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防护用品配备管理及事故现场急救.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756571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3.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管理及事故现场急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管理及事故现场急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管理及事故现场急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管理及事故现场急救二 一 年三月 2 一 基本概念及法律法规规定 一 什么是劳动防护用品 劳动防护用品是指由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配备的 使其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或者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危险的个人防护用品 它又分为特殊劳动防护用品和一般劳动防护用品 国家对特殊劳动防护用品实行安全标志管理制度 第一部分劳动防护用品配备管理 3 二 有关劳动防护用品配备的法律法规 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三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并监督 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 使用 第三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的经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八 劳动保护 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 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的 第六十二条用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 执行国家标准 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 国家标准GB1165189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 试行 国家经贸委2002 03 06发布2002 03 06实施 4 二 劳动防护用品的种类劳动防护用品按照防护部位分为九类 1 安全帽类 是用于保护头部 防撞击 挤压伤害的护具 主要有塑料 橡胶 铝制 胶纸 防寒和竹藤安全帽 2 呼吸护具类 是预防尘肺和职业病的重要护品 按用途分为防尘 防毒 供养三类 按作用原理分为过滤式 隔绝式两类 3 眼防护具 用以保护作业人员的眼睛 面部 防止外来伤害 分为焊接用眼防护具 炉窑用眼护具 防冲击眼护具 微波防护具 激光防护镜以及防X射线 防化学 防尘等眼护具 5 4 听力护具 长期在90dB A 以上或短时在115dB A 以上环境中工作时应使用听力护具 昕力护具有耳塞 耳罩和帽盔三类 5 防护鞋 用于保护足部免受伤害 目前主要产品有防砸 绝缘 防静电 耐酸碱 耐油 防滑鞋等 6 防护手套 用于手部保护 主要有耐酸碱手套 电工绝缘于套 电焊手套 防X射线手套 石棉手套等 6 7 防护服 用于保护职工免受劳动环境中的物理 化学因素的伤害 防护服分为特殊防护服和一般作业服两类 8 防坠落具 用于防止坠落事故发生 主要有安全带 安全绳和安全网 9 护肤用品 用于外露皮肤的保护 分为护肤膏和洗涤剂 7 三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 存在的问题1 贪图利益 弄虚作假 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生产劳动防护用品 通过对近几年的劳动防护用品生产 经营 使用情况的抽查 发现大多数企业能够按照国家法律法规 规章和标准的进行生产 销售和配置使用 建立了相关的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以及责任制度 