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理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不同建构.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8749732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理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不同建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国家理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不同建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国家理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不同建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讲 国家理论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不同建构 一 导言 现代国家是现代社会中唯一能够持续存活的主要政体形式 理解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 尤其是政治发展 必须从理解现代国家的本质 发展及其建构因素出发 现代国家的建构是一个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的产物 不能够只从单一因素来解释 在不同的理论视野中 当代的自由民主国家呈现出不同的角色及其发展危机 政治学理论课程为什么从国家理论开始 1 国家是政治学核心主题2 20世纪50 60年代 社会中心论 行为主义 功能主义对作为抽象物的国家的鄙弃3 国家的再发现国家是一个具有自主性的能动主体 一 国家的本质 1 定义 韦伯和蒂利国家是一个控制特定人口 占有一定领土的组织 四个方面的特征 a与其他组织在同一领土上的活动存在差异 b具有自主性 c它是集权的 D他的各个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正式的协作关系 组织使得一些人可以凭借其在国家中的地位在实施统治活动中享有特权 2 组织 国家中 政治权力被赋予和实施一整套设计的安排 一套规则 角色和资源体系 被看作是关注和保障一套独特的 统一的利益和目的的体系 作为组织 国家将社会生活统一起来 突出其中政治性 将其与社会领域其他方面区隔起来 使其成为一种有形的 专门的实体 3 差异国家世俗化 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 国家承认其治下的个体具有非政治性的利益和能力 人们可以自主地追求和表达这些利益 国家只能通过一般的 抽象的方式约束和决定私人的活动 4 强制控制 垄断暴力 第一 国家对人口实施控制明显涉及强制 影响人们身体的完整 安全和自由 第二 国家宣称垄断这种控制 只有通过国家的授权和命令个人才能使用强制 5 主权 国家对人口的控制不依赖于其他权力 主权意味着具有制定自己规则的能力 挑战一个国家对自己人口和领土的控制 实际上就是剥夺国家实施控制的能力 6 领土国家享有对特定疆域领土独占的控制 日场地进行仲裁和实施法律 保护其不受其他政治权力入侵 国家与领土关系a硬的关系 地理边界b软的关系 摇篮 家园和母亲c国家不是拥有领土 它本身就是领土 7 集权蒂利所谓的直接统治武力的运用只有经过国家的允许或规定 才是合法的 不同国家集权方式和形态不同 但是总体上都是两种资源结合起来的权力集装器 权威性资源配置性资源 8 国家不同部分之间的正式协作 9 处于一个国际体系之中 艾尔弗雷德 斯特潘 国家建立一套持续性的行政 立法 官僚和强制系统 不仅尝试构造某个政体内部公民社会与公共权力的关系 而且力图构造公民社会内部的关系 二 现代国家的特点 1 民族性民族建构的含混性与国家民族感能够超越特殊的 地方性的关系 缓和经济现代化进程中市场关系导致的跨地域的 以利益为基础的显著差异和分化 2 民主合法性国家不仅是结合人群的组织架构 还需要通过提供服务和经济成长来证明自己的正当性 3 公民权利民族和民主合法性在特定人口与国家之间的结合 形成公民身份 公民身份是一套个人所具有的与国家关系中普遍的 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的总和 公民权利意味着公民个人自由地拥有各种政治能力 利益和偏好 其行使能够使公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活动 4 法治国家国家越来越多地使用司法手段解决政治问题 通过法律手段 国家将自己的组织发展为各种有机的组成部分 机构和权威 赋予个人多种公民权利和义务 从经济活动中汲取资源等 5 官僚制官僚制是减少社会差异的工具 韦伯官僚制的基本特征 职位 制度 薪水 组织过程 等级等 官僚制使得政治中心能够领导 推动和批准在自己领土范围内发生的各种社会活动 根据自己制定的 灵活多变的命令管理整个国家 总结现代国家三个特征 1 政治权力的非个人化官员的非个人化和公民的非个人化2 