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引导、类比、对比、联想、观察、实验、归纳、化归。形成更数学化、更抽象化的问题;或形成引入探索、有希望成立的猜想;把事项分解成更小、更具体、更可操作、更熟悉、更清晰,并表现出递进层次的问题,从而使归一的思考更科学化,为培养创造性思维作好必要的思考准备。如,让学生从背景材料中发现知识规律、特点、方法,进而解决本节研究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自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教学过程两主作用的有机结合,既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4、自主探究:在(3)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自己解决问题。特别要鼓励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中的独创性和创新精神。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是各自为战,也可以分组分群,还可以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式进行。对于一时迷路的学生,不要马上否定,而要尽可能地肯定学生思维中的合理成分。要激励学生,争取给更多的学生创设参与机会,使全学生们得到自主解决的训练和感受成功的体验。并且由知识点所散发的辐射区域形成规律性流向形式,以便学生能够灵活多样地理解、掌握、应用所学解决本节知识所涉及的问题。使课前课后问题的衔接、扩展、延伸紧密结合,并构成问题链。这种把课前、课中、课后知识及问题组合成类似于食物链的问题链,就是一种不局限于单纯课堂教学的开放教学模式。 5、评价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3)、(4)中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总结。比如,让学生来评价:探索发现的是否充分,问题解决的是否有效、彻底、简洁,得到的方法和结果有何意义?有何应用价值等等?对于某一学生的评价或小结,教师还可以让另一个学生再作评价的评价,也可以让学生构作一些练习来巩固学习成果。课堂上不在是只传授知识,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也不是简单地只由教师来讲授,而是要通过学生自主地自学探索,教师平等地参与学生的探索和学习活动,并实现教学过程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重心转移。6、拓展转化:课的结尾,教师要引导学生改变问题的思维度、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等方式来发散式提出新问题,并将新问题链引向课外或后继课程。需要指出的是,这里引导学生提问题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设问、疑问、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习惯。能否最终解决问题,由于受多种条件的限制,已不是最重要的了。最后教师布置三类作业:一类是不限定格式、自主式的作业,如阅读参考书的相关章节,预习或在教科书的右边处写的批注,作略解等;二类是有指定要求的常规书面作业,要少而精;三类是选作性作业,或探索性作业,或微科研小课题等。使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精神、创新意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形成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的过程。导学探索、自主解决的导学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的模本或示范,是学生完成自学的体验和准备。而学生在导学启示下进行探索,学会自学,掌握学习过程和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上述环节,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进行高中数学教学,不仅使果堂活跃,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而且能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分析归纳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评价解决问题成果。和在进一步探索新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方式得到科学引导,创新能力得到培养。许多学生反映:上一堂数学课,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方法,学会了思考。对学生而然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特别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有了很大提高。版块四: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原作者:(湖南省)汨罗市古培中学王昆良来源:湖南日报2011年4月6日随着新一轮课改的稳步推进,导学案教学模式以它独特的新颖性、科学性和实效性迅速赢得广大教师的青睐。导学案教学模式,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彻底打破了传统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实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然而,毕竟它还处于实验摸索阶段,如何继续完善与优化,发挥语文课堂的最大教学效益,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一、课前认真制订导学案,力求编写科学化教师应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学重点,凸显教学难点,灵活处理教材,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在编写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案设计上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和发展学生,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2、导学性原则。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导学案不仅要明确学习目标,确立教学内容,更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让学生参与到读、听、思、说、议、做等环节中去,从而理解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完成从“要我学“我要学”“我学会”“我会学”的过程的重大转变。