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矿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722936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冈矿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云冈矿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云冈矿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冈矿地质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1危险源评估 云冈矿是同煤集团公司骨干生产矿井之一,井田位于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于1966年开始兴建,1973年投产,矿井设计能力为270万吨/年。1997年矿井完成改扩建,设计生产能力达到600万吨/年。2005年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480万吨/年。云冈井田范围内及周边现主要监控小窑21座,其中井田范围内13座,井田外8座,3座由云冈矿辅助监控。井田范围内13座为:云兴、安华、小梁沟、破鲁堡乡、花园屯乡西沟、前进3#井、矿区马营洼、五台湾、大西沟、宏达、三道沟、云冈镇马营洼和上深涧老窑沟煤矿。井田周边有8座:解放、上深涧、安华德宝沟、云冈镇红墙、花园屯乡、东梁、党家洼和瑞丰煤矿。目前,矿井开采的煤层有8#层、11#层、12#层,矿井共有生产掘进盘区6个,分别为12#层410盘区、408盘区、406盘区、11#层309盘区、311盘区、8#层311盘区、8#层408盘区(生产准备盘区),全矿有3个普通综采工作面、1个低位放顶煤综采工作面,一个大采高工作面,有15个掘进队(4个机掘队,11个炮掘队),宏远公司2个队分布在上述盘区。1.2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和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地下水疏干等。本井田主要以地面裂缝和井下采空区积水为主,次生灾害有矿渣泥石流和场面局部塌陷等。1、地面裂缝 我矿由于井下2#层、3层局部为刀柱开采,其余7#、8# 、 9# 、11#、12层均为长壁大冒顶开采,开采煤层较多,再加上大冒顶重复开采,致使造成地面多处产生裂缝,主要分布于井下大面积采空区或重迭开采的采空区上方,集中在402、404、408、301盘区及,303、305、307、311盘区地表。裂缝宽度大小不等小的几毫米、大的有1-2米。裂缝多数产生在沟谷两侧,有的在耕地、有的在荒地。前几年充填较好,近几年由于经费紧张,地表裂缝充填较差。白庙明渠沟煤矿:98年前曾越采我矿十里河床保护煤柱,造成河床下陷。现新井越采十里河床及铁路保护煤柱8#煤层,造成铁路路基下沉。 由于地表产生裂缝未得到及时处理,局部采空区从地面裂缝供氧,产生火区及大量的有害气体,给井下的安全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另外雨季雨水通过裂缝贯入井下可能造成矿井突水事故。2、采空区积水1)、11层51115及切巷、51117及切巷,工作面设计走向长985米,宽度140米,工作面整体呈一北高南低的单斜构造,工作面煤层厚度1.852.35米,直接顶为粉细砂岩互层,层理、节理较为发育,南部区域赋存一小型凹陷,影响范围为200米。工作面北部及西部为南郊区城关乡解放煤矿及上深涧煤矿采空区,采掘情况不明,存在水害隐患,需在巷道掘进过程中探水掘进,具体探水线需根据最新的小窑调查情况而定。2)、8层21127及切巷,工作面设计走向长1000米,宽度120米,工作面整体呈一北高南低的单斜构造,工作面煤层厚度1.431.90米,工作面直接顶为粉细砂岩互层,水平层理发育,性脆易碎,与上覆7层间距8.0米,为近距离煤层开采,直接顶为粉细砂岩互层,层理、节理较为发育。本工作面存在多重隐患,分述如下:a)、工作面同层北及西部部均为上深涧、解放煤矿采空区,采掘情况不明,存在严重的水害隐患,需在巷道掘进过程中探水掘进,具体探水线根据最新的采掘动态情况而定。b)、对应的上覆7层亦为上深涧煤矿采空区,积水情况不明,由于层间距小,对掘进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因而在掘进过程中亦需实施向上的探放水孔。c)、本工作面下伏11层预计也存在采空区,对回采有影响,需实施探下伏蹬空孔。