保证劳动防护用品质量和正确使用 但也发现一些单位贪图利益 无视国家的有关法律 法规 生产伪劣的劳防用品 有的竟然利用纸质或塑料废料加工生产安全帽进行销售 有的伪造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进行销售 以最小的成本欲获取最大的利益 严重触犯国家的法律法规 也给安全生产埋下重大事故隐患 8 2 节约成本 未按规定配置劳动防护用品 劳动防护用品配置标准 试行 对生产经营单位在配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具有指导作用和法律要求 但在一些规模比较小的企业 特别是私营企业和合资企业 对国家劳动防护用品方面的法律 法规 规章及标准不熟悉 专业管理人员缺乏对劳动防护用品配置使用鉴别等方面知识和方法 往往以获取利益为第一 节约成本支出 未按照标准规定 对从事有毒 有害 粉尘 高危作业等工种作业人员配置相关防护用品 9 3 流于形式 配置使用不合格防护用品 损人又损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要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并监督 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 使用 但在诸多的死亡事故中 由于使用不合格的安全网 安全帽 安全带等因素造成作业人员高处坠落破网摔死 安全帽砸破致死 安全带断裂坠地身亡的事故仍占较大比重 有的企业为应付安全检查 象征性地购买价格低廉 质量差的特种防护用品来充数 有的将上一次使用后未经检验的安全网又用在另一个工地 有的干脆让职工自己配 10 4 缺乏必要检测仪器和防护器材 导致事故重复发生 许多施工作业人员绝大多数是临时雇佣的农民工 既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培训 也没有在组织施工中采取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和防范措施 配置相应的检测仪器及通风设备 现场缺乏监护 在中毒事故中 往往是一人中毒 施救人员未采取任何的个体防护措施而相继中毒 扩大了事故 11 二 原因分析事故的发生 对一个家庭 企业和国家的财产都带来重大的损失 反映出劳动防护用品在配置 使用和监督管理上存在的漏洞 究其原因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2 1 对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标准不清 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缺乏对国家有关劳动防护用品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标准的学习和掌握 专业经营人员缺乏对劳动防护用品的配置标准 性能 用途 使用 废置 保管等方面专业知识的掌握 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缺乏 管理制度不健全 不完善 管理不到位 对本单位的作业环境的缺乏观察和措施 使得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措施没有真正落实 劳动防护用品没有真正起到保护劳动者的最后一道防线 13 2 追求利益最大化 安全投入减之又减 企业的设备设施和使用 缺乏日常的维修和保养 安全投入甚少 为了节约成本的支出 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防护用品的配置等都给节约了 对从业人员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缺乏应有的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 导致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高 对劳动防护常识和产品无知 在作业中特别是在高危岗位作业中缺乏应有的自我保护意识 职业病危害严重 14 3 劳动防护用品缺乏整体监督管理 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 劳动防护用品生产经营使用的监管涉及技监 工商 安监等部门 各部门各司其职 监管力量分散 市场存在鱼龙混杂现象 产品假冒伪劣严重 特别是安全帽 安全网等防护用品 加上一些中小企业 私营企业 建筑承包商等采购劳动防护用品时 贪图便宜 