3、层次性原则。在学案设计上,应将教材上的知识问题化,并将问题层次化。学习的过程应当是循序渐进的,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就像登台阶一样,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走向成功。在编写导学案时,可倡导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做到相互合作,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二、课堂上变教学为导学,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陶行知先生认为“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着力打造科学、和谐、生动、高效的语文课堂,笔者总结出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六个环节。1、预习检测。预习检测的题目内容是比较基础的知识点,答案比较客观,题量少而精,可以根据将要学习的内容联系旧知也可引入新知。预习检测既是检测的一种手段,又是课堂与课堂之间的桥梁。2、自读感悟。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基于此,可以这样说,任何对文本感知的草率和肤浅均会导致学习全过程的低效。3、合作讨论。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能激荡出智慧的火花。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小组成员间交流自读课文后的体验、感悟,并交流对导学案的学习情况,每个学生在“小组”这个小集体中都有展示的机会。然后,小组长组织本小组成员进行研读讨论。研读讨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案中的问题,二是学生自主发现和生成的问题。4、展示交流。在组内充分交流并基本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各学习小组将本组学习、探究、体验的成果,在班内汇报、展示和交流。这一环节既是学生个人充分表达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尽情展示个人风采的过程,也是多维互动、相互启迪、思维碰撞、成果共享的过程。组内成员有明确的职责,学习组长要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教师要进行过程调控、指导、评价和引导。5、建构提升。教师根据课堂学习情况,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针对共性,重点讲解,强化重点,提示规律,从而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6、巩固训练。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教师课前设计相关练习,以此巩固学习成果。总之,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就好比一位导演,要为学生搭建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情。教师要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功夫,进行有效的教学引导。三、建立小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1、在课堂教学中,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小组进行捆绑评价,并在小组之间也引入竞争机制,这正是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欢乐”的最有效的途径。2、每一次的评价结果以周为单位作学习小结,以月为单位作学习回顾,以学期为单位作学习调整,适时辅以物质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充分发挥小组长“老师的一只手”的作用,以实现生生互助,生生互促。3、这样的评价机制拉动的是每一个学生自信心的日益昂扬,带动的是小组团队合作的的逐步成长,形成的是“红杏枝头春意”的学习场景。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实施合理的评价机制,就如草船借箭的那一股不可或缺的东风,只要时机准方向对,学生便会如吃饱了的千里马,能在学习的大草原上驰骋得更欢、更畅!版块五:“30+10三步六段式导学案”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原作者:南亚杨洪日期:2009年6月16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体现在学生能自觉主动的学习,体现在学生能根据自身水平和需要有选择的学习,体现在学生能独立自主参加学习的全过程。“30+10三步六段式导学案”教学模式是以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导学案设计,第二部分是教学过程中的“30+10三步六段式”的具体实施方法,现分别介绍如下。一、第一部分:导学案设计设计好“导学案”是“30+10三步六段式导学案”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1、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参照各方面信息,制定出一整套学生自学指导纲要,即“导学案”。其内容包括“学习目标”、“预习提纲”、“展示质疑”、“精讲点拨”、“课堂检测”等,根据学科不同可以灵活掌握内容设置。一般是区教研室在每学期末提前将下一个学期的“导学案”编制任务分派给各学校完成,审定后下发共享。下学期教师使用时再根据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备课,每课时独立一份;通常要提前一周印制完成,每课时最后10分钟发放到学生手中,人手一份。2、特点是: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用具有预先性和指导性的“导学案”,让学生预先了解所学的内容及要达到的目标。3、在设计“导学案”时,应依据学习的内容、目标和学生的情况而变,没有千篇一律、固定不变的格式。但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原理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能力到理论的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的“导学案”设计一般分为以下五个步骤1、明确教学目标建立知识结构框架。学习目标要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及主攻方向。导学案中学习目标体现三维性: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是通过了解知识结构来实现的,应在导学案上明确体现,要求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去完成、去落实。