3)、11煤层8910、8912工作面,工作面设计长765米,宽125米,煤层厚度平均2.0米,工作面直接顶为粉细砂岩互层,水平层理发育,性脆易碎。该区域周边存在花园屯、上深涧煤矿、破鲁老窑沟煤矿,采掘情况不明,另外下部112层预计也存在小窑破坏区,因而该区域存在多重隐患,需在掘进过程中边掘边探,同时需实施探下伏蹬空探孔。 4)、8层408轨、408皮、508回及408-1轨、408-1皮508-1回及8801工作面,该区域遭受矿区大西沟、党家洼、大南沟和水泊寺乡小窑头、白庙明渠沟煤矿的严重开采破坏、5座小窑准确破坏范围难以确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虽然在此区域进行了物探及调查走访,并初步划定了各矿开采破坏范围,但由于准确性不高,给开拓掘进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因而在此区域作业的队组必须进行超前探测。5)12层56231巷、406-3轨,该区域煤层厚度平均7.5米,其周边遭南郊区宏达煤矿的严重破坏,给巷道掘进带来了严重的水、有害气体隐患,由于煤层厚度大,小窑巷道沿顶、沿底掘进难以查清,因而增加了探钻工作工作量。6)、8#层21125、51125巷下伏可能存在上深涧煤矿11层采空区,存在蹬空隐患,现从巷道巷口开始向下覆11-1、11-2探钻,截止目前已探通2个钻孔(分别在距巷口96米和116米处探通112层),今后仍需进一步实施探钻。7)、8#层81123工作面现正在探上覆7#层小窑(解放煤矿)巷道及采空区,从目前巷道探测情况分析,上覆小窑巷道及采空区基本无积水,但不排除工作面中部有小窑的局部采空积水,要求综采四队在开采期间必须安装应急的水泵及排水管路,并随时观察顶板淋水情况以进一步采取打钻措施,消除水患。8)、12层410盘区,在盘区巷向西延伸到预计1500米处时,存在党家洼煤矿,该矿新井越采我矿12#层,后退回并构筑了密闭,现采掘情况不明,有积水隐患,对我矿8#及12#层410、408盘区西部区域的开拓部署有一定的影响。3、矿渣堆放点固体废物在我矿主要是指煤矸石,据统计,云冈矿自建矿到现在,累计生产原煤近1.0亿吨,同时产生了大量的煤矸石。现在每年的煤矸石产量约20万吨。大量的矸石排放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由于矸石自燃发火,空气中的、2浓度大大超过了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另外,矸石山由于降雨淋滤入渗至地下水中,还会污染地下水环境。主要有三道沟、四道沟煤矸石堆放点两处。4、地表下沉重点以12#层408盘区8828、8826、8824、8822、8820低位放顶煤工作面,可采走向长度1600米,倾向长度为150米,盖山厚度150米-240米,从2004年年开采后,在对应的上覆地面出现下沉和裂缝现象。5、房屋开裂 我矿发生房屋开裂的地区主要存在于十里河南北的山上居民区。因开采而影响住户共有200多户,正房共计500间。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立足最困难原则快速反映原则就地就近开展自救原则主动配合原则首长负责制原则:(1)成立地质灾害应急领导组,明确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体制,职责范围,确保行动得当,号召有力,抢险及时。(2)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确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制度,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3 组织机构及职责3.1 应急组织体系总 指 挥副总指挥医疗卫生组通讯联络组物运保障组善后处理组治安保卫组救援行动组事故监测组救援领导组3.2指挥机构及职责3.2.1救灾领导组总指挥:矿长、党委书记 副总指挥:总工程师、党委副书记、各副矿长、工会主席成 员:各副总工程师、各矿长助理、调度室、安监站、生产技术科、地质科、机电科、通风区、管路区、行政科、电力公司、基本建设科、房产科、通讯监察科、人事科、组织部、材料科、财务科、武装部、云新派出所、企划科、党办、矿办、宣传部、电视台、工会、纪委、社保科、运销站、水暖队、爱委会、同煤集团第三职工医院云冈矿分院等其它各基层单位的负责人。