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策划书.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733722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文化建设策划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校文化建设策划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校文化建设策划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策划书目 录一、学校文化主题(一)、概述(二)、文化主题阐释(三)、本原文化在淮师学校发展中的运用 1、学校教育品牌定位 2、形成特色教学的要求3、学校日常管理上的应用(四)、“求真”特色教育与教育的共性规律(个性与共性)二、学校文化主题思想在校园文化设计上的运用 1、校园文化理念系统 2、校园文化形象系统 3、校园环境艺术系统 4、校园文化行为系统一、孝义中心小学文化主题及其阐释(一)、概述文化,在中国很早就出现了,古籍周礼说的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有“文化”的意思,中国最早的“文化”概念是“文治和教化”。于此我们认为可以将“文化”理解为“人类在与自然的作用及社会生活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学校文化是学校长期形成并为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的学校精神、校园制度、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制度、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其中校园师生员工是主体,校园文化活动是重点,学校精神是核心,校园物质环境是表现条件。首先精神文化是指学校按照培养目标,由学校领导积极倡导,教师不断教育与灌输、为师生所共有的价值观念及理想、道德和信念,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均属精神文化。其次精神文化的内容要通过学校日常的制度设计来体现和执行,校园制度包括师生行为规范、办事准则和方法,包括长期形成的学校传统、习惯,成文或不成文、约定俗成的规章制度,组织结构,学校的行为。再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彰显学校的精神风貌,需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整个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建设中,都需要一个根本的指导思想,是整个文化体系的主题,即灵魂性的东西,足以体现出学校的特色性和品牌性。学校文化最直接的体现点就在于校园文化的设计,校园是学校文化的承载物,校园的形象标志、环境、行为都是抽象文化思想的具相载体,因此学校文化的构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从校园文化的设计入手。教育具有共性,但校园是个性的,这个个性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出发点,需要深入研究挖掘校园的内涵,通过地理、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因素,提炼出校园文化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精心规划设计出整个学校文化体系。学校园文化建设要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要在规范办学行为、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遴选和集成社会的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大力营造优于社会环境的独特氛围。二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三是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要把校园建成育人的特殊场所,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二)、 文化主题提炼和阐释 “用科学发展观和求真的办学思想统领学校的各项工作”“立足课堂教学,注重课外实践,力争全面和谐,追求继续发展”;“在实字上下工夫,在研字上求发展, “动真情、传真知、做真师”的师德要求,采用真情式教育,学校对学生提出的“诚实、朴实、踏实”要求,和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做真人”理念一脉相承,都体现了求一个“真”字;求真是我校办学经验的提炼,校园文化的理论架构应该立足在这一主题思想上,并深入挖掘,进行扩展,深入浅出,从抽象到具相,用直接的语言和艺术形式来体现出这一思想。校园文化的主题为求真,阐释为秉承中华传统文明对人性之本原的感性践行与西方哲学对宇宙之本原的理性探索精神,致力于培养既有追求事物求原、探索真理的精神,又能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学生,特出“求真”主题教育,构建出“求真”文化体系。1、真何谓“真”?真者,非假也。真者,为道中之道也。真可为个体,为真我,为原人之初。它相对独立,永恒存在,天真无邪,灵气十足。真为主体,为宇宙之本原。它绝对独立,永恒存在,全知全能,是万源之源。 “求真”就是一种不断追本求原,不断探索,追求事物本质的过程。若将它和教育相结合,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将单纯的“解惑”、“授业”这一职能向更高层次的“传道”转变,从根本上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追本求原的精神。学生则要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多问“为什么”,真正把握知识的本原,事物的本质,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人。我校以“求真”作为校园文化主题就是在传承上古先哲们探索精神的同时又丰富了它。2、求了解了“真”,便要思考如何“求”?“求”乃是对人的能力与修养的要求,简单地讲是对一个人能力素质的要求。一方面对内要博学而审思,另一方面对外要身体力行。通俗的说法就是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何谓“审思”?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讲的就是为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就是求真的过程。何谓“体行”?体行就是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践。学生要全面发展。全面发展要求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身体力行并重,正所谓文以启智明理,武以强心强志。(三)、本原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运用1、学校教育品牌定位上的应用在求真主题思想的指导下,我校将本原文化在品牌定位上的运用概括而言就是学校教育办学的目标是:求学习之本原,会学习;求生活之本原,懂生活;求人生价值之本原,知做人; A、小学学习的本原学会方法、习惯会学习。人会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求知探索、追本求原的精神。老师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也就是说当教师的人要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自己学。有道是“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教学应追本求原,将“解惑”、“授业”的职能转向“传道”上来,将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和西方的“引导”式教学相结合,教会学生学习、思考的方法,学生必定会受益终身。它表现在教学上就是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每个小学生在老师面前都是一张洁白无暇的纸,小学的教育就是给这张纸着上底色,这个底色就奠定了这张纸一生的基调和全部的风格。