辨识能力较差 给伪劣假冒产品有了可乘之机 4 劳动防护用品质量检验检测队伍力量薄弱 满足不了监管需要 15 四 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与管理在目前各产业中 劳动防护用品都是必须配备的 根据实际使用情况 应按时间检测 检定 更换 在发放中 应按照工种不同进行分别发放 并保存台账 16 1 国家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 用人单位采购 发放和使用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 产品合格证和安全鉴定证 2 用人单位应建立和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 验收 保管 发放 使用 更换 报废等管理制度 安技部门应对购进的劳动防护用品进行验收 3 凡是从事多种作业或在多种劳动环境中作业的人员 应按其主要作业的工种和劳动环境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如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在从事其他工种作业时或在其他劳动环境中确实不能适用的 应另配或借用所需的其它劳动防护用品 17 4 不同工种 不同环境 不同伤害介质要配备不同的有效的防护用具 如 纱布口罩不得作防尘口罩使用 防毒护具的发放应根据作业人员可能接触毒物的种类 准确地选择相应的滤毒罐 盒 每次使用前应仔细检查是否有效 并按国家标准规定 定时更换滤毒罐 盒 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作业中防割 磨 烧 烫 冻 电击 静电 腐蚀 浸水等伤害的实际需要 配备不同防护性能和材质的手套 用人单位可根据作业场所噪声的强度和频率 为作业人员配备耳塞 耳罩和防噪声头盔 5 定期对劳动防护用具进行检测 维护和更换 如绝缘手套和绝缘鞋除按期更换外 还应做到每次使用前作绝缘性能的检查和每半年做一次绝缘性能复测 安全带要定期检测其强度 安全帽到期限就要更换等 6 生产管理 调度 保卫 安全检查以及实习 外来参观者等有关人员 应根据其经常进人的生产区域 配备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 18 7 在生产设备受损或失效时 有毒有害气体可能泄漏的作业场所 除对作业人员配备常规劳动防护用品外 还应在现场醒目处放置必需的防毒护具 以备逃生 抢救时应 急便用 用人单位还应有专人和专门措施 保护其处于良好待用状态 8 建筑 桥梁 工业安装等高处作业场所必须按规定架设安全网 作业人员根据不同的作业条件合理选用和佩带相应种类的安全带 9 加强人员培训 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具 第二部分事故现场急救知识 现场应急知识培训 20 定义 现场急救是指当危重急症以及意外伤害发生 短时间内对伤病者生命造成严重危害 抢救者利用现场所提供的人力 物力为伤病者采取及时有效的初步救助措施 21 急病创伤中毒溺水触电 可以导致 呼吸 心跳骤停 22 抓住救命的黄金时刻 事发后几分钟至十几分钟依靠第一目击者 经过培训 能对现场急重病人进行正确救护的人 我们不能单纯等待医护人员到现场抢救 现代救护 立足现场对病人实施及时有效的初步救护 启动救援医疗服务系统 120 通讯灵敏 反应迅速 24小时服务生命链 早期通路 早期心肺复苏 早期心脏除颤 早期高级生命支持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自救互救知识和技术 现场急救的关键 23 你可曾知道 人类猝死87 7 发生在医院以外 没有医护人员参与抢救猝死人员有35 40 如经现场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可以挽救生命心肺复苏术就是救命技术 24 现场急救目的 1 抢救生命 降低死亡率 2 防止病情的继续恶化 3 减轻病痛 减少意外损害 降低伤残率 25 现场急救原则 观察现场环境 确保自己及伤者的安全 首先考虑挽救生命积极救治 不放弃任何救治可能先处理威胁生命的窒息 严重出血或胸部开放伤 后处理休克和骨折操作轻柔 细致准确 避免增加创伤 26 现场急救原则 对伤者 先复苏后固定 先止血后包扎 先重伤后轻伤 先救治后运送 急救和呼救并重 27 现场救护步骤 脱离危险环境解除呼吸道梗阻处理活动出血解除气胸所致的呼吸困难伤口处理离断肢体的保存抗休克 28 五项急救技术 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29 