而能力与德育目标虽然提出了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来培养与体现,需要师生通过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知识结构包括学科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课时知识结构。在老师设计一个知识结构框架的同时,适当留出部分内容,由学生尝试着总结概括,连接知识链条。2、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找出最佳切入点。“导学案”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通过小组的自主合作形式,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在解决重、难点的过程中,找出问题,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向老师质疑。从而在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解决了知识的重、难点,并逐渐的引导学生找到“会学习”的切入点。3、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导学案”本身就是一份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自学纲要。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像理化生学科是和人类生活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自然科学,这就需要教师注意设计学法指导,即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等。让学生掌握方法性、规律性的东西,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和难度,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解答。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4、及时小结反馈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还要有一部分,就是对学生自学探索后的反馈。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自学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许多各个层面的新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思考和质疑。及时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可以把自己发现的新问题记录在上面,老师在课前收集反馈信息,准备好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指导。这样既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又可以使师生之间的交流达到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5、课堂检测注意知识的运用与升华。为了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技能、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检测题目,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依据以上方法和要求,“导学案”就可以编制成功了。“学案”提前下发,可以使学生在正式上课前能预先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的链条,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这样学生依靠自己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在课前进行初步预先消化。学生暂时不能理解和解决的真正疑难问题留待课堂学习。课堂40分钟就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学习,并对于重点、难点问题提出恰当的质疑。进而强化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性、互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生在自学时可能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甚至是一些教师没有预想到的问题。预先得到这些问题反馈,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教学相长。二、第二部分 :“30+10三步六段式”的教学模式操作及注意问题学案导学过程是按照三步走的程序进行的。课前。1、教师编写导学案。学校要求同学科教师根据区里的公案再进行集体备课,设计出适合自己学生的导学案。通过集体备课能够使教师互相学习、共同探讨、深入研究,制定最佳导学案。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基础知识导学、典型例题、课堂检测等相应内容要考虑层次性,按由易到难顺序编排。2、学生预习,预习课本和导学案,确定个体疑点教师把学案发给学生,可运用导言、现代教学技术等手段创设适当情景,明确学习目标,学生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根据学法指导,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如有实验时,教师可提前准备好材料用具,让学生动手做,并观察实验结果,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自学、实验等发现问题,确定疑点,在导学案“质疑”板块及时记录下来。课中。将课堂40分钟分成30分钟、10分钟两段,前30分钟按“六段式”进行教学,后10分钟指导学生预习下一课。1、前段。重申目标:教师要求学生对己预习过的导学案作简略快速的浏览。学情调查:调查学生,教师可以用提问、竞答、查看、问卷等多种形式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调查。学生质疑,汇总学生写在导学案中的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产生的疑惑。问题汇总:教师根据调查的情况将问题归纳汇总,快速设计出解决方案。精讲点拨:分组讨论,解决基本问题。教师根据问题汇总的情况给各学习小组分工,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个体疑点,教师巡回指导。讨论时,学生各抒己见,交流评议。在小组取得一致意见的情况下,推选出一个代表将讨论的结果和疑难问题列出提纲进行交流展示。展示过程中组内学生要相互帮助、相互补充,表现出团队精神,各组之间要相互竞争又要相互鼓励。