领导组职责:1 分析判断事故、事件或灾情的受影响区域、危害程度,确定相应的报警级别、应急救援级别;2 按照预案程序,组织、指挥协调各应急反应组织进行应急救援行动;3 批准成立现场抢救指挥部,批准现场抢救方案;4 随时掌握预案实施情况,并对预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整改;5 报告上级机关,与地方政府应急组织或机构进行联络,通报事故、事件或灾害情况。及时发布公告,将事故的原因、责任公布社会;6 评估事态发展,决定请求外部援助;7 紧急调用各类抢险物质、装备、人员和可用场地;8 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9 负责指导井下机电重大事故善后处理工作;10负责配合地质灾害事故调查;11宣布应急恢复、应急结束。办公室设在调度室 主任:调度主任职责:及时掌握地质灾害情况并及时汇报领导组;召开各种专业会议,布置和检查各基层单位工作;承办上级的决定和指示。3.2.2救援工作组1、地质灾害监测组组成单位:安监站 技术科、小窑科 组长:地质科长 安监站长职责:尽快落实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灾情并及时上报领导组;做好平时的地质灾害预防、预测、预报工作;2、抢险救灾、治安保卫及居民安置组组成单位:云新派出所 武装部 救护队 基建科 矿办公室 党办公室 技术科 行政科 机电科组长:云新派出所所长职责:组织一支能战斗的抢险救灾队伍,确保地质灾害发生后,受灾人员尽快脱离危险区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好人员疏散方案;搞好治安保卫工作在灾害发生时及时疏散群众,并保证灾民的生活需要;做好灾民的生活必要品的发放分配工作;调查各类生活和生产设施的破坏情况并积极负责检修,尽量减少灾害损失;建筑居民临时住房。3、交通及物资保障组组成单位: 大车队 材料科 机电科 行政科组长:大车队队长职责:维修灾害地区的道路,保障人员安全撤退;准备好抢险救灾工具、设备、器械、急救药物等;准备一定数量的汽车,并保证领导组用车;储备一定数量的建筑材料,保证临时住房的建设;储备一定数量的抢救、恢复生产的器材。准备一定的粮食、食盐及熟制品;4、通讯联络组组成单位:电讯公司 调度室组长:电讯公司经理职责:保证通迅线路的畅通;准备一定数量的通迅器材抢修工具;组织一支强有力的抢险救灾队伍;准备一定数量的对讲机。5、医疗卫生组组成单位:医院 爱委会组长:医院院长职责:储备一定数量的救灾医疗器械,药品及其它设备;组织一支强有力的抢险救灾队伍并配备好急救车;做好伤病员的转运护送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传染病的发生。6、恢复生产组组成单位: 地质科 技术科 安监站 通风区 机电科 各生产队组组长:调度主任职责:立即奔赴灾害现场,统计、上报灾情;提出修复方案,并组织各生产队组抢修,尽快恢复生产;做好发生地质灾害时井下生产安排和恢复生产时井下工作安排。4预防与预警4.1 危险源监控4.1.1地质灾害监测预防重点1、十里河岸边的3高层、中学家属楼、新大街29栋及桥东吴联煤矿采空沉陷区、白庙煤矿开采沉陷区(铁路路基下沉)。2、三道沟煤矿7层、宏达煤矿3层、上深涧煤矿、解放煤矿采空积水。3、汛期三道沟和四道沟的排水状况。4、南北山临时居民区房屋开裂的地点。4.1.2地质灾害预防措施1、矿井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的各项规定,留设各种保安煤柱,盘区与盘区之间,上下层对应关系上要做到安全第一,保证在某一盘区某一煤层发生地质灾害时,不影响下层或别的盘区的生产。2、经常组织人员对各种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现场踏勘,调查了解各种灾害情况并及时汇报领导组。3、对地面裂缝区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对洪水可能流入井下的地面裂缝要组织人员进行充填或爆破,严禁洪水渗入井下。4、要熟悉和掌握矿井内采空区的地质变化情况及受采动影响可能造成地表的破坏程度,以便提出可行性的应急措施。5、小窑管理部门要对矿井内及周边小窑进行详细的摸底,并建立档案。随时掌握每个小煤窑的采位、采向和小窑开采造成的地质灾害情况。严禁越层越界现象的发生。6、掌握小窑采空区及对应地表的位置,对可能造成的地质破坏程度,做出提前的报告,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7、在危险区域建立警示标志。8、小窑管理部门要经常对矿井内及周边小窑进行监督和检查,防止由于越层越界开采而造成地质,坚决进行制止,并进行停产整顿。同时向矿领导汇报。9、地质人员要随时掌握矿井内地表变化情况,了解矿井井区范围内各类建筑的具体位置,对可能造成的地表破坏程度和范围,及时向矿领导汇报,并采取措施。