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三魏晋南北朝隋唐文明.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8728662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62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三魏晋南北朝隋唐文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单元三魏晋南北朝隋唐文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单元三魏晋南北朝隋唐文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三中华文明的鼎盛 魏晋南朝隋唐文明2C 9C隋唐 6 9C 阶段特征 魏晋南北朝 民族交流频繁 民族融合成主流 国家分裂 政权更替频繁 南方经济得到开发 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国家分裂 民族大融合 思想 儒受冲击 佛 道 儒三教并立 文化 出现书法 阶段特征 隋唐 开明民族政策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国家大一统 政局相对稳定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完善 小农经济呈现繁荣局面 中华文明鼎盛 思想 佛 道 儒三教合一 文化 全面繁荣 开放政策 加强与亚 欧联系 中华文明圈开始形成 一 魏晋南北朝 南北朝 灌钢法 北朝 白瓷 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民族交流 融合 三省制萌芽 北魏孝文帝改革 选官 九品中正制 士族庄园经济 寺院经济 均田制 佛 儒 道三教并立 圆周率 王羲之 兰亭序 行书 圆润 文人画 以形写神 重个性 考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 1 背景1 北魏统一北方 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 2 社会危机严重 3 北魏社会在经济和文化上落后于中原地区的农耕文明 2 措施均田制 租调制 设立三长制 整顿吏治 迁都洛阳 移风易俗3 影响1 促进北方经济复苏和发展 2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汉化 游牧文明 农耕文明 3 促进北方地区民族融合 为中国多民族国家多发展做出贡献 4 为结束国家分裂 走向国家统一奠定基础 4 成功原因顺应时代潮流 汉化 从实际出发 得到广泛支持 孝文帝个人素质 据史书记载 孝文慨慕华风 力变夷俗 始迁洛邑 根本既虚 随即崩溃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孝文帝改革导致鲜卑族灭亡B 迁都不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C 北魏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D 否定了孝文帝迁都洛阳的进步性 D 考点2均田制 1 时间 2 性质 3 目的 4 特点 5 意义 北魏 唐中期 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收 土地国有制 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承担国家的租税役 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推动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 有利社会稳定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加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推动北方少数民族汉化 均田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二 隋唐 丝织 缂丝 瓷业 瓷业成为独立部门 瓷国 唐 坊市分开 商业活动受地域和时间限制 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 军事重镇 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开放民族政策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成熟 三省六部制 选官 科举制 小农经济 曲辕犁标志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开放政策 海上丝绸之路 陶瓷 陆上丝绸之路 三教合一 雕版印刷术 发明火药 楷书 草书 盛世 雍容华贵 唐诗 传奇 小说 1 东汉学者班固在 西都赋 中描绘长安 街衢洞达 闾阎且千 九市开场 货别隧分 这里的 九市 是指A 工官监管的夜市B 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C 物流通畅的草市D 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B 2 新唐书 食货志 记载 唐都长安 而关中号称沃野 然其土地狭 所出不足以给京师 备水旱 故常转漕东南之粟 此记载反映出A 唐朝时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B 四川成为唐朝重要的粮食产地C 唐朝时长安地区经常遭水灾旱灾D 唐朝时长安地区经济日益萧条 A 3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 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 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 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 它 是指A三公九卿制B 三省六部制C行省制D内阁制 B 考点3三省六部制 1 分工 2 评价 三省同为中央最高权力机构 分工合作 共同掌管朝政 门下省 审议 中书省 决策 尚书省 执行 三省六部分工合作 互相牵制和监督 提高行政效率 加强皇权 影响深远 唐 三省分工 互相监督美 总统 国会 最高法院三权分立 本质 专制 本质 民主 P22第26题 1 1 西周时期 制 2 战国 秦汉时期 开始用立军功便授官爵的制度 3 汉武帝时期实行和 4 魏晋南北朝实行 5 隋唐时期实行 世卿世禄 察举制 征辟制 考点4科举制 九品中正制 特别提醒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的整体趋势是 选官的基础日益庞大 扩大了统治基础 选官手段和方式日益科学 官员素质不断提高 科举制 考点4科举制 1 时间 2 特点 3 影响 隋 清 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 