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引路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743319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动引路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活动引路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活动引路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活动引路 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浙江省余姚市老方桥小学 赵 莹 (邮编:315455 电话13375845138)内容摘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是一件难事。笔者认为可通过精心组织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做到精选活动内容,切合实际;创设活动情境,唤醒体验;组织活动形式,推陈出新。让活动引路, 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着显著的效果。关键词 活动 ;小学生; 心理健康现代小学心理专家认为:小学阶段必须把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帮助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却非易事。作为教育工作者,大家都感到现在的学生发生了许多变化:他们多为独生子女,脆弱娇气,耐挫力差。当面临学业的负担,竞争的压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家庭、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就出现了一系列心理问题。对此,我们的教师在观念、方法和手段上还没有足够的准备,仍凭想当然把本属于心理方面的问题,简单地归为思想品质问题,习惯于居高临下地说教,方法单一、效果甚微,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有时真的是事倍功半。怎样有效地解决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一些心理体验,增强其心理感受,以达到实际地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的目的。一、精选活动内容,切合实际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选择活动的内容。只有选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最密切的话题,找到他们最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才能使学生对活动感兴趣,从而使活动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1分担学生学习上的苦恼现在的孩子从小学阶段开始就觉得课业负担重,竞争激烈。家长过高的期望值更是带给他们无形的压力,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苦不堪言,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可以设计怎样学习最有效的心理教育活动课,帮助他们正确地处理学习上的困难。再如由于过分重视考试的分数,很多同学在考试前就容易出现紧张、烦躁的情绪,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设计了放松助你成功的活动课,及时化解了学生考试前的紧张的情绪。2化解学生交往中的难题现在的孩子由于在家里是独生子女,往往受不得半点委屈。一经被别人误解,就会无法承受,或者萌生报复的心理,或者产生绝望的心情。我们有的老师根据小学生不能正确对待他人的误会,设计了被人误解时这一心理教育活动课;及时调整了学生的心态,学会了怎样正确处理交往中产生的问题。又如:现在是一个网络充斥的时代,小学生的网络交友问题虽然没有中学生那么突出,但很多同学也开始了“QQ”聊天,或在网络游戏中进行交友。我们根据学生网络交友引发的诸多问题设计了“E网”情深这一活动,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在真正的朋友这一活动课中,执教教师设计了几个情景和问题都是同学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又觉得为难的。比如考试时,平常要好的同学要求给予“帮助”怎么办?好朋友约我去打架怎么办?等。3帮助学生直面成长中的烦恼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许多烦恼,以生理中的变化为例:由于中国的性教育总是羞羞答答的,给人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所以当小学高段的孩子在生理上发生变化时,总是有点措手不及。曾经还有同学把著名女作家杨红樱写的女生日记称为黄色书刊,只因其间涉及了一个女生正常发育时的心理及生理的变化,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因此,可以依据学生成长中的无知和烦恼,设计如我长大了一类主题的活动课。4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得失人的一生有成功也会有失败,面对成功,很多同学是沾沾自喜,止步不前;面对失败,很多同学也会心灰意冷,意志消沉。怎样正确面对生活的成功和挫折,就需要我们老师好好去引导。可以设计一些如:面对挫折这一类主题的活动课。二、创设活动情境,唤醒体验学生的体验是否达到预期的辅导效果,与心理活动课是否按照活动目标创设相应的课堂情境有非常重要的关系。课堂中可以创设活动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使他们在情绪情感上获得真切的感受,从而在认知上产生思考与感悟,再通过课堂内的互动分享,使同学之间的感悟碰撞出火花,产生共鸣,从而产生积极的内在动力。1以图画设境,震慑心灵 单幅图的对比,或组图的连贯欣赏,都可以在视觉上给学生以深刻的冲击,往往可以使得活动的主题有一种“看得见”的感觉。 以面对挫折心理活动课中的一个情境为例。教师在课的高潮阶段出示了张海迪照片的上半身部分,问学生这个人的生活状态怎么样?很多学生从她阳光灿烂的笑容中都认为她肯定是一个身体健康、生活顺利的人。但当教师把她“全身”照片的下半部分呈现出来时,所有的学生都惊呆了,原来这是一个残疾人。