10、应对因采煤而引起的地表裂缝和塌陷进行地面充填,以防止雨水沿裂缝灌入井下,造成井下积水隐患并影响矿井安全生产。11、对2#层采空区积水进行排放。12、加强对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房屋裂缝的监测。13、在地面临时建筑下开采时提前告知建筑物所有人。 4.2预警行动发生地质灾害事故后,在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员应利用电话或派出人员等方法,迅速将事故的性质、发生地点、原因和危害程度向矿调度室汇报。其他区域的人员,在发现异常现象后,也应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汇报。 调度室及汇报人要根据事故的性质和蔓延趋势,以最迅速有效的方式,向可能受事故波及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通知。 在抢救事故期间,救灾负责人应随时向矿调度室汇报灾区状况和救灾工作进展情况(如现有抢救力量、人员的情绪及身体状况、救灾的现有条件、事故发展趋势及后果、所采取的措施及所取得的效果等),也可对下一步抢救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和措施,取得矿井抢险组织部门指示和支持。5信息报告程序5.1 报警系统及程序地质灾害事故监测组对事故信息进行检测、传递、分析、处理、存贮和报送;救援领导组对各类信息进行接收、事故监控、存储、常规分析处理,进行跟踪;地质科根据平时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对重点监测对象的情况要及时通知调度室。救援领导组视情况决定对该监测对象的处置方案。5.2 现场报警方式任何个人和部门发现地质灾害问题或事故,都有义务用电话向相关部门报警亲自到相关部门报警。5.3 相关人员及部门24小时通讯、联络方式5.4 相关人员及部门24小时通讯、联络方式 顺序 职 务 电话号码1 矿 长 70836862 书 记 70838583 工会主席 70830334 总工程师 70838625 生产矿长 70830666 开拓矿长 70833887 安全矿长 70830868 机电矿长 70830889 经营矿长 708311610 采煤副总 708335311 开拓副总 708402412 安全副总 708302213 通风副总 708365414 机电副总 708302415 特种副总 708362916 电力公司 708311717 党 办 708354418 矿 办 708306219 云新派出所 708311020 房产科长 708214521 培训科 708348122 安监站 708374923 第一副站长 708326624 工资科 708304925 干部科 708307326 通风区 708396927 管路区 708317128 准备区 708318029 机电科 708396230 技术科 708314331 地质科 708315032 基建科长 708337333 材料科 708319134 行政科 708341735 矿医院 708349536 井口急救站 708324537 爱委会 70835085.5 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矿生产管理部、技术管理部、安全管理部、后勤管理部、物业管理公司、基本建设科、企划部等任何一个或数个单位接到电话报警或个人亲自报警都视为接受报警。报警内容应为上述危险源分析等。5.6 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地质灾害事故发生后,应急领导机构应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汇报,并保持通讯畅通。上级相关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要视情况要与本行政区域内的有关单位、驻军取得联系,取得他们的帮助。6 应急处置6.1响应分级一级紧急情况:能够利用本单位的资源处理的紧急情况。 二级紧急情况:需要利用集团公司的资源处理的紧急情况。三级紧急情况:需要集团公司和政府部门响应的紧急情况。 6.2响应程序应急救援行动启动程序指挥部一旦接到发生地质灾害事故的报警后,应根据事故级别,立即按如下程序启动应急救援系统,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调动各方人力和物力,对所发生的事故进行控制和紧急救援。(1)命令矿救护队、武装部、派出所等立即赶赴事故区域进行救援。