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暑期预习练习卷(9)(重要的碱)A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57169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暑期预习练习卷(9)(重要的碱)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暑期预习练习卷(9)(重要的碱)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暑期预习练习卷(9)(重要的碱)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暑期预习练习卷(9)(重要的碱)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某科学兴趣小组以“白溪水库水污染情况调查”为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为了较准地测定湖水样品的酸碱度,可以使用( )A . 紫色石蕊试液B . 无色酚酞试液C . pH试纸D . 蓝色石蕊试液2. (2分)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通入NH3后的酚酞溶液变红,所以NH3是碱B .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 . 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滴入石蕊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D . 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氢氧化铜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3. (2分)推理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得出错误结论。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 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碱溶液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B . MnO2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故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都能加反应速度C . 降低至一定温度可使不饱和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所有不饱和溶液均可通过降温达到饱和D . 当pH=7时,唾液淀粉酶催化分解淀粉的活性最强,故人体中所有酶在pH=7时活性最强4. (2分)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脱落的固体试剂,小王分别取少量的该固体进行了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该固体最可能是(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检测水中加入固体前后液体的pH固体不溶解,液体的pH几乎没变化检测盐酸中加入固体前后溶液的pH固体溶解,无气体放出,溶液PH增大固体灼热状态下,通入纯净CO固体质量减轻,尾气中只检测到CO与CO2A . 金属单质B . 碱C . 盐D . 金属氧化物5. (2分)肉类的鲜度可以通过测试 pH 来判断。有资料显示,pH与肉类新鲜度的关系如表,则新鲜肉在变质过程中酸性如何变化( )名称新鲜肉次鲜肉变质肉PH5.86.26.36.6 6.6A . 变强B . 变弱C . 不变D . 无法确定6. (2分)物质的变化多姿多彩,表中X可以分别与甲、乙、丙三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下列符合要求的一组是( ) X甲乙丙AHClCuOCO2CuBNaOHHClCuSO4Fe2O3CNa2CO3BaCl2H2SO4Ca(OH)2DCO2CNaOHFe2O3A . AB . BC . CD . D7. (2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科学学科的重要核心素养。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B . 生成的丙、丁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C .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 . 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3:168. (2分)海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以下是对海水资源的部分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若沉淀B与试剂C发生的是中和反应,则沉淀B的化学式为MgCO3。B . 从“MgCl2溶液”得到“无水MgCl2”的操作方法是过滤洗涤。C . 由无水MgCl2制取Mg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 Mg+Cl2D . 为了使海水中的Mg+发生沉淀,又不污染反应后的溶液,试剂A主要是Na2CO39. (2分)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B . 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的氧气质量与反应时间 的关系C . 表示往锌中加入足量的稀H2SO4 , 产生的H2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D . 表示往稀盐酸和 CuCl2混合液中滴入NaOH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与NaOH溶液质 量的关系10. (2分)某溶液中含 n 个K、n 个SO42-、n个Cl- , 除存在不等量的 H 和OH-外,无其它离子存在,请你推测此溶液( ) A . pH 7B . pH = 7C . pH 7D . 无法确定二、 填空题 (共8题;共26分)11. (3分)国家环保总局已规定将各类实验室纳入环保监管范围某中学九年级甲、乙两个班的同学分别做常见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所做的实验和使用的试剂如图所示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到各班的废液缸中,甲班废液呈红色,乙班废液呈蓝色(1)请你分析废液的成分:甲班废液含有_ (2)目前许多高校、中学以及科研单位的化学实验室排放的各类废液大都未经严格处理便进入了下水道甲班的废液若直接排入铸铁管下水道,会造成什么危害?_;你建议如何处理甲班的废液?_ 12. (3分)许多植物的果实和花瓣中含有色素。现提取几种植物的果实或花瓣的汁液,用稀酸液、稀碱液和水逐一检验,现象记录如下表。植物的汁液在酸性溶液中在水中在碱性溶液中牵牛花红色紫色蓝色万寿菊黄色黄色黄色胡萝卜橙色橙色橙色玫瑰浅红色浅红色绿色(1)上述植物的汁液不能用来区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两种植物是_。 (2)手工制作一朵纸玫瑰花,用pH=12的某种溶液浸泡后晾干,用所提取的玫瑰的汁液均匀地涂在纸玫瑰花上,纸花会变成_色。 (3)与实验中常用的指示剂石蕊的变色原理相似的是_(填植物的名称)。 13. (3分)下列五种溶液:NaOH溶液、Ba(OH)2溶液、Na2SO4溶液、稀硝酸、混有少量硝酸的MgSO4溶液(1)指出其中属于碱溶液的是_(选填序号);(2)若要配置100克5%的硫酸钠溶液,需要往20%的硫酸钠溶液中加水多少克?