政治权力的形式化 法律3 政治权力被整合进一个更大的社会整体中 在具有民族观念的国家的支配中得到反映 在对民主合法性的普遍偏好中得到反映 在一套作为连接国家和个人的共同权利和关系的公民权利中体现出来 三 现代国家的历史形成 封建主义 现代国家的起源母体1 封建主义起源于战争中的国王和部落优秀武士之间的特殊关系 VASSI国王和武士构成荣誉关系 2 封建主义的关键安排不可避免的分散化机制不可能为稳定的 广泛的统治体系提供充分的制度基础 3 超越封建主义政治权力的行使日趋连续化 常规化和具有目的性 统治的集中 道路 识字率 物资繁荣 战争技术发展 城镇化 以货币为中介的经济活动 4 等级制国家A统治者以神性的 公共权力的拥有者出现 B统治者的对手不是个人 而是团体 贵族 宗教 行会 会议 C这些分散的团体与统治者协商共同统治 权力的二元性特点 5 绝对主义国家统治者通过自己的统治机器 在整个领土上以普遍的 相对统一的方式行使这些权力 君主与等级团体分享政策制定和执行权的安排削弱和被取代 6 超越绝对主义国家相对自主的 自我维持的社会领域的出现 绝对王权早期是资本家的要求 但是却因为越来越多的行政干预而触犯市民社会的利益 7 自由主义国家a独立立法机关b立宪c选举 受限制 d受过专业训练的行政人员构成中立的官僚体系 8 自由主义民主 大众参与 A组织化的大众政党来组织和管理国家B大众政党进入自由主义宪法核心的选举过程和立法机构国家汲取社会资源和财政开支途径变化 两个结果 1 将大众组织起来进入政治生活并没有破坏自由的宪政模式 2工人阶级接受了资本主义体制 试图通过政治行动而非阶级压迫来寻求调整 缓和各种冲突 四 现代国家建构的多重理论视角 一 管理的视角现代国家首先是实现了对越来越大领土的有效的政治管理 美国历史学家约瑟夫 斯特雷耶 现代国家发展主要是这样一个过程 创造和采用 或者修正那些更有有效地聚集和保存资源 控制雇员 为地方共同体提供 尤其是警察 服务的方法 最初的永久性机构 高等法院和财政部教会和法律 二 军事视角1 柯林斯 国家首要的意义是军队和警察马克思主义同样强调国家的暴力意涵韦伯2 国家是为战争准备的 20世纪初的奥托 欣茨 国家的制度设置最主要来源于为自身提供战争源泉 武力装备 的方式 查尔斯 蒂利 国家是统治者努力获得战争资源的次生产品3 战争意识和需求 中央集权军事技术的双面作用 三 经济视角1 人类生产剩余的系统性掠夺并非易事 少数人要想得到多数的劳动剩余必须依托另外的资源 象征 意识形态和暴力2 组织生产的能力为何推动现代国家形成 a资本主义和市场对国家的需求b国家与法律和产权契约c社会关系契约化d身份 契约转化产生新的集体身份阶级 推动公民平等诉求3 马克思 经济关系与政治上层建筑关系摩尔 农村商品化对于民主和专制的影响 五 现代国家发展的分殊 竞争性解释1 奥托欣茨 地缘政治竞争论早期现代国家地理交界线越长 领土受到战争威胁越大 统治者就越可能削弱地方自治政府和代议制度 创造由稳定军队和职业化官僚支持的绝对主义国家 两个问题 其一 不完全符合历史 匈牙利的宪政和西班牙的绝对主义 其二 并非只有绝对主义国家才能建立官僚制 只有宪政主义政权才能发展代议制度和地方自治政府 2 财政 军事需求推动论查尔斯 蒂利 迈克尔 曼 布赖恩 唐宁战争压力引发国家制度建设 而征税难度及其税源的形式有重要影响 国家 地缘政治竞争 税收 国家基础结构的规模和特点 税收政策与不同政权形式密切相关 绝对主义的法国 集权官僚制 胁迫从桀骜不驯的农村人口抽取税源宪政主义的英国 经济发达 抽取商业税和占有土地的精英财富 不用建立集权官僚制 绝对主义国家 地缘政治压力 依赖土地税 榨取农业人口 笨拙的官僚结构非绝对主义国家 税源来自商业或者援助 掠夺等 官僚制相对缺乏问题 其一 错误假设 商业税征收容易 土地税征收困难 3 一个更为整合性的思考托马斯 埃特曼因素之一 政权形态 身份团体为基础的议会 贵族与地方政府脱离 vs以领土为基础的议会 贵族与自治的地方政府融合 国家基础结构 启动时间不同 国家建设的技术资源变化 管理技术和财政手段 人事部门的职业化供给变化 加入代议制度的作用 总结 1 代议机关抵制王权的能力决定国家政权的性质 绝对主义或者宪政主义2 国家机构是因应地缘政治竞争出现的 但是其性质决定于最初建立这些机构时的结构条件 技术资源 管理技术和财政手段 人事部门的职业化供给3 代议机关对行政管理和财政基础的独立影响最终决定国家性质 4 国家建设进程中要防止 非理性化的理性化 现代国家 行政管理和财政制度创新 资源和财富集中 有利于现代化也便利了寻租 缺乏有效制约手段 寻租群体会建构一种有利于自身利益而不关注国家长远发展的格局 利益巩固 抵制变革 不断创造各种制度和机制使之合理化 法国案例 解决问题的策略两个经验 一是德国绝对主义道路其一 独裁主义的行政部门对政府雇员的活动保持持续的严密监控 并及时惩处和解雇那些不诚信和无效率的官员 但有很多缺陷其二 持续抵制世袭主义倾向 难以持续其三 独裁主义政治体制与强有力的社会经济群体达成妥协 阻碍经济发展 增强了身份等级 不利于官僚制的前提 身份平等 二是英国和瑞典的官僚宪政主义道路其一 有能力建构非私人的行政管理 消除世袭制其二 宪政主义对占为己有的世袭倾向提供了强有力的持续监控 地域代表基础上选举代议士 发达的公共领域 国内金融市场效率压力其三 政治上不断趋向平等的内驱力关键机制 强有力参与的地方政府组织 The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