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 课时提能演练(十八)2.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湘教版必修2)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8758320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 课时提能演练(十八)2.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湘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地理 课时提能演练(十八)2.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湘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地理 课时提能演练(十八)2.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湘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2013版高中地理全程复习方略配套套题:课时提能演练(十八) 2.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湘教浙江)(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1浙江文综)下表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完成1、2题。国家甲乙丙丁城市化水平(%)908366321.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 )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2.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出生率低B.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C.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D.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2012西安模拟)到2020年西安城镇人口拟达到1 100万人,并形成“一核五区十卫星城”的总体布局。下图为我国西安市“一核五区十卫星城”示意图,其中,新城区为19722004年规划城区,新城区为20042020年规划城区,读图回答3、4题。3.目前,西安市城市化过程正处于( )A.初期阶段B.加速发展阶段C.高级阶段D.衰落阶段4.在19722004年西安城市化总体规划概要中,西安市两次规划的新城区都向北迁移,其主要原因是( )北部土地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价低廉北部有渭河从规划区域流过,为该区域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北部交通十分便利北部地区工业发达,科技先进,经济基础好A.B.C.D.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完成5、6题。5.可知该市( )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6.可推测该市(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预测题)读城市温度与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口变化关系图,回答7、8题。7.下列判断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城市人口与城市面积不相关该城市职能为政治、文化中心A.B.C.D.8.由此必然会带来的现象有(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城郊间形成热力环流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环境恶化A.B.C.D.(易错题)截至2011年底,浙江省城市化率达到59。下表为各时期浙江城镇人口增长和城市化速度比较,据此完成9、10题。时期年份总人口增长率(%)城镇人口总增长率(%)城镇人口增长规模(万人/年)城市化年均提高幅度(百分点)“六五”时期“七五”时期“八五”时期“九五”时期“十五”时期“十一五”时期1981198519861990199119951996200020012005200620104.68.94.43.73.63.723.431.232.257.626.024.442.269.494.0222.4158.3187.10.550.731.152.841.802.049.下列关于浙江省城市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B.城市化速度波动上升C.出现逆城市化D.城市化最快的时期是“十一五”时期10.城市化可能给浙江带来的影响不可能的是( )A.加大城乡差别B.加剧城市洪水威胁C.城市环境质量下降D.加大就业压力11.(2012嘉兴模拟)读我国某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示意图,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的是( )A.B.C.D.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材料一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和世界部分国家城市化进程图材料二 世界特大城市的发展趋势年份(年)特大城市数量(个)特大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1960114625229.530.428.4198022210311934.033.434.6200040812927940.834.044.2(1)对照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可以看出五国城市化分为两大阵营,试分析日本和其余四国所处的城市化时期及未来发展趋势的不同之处。(2)请根据材料二的数据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发展合理吗?说出你的理由。(3)试分析近半个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的差异和原因。13.(探究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8分)材料一 由“苏南模式”创造的一批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民务工的主要场所,苏南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农民生活质量也高于全省及全国平均水平。如下图。材料二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每年有大量农民的土地、住房被征用,用来建设工业园区、道路设施等。城市化的过快发展,带来了诸多的问题。(1)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是什么?说出苏南五市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城市。(2)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有哪些?(3)根据材料二,简述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答案解析1、2.【解析】1选C,2选D。第1题,四个国家中英国作为工业化最早、处在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城市化水平最高;泰国是发展中国家、处在工业化起始阶段,城市化水平最低;日本的水稻种植业发达,农业人口占一定比重;沙特阿拉伯位于西亚,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自然环境恶劣,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城市,城市化水平高于日本。第2题,沙特阿拉伯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较高;东南部邻阿曼、阿联酋等国,不临海洋。中部沙漠广布,城市较少,只有在有水源的绿洲才有城市分布。3、4.【解析】3选B,4选A。第3题,读图可知,西安市周围规划出很多卫星城市,但还未建成,这说明目前西安市城市化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第4题,西安市北部土地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多为农业用地,地价低廉;渭河从规划区域流过,能为该区域提供充足的水源,这是城市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5、6.【解析】5选D,6选B。第5题,逐项分析如下:A项B项C项D项近郊区为净迁入区远郊区为净迁出区中心区净迁出量最大近郊区净迁入量最大第6题,该市处于人口由中心区和边缘区向郊区迁移的阶段,该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为郊区城市化阶段。人口虽然由中心区迁出一部分,但还不会产生“空心化”现象。【知识拓展】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区别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时间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20世纪50年代70年代20世纪70年代8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表现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人口迁回市区成因城市的拉动和乡村的推动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为追求更好的生存环境中心市区的开发,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图解7、8.【解析】7选A,8选D。该题组出错主要是由于对基础知识理解不到位,不能正确理解城市问题的成因所致。城市问题是城市不合理发展所产生的,并非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第7题,从左图可以看出城市建成区面积越大、城市温度越高,城市热岛效应越明显;从右图可以看出城市人口越多,城市温度越高。第8题,图示信息反映出城市面积增大,城市人口增加,因此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气温升高,城郊间必然形成热力环流。9、10.【解析】9选A,10选A。第9题,从表中可以看出浙江城市化速度持续上升,未出现逆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是“九五”时期,浙江省城市化水平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10题,城市化可能导致城乡差别缩小、加剧城市洪水威胁、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加大就业压力。11.【解析】选A。城市气温取决于下垫面的物质组成状况,一般情况下,郊区及城市绿地气温较低,市中心、商业区、城郊居民区气温较高。12.【解析】第(1)题,根据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确定城市化每个时期划分的标志;根据日本和其余四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确定其所处的时期和发展趋势。第(2)题,不同规模的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同,合理的城市构成应是大、中、小城市的数目为“金字塔”状。第(3)题,城市化进程和水平与经济的发展程度和工业化水平直接相关,在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速度和水平时,应当从其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程度等方面入手综合分析。答案:(1)日本处在时期,未来发展趋势是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其余四国处在时期,未来发展趋势是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城市化进程加快。(2)不合理。从大城市发展速度上看,大城市发展过于迅速,中小城市发展滞后,不仅不能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反而会引发更多社会问题。(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比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快。原因:发达国家由于城市化水平已经很高,部分大城市开始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由于获得民族独立,经济发展迅速,人口过快增长,城市化速度加快。【知识拓展】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主要表现和影响的明显差异(1)发达国家: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城市外围地带建设了比较多的卫星城;市区范围明显扩大,城市边缘地带发展较快;出现了高水平的大城市连绵带;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城市绿化率保持较高的水平。重视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和文物古迹。(2)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给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造成很大压力;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导致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13.【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南京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最高,这也是城市化的标志之一。第(2)、(3)题,分别考查城市化的有利影响和对地理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难度不大。答案:(1)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南京市的城市化水平最高。(2)城市化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促使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趋同。(3)问题: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解决途径: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知识拓展】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评价地形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使之趋向平坦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气候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周围地区的局部气候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能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水文城市建设过程中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有的河流被填埋后作为道路或其他建设用地,有的河流被分割成断头河或死水河,以致城市地区水系十分紊乱容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残留河道也容易因富营养化而变黑发臭生态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水,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使城市生态系统成为一个脆弱的系统。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和改变最大的地方(2)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项目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人文环境农村转变为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居民就业方式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景观特征乡村景观城市景观人口分散、农业人口密集、非农业人口经济开放程度低高信息、交通欠发达发达文化观念受教育程度低,整体文化素质低受教育程度高,整体文化素质较高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