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厂房项目混凝土工程旁站监理实施细则.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722957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力厂房项目混凝土工程旁站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动力厂房项目混凝土工程旁站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动力厂房项目混凝土工程旁站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号建筑中央动力厂房项目混凝土工程旁站监理实施细则(编号: ZH04-J-027 ) 监细-05号总 监 理工程师:彭 俭专业监理工程师:张 志 文上海振华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17号建筑中央动力厂房项目监理组2004年 月 日目录一、编制依据2二、本细则的适用范围2三、专业工程的主要特点2四、旁站监理工作流程3五、旁站监理主要检查内容35.1、旁站监理前对相关工作的审查35.2、旁站监理时检查内容45.3、旁站监理后的检查工作4六、旁站监理检查应符合的要求56.1、现场质保条件56.2、模板工程56.3混凝土工程56.4防水砼工程8七、旁站监理记录用表10钢筋砼旁站监理实施细则一、.编制本实施细则的依据:1.建设工程相关法律、法规。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 50164-925.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GB 50319-20006.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 107-87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1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9.建设部行业标准高层建筑砼结构技术规程 JGJ 3-2002 10.建设部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52-92 11.建设部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 12.国家建设部建建(2000)211号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规定13.上海市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建设工程材料准用管理的通知沪建材办(2002)020号14.上海市文件关于实施准用证防伪复印件管理的通知沪建材质监字(2002)第019号15.经施工图审核通过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16.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文件、委托监理合同文件; 17.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监理规划。 二、本实施细则的适用范围本工程中基础、主体结构分部工程浇筑砼的旁站检查工作。三、本工程的主要特点3.1项目特征3.1.1项目名称:17号建筑中央动力厂房3.1.2工程地点:虹漕路385号3.1.3建设单位: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3.1.4设计单位: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3.1.5总包单位:上海第一建筑有限公司3.2建筑及结构特点3.2.1工程概况:本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属于工业生产丁类厂房,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结构设计抗震等级为框架三级。 本工程占地面积为1886.60m2,总建筑面积11549.54m2,其中地下1799.60 m2,地上9749.94 m2。建筑总高度为31m。3.2.2基础及地下部分:基础形式为钻孔灌注桩和钢砼大底板形式。钻孔灌注桩为800,底板厚度为1100mm。地下室底板采用C35P6防水混凝土和两条C40膨胀混凝土的膨胀带。地下室外墙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采用C35P8防水混凝土和两条C40膨胀混凝土的膨胀带,外墙设计厚度350mm。中间框架柱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5。3.2.3主体结构:本工程为框架结构, C35用于标高19.30m以下的框架梁、柱、板、墙; C30用于标高19.30m以上的框架梁、柱、板;C20用于构造柱、圈梁、过梁及非承重隔墙基础。 框架柱主要规格为800*1000、700*900;框架梁的主要规格为500*900、500*800、450*800;楼(屋)面板厚度主要规格为150、130mm。 钢筋采用普通、级钢。基础底板钢筋主要为25;墙、板钢筋主要为16、14、12、10;柱、梁钢筋主要为25、22、20、18。3.2.4建筑工程:地下室层高6.0m,一层层高为6.8m,二层层高6.5m,三层层高6.0m,四层层高5.7m,五层层高4.7m。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60M,室内外高差0.3m。结构填充墙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四、旁站监理工作的流程组织编制旁站监理方案总监理工程师旁站监理方案交底项目监理机构关键工序、关键部位施工前24h书面通知监理机构施工单位实施旁站监理监理工程师(监理员)组织关键工序、关键部位施工施工单位合格不合格发出监理指令合格编制旁站监理记录表监理工程师(监理员)整改或暂停施工施工单位质检员签认施工单位进入下一道工序旁站监理记录归档五、旁站监理主要检查内容5.1旁站监理前对相关工作的审查(1)浇筑部位、浇筑工程量、标高控制点(2)项目质检员、班组长姓名及上岗资质条件(3)商品砼供应商资质、砼设计强度等级与砼配合比通知单是否一致(4)砼浇筑方案、措施的施工交底情况(5)模板及钢筋验收证明资料(应包括预埋留管道等)(6)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检查模板及其支架系统的质量、安全情况(7)浇筑的方式、路线、施工缝、后浇带留置位置等(8)原材料的进场检验和储存运输条件(9)试块制作计划及标准养护、同条件养护(含拆模试块)试块见证取样、制作等措施的落实(10)旁站监理方案的交底及旁站监理人员的落实5.2旁站监理时的检查内容(1)现场施工负责人、质检员名单及是否在岗(2)砼设计及施工强度等级(3)砼浇筑路线、施工缝实际留置位置及处理情况,本班浇筑情况描述(4)商品砼出厂时间、到场时间,对超过砼初凝时间、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砼处理办法(5)本班砼浇筑量,砼抽查记录(每小时抽测一次)(6)浇筑过程中: a.控制浇筑砼灌入高度; b.要求施工单位对模板、钢筋质量设监视人员; c.负弯距钢筋位置及砼浇筑前钢筋是否有变化; d.抽查浇筑部位楼板厚度及柱顶标高; e.纪录浇筑起止时间; f.砼水平、垂直运输情况; g.振捣器类型及数量;是否符合振捣操作要求;(7)浇筑过程中模板位置有无变化并采取措施及处理情况; (8)外界环境、天气等原因对浇筑的影响和措施 (9)试块制作时间、人员、编号、养护与见证取样执行情况; (10)冬雨季、环保措施落实情况; (11)砼浇筑过程存在问题及处理情况;施工中梁、柱节点等部位钢筋隐蔽过程的影像资料 5.3旁站监理后的检查工作(1)砼的养护方法、时间、浇水或覆盖设置(2)承重结构砼拆模时间、依据及批准人(以同条件养护试块的检测强度值达到设计强度的百分比为依据)(3)拆模后对砼外观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并记录质量缺陷(问题)位置及处理方法,抽查构件几何尺寸、标高(4)标养及同条件养护、抗渗试块检测的报告编号、试块编号、成型及试验日期(5)下一工序施工加荷达到设计(或施工方案)规定的措施六、旁站监理检查应符合以下要求(带*号的黑体字为强制性条文)6.1现场质保条件(1)所用的全部原材料及现场制作的混凝土所有试块,均应执行见证取样送样制度,取样人员应取得上岗证书。 (2)建设工程用的计量器具应按规定按期检定。 (3)结构施工阶段,在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设置混凝土、砂浆试块的标准养护室并配置恒温装置,室内温度控制在2OC3范围,水温须与室温相同;须配置温度计和湿度计,温湿度应由专人记录。试块制作后应在终凝前用写明编号制作日期、工程部位、设计强度等。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制度。(5)结构实体检验的内容应包括砼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以及工程合同约定的项目;必要时可检验其他项目。(6)对砼强度的检验,应以在砼浇筑地点制备并与结构实体同条件养护的强度为依据。