判断意识立即呼救放置CPR体位开放气道 A 人工呼吸 B 胸外按压 C 判断 心肺复苏操作程序 一旦发现有人倒地 首先判断有无猝死病人突然晕倒 神志丧失或先有短暂抽搐 呼吸停止 颈根部摸不到血管搏动 面色苍白或发紫 瞳孔 即眼黑部分 散大 意识丧失 呼吸停止 脉搏消失 30 一 判断意识 拍打双肩 凑近耳边大声呼唤 喂 你怎么了 如均无反应 则确定为意识丧失 轻拍重喊 31 二 呼救意识丧失即为危险状态 故必须立即呼救 打通早期通路 寻求他人帮忙 拨打急救电话 120 第一目击者马上开始CPR 来人呐 救命啊 32 体位摆放 仰卧位翻身时整体转动 保护颈部摆放于地面或硬板床救护人跪于病人右侧 左右脚分别置于颈部和腰部 解开病人衣领 领带以及拉链 33 34 心肺复苏术 按ABC进行 A 开放气道B 口对口人工呼吸C 人工循环 胸外心脏按压 A 打开气道 Airway A 1 判断意识 2 呼救 3 翻转为复苏体位 4 打开气道 36 A 打开气道 开放气道之前清理口腔 将病人头偏向一侧 开放气道方法 仰头举颏法双手抬颌法仰头抬颈法 37 38 开放气道方法 仰头举颏法 双手抬颌法 脊椎损伤时 专业人员采用 仰头抬颈法 现基本不采用 伤病员下颏经耳垂连线与地面呈90度 判断呼吸 若无自主呼吸 则进行人工呼吸 B 人工呼吸 5 判断呼吸 6 口对口吹气 40 如何判断呼吸 一听是否有呼吸声 二看是否胸廓起伏 三感觉有否呼吸气流 时间 10秒 41 若呼吸心跳存在 仅为昏迷 则摆成复原体位 保持呼吸道通畅 42 若无呼吸时 人工呼吸 43 怎样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仰头举颏打开气道 捏紧鼻孔 张大口包紧其口唇 44 始终保持气道开放吹气时不能漏气连吹2次 注意让病人出气确保胸部升起并维持1s频率 成人10 12次 分 注意事项 45 牙关紧闭时如何进行人工呼吸 口对鼻呼吸 C 人工循环 Circulation C 检查脉搏 心脏按压 47 成人颈动脉搏动检查 中 食指横放颈部中央 向气管一侧轻按滑动2 3cm 时间 10秒力度适中 48 胸外心脏按压 部位1 乳头连线中央 部位2 胸骨中线中下1 3交界处或者胸骨下半部 49 定位方法 50 按压方法 51 胸外心脏按压 Circulation C 成人按压方法 52 按压与吹气比 成人 单人或双人 比例为30 2B与C反复交替进行每5个循环或2min检查一次 53 成人CPR 单人 按压 呼吸 30 2 双人 按压 呼吸 30 2 54 B与C交替进行五个回合为一个周期 CPR 55 为避免施救者过度劳累 条件允许时 每2min转换一次 每次转换的时间均不应超过5s 56 心肺复苏有效指征 眼球活动 手脚抽搐开始呻吟等自主呼吸逐渐恢复触摸到规律的颈动脉搏动面色转为红润双侧瞳孔缩小 57 心肺复苏可以终止的条件 伤病员已经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有专业医务人员接替抢救医务人员确定被救者已经死亡 58 现场急救其他技术 一 止血二 包扎三 固定四 搬运 59 一 止血 指压动脉止血法直接压迫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填塞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 60 1 指压止血 当大血管 动脉 出血时 直接用手指压迫出血处血管的上端 近心脏部 用力压骨头 达到止血的目的 61 指压颞浅动脉 头顶 额部 颞部的大出血 指压面动脉 颜面部大出血 压下颌角前凹陷处 指压耳后动脉 耳后动脉大出血 耳后乳突下凹陷处 62 指压枕动脉 一侧头后枕骨附近大出血 用四指压耳后和枕骨粗隆间的凹陷 指压肱动脉 肘关节以下大出血 上臂中段以下内侧 63 指压股动脉 一侧下肢大出血 双拇指压腹股沟中点稍下方 指压胫前后动脉 脚部大出血 双手拇食指压足背前及足跟和内踝间动脉 指压尺桡动脉 手部大出血 同时手腕两侧 指压指 址 动脉 指址部大出血 指址跟部两侧 64 2 止血带止血 只用于四肢其它方法无法应用时有橡皮止血带 气性止血带 布制止血带三种 65 注意事项 部位 上臂不能扎在中1 3部衬垫 必须有松紧度 以出血停止 远端摸不到搏动为宜时间 小于5小时 每小时放松一次 约3分钟标记 标记时间和患者 66 3 压迫止血法 较小的伤口压迫不少于10分钟 67 4 加压包扎止血 用于各种伤口可靠最常用包扎范围较伤口大 68 5 填塞止血法 颈部和臀部大而深伤口先填塞再包扎 69 二 包扎 应用范围广保护创面 防止污染 止血止痛 固定敷料动作要轻 包扎要劳 松紧要适宜伤口接触面要无菌 70 包扎目的 材料 目的 简易止血 保护伤口和固定 材料 主要有绷带 三角带等 如无上述物品 