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8722374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吴忠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宁夏吴忠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宁夏吴忠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吴忠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40*1=40分 1、商鞅变法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奴。”材料中的“本业”指的是 A工业 B手工业 C农业 D商业 2、“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3、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说,没有任何的西方人在青铜器铸造方面能超过古代中国人。中国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是 A原始社会末期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4、读图,我国北宋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所发生的重大变化有 A洛阳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B“草市”和集镇开始出现 C“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D开始设立专门管理“市”的机构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宋朝“商业革命”的是 A统一货币“半两钱” B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 C出现纸币 “交子”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 6、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耕经济 B.限制工商业发展 C.维护封建统治 D.防范“外夷”入侵 7、下列关于新航路开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航路 B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 C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D欧洲贸易中心由大西洋沿岸转移到地中海地区 8、17世纪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欧洲国家是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9、17世纪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只运载。对这一规定反对最强烈的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法国 10、19世纪初,英国流行一种说法:“万锭纱爵爷”已经和“万亩田爵爷”平起平坐了。这个现象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工业资产阶级地位提高 B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发生 C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D贵族阶层已经消失 11、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进一步发展。下列各项中,体现了这一进步趋势的是 A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C美国联邦共和体制的建立 D法德两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12、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和掠夺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垄断组织的形成 13、“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这段话的作者认为 A世界各国的孤立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 B大工业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世界市场的形成阻碍了历史的进步 D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 14、“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只有经过永别之门才能离开牢狱许多人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跳进海里,滋养了大群的鲨鱼”。此诗主要反映了近代西方殖民者 A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的情景 B从事可耻的鸦片贸易的情景 C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的情景 D开辟新航路的情景 15、垄断组织大量出现的“大企业时代”开始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信息技术革命 D.第二次世界大战 16、1866年商人方举赞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雇佣工人加工、制造船舶零件。上述史实表明 A.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西方列强在中国投资设厂 C.洋务运动兴起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7、近代中国,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很多有识之士意识到,在机器竞争时代,“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于是纷纷兴办实业以救国,中国工业化开始艰难起步。其标志是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鸦片战争 1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度发展迅速,促使这一局面出现的外部条件是 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兴起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D欧洲列强因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19、如果根据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进行归类,下列人物与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同类的是 A.李鸿章 B.陈独秀 C.张謇 D.康有为 20、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顽强生存,其发展特点是 A严重倒退 B顺利发展 C停滞不前 D曲折发展 21、根据蔡增基十年来的中国航运记载:“自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至今,不过十年,此十年间,民营公司之组织,约计二十五家,已远胜以前数十年矣。”当时航运业民营公司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蒸汽轮船制造技术开始传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22、“夺高产,放卫星,确保亩产十万斤。”下列各项与之有关联的是 A. “一五”计划 B. “大跃进”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23、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这次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24、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为此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建立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5、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A.经济特区的创办 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内地的开放 26、改革开放后,中央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下列两幅图片所示两个特区最主要的区别是 A文化传承不同 B政治体制不同 C经济模式不同 D生活方式不同27、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8、香港歌星张明敏以一首歌曲我的中国心红遍大江南北,歌中唱到“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洋装”开始传入中国是在 A.鸦片战争前后 B.甲午中日战争前后 C.辛亥革命前后 D.五四运动前后 29、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变化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A废止缠足 B断发易服 C新式婚礼 D废止跪拜 30、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了一套直翻领、袋盖为倒笔架形的服装,服装前襟的纽扣为五粒,象征着国家的五种权力,袖口的三颗纽扣则象征着三民主义。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这套服装称为中山装 B.服装设计融合了东西方文化 C.服装设计反映了民主共和已经实现 D.服装设计体现了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31、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32、民国时期申报有如下记载:“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该现象反映的是 A断发易服 B废止缠足 C婚姻自由 D变革婚俗 33、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邀请毛泽东赴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下列哪一现象在当时不可能出现 A蒋介石电邀毛泽东 B毛泽东等乘飞机赴重庆 C双十协定的内容在互联网上发布 D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成为各报刊的重大新闻 34、近代以来中国人际交往中逐步采用“先生”“女士”的称呼是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辛亥革命后 C.