(2)调度指挥邻近队组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紧急控制,避免事态扩大或波及范围扩大。(3)通知医疗行动组,一是赶赴现场抢救;二是在医院内部按医疗系统应急救援预案做好对伤员的抢救准备工作。(4)通知物资供应行动组,提供一切抢险、救护所需的材料设备。(5)如果控制事态有困难,应向集团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及领邻近单位请求增援。现场救援指挥与控制程序(1)立即召集救灾指挥部所有成员,首先听取当班值班矿领导的灾情汇报以及已经下达的命令情况汇报。(2)通知事故单位和有关区队、矿灯房、自器发放室、电脑考勤室准确统计出发生事故时已下井的人数及姓名,以便分析灾区人员数量及分布,通知各救灾行动组准备救灾材料,医院准备急救伤员。(3)指定一名副职领导签发下井许可证,并通知矿灯房、自救器发放室和副井口,没有下井许可证不准发放矿灯、自救器。(4)选定井下救援基地,指定具有救护知识的领导担任井下救护基地指挥。同时明确基地指挥只起“上传下达”作用,不得自行发号命令,以免形成多头指挥。落实井下救护基地所需的通讯设备、救灾器材等,选定安全岗哨位置及其人员,明确其任务。(5)命令救护队进入灾区引导人员撤退;将伤员救到井下救护基地或其他安全地点进行现场急救后,送到地面,得知受伤人员困在灾区时,一方面设法与受阻人员联系、稳定其情绪,一方面立即报告抢救指挥部采取措施组织特别抢救。、救灾指挥部根据井下灾情报告,责成协助成员,将抢险人员组成二线、三线力量。当抢险人员不足时应及时报告上级机关和兄弟单位请求支援。及时满足井下需要,千方百计完成撤人抢险任务。(7)井下撤出人员和抢救人员完成后,应投入二线或三线力量,命令救护队进行侦察工作,掌握灾情性质、影响范围,同时撤出一线部分人员。救护队长应具体负责指挥救护队按救护规程的要求完成侦察任务,提出测定数据、灾区示意图及灾区处理建议,供指挥部制定救灾方案。侦察结束后,应安排救护队在安全地点监视灾情变化,具体位置应由井下救护基地负责人提出建议,报总指挥部确定。(8)指挥部组织所有成员听取侦察情况汇报后,结合灾情实际,尽快提出事故处理方案,并将成员明确分工,限定时间完成救灾准备工作,并派员检查核实。(9)根据灾区现场情况不断协调平衡力量,确保方案顺利进行。当遇灾情变化时,应及时修改救灾方案,调整救灾力量。事故处理结束稳定一定时间后,应抓紧恢复事故破坏的各个系统,使之正常,特别是通风系统。当各系统恢复正常后,即可恢复正常生产秩序,抢险指挥部结束工作。(10)事故处理结束后,指定有关部门和人员收集整理事故调查报告,并进行全面分析。对事故发生、抢救处理过程、重要的经验教训以及今后应采取的预防措施等,形成文件后上报并存档。向集团公司及其他上级主管、相关部门报告程序当井下发生地质灾事故时,在矿井积极组织事故救援的同时,要将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受灾情况及时向集团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安监局等部门进行汇报。本矿内部职工的事故情况的告知程序由矿抢险指挥部启动该程序;应由矿指派专人通过会议、媒体及时将事故情况传达到每个员工、家属,以稳定员工、家属情绪,确保事故抢险及时、顺利进行。现场医疗救护响应程序医疗急救行动组成员在接到应急救护指挥部命令后要迅速到云冈矿分院医疗卫生救援领导组办公室,听取灾害事故,简单情况介绍。研究部署应急医疗救援工作,统一指挥和调遣各医疗队伍及医疗资源的动用,决定是否向上级医疗机构救援。云冈分院应急救援现场急救小分队、伤员运送小分队、临床医疗小分队。各小分队成员立即整装待命,做好救治准备工作。(1)现场救护:现场人员要根据现场受伤人员受伤原因和受伤情况,立即进行救治。、如遇重伤者,如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或人工呼吸,直到病人清醒或医院、医疗组接手为止。、如遇创伤时,对伤员撤离灾害现场,保护好伤创面,尽量避免污染,对利于以后的院内救治。、如遇中毒、窒息伤员,立即将中毒者从危险区运到新鲜风流中,并安置在顶板良好、无淋水和通风正常的地点。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如遇落顶等事故时,病人伤重者,如昏迷者应立即运送出井,入院检查、治疗。如遇脊柱、腰椎等骨折时,应使伤员仰卧用担架、门板等硬物将其抬出现场,入院救治;如遇一般四肢骨折时,应用夹板做简单的固定,撤离现场,入院救治;如遇开放性血气时,应用无菌料填堵伤口,并用绷带包扎,使其变闭合性,然后入院救治。(2)现场急救小分队在接到指令后要立即下井,组织进行现场急救,伤员运送小分队要携带药品、抢救器件奔赴现场或指定地点,运送和急救伤员,临床医疗小分队做好伤员的准备工作。