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中,要注意以下问题:开始讨论的问题要具体,要带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在学生逐步养成讨论习惯后,将讨论问题加深。要打破学生顾虑,形成自由讨论的气氛。在讨论中要不断启发学生,在一位学生发言后,还可以请其他学生补充,或者请另一位学生来判断前一位学生讲得对不对,还可以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的同时说明理由。要从鼓励学生出发,当发现学生发言出错时,不必忙于纠正,而让他讲完,然后请别的学生继续发言,最后引导学生来判断并说明理由,要鼓励后进的学生参加讨论,把一些易答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重新鼓起学习的信心;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除向未知质疑,也可向已知质疑。在讨论结束以后,教师要比较全面地了解讨论情况,要及时对讨论的问题进行小结,要让学生十分明确讨论中的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孰是孰非,不能得出结论的或现在还没有定论的,要鼓励学生积极研究、探索。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提倡学生质疑求问,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对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及知识修养有较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处理放与收、问与答、个体与全体、学生与教材等几方面的关系,既要使学生畅所欲言,又不能浪费时间,偏离主题,做到活而不乱,难易适中,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点拔引导、全班解疑。经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集中解决。教师真正起到主持人的作用。每一小组把未解决的问题由代表提出来,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而是让己解决此问题的小组做一次老师,面向全体同学讲解,教师适当补充点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导演,善于启发和引导、对主讲的、补充的、质疑的、听讲的等各方面的学生全面关注和调控,讲解不到位的要抓住问题要害,一语道破天机,偏离主题的要适时点拨引导,要调动学生、激励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人人体验,个个有收获。课堂上教师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的,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不讲,学生没问题不讲,学生有问题在讨论之前不讲。课堂检测,强化巩固知识。围绕学习目标体现学习重点进行效果的检测,一般六分钟左右的时间,组内学生之间相互评出成绩,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师可对各组成绩汇总进行比较,及时反馈给出评价。反馈小结。根据老师课堂收集到的反馈情况,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疏理知识、强调重点、归纳规律、总结方法,使知识系统化。通过对比、分析、综合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归纳学习方法,从“学会”到“会学”产生新的认识飞跃。学生根据上述学习活动,进一步充实、完善自己的导学案,下课时教师将导学案收齐、带走批改。 2、后段。课堂的后10分钟是预习下一课内容的阶段,教师把下节课的导学案发下去,简述主要内容,提出学习目标,指导预习方法。先要求学生全面预习。下课前再给各小组分工,课下有侧重的预习。课后。没有总结就不能飞越,没有反思就不能进步。课后师生做好后续工作才能巩固教学效果、扩大教学效益。1、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课后反思。对收上来的导学案进行批改,重点看学生的落实情况,对答题的书写、格式、严密等方面严格要求,不合格的要面改。问题较多的题目再通过习题课解决。2、学生:学生对课堂学习活动进行回顾,回顾自己在课堂上参与了多少,展示得怎样,提出了几个问题,主动解决了几个问题。对本课内容理解不透彻的、掌握不牢固的、甚至还没有解决的问题,通过同学帮助、小组合作、请教老师等渠道解决好。做好总结、积累、纠错工作。通过“导学案”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师生之间通过知识相互沟通,已经有了探究知识的基础。“30+10三步六段式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学案导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都力图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要引导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辩论,使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去探究知识,学生有了更多的自学时间,学会了自学的方法,形成了有序有控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这样就实现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互相促进,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可逐渐教会学生“会学习”的方法和培养正确的探究知识的思维方式。总之,“30+10三步六段式导学案”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允许学生异想天开,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答案捧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渐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打好基础,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版块六: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困惑及解决策略原作者:(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第一中学李永松 日期:2011年12月27日摘要:笔者根据自己的高效课堂教学实践总结出目前面临的主要困惑,在进一步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这些困惑的解决策略。关键词:高效课堂,导学案,化学教学,困惑,解决策略。