因此对小学教育来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我校将本原文化与学生的学结合起来就是希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不断探索,追本求原的精神。仅仅是老师一味“传道”和有爱心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要自己养成学习的习惯,学会学习,不应该只了解“是什么”这个表面现象,而应该通过进一步的思考,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还要知道“为什么”,真正了解知识的本原和学习的真谛。教育就应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与思考来充实自己的头脑,而不是依赖别人的头脑。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呢?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我国的教育重传授而轻引导,从而忽视了对学生主动思考能力的培养。其次,要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习惯。再次,还要培养学生正确交流的习惯,通过交流而展现自我,探索真理。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等等。B、生活之本原获得快乐幸福懂生活。教育是立足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的。任何时候的教育都不能与现实生活脱节,否则这样的教育就完全没有意义。 “求”生活之“真”就是追求幸福,因为幸福就是生活的本原。懂得生活的人才是真正快乐的人。我校的教育目标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求得生活之“真”,了解生活的真谛,并在未来的生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最终快快乐乐的过自己的幸福生活。生活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自己怎样才会快乐?有人认为:“快乐是一种心境,跟财富、年龄与环境无关。”因此,我们认为能不断充实自己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并创造这种心境的人是懂得快乐的人。在经过长时间磨练后,阅历丰富的人对生活有着比常人更为深刻的理解,他们能洞穿生活本质,那就是快乐幸福的活着最重要,在亲身感受到生活本质后,他们也是最容易成为享受快乐生活的人。 我校将“乐做人”作为教育目标之一,俨然已将如何让孩子快乐的面对人生,过快乐幸福的生活作为教育孩子的主要任务之一了。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容易受到环境的感染和影响,孩子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面对人生,如何看待生活。 “懂生活”的教育目标必将会改变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孩子受益终生。C、人生价值之本原感恩社会、服务他人知做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和人生追求,人生价值的本原是什么,“做什么样的人”都一直是思想家们不断探索的话题之一。那么。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呢,通观古今中外,历史总是记住那些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不管他们在什么岗位上,只要是他曾经真诚地为社会贡献服务过。一个有价值的人首先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人是社会关系中的一个分子,从哇哇落地,获得了父母亲人、老师朋友的关爱和照顾,直到长大独立,在这个过程中,周围的人为我们付出了多少汗水,所以我们需要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社会、感恩自然!其次一个有价值的人要为社会做出贡献,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别人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在我们长大后,我们应该为他人做贡献,服务社会,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有德之人,才是高尚的人,快乐的人,这就是乐做人,做成功的人。在我们的小学教育中,让小孩明白人生价值的根本,并坚持信念,形成良好的做人理念,知做人,懂得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则为家庭之幸、社会之幸、国家之幸!知道怎样做人,形成做人的朦胧信念,是儿童教育的任务,至于如何会做人,将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知识。2、本原文化在特色教学上的应用本原文化在教学上的应用就是要抓住小学教学的根本规律,充分发掘儿童的学习规律、心里成长规律,还原儿童学习的本来意义,运用引导式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1)、教师教学方式要求A、兴趣教育。要抓住小学生尚不成熟的心理特征,遵循小学教育的规律,帮助学生发现兴趣,并培养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老师们主张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把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社会需要的不仅仅一台台的学习机器,而是一个个充满童真的、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会学习的人。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我们认为每个小学生本身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引导他、呵护他。如何引导?课堂上,教师要可亲可敬才能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外要通过课外活动、科普展板以及趣味性的科普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相当重要的一点是,老师面对学生不管多么幼稚的“为什么”都不能加以嘲笑或斥责,因为我们认为重要的不是问题本身的价值而是这种追问的价值,就如泰勒斯,我们记住他不是因为他说水是万物之本原而是因为他开始思考什么是万物之本原。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每个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B、真情、真爱教育。孩子是祖国的花朵,需要教育者们仔细培育,但儿童的天性又是冥顽不化的,因此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需要教师以真情来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能消融。”老师对学生要关爱有加,积极主动的了解学生所想,消除学生与教师间的心理障碍,老师才能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会成为孩子们的朋友,也就能更好的在学习和人生道路上引导学生,改变学生。我校将本原文化与小学教育相结合,也就是鼓励教师在教学手段上能以真情教育学生,以爱心引导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使学生在内心深处接受教师的引导和教育,从而走上成才之路。我校把本原文化与小学教育相结合,实质上,就是希望教师能运用真情、真爱式的教学手段从根本上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能够“授之以渔”,能够使学生受益终身。学生则要勤学好问,积极动手动脑,探索知识的本原,主动去认识事物的本质。(2)、学生学习方式要求认识和把握现代学习方式的本质特征是我们创造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的重要保证。A、积极主动习惯。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情况就大相径庭了,“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地学习,学习的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学习是谁的事情,谁应当对学习承担责任?