新中国成立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35、1932年12月美国人特格韦尔在日记中写道:“我的确认为,在现代,从来还没有过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蔓延世界的经济危机 B大规模的工人罢工 C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D法西斯势力的抬头 36、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B.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C.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D.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的资本主义社会性质 3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已从传统的资本主义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与传统资本主义相比,现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是 A取消了社会保障体系 B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C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 D大规模经济危机基本消失 38、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这里的“安全网”是指 A、知识经济 B、混合经济 C、市场经济 D、福利制度 39、二战后,发达国家逐步建立起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其积极影响有 A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B造成财政赤字 C降低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D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过大 40、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美国一家杂志称这一现象为“新经济的胜利”。在技术方面主导美国“新经济”增长模式的是 A信息技术 B原子能技术 C生物技术 D化工技术 二、材料分析及问答题:60分 41、(15分)经济活动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活动。 下列材料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史料记载1845年后“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什么特点?(4分)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材料三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发生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7分) 42、(15分)社会习俗的变化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和见证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认为女子裹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因此上书皇帝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使“与欧美同俗”,又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材料二 材料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毛式的中山装”一统中国服装市场。如今,我们的服装不拘泥于一种风格一种潮流,而能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服饰上,演绎出许多文化的味道来。 (1)概括材料一中康有为的主张,并分析其目的。(5分) (2)材料二反映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并简要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6分) (3)分析材料三中服饰由“毛式中山装”一统天下到“令人眼花缭乱”的原因。(4分) 43、(13分)“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二 我国必须有这样一条原则: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我们将调整我国经济,使之尽快结束现有失业,然后采取英明措施使失业现象不再出现。我不愿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 材料三 1978 年,安徽风阳农民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979 年,风阳全县粮食产全比1978 年增长49 % ,卖给国家粮食4450 万千克。 (1)材料一的“不愿少数富人专制”与三民主义中的哪一项相符?( 2 分) (2)罗斯福新政为解决材料二中的失业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2 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农村“大包干”的实施有何作用?( 6分) (4)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到什么启示?( 3 分) 44、阅读下列材料(17分) 材料一 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以及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各地销售,赚取丰厚利润。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兴起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工业革命由此展开,不仅在空间上逐渐扩散,而且波澜起伏、连续不断。工业革命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 岳麓书社历史必修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三 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跨时空联系日趋频繁和便利。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第二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的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有什么作用?(3分) (2)材料二中的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兴起的原因有哪些?(8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各举一例说明其在“交通运输工具”及“电信工具”方面的成就。(2分) (4)分别简述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主要影响。(4分) 2012年吴忠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试卷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B C C C D C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D A B D A D C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B A D A B C A B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A D C B A D C D A A 41、(1)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4分) (2)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分)主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2分) (3)变化: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5分) 影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2分) 42、(1)主张:放足、断发、易服。目的是学习西方文明,推行新政(变法)。(5分) (2)妇女废止缠足、男性革除结辫陋习(若回答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社会习俗逐步近代化等内容也可得分)。(2分) 西方文化的传入,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思想解放(4分) (3)改革开放,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提高;思想解放,审美水平提高(文化水平提高)(答出其中2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得分)(4分 43、(1)民生主义(2 分。答平均地权的给1 分) (2)兴办公共工程(或以工代赈)( 2 分。答工业复兴法给1 分) (3)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促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成。(任答其中3 点即可给6 分) (4)政府要关注民生问题;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3 分。言之有理,即可给 44、 (1)新航路的开辟;(1分)促使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分) (2)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广阔的国内外市场;殖民扩张积累的雄厚资本;圈地运动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技术的积累与创新; (8分,答四点即可) (3)交通运输工具:汽车(或:飞机;电车)。(1分)电信工具方面:电话(或:无线电报;有线电报)。(1分) (4)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促成世界市场基本形成。(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建立起来。(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