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时1)导学案(人教版)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8732098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时1)导学案(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时1)导学案(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时1)导学案(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威海二中高一地理必修二新授课导学案 序号3 课题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1课时)主备人张晓萍集备时间第2周课标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明确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概念与区别。2.通过阅读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图比较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并了解原因。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人口移动的主要动因和效应,.理解人口移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学习重点、难点人口迁移的原因和人口移动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学习方法通过阅读、小组合作讨论等,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内容一、人口迁移二、人口流动三、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一、课前准备区【学习过程】知识导航 【复习回顾】温故而知新1、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2、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四个阶段及其原因、特点、出现的时间、年龄结构等3、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自主学习】基础知识梳理一、概念:人口迁移、人口流动、人口移动:1、人口迁移:人口在_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_性或_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2、人口流动:通常是指因工作、学习临、旅游、探亲等原因_或_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_的人口移动现象。3、人口移动:_和_是人口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二、人口迁移(一)历史上和当今人口迁移1、人类社会早期:_是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例如水源、土地、食物等2、自然经济为主的古代农业为社会:_、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是造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人口迁移的主流是由“_”流向“_”,由_地区到_地区15到19世纪,迁出地区是_、_、_,迁入地区是南、北美洲和大洋洲,其中,欧洲殖民者野蛮贩运非洲黑奴,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强制性国际移民4、二战后:(1)国际人口迁移的新特点是_性移民的比例减少,迁移形式趋于_化,(2)表现在:政治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急剧增加,新兴城市及新兴产业出现引发大量人口迁移流向发生很大变化,_洲和_国变为人口迁入地区,迁出地区为_洲_和_洲(二)、国际难民和环境移民(属于人口迁移)1、国际难民:由于国际国内战争、政治形势变化、种族与民族冲突以及政治迫害等原因而造成的批人口流亡异国他乡的人口迁移。二战后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达到空前影响:不利于国家及地区间的和平与稳定2、环境移民:因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而无家可归、被迫迁居,以及居住地生态环境恶化或遭受破坏,无法在当地生存而被迫外迁的人。如我国的三峡移民三、人口流动(一)影响因素人口流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_、_发展水平(二)外籍劳工与民工流(属于人口流动)1、外籍劳工:以劳务输出输出形式出现的短期性、临时性或季节性向异国流动的工人;(1)总趋势: 、 、 (2)主要迁入地区:美国、加拿大、中东波斯湾地区的产油国(3)对经济和社会影响:对迁入国 优点:弥补了 不足,为 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节省了大量 和 培训费用。缺点:易引发 纠纷,导致排外情绪;对迁出国 优点:减轻了本国的 压力 缺点: 人才外流,给国家造成很大损失;2、民工流(1)方向: (2)影响 利:增强 ;提供劳动力;加强文化交流弊:对 、 以及 等造成压力,并带来 等方面问题四、人口移动的动因分析P12“闯关东”与“雁南飞”的原因,总结人口移动的拉力(吸引力)和推力(排斥力)拉力(吸引力):适宜的_、廉价的土地、较多的_机会、较高的_、良好的教育条件、稳定的社会环境等吸引人们迁往新定居地的因素。推力(排斥力):气候恶劣、人口过多、食品供应短缺、_条件差、就业困难、宗教迫害等原定居地的不良环境。其他因素: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_、国家_、文化背景五、人口移动的效应1、对环境的影响(1)对迁出地而言利:弊:(2)对迁入地而言利: 弊: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二、课中学习区 【达标检测】1. 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均为人口迁移 B参与国际旅游活动属于人口迁移的范畴 C我国大学生赴美国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 D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必须达到1 000千米以上2. 请同学们说出下列人口移动属于人口迁移还是人口流动?(1)15世纪欧洲殖民贩卖非洲黑人奴隶到美洲;(2)深圳、上海等大城市中的“民工潮”;(3)三峡工程大移民; (4)游牧民的迁徙。 【合作探究】1、列表比较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状况:人口迁移1519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迁移路线人口迁移特点2、太平洋岛国“瑙鲁”举国移民的原因是什么?3、举出身边的例子,说一说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有哪些? 【课堂总结】构建知识体系三、课后练习区 夯实基础,突破难点1、影响右图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部耕地充足,土地生产力潜力大 B西部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制造业的发展 C西部、南部离海洋近,水资源丰富 D西部、南部光照充足,空气洁净、环境优美 2、我国“五一黄金周”,大批山东游客前往青岛旅游,这种现象属于 (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3、考察的范围越大,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就 (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确定 4、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 ( ) A逐步增强,是主要因素 B逐步增强,是基础因素 C逐步减弱,甚至没有影响 D逐步减弱,仍是基础因素 5、人口流动的强度取决于 ( ) A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 B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 C自然条件的地区差异 D交通运输条件6、有关人口迁移与环境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 A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因素始终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B在人类社会早期,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不大 C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迁出地比迁入地影响更为广泛 D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只有积极的一面,无负面影响。7、读右图,图中箭头表示人口流动方向,回答:(1)图中反映出的人口流动特点是 _, 原因是 。(2)近年来,部分天津、济南等大城市的退休人员到威海定居,试分析原因8、读下图,回答问题:(1)若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那么表示国际人口迁移的是_(填写图中的序号),表示国内人口迁移的是 (填写图中序号),这种分类是以人口迁移的 _为标准来划分的。(2)若甲、乙代表城市,丙代表农村,那么图中表示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 (填序号),试分析这种迁移方式对甲、乙两地的影响 (3)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 国家历史上和 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表现。四、学习反思区【我的困惑】写出自己的疑问?【自我评价】评价等级选择:A B C( A=好;B=中;C=有待改进)评价体系:a学习态度 b学习习惯与方法 c回答与解决问题 d学习效果 【教师评价】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