教师当然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但是如果学生自己意识不到学习的责任,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不是真正的自我学习。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B、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低估、漠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忽视、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从而导致学生独立性的不断丧失,这是传统教学的根本弊端。新的形势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C、亲身体验感。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它表现为:第一,强调身体性参与。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中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基于此,本次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强调“活动”,强调“操作”,强调“实践”,强调“考察”,强调“调查”,强调“探究”,强调“经历”。第二,重视直接经验。重视直接经验,从课程上讲,就是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从教学角度讲,就是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从学习角度来说,就是要把直接经验的改造、发展作为学习的重要目的,间接经验要整合、转化为儿童的直接经验,成为儿童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否则,就会失去其教育意义和发展人的价值。D、提问意识。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学生学习同样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总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3、本原文化在学校日常管理上的应用管理的本原是满足和协调人性的需求,即人本思想。学校的管理建设应为全体师生营造一个能让他们充分而自由、主动而生动、全面而独特的可持续发展空间,树立开放、创新、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将其落于实处。(1)、学校的科学管理,立足于民主制度建设。在学校管理中,制度管理是改变管理的无序状态和“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管理局面,提高管理效率的一种管理思想。它有利于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当学校制定教职工考勤制度,教师工作评价制度,各种综合评比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对于加强制度管理,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效益,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的。它有利于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使教职工的行为符合规章制度的要求,促进学校良好风气的形成。制度关键在于遵守,每个人都乐意遵守自己认同的制度,因此,在制度的形成中,民主决策至关重要,需要民主平等,充分吸取被管理者的意见,使学校的制度得到集体的认可,并被执行。(2)、学校的可持续管理,需要提高人文关怀。 当广大教职工已普遍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良好的校风、教风已基本形成,学校进入发展的提高阶段,应该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广大教职工在和谐的环境中,自我提高、完善,进而促进学校不断创新、发展。管理者以身作则。有利于教师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积极投身于学校各项工作。C,发现教师的长处,因材而用。在以人为本的时代,管理者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做了什么事,而在于发现了多少人,培养了多少人,每个教师都有其强项和特长,只是有的人特长被发现了,发挥了作用,有的人特长未被发现,未被承认,未能充分发挥作用。D,营造人文关怀环境。学校管理中,管理者要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关心每一个教师的情感,关心每一位教师的价值和奉献,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教师不快乐,就很难向学生传递快乐,教师不民主,平等的对话交流课堂也难于构建。创设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工作环境,让教师身心愉快地步入课堂,体验教学的成功快乐,享受教育的愉悦幸福,是学校管理者进行人文管理的着力点。因此在工作上,依靠、支持他们,充分授权,使他们觉得自己是学校的栋梁,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展示个人的特长。在学习上,提供条件,使他们获得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在生活上,帮助他们,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使他们无后顾之忧,并善于抓住时机,利用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调节教师的生活,缓解工作压力,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发展。(四)、“求真”特色教育与教育的共性规律(个性与共性)求真与求真、求善、求美的辨证统一,真善美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真、善、美是人类掌握世界本原的三种方式,分别反映了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审美活动的能动过程及其成果。以“求真”作为自己的办学理念,更注重的是对“真”的理解和追求,并没有因此而忽视善和美。坚持自己的办学理念,“求真”在某种程度上也充实了善和美的内涵,实质上还是追求真善美的有机统一。我们认为:以求真之态度做人,讲任心自运,正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曲”;以求真之目标治学,重持之以恒,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求真之方式育人,需无私奉献,正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所以说“求真”正是为了达到“真”、“善”、“美”有机统一之最高境界。二、学校文化主题思想在校园文化设计上的运用(一)、校园文化理念系统校训:求真办学目标:会学习 懂生活 知做人校风:追本求原 务实求真教风:动真情 传真知 做真师学风:诚实 朴实 踏实(二)、校园文化形象系统阐释:(三)、校园环境艺术系统2、环境设计A、标志性文化小品园林设计:突出丰富而个性化的文武文化氛围。(1)雕塑小品,将韩信、周恩来等淮阴文武兼备之杰出人士的少时故事通过精彩造型表达出来,或散或聚于学生触手可及之处,贴近孩子的心性情志,以收形于外而动其心塑其性致其行之潜移默化。(2)袖珍园林。拟以苏州园林小中致巧细中求精见微知著的风格,投合目前的校园环境。园林取材充分考虑儿童活动需要,体现自然、人性,大量采用木质,如园中小径,减少坚固性材料使用。B、校园长廊文化设计。改造校园内的东西、南北两条长廊。以图文形式详细展示历代仁人志士之文韬武略事迹。将占用空间的塑钢载体转化到墙壁上,节约学生活动空间。C、校园墙壁文化。(1)墙壁展板统一设计(2)主题壁画D、运动文化设计体现强心、强体(1)运动人物造型图(2)操场边上的大墙,做成壁画E、个性化教室布置。图书馆、音乐美术室、心理咨询室布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