砼强度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养护和强度代表值应符合规范的规定。(7)对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抽样数量、检验方法、允许偏差和合格条件应符合规范的规定。(8)对梁类、板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分别进行验收。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a.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构应判为合格;b.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构仍应判为合格;c.每次抽样检验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规范规定的允许偏差的1.5倍。6.2模板工程(1)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 (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涂隔离剂,严禁隔离剂沾污钢筋与混凝土接搓处。 (3)当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跨度等于或大于4m时,模板应起拱。(4)现浇多层房屋,上层支架的立柱与下层支架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5)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应清理干净,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予堵严,对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6)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模板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规范的规定,拆模后的结构要承受全部使用荷载时其混凝土强度须达到设计强度值。 6.3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的原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a.*水泥进场应对其品种、标号、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它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当再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b.骨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骨料中严禁混入锻烧过的白云石或石灰块。c. *对重要工程混凝土使用的砂,应采用化学法和砂浆长度法进行集料的碱活性检验。经上述检验判断为有潜在危害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使用含碱量小于0.6%的水泥或采用能抑制碱一集料反应的掺合料; 当使用含钢、锅离子的外加剂时,必须进行专门试验。 d. *采用海砂配制混凝土时,其氯离子含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对钢筋混凝土,海砂中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06%(以干砂重的百分率计,下同); 对预应力混凝土若必须使用海砂时,则应经淡水冲洗,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2%。e. *重要工程的混凝土所使用的碎石或卵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进行碱活性检验时,首先应采用岩相法检验碱活性集料的品种、类型和数量(也可由地质部门提供)。若集料中含有活性二氧化硅时,应采用化学法和砂浆长度法进行检验;若含有活性碳酸盐集料时,应采用岩石柱法进行检验。经上述检验,集料判定为有潜在危害时,属碱一碳酸盐反应的,如必须使用,应以专门的混凝土试验结果作出最后评定。 潜在危害属碱一硅反应的,应遵守以下规定方可使用: 使用含碱量小于0.6%的水泥或采用能抑制碱一集料反应的掺合料; 当使用含饵飞锅离子的混凝土外加剂时,必须进行专门试验。f.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均不得采用海水拌制。g.*砼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砼外加剂GB8076、砼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h.*钢筋砼结构中,当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时,砼中的氯化物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砼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i.不同品种外加剂应分别存储,做好标记,在运输与存储时不得混入杂物和遭受污染。 j.在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中,可掺用混合材料。混合材料的质量应符合规定,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k.混凝土用的粗骨料,其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 。l.本市范围内的高层建筑及外环线以内多层住宅、必须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浇捣。 (2)混凝土的浇筑应符合下列要求: a.混凝土在拌制和浇筑过程中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查: 检查拌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用量; 检查混凝土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 b.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隙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c.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d.在浇筑竖向结构前,应先在底部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e.梁柱节点部位的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当节点钢筋过密时,可采用同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f.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并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g.在施工缝处继续浇捣混凝土时,应清理浮浆、松散混凝土及石子,并冲洗、湿润且不得有积水,待已浇筑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1.2N/mm2时方可接搓,但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h.后浇带应按设计要求预留,并按规定时间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将钢筋加以整理或施焊,然后浇筑早强、无收缩水泥配置的混凝土。 (3)混凝土的养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a.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加以覆盖和浇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 混凝土的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润湿状态; 混凝土的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注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所采用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b.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用塑料布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c.大体积混凝土应采取控温措施,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的温差不宜超过25C。d.冬期施工时的养护措施必须按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e.