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8739445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可持续发展主讲人 李永峰 正确辨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要求人类以最高的智力水准与泛爱精神的责任感 去规范自己的行为 创造公正 理性与和谐的世界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 第一章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1 2 3 4 不断满足当代和后代人的生产和生活对于物质 能量和信息的需求 代际之间应体现公正 合理的原则去使用和管理属于人类总体的资源和环境 同时 每代人也要以公正 合理的原则来承担自己的责任 创造 自然 社会 经济 支持系统的外部适宜条件 使得人类生活在一种更规范 更稳定 更健康 更愉悦的环境之中 人口 资源 环境 发展 四位一体的总协调 国际社会的政府部门大多在三个层次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决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一般可由以下五个基本支撑系统及其间的复杂关系去衡量 资源的承载能力 区域的生产能力 区域的生产能力通常也称为 动力支持系统 或 发展支持系统 这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 人力 技术和资本 可以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总体能力 环境的缓冲能力 社会的稳定能力 社会的稳定能力通常也称为 社会支持系统 它以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为标志在整个发展的轨迹上 不希望出现由于自然波动 特大自然灾害与不可抗拒的外力干扰 和经济社会波动 由于战争的干扰 由于重大决策失误所引起的不可挽回的损失等 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管理的调控能力 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性框架结构 人类不同发展阶段的分类和特点 以上由人类不同发展阶段所形成的发展系列谱 被进一步总结成 时段1家族及种群 时段2氏族及集居 时段6过渡型社会 时段7前工业社会 时段8工业社会 时段9后工业社会 时段10网络结构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 时段11寻求 人与自然 的平衡和 人与人 的和谐 时段12寻求 人口 资源 环境 发展 总体协调的可持续 生物圈 必须具有一个稳定而有效的外来能源 太阳能 以满足在生物生命过程内所必须得到的量级合理的能量 同时它亦可为生物环境的改变提供基本动力 在生物圈中 一定要具备充分大的三相物质界面 即具有固体的岩石圈 液体的水圈与气体的大气圈三者相邻接的界面活动带 必须有一个气压较为恒定 组成成分比较一致的大气 必须伴随有大量液态水的存在 而且在这种液态水存在的部位上 还必然能同时存在或交替存在着固 液 气三相状态 并可在其间实行能量和物质的积极转换 在这个生物圈中 必须具备全球规模的能量和物质的循环 生物圈的特点 在生物圈中 环境因素随昼夜 随季节 随年度的变幅不得太大 自然生态系统的宏观构成 它开始注意环境问题 但其具体做法是 先污染 后治理 强调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采取措施治理污染 它不考虑环境承受能力 一味强调对自然的征服 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 是一种 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 的单向线性经济过程 它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以实现资源使用的减量化 产品的反复使用和废弃物的资源化为目的 强调 清洁生产 是一个 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 闭环反馈式的全过程循环过程 最终实现 最小投入 最优生产 最适消费 最少废弃 传统模式 过程末端治理 模式 循环经济模式 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模式 1940 2004年世界对于环境与发展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所表明的三大特征 可持续发展反映 动力 质量 公平 的有机统一 可持续发展原则下的经济全球化构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