_(3)若将Ba(OH)2溶液逐滴加入到混有少量硝酸的MgSO4溶液中,所得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的质量变化符合下列图象的是_(选填字母序号)14. (2分)某科学兴趣小组有铁、氢气、氧化铜、二氧化碳、碳酸、氢氧化钠、氯化铜七名“组员”进行击鼓传花游戏,条件是相互之间发生反应就可以进行传递花束从A传到G路线如图所示,其中A的固体俗称干冰(1)氢氧化钠应放在位置_上 (2)当G换成另一个同类别物质H时就能将花传回起点A,H是_(写名称) 15. (4分)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要坚持开发与环保并重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调查一化工厂时,发现该厂有甲、乙两个车间,排出的废水澄清透明,经分析知分别含有三种不同的离子,两厂废水中共有K+、Ba2+、Cu2+、OH、NO3、CO32六种离子 (1)将甲、乙两车间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变废为宝,既能使废水中的Ba2+、Cu2+、OH、CO32等离子转化为沉淀除去,又可以用上层清液来浇灌农田清液中含有的溶质主要是_(填写物质的化学式) (2)经检测甲车间废水pH=12,则乙车间废水中含有的阴离子是_ (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Cu(NO3)2 和 Ba(OH)2溶液能否反应?若能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_;若不有反应,写出理由:_ 16. (3分)已知A、B分别是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如图表示向A中加入B时,溶液pH变化曲线。请写出你从曲线图中收获的信息:(1)A是_ ;(2)B是_ ;(3)C点表示 _ 。17. (4分)如图所示: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已知A、B是空气中的两种气体,“ ”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变依据给出的信息推断并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界B可通过_转化为A; (2)B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 (3)D物质所属的类别是_; (4)C转化为B的微观实质是_ 18. (4分)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 0.73%的稀盐酸,反应过程中不断搅拌并及时测量不同时刻溶液的温度与 pH,记录数据如下表:反应时间/s0255075100125150175200滴入稀盐酸体积/mL048121620242832pH13.213.012.712.412.17.02.01.61.3温度/36.937.538.038.538.839.239.038.838.6(1)上述过程能够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依据是_。(2)观察如表发现,当反应时间在 125 秒时,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中和,其化学方程式为_。(3)小金同学提出也可以利用氢氧化钠固体来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在其中滴加稀盐酸,测量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也能达到同样的实验目的,你是否认同此方案?_,原因是_。三、 实验探究题 (共2题;共8分)19. (3分)锌、镁、铝等与盐酸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0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块镁片,再滴入5mL盐酸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中发生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它属于(选填“吸热”或“放热”)_反应; (2)实验时可观察到烧杯内的澄清石灰水变_ 20. (5分)某化学活动小组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1)同学们从农田里取回一份土壤样品,检测结果呈酸性,从经济和可行方面考虑要改良此土壤的酸性,应向农田里施加_ (2)同学们用图1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 I为了验证反应,小红将石蕊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_II依据反应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III为了验证反应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aNa2CO3 bHCl cFeCl3 dBa(NO3)2同学们想用图2表示反应的微观实质,请在A处补充画出反应后烧杯中的微观粒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该反应的类型_四、 解答题 (共3题;共23分)21. (3分)有下列几种物质:a盐酸、b烧碱、c熟石灰、d食盐、e纯碱,请选择合适的物质填空(不得重复): (1)用来清除铁锈的物质_; (2)常用降低土壤酸性的是_; (3)做馒头时用于除去面团发酵生成的酸的是_。 22. (13分)如图甲中A是一种常见的酸溶液100g,它能与黑色固体B反应,B质量为8克,将NaOH溶液逐渐加入到C中,生成蓝色沉淀E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在D中加人Ba(NO3)2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甲 乙 (1)试写出“在D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 (2)操作1的名称是_,C中溶液的溶质化学式为_。 (3)NaOH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A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3. (7分)兴趣小组为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把15g石灰石样品加入烧杯中,另取291.6g稀盐酸平均分三次滴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剩余固体的质量/克1055求:(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克。 (2)第一次实验结束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_克。 (3)第二次实验结束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二、 填空题 (共8题;共26分)11-1、11-2、12-1、12-2、12-3、13-1、13-2、13-3、14-1、14-2、15-1、15-2、15-3、16-1、17-1、17-2、17-3、17-4、18-1、18-2、18-3、三、 实验探究题 (共2题;共8分)19-1、19-2、20-1、20-2、四、 解答题 (共3题;共23分)21-1、21-2、21-3、22-1、22-2、22-3、22-4、23-1、23-2、2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