一、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主要优点众知周知导学案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而编写的纸质文案。导学案一般是一课一案,主要包括五大模块:课前预习模块、课中研讨模块、总结与反思模块、达标检测模块和课后练习模块。教者试图通过这些模块的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以为基于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优点有三:1、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课前及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解决一些能力层次较低的识记性较强的知识点(A级)。这样就减少了教师苦口婆心式的课堂教学之累。2、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交流与讨论,从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这样就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资源”进行互补,从而改变传统的讲解式课堂教学模式。3、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内展示、小组间交流与质疑,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避免了传统课堂中学生易走神、开小差、学习主动性差的缺点。当然实施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很多其他传统课堂所不具备的优点,笔者在此就不再一一赘述。二、目前普遍遇到的困惑及解决策略基于导学案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固然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很多一线教师包括笔者还是遇到了很多困惑。下面笔者就发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与各位同仁进行交流,不足或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困惑1:如何才能保证导学案的编写质量?导学案的设计是否符合教材的编写思路、问题设置是否符合学情、是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一旦导学案的编写不够科学合理,可以预见的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必然就会出大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保证导学案的编写质量?策略:发挥集体智慧,将集体备课真正落到实处。备课组长是集体备课的首要责任人,集体备课方式不同,质量就有大不同。笔者任职备课组长已有多年,对如何保证集体备课质量有一套自已的方案,下面提出来与大家交流:(1)首先由备课组长在新学期开始制定好每周教学进度,根据教学进度及教学内容统筹安排每周导学案的主备人。主备人必须提前两周完成导学案的编写任务(电子稿),交备课组长详细审核。(2)备课组长审核后将导学案每人打印一份,先由各位教师独立研究导学案的总体教学设计流程是否科学合理、问题设置是否符合学情、所选的相关习题是否适宜、自己有何补充意见等等内容,要求全部记录在导学案的草稿中符上签名交给备课组长审核,上述资料作为集体备课的过程性资料最终交学校检查存档。(3)最后在每周两次的集体备课时间内大家共同讨论、商议,直到形成共识后由备课组长定稿交文印室复印使用。任何教师都不得自行复印其他任何形式的学习资料,这一块主要由学校领导负责检查。经过上述一整套流程编制的导学案基本上能够体现集体的智慧,内容相对来说也较为科学合理,符合本校学生的学情,因而对导学案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困惑2:教师如何才能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保证预习效果?策略:明确要求、详细检查、奖惩分明。教师要在上课的前一天或两天将导学案分发给学生,要明确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导学案中的预习模块。上课前一定要集中收缴后认真批阅,查找问题。教师要制定奖惩条例,对于按要求完成预习任务且表现出色的学生要及时奖励;对于未按要求完成预习任务的学生要加强教育及时作出惩罚。只有让学生看到教师的鲜明态度和明确要求才能保证取佳的预习效果,一旦学生发现预习与否无大碍则预习模块就失去它的意义了。困惑3:对于那些基础非常薄弱而又惰性十足的学困生我们如何让他们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效课堂中来?策略:善于做减法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一剂良方。对待这些学困生部分教师要么由于一味地追求整体的教学要求从而忽视了他们的特殊需求,使他们感觉愈学愈难。要么由于低估他们的学习能力视他们为无物置之不理从而任其自抛自弃,使他们在学习的长征路上与大部队越拉越远。为之奈何?笔者以为教师关键要有责任意识,爱心意识和因材施教意识。换位思考,其实这些学生在课堂上也是很痛苦的,教师若善于对他们做减法,如减少学习内容、减轻学习难度、减少课后练习量,再配合做思想工作、多鼓励、多放大他们的优点和点滴进步,可逐渐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做这些减法关键是在课前与其明确,课后则作好详细的督促与检查。困惑4:高一年级学生每天学习科目较多,课前预习负担较重怎么办?众所周知,高一年级学生必修的文化课多达十门以上,平均每天要学习五门左右不同的文化课,如果每节课都要求按照“预学-导航”模式进行教学,仅就课前预习这一模块就会占用学生课外大部分学习时间,况且每门科目还有课后练习模块,这样就会使学业负担很重,显然与“五严”规定相背离。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就是,受江苏省高考方案的影响,高一年级学生对语数外三大课目的重视程度要远高于其他必修科目。目前在一些生源相对薄弱的学校,物理-化学组合的学生远远超过物理-生物组合,所以很多高一年级学生对化学科目并不重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高一化学必修教材教学内容较多,但每周只有2课时。在这样的一种内忧外患的大环境下对于高一化学教师开展导学案教学模式来说确实有点困难,怎么办?策略1:将导学案中课前预习模块集中安排在周末,以周末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完成。策略2:可以将导学案中课前预习模块安排在课堂上当堂限时完成,教师通过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适时加以点拨,这样既能保证学习效果,又能减轻学生负担,何乐而不为?困惑5:课堂气氛是否活跃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笔者在观察一些教师的高效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