可以用清洁的毛巾 围巾 衣物替代 71 注意 包扎时力量以达到止血目的为准 包扎过程中 如发现伤口有骨折端外露 切忌将骨折端还纳 否则可导致深层感染 腹壁伤致肠管外露时 应使用清洁的碗等物扣住外露肠管 达到保护目的 严禁将流出的肠管还纳 72 三 固定 针对骨折防止骨折移位而损伤血管神经并不是骨折复位 73 操作要点 动作要轻固定要牢松紧要适宜要有衬垫 74 材料 木制夹板钢丝夹板充气夹板负压气垫塑料夹板其他 颈围等各种特殊固定架就地取材 75 方法 头部固定胸部固定锁骨骨折固定肋骨骨折固定 同胸部外伤包扎 锁骨骨折固定 76 四肢骨折固定 肱骨骨折固定 肘关节固定 77 尺桡骨骨折固定 78 指骨骨折固定 股骨骨折固定 79 胫腓骨骨折固定 颈椎骨折固定 80 胸腰椎骨折固定 81 骨盆骨折固定 82 四 搬运 徒手搬运器械搬运 83 徒手搬运搀扶 84 单人搬运背驮注 呼吸困难胸外伤不适用 85 徒手搬运手托背扛 86 徒手搬运双人搭椅注 双人协调合作步调一致 87 徒手搬运拉车式 88 脊柱脊髓损伤搬运注 防止扭曲脊柱部 89 搬运 就地取材 90 几种情况的现场急救 溺水触电烧伤及烫伤气管异物CO中毒 91 1 溺水 溺水是游泳或摔入水坑 水井等常见的意外事故 水进入呼吸道及肺中引起窒息 另外 泥砂等异物堵塞鼻腔及口腔也是窒息的原因之一 92 溺水 现场急救1 迅速将溺水者脱离溺水现场 2 清除口 鼻异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3 令溺水者头低位拍打背部 使进入呼吸道和肺中的水流出 注意时间不要长 4 如有呼吸抑制 迅速行人工呼吸 5 如有心跳停止 立即行胸外心脏挤压 6 换上干的衣服 注意保暖 7 尽快转送医院 93 2 触电 触电包括交流电和雷电击伤 损伤包括外损伤和内损伤 触电可造成体表入口和出口伤 均由电能通过身体产生的热能所致 触电伤员轻者造成机体损伤 功能障碍 重者死亡 94 触电现场表现 轻伤 触电部位起水泡 组织破坏 损伤重的皮肤烧焦 甚至骨折 肌肉 肌腱断裂 能发现两处伤口 重伤 抽搐 休克 心率不齐 有内脏破裂 触电当时也可出现呼吸 心跳停止 95 触电 现场急救1 切断总电源 如电源总开关在附近 则迅速切断电源 2 脱离电源 用绝缘物 木质 塑料 橡胶制品 书本 皮带 棉麻 瓷器等 迅速将电线 电器与伤员分离 要防止相继触电 3 心肺复苏 心跳 呼吸停止者立即行心肺复苏 4 包扎电烧伤伤口 5 速送医院 96 3 烧伤烫伤现场急救 立即脱离险境 但不能带火奔跑 这样不利于灭火 并加重呼吸道烧伤 带火者迅速卧倒 就地打滚灭火 或用水灭火 也可用棉被 大衣等覆盖灭火 冷却受伤部位 用冷自来水冲洗伤肢冷却烧伤处 脱掉伤处的手表 戒指 衣物 消毒敷料 或清洗毛巾 床单等 覆盖伤处 勿刺破水泡 伤处勿涂药膏 勿粘贴受伤皮肤 口渴严重时可饮盐水 以减少皮肤渗出 有利于预防休克 迅速转送医院 97 气管异物 气管异物多发生于儿童 成人偶见 由于某种原因 不慎将花生米 瓜子 枣核 图钉 别针 钮扣 硬币等吸入气管 致使气管受到刺激 突燃出现剧烈呛咳 哮鸣 异物堵塞气管时 可有憋气 声嘶 面色苍白或青紫 呼吸困难 甚至窒息 98 现场急救1 首先清除鼻内和口腔内呕吐或食物残渣 99 2 排除气管异物的手法 1 膈肌下腹压拳击法 救护者站在病人身侧后 双臂转绕患者腰腹部 一手据拳 用拇指侧 桡侧 顶在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上 另一手重叠在握拳的手上 向上向内猛烈压上腹部 挤压要快而有力 压后放松 反复操作 以驱出异物为止 但应注意不要按压中线两侧 100 2 扣打背法 立位急救时 抢救者站在病人侧后 一手臂置于病人胸部 围扶病人 另一手掌根在肩胛间区脊柱上给予连续 急促而有力的四次拍击 以利异物排出 对卧位病人 让病人屈膝蜷身 面向抢救者 而抢救者用膝和大腿抵住病人胸部 用掌根在肩胛间区脊柱上连续有力四次拍击 使异物排出 101 4 CO中毒 现场急救1 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使中毒者离开中毒环境 移到通风好的房间或院内 吸入新鲜空气 注意保暖 2 对清醒者给喝热糖茶水 有条件时尽可能吸入氧气 3 对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者 应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且坚持在两小时以上 清理呕吐物 并保持呼吸道畅通 对心跳停止者 进行心肺复苏 同时呼叫急救中心救治 4 早送高压氧舱治疗 是CO中毒的特效疗法 102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