老师再告诉学生这个人就是张海迪,这位三分之二躯体失去知觉而不向命运之神屈服的姑娘,在轮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被誉为“当代保尔”、“80年代的新雷锋”。她不仅自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而且还自学了大学英语专业。后来又坚持学习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16万字的外文著作和资料。她还用学到医学知识和针灸技术,为周围群众治病达一万多人次。这太令人震撼了人原来可以这样笑着面对挫折!由此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接着教师又出示桑兰、司马迁、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等身残志坚的名人的组图,并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他们的故事,通过故事、画面等引导,使学生体会到挫折对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并产生一定的情感震撼;接着通过讨论、表演等形式明确在意识上如何面对挫折;树立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的意识。2以录像设境,唤起共鸣可以说,录像是活动的画面,可以有效地勾起对历史的回忆,并更能重现生活的真实,也更能吸引学生在动人的情节中参与。以主题为学会感恩的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为例:情境是一段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被父母关爱、被他人关心的录像。教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段真实生活情境的录像:在家里由父母充满耐心和爱心地关照着、引导着;在学校里,由老师无微不至地照顾;校园外,有社会各界人士对孩子真切的关怀。其中很多情境都是孩子们已经淡忘了的。看了录像之后,孩子们才明白,原来自己是这样慢慢长大的,原来有那么多人为自己付出了爱和关怀。对于这样一段并不一定能够留在孩子们记忆里的经历,教师巧妙地运用了录像回放的手法,引导学生体验别人对自己的爱;分享爱的具体表现,有关照,也有教育;感悟“批评也是爱,爱是相互的”。并且学会感恩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如何爱他人的行为引导。3以音乐设境,加重体验如果单独以音乐作为辅导活动的载体,常常需要对象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在普通学校里这种可能性不大。我们往往利用音乐会给人不知不觉的情感影响,配合其他的手段来进行某主题的心理辅导活动。为了营造情感氛围,心理教育活动课一般是在开头或结尾播放与主题贴近的音乐,比如,以“面对挫折”为主题的可以用歌曲真心英雄来渲染;以“感恩教育”为辅导目标的课播放歌曲感恩的心、母亲等;以“学会合作”为辅导目标的心理活动课可以用歌曲团结就是力量来渲染;以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为目标的课可以用歌曲永远是朋友、友谊地久天长等来渲染。有时对于一些诗歌、散文和故事配上贴切的背景音乐也相当能够拨动人的心弦,但是此时切忌喧宾夺主,让音乐声盖过语言。三、组织活动形式,推陈出新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上,笔者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模式相区别。对活动的组织形式一定要认真琢磨,反复研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接受能力。我在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时主要采用的形式有: 1游戏式:游戏的一大特点就是具有趣味性,也就是说在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时应该有趣味,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如笔者在自信是成功的敲门砖这节课中,就运用这样的活动“找优点”,一个同学站在全班同学面前,全班同学找他身上的优点,每个同学都看到了自己在同学眼中的自己。有的同学说,真没想到我还有这么多的优点,今后我一定要做得更好。课堂效果非常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2竞赛式:笔者觉得在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时,采用竞赛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动性,扩大心理教育的效果。如闪电记忆这一课中,则通过比赛的形式,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3辩论式:对一些要确立某个观念、要辨析是与非、或重在让学生表达的心理教育内容,则可以采用组织学生辩论的形式。如:为谁而学、真正的友谊等活动,可事先公布辩论题,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作些准备,然后在活动时直接出示题目,让学生分正反方进行辩论。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训练式、讨论式、咨询等方法,老师们要有创新精神,能推陈出新,不要在探索出一种方法后就舍不得丢弃,每次按部就班地沿用下来,这样学生就可能失去新鲜感,多次重复相同的角色而减弱学习的兴趣,对活动效率产生影响。 心理学家教授乔治斯格密说:“如果说人生的成功是珍藏在宝塔顶层的桂冠,那么,健康心理就是握在我们手中的一柄利剑。只有磨砺好这柄剑,才能一路披荆斩棘,最终夺得成功的桂冠。”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设计内容科学且切合学生实际,形式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心理辅导活动。使心理辅导活动更适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更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那么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灵,都能成就一个完美的人生。参考文献 1王宗一著,健康心理成就完美人生,地震出版社。2赵立颖著,关爱孩子身心健康,内蒙古文化出版社。3李维主编,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4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