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N/mm2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4)混凝土质量检查 a.*结构砼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混凝土质量应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对有抗冻、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尚应进行抗冻性、抗渗性等试验。b.评定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采用标准试件的混凝土强度,即按标准方法制作的边长为150mn的标准尺寸的立方体试件,在温度为203、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环境或水中的标准条件下,养护至28d龄期时按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确定结构构件的拆模及施工期间临时负荷时的混凝土强度,应采用与结构构件同条件养护的标准尺寸试件的混凝土强度。 c.* 用于检查结构构件砼强度的试件,应在砼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的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一楼层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注:预拌混凝土除应在预拌混凝土厂内按规定留置试件外,混凝土运到施工现场后,尚应按本条的规定留置试件。d.每组三个试件应在同盘混凝土中取样制作,并按下列规定确定该组试件的混凝土强度代表值: 取三个试件强度的平均值; 当三个试件强度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之一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时,取中间值; 当三个试件强度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时,该组试件不应作为强度评定的依据。 e. 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验收。同一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生产工艺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对现浇混凝土结构构件,尚应按单位工程的验收项目划分验收批。(5)混凝土缺陷修整和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b.对混凝土试块强度评定不合格或未按规定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的工程,可按规定由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非破损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提出处理措施。 6.4防水砼(1) 防水砼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坍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a.原材料要求水泥品种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级,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水泥。石子采用碎石或卵石,粒径宜为540mm,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砂宜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水应用饮用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外加剂应根据粗细骨料级配、抗渗等级要求等具体情况而定,外加剂的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一等品及以上的质量要求。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粉煤灰级别不低于二级,掺量不宜大于20;硅粉掺量不应大于3。b.防水砼的配制试配要求的抗水压值应比设计值提高0.2MPa。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00kg/m3;掺有活性掺合料时,水泥用量不得少于280 kg/m3。砂率宜为3545,灰砂比宜为1:21:2.5。水灰比不大于55。普通防水砼的坍落度不宜大于50mm,泵送时砼坍落度宜为100140mm。防水砼所用的材料每工作班检查应不少于2次。检查材料计量的允许偏差:水泥、掺合料:每盘2,累计1。粗细骨料:每盘3,累计2。水、外加剂:每盘2,累计1。如用微机控制,则允许偏差值减去一个百分点。坍落度的检验每工作班应不少于2次。搅拌时间不应少于2min。掺外加剂的应根据外加进的技术要求确定搅拌时间。(2)防水砼的浇筑a.防水砼的振捣必须采用机械振捣,振捣时间宜为1030s,以开始泛浆、不冒泡为准,应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b. *防水砼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均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有渗漏。防水砼应连续浇筑,少留施工缝。底板不得留施工缝,顶板不宜留施工缝。墙板不宜留设垂直施工缝,如必须要留设,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地段,并宜与变形缝相结合。墙板的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板的交接处,应高出底板面300mm的墙体上。当墙体有预留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不应小于300mm。施工缝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水平施工缝浇灌砼前,应将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先铺净浆,再铺1:1水泥砂浆或涂刷砼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灌砼。垂直施工缝浇灌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可以先对基面凿毛(每平方米大于300点)并涂刷水泥净浆或砼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灌砼。采用中埋式止水带时,应确保位置固定牢靠。钢板止水带宜镀锌处理。c.防水砼养护防水砼终凝后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始终保持砼表面湿润,顶板、底板尽可能蓄水养护,侧墙应淋水养护,并应遮盖湿土工布,夏冬谨防太阳直晒。冬季施工砼入模温度不低于5;如达不到要求应采用外加剂或用蓄热法、暖棚法等保温。大体积砼应采取措施,防止干缩、温差等产生裂缝,措施如下:在设计许可的情况下,可采用砼60d强度作为设计强度;采用低热或中热水泥,掺加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掺合料;掺入减水剂、缓凝剂、膨胀剂等外加剂;在炎热季节施工时,应采取降低原材料温度、减少砼运输时吸收外界热量等降温措施;砼内部预埋管道,进行水冷散热;应采取保温保湿养护,砼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砼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不应大于25。(3)防水砼的质量检查a.*防水砼的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b.防水砼试块的留置:防水砼的抗压强度试件按砼验收规范规定留置。防水砼抗渗试件为每浇筑500m3应留置一组(一组为6个试件),且每项工程不得少于两组。采用预拌法砼的抗渗试件留置组数,视结构的规模要求而定。c.防水砼结构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露筋、蜂窝等缺陷;埋设件位置应正确。d.防水砼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其允许偏差为+15mm、-10mm;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其允许偏差为10mm。e.防水砼结构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f.砼外露面积每100m2抽查1处,每处10m2,且不得少于3处,细部构造全数检查。七、旁站监理记录用表1. 旁站监理表;2. 材料监督台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