集中到中央政府和皇帝手中 读书 考试 做官 1 打破门第 扩大和巩固统治的社会基础 2 提高官员素质 促进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 3 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 有利政局稳定 4 营造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 5 影响西方文官制度 P21第25题 1 唐玄宗先天二年 713年 六月下诏曰 其诸州有抱器怀才不求闻达者 命所在长官访名奏闻 武勇者具言谋略 文学者指陈艺业 务求实用 以副予怀 此诏A 指陈举才的弊病 责令改正B 强调地方官举才要务实C 指出地方举才的优点 加以发扬D 强调地方官举才要宽泛 B 2 江苏有一显赫家族 他们珍藏着当地官员前来恭贺其祖先时赠送的条幅 上写着 少年才俊光宗耀祖 天子门生惠及乡邻 这幅对联提到的 少年 可能A 因门第显赫而在 乡举里选 中脱颖而出B 通过科举考试 状元及第 C 因少年成名而备受中正官亲睐D 最早可能生活在唐代贞观年间 B 3 生发未燥 已拜列侯 身未离襁褓 业披冠带 的现象源于我国哪一项选官制度 征辟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C 4 有学者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 传统中国的帝制为西史所未有 其独特即在君主专制一切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巧妙结合 下列制度中 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 世袭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 D 1 秦朝 掌管监察 中央 设御史府 地方 设 3 隋唐 负责谏议和封驳 2 汉代 刺史 门下省 考点5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 御使大夫 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的影响1 积极 有利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 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有利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 强化皇权 巩固专制统治 2 局限 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 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 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国家统一 政治清明 农业 手工业有较大发展 商业繁荣 开明民族政策 民族进一步融合 加强民族交流 考点6隋唐繁盛的原因 开放对外政策 对外交通发达 加强与亚 欧 非交流 中华文明圈开始形成 兴文治 发展科举 重视科技 健全教育体系 1 春秋战国时期 诸侯争霸 社会剧变 百家争鸣 儒家主张仁 仁政 反对苛政 不能适应中央集权 国家统一的潮流 儒学遭到冷遇 未受到重视 2 秦始皇完成统一 以法家思想治国 采取 焚书坑儒 政策 儒家学派为统治者所不容 遭到沉重打击 考点7 儒家学派从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的社会地位有何变化 3 汉武帝推行大一统 董仲舒的 天人感应 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等主张 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君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被汉武帝采纳 儒学从此成为西汉统治的正统思想 4 隋唐时期 科举制的实行使儒学全面影响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同时儒学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考点8时代变迁对文学和艺术的影响 思想文化艺术受到时代政治 经济所影响 反映时代政治 经济的特征 凸显个性的文人画 如顾恺之的 女史箴图 魏晋社会动荡 反省儒 隋唐国家统一 经济繁荣 政治安定 重法度规范的楷书 雍容华贵的绘画 如吴道子的 送子天王图 诗歌开朗奔放 刚健清新 中唐社会弊端日益暴露 国力衰落 诗歌批判现实 平实 商品经济发展 市民阶层 唐传奇 小说 1 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 繁花似锦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图1 洛神赋图 局部图2 天王送子图 图3 窦娥冤 图4京剧 杨门女将 图1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 反映了 以形写神 的特征 图2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 反映了吸收外来文明的特征 图3作品的作者是关汉卿 反映了元曲通俗易懂的特征 图4剧种在清朝同治年间产生 反映了 徽汉合流 的特征 D 2 在敦煌艺术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与无奈 隋唐时期的壁画则更多宣传享受和娱乐 表现幸福与祥和 宋朝的壁画中 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 这种变化说明了A 佛教文化的中国化B 中外艺术的交融性C 艺术形式的多样化D 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D 在中国某个朝代中 皇帝颁下诏书 一个官员反对这个命令 并在诏书上写下他的看法 其他官员赶忙劝阻 认为这对皇帝不敬 但这位官员表示这是法律赋予他的职责 皇帝知道此事后 非但没有责备 反而嘉许他能防范诏敕可能发生的错误 这个故事最可能发生在何时 A 两汉B 隋唐C 两宋D 明清 B 教科书描述某一古都 这个城市的人口大约一百万 外国人可能占了三分之一 城内围隔成一百多个坊 除了皇城 中央官署外 还有东 西两个市场 如果有机会拜访这座城市 你会因为众多的佛寺而感到震惊 宴会上常可看到外国女子组成的乐队 坐在骆驼背负的平台上表演 演奏着类似吉他的琵琶 这最可能是哪一座都城 A 东汉的洛阳B 唐朝的长安C 北宋的汴京D 清朝的北京 B 两位士族出身的文人 回忆了时代和家族出路 甲文人虽然看到战乱使其家族前途未卜 但他相信 如果他的子弟想要出仕为官 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乙文人对于士人家族的前途同样感到渺茫 但他所处的时代 官员们几乎不可能为其后代子孙的仕途提供庇护 请问 甲 乙两位文人最可能分属于哪一朝代 A 秦朝 唐朝B 元朝 清朝C 魏晋 宋朝D 汉朝 唐朝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