(3)现场小分队要本着时间就是生命,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立即实施现场急救措施,进行止血、包扎、固定及心肺复苏等紧急处理。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对伤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兰、红、黄、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扣系在伤员的手腕和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时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4)运送小分队在现场处于危险或伤员情况允许时,要尽快将伤病员转运,对已经检伤分类待送的伤员进行复检,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途中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者,就地予以抢救、治疗,做必要的处理后在监护下进行转运。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要合理分流伤员,及时将伤员转运到指定医院救治。(5)临床急救小分队在医院内组织好接收伤员工作,对接收的收员,按检伤分类实施临床救治。(6)医疗急救行动组要及时向指挥部和上级医疗机构汇报救治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向上级医疗机构请救增援。医院救治:医院要将出井伤员分类组织救治,必要时将伤重人员送到三医院或其它上级医院救治。现场警戒保卫程序为保障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警戒保卫组要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在井下受灾区、及井口工业广场各路口设置警戒区,实施交通管制,对危害区外围的交通路口实施定向、定时封锁,严格控制进出事故现场的人员及车辆,避免出现意外的人员伤亡或引起现场的混乱。在警戒保卫的同时,要尽量抽调力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疏散、撤离或者采取措施保护危险区域内的其他人员。必要时承担抢险救灾工作。需要外部支援的请求及联系程序当事故灾情重大,我矿救护队不能独立完成时,应及时请求集团公司矿山救护大队及其他相关部门支援,具体联系电话见附件六。媒体信息沟通及公众信息告知程序对需要发布的信息进行审核和批准,保证发布信息的统一性,避免出现矛盾信息;指定新闻发布人,适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准确发布事故信息,澄清事故传言;为公众了解事故信息、防护措施以及查找亲人下落等有关咨询提供服务安排;接待、安抚死者及受伤人员的家属。 6.3处置措施1、地质灾害发生时各专业组要留设值班人员,在得到灾情报告时要迅速并及时向矿领导组作详细的汇报。2、极积组织自救,抢时间转移受害人员到安全地带,及时抢救国家和个人的财产,使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3、灾害发生后,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社会治安;领导组组织有关部门拿出具体自救方案;材料科负责提供救援所需的各类物资,同时动员矿上的所有力量投入到救灾中去。4、抢险救灾组要在灾情发生半小时内赶赴现场,对现场进行调查并迅速抢救人员,进行全面救灾工作。5、各有关机构要反应及时,行动迅速,确保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不受威胁,并将损失减少到最低处。6、灾害发生后,各专业组要积极稳妥地做好灾民的善后工作。7、配备一定的帐蓬、担架、食品、药品等,一切救援物品迅速奔赴现场。8、井下水灾处理措施发生透水事故后,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调度室汇报;并要在班组长或老工人的指挥下迅速抢救,就地解决和加固工作地点的支护,堵住出水点,以免事故扩大;如果情况危急,水势很猛,则应有组织地避开压力水头,迅速撤离事故区到上水平或地面。调度室接到透水报告后,要立即向矿长或领导组汇报,并立即通知救护队及有关单位进行抢救,同时根据出事地点和可能波及的地区,通知有关人员撤出危险区域。透水后,尽可能将水引入中央泵房水仓,启动全部排水设施进行排水。透水事故发生后,各单位应尽快准确地检查井下人员,如发现人员被堵于井下,则应首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透水事故发生后,应首先将水源调查清楚,然后组织力量和排水设备进行排水,如果水源涌水量特别大,用强力排水不能奏效,应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云冈矿矿山救护队云冈矿通风区救护小队共30人。个人装备有氧气呼吸器AHY-6型40台。云新派出所云新派出所现有正式民警10人,隶属云冈矿和云泉分局双重领导,有保卫人员37人,消防人员3人,保安人员34人,共计84人,全部属于专职救援队伍成员。云新派出所有日常备战的车辆2部。设置有生产、治安、消防、行政、保安及110报警中心。云冈矿武装部云冈矿武装部下设云冈矿应急小分队一个,职能室3个,即国防室、人防室、军事室,专职人员3人。民兵预备役部队作为后备力量参加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任务。同煤集团第三职工医院云冈分院同煤集团第三职工医院云冈矿分院共有医疗卫生科室21个,其中医护人员71人,床位30张。医院设有急诊科1个,急诊科共有各级各类急救人员5名;设有井下(口)急救站1个,各级各类急救人员共5名。医院医护人员充足,设备器械齐全,所有医护人员基本掌握救护医疗常识。具备重、特大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云冈矿地质灾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事故特征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和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地下水疏干等。本井田主要以地面裂缝和井下采空区积水为主,次生灾害有矿渣泥石流和场面局部塌陷等。地面裂缝;采空区积水;矿渣堆放点;地表下沉;房屋开裂。2、应急组织与职责1、地质灾害监测组组成单位:安监站 技术科 小窑科 地质科组 长:地质科长 安监站长职责:尽快落实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灾情并及时上报领导组;做好平时的地质灾害预防、预测、预报工作;2、抢险救灾、治安保卫及居民安置组组成单位:云新派出所 武装部 救护队 基建科 矿办室 党办室 技术科 行政科 机电科组长:云新派出所所长职责:组织一支能战斗的抢险救灾队伍,确保地质灾害发生后,受灾人员尽快脱离危险区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好人员疏散方案;搞好治安保卫工作在灾害发生时及时疏散群众,并保证灾民的生活需要;做好灾民的生活必要品的发放分配工作;调查各类生活和生产设施的破坏情况并积极负责检修,尽量减少灾害损失;建筑居民临时住房。3、交通及物资保障组组成单位: 大车队 材料科 机电科 行政科组长:大车队队长职责:维修灾害地区的道路,保障人员安全撤退;准备好抢险救灾工具、设备、器械、急救药物等;准备一定数量的汽车,并保证领导组用车;储备一定数量的建筑材料,保证临时住房的建设;储备一定数量的抢救、恢复生产的器材。准备一定的粮食、食盐及熟制品;4、通讯联络组组成单位:电讯公司 生产部组长:电讯公司经理职责:保证通迅线路的畅通;准备一定数量的通迅器材抢修工具;组织一支强有力的抢险救灾队伍;准备一定数量的对讲机。5、医疗卫生组组成单位:医院 爱委会组长:医院院长职责:储备一定数量的救灾医疗器械,药品及其它设备;组织一支强有力的抢险救灾队伍并配备好急救车;做好伤病员的转运护送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传染病的发生。6、恢复生产组组成单位: 技术科 安监站 通风区 机电科 各生产队组组 长: 调度主任职责:立即奔赴灾害现场,统计、上报灾情;提出修复方案,并组织各生产队组抢修,尽快恢复生产;做好发生地质灾害时井下生产安排和恢复生产时井下工作安排。3 应急处置1、地质灾害发生时各专业组要留设值班人员,在得到灾情报告时要迅速并及时向矿领导组作详细的汇报。2、极积组织自救,抢时间转移受害人员到安全地带,及时抢救国家和个人的财产,使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3、灾害发生后,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社会治安;领导组组织有关部门拿出具体自救方案;材料科负责提供救援所需的各类物资,同时动员矿上的所有力量投入到救灾中去。4、抢险救灾组要在灾情发生半小时内赶赴现场,对现场进行调查并迅速抢救人员,进行全面救灾工作。5、各有关机构要反应及时,行动迅速,确保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不受威胁,并将损失减少到最低处。6、灾害发生后,各专业组要积极稳妥地做好灾民的善后工作。7、配备一定的帐蓬、担架、食品、药品等,一切救援物品迅速奔赴现场。8、井下水灾处理措施发生透水事故后,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调度室汇报;并要在班组长或老工人的指挥下迅速抢救,就地解决和加固工作地点的支护,堵住出水点,以免事故扩大;如果情况危急,水势很猛,则应有组织地避开压力水头,迅速撤离事故区到上水平或地面。调度室接到透水报告后,要立即向矿长或领导组汇报,并立即通知救护队及有关单位进行抢救,同时根据出事地点和可能波及的地区,通知有关人员撤出危险区域。透水后,尽可能将水引入中央泵房水仓,启动全部排水设施进行排水。透水事故发生后,各单位应尽快准确地检查井下人员,如发现人员被堵于井下,则应首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透水事故发生后,应首先将水源调查清楚,然后组织力量和排水设备进行排水,如果水源涌水量特别大,用强力排水不能奏效,应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4注意事项(1)现场救护:现场人员要根据现场受伤人员受伤原因和受伤情况,立即进行救治。、如遇重伤者,如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或人工呼吸,直到病人清醒或医院、医疗组接手为止。、如遇创伤时,对伤员撤离灾害现场,保护好伤创面,尽量避免污染,对利于以后的院内救治。、如遇中毒、窒息伤员,立即将中毒者从危险区运到新鲜风流中,并安置在顶板良好、无淋水和通风正常的地点。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如遇落顶等事故时,病人伤重者,如昏迷者应立即运送出井,入院检查、治疗。如遇脊柱、腰椎等骨折时,应使伤员仰卧用担架、门板等硬物将其抬出现场,入院救治;如遇一般四肢骨折时,应用夹板做简单的固定,撤离现场,入院救治;如遇开放性血气时,应用无菌料填堵伤口,并用绷带包扎,使其变闭合性,然后入院救治。(2)现场急救小分队在接到指令后要立即下井,组织进行现场急救,伤员运送小分队要携带药品、抢救器件奔赴现场或指定地点,运送和急救伤员,临床医疗小分队做好伤员的准备工作。(3)现场小分队要本着时间就是生命,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立即实施现场急救措施,进行止血、包扎、固定及心肺复苏等紧急处理。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对伤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兰、红、黄、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扣系在伤员的手腕和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时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4)运送小分队在现场处于危险或伤员情况允许时,要尽快将伤病员转运,对已经检伤分类待送的伤员进行复检,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途中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者,就地予以抢救、治疗,做必要的处理后在监护下进行转运。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要合理分流伤员,及时将伤员转运到指定医院救治。(5)临床急救小分队在医院内组织好接收伤员工作,对接收的收员,按检伤分类实施临床救治。(6)医疗急救行动组要及时向指挥部和上级医疗机构汇报救治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向上级医疗机构请救增援。(7)医院救治:医院要将出井伤员分类组织救治,必要时将伤重人员送到三医院或其它上级医院救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