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3节化学方程式同步练习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8722259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3节化学方程式同步练习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3节化学方程式同步练习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3节化学方程式同步练习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3节 化学方程式同步练习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用符号表达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P+O2 P2O5 氧化反应B .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H2O2 H2O+O2 分解反应C . 利用木炭燃烧烤羊肉串:C+O2 CO2 化合反应D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Fe+O2 Fe2O3 化合反应2. (2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 . 4Fe+3O2 2Fe2O3B . 2KClO3 2KCl+3O2C . 4P+5O2P2O5D . CH4+2O2 CO2+2H2O3. (2分)从2H2+O22H2O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A . 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B . 在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就可以发生反应C . 4g氢气与32g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36g水D . 在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4. (2分)关于化学方程式C+O2 CO2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碳加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B . 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C . 一个碳和一个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一个二氧化碳D . 一个碳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5. (2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 C+O2 CO2B . Mg+O2 MgO2C . 4Fe+3O2 2Fe2O3D . 4P+5O2 2P2O56. (2分)下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化合成水分子的示意图,从该示意图可获得有关物质组成、结构、性质等方面的化学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氢元素和氧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水分子B . 氢气是由氢原子构成的C . 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两个水分子D . 水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7. (2分)通过下列化学反应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 制氯化铁:2Fe+3CuCl22FeCl3+3CuB . 用稀硫酸除去炭粉中的少量氧化铜:CuO+H2SO4CuSO4+H2OC . 用硝酸钡区别氢氧化钠和硫酸钾:K2SO4+Ba(NO3)2BaSO4+2KNO3D . 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Al(OH)3+3HClAlCl3+3H2O8. (2分)现有一包NaCl和Na2CO3组成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175.4g水,固体全部溶解,向溶液中再加入某浓度的CaCl2溶液200g,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4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1.7%的滤液,则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钠与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比是( ) A . 1:1B . 1:2C . 1:3D . 2:19. (2分)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 . 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漓加稀盐酸B . 向H2SO4 , 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C . 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D .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水10. (2分)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盘的烧杯中加入5.6g铁,反应物之间恰好完全反应欲使天平恢复平衡,则可向右盘的烧杯中加入( ) A . 5.6g锌B . 5.6g氧化钙C . 5.6g镁D . 5.6g硫酸镁11. (2分)下列化学方程式能正确表示所述内容的是( ) A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 2Fe2O3B . 实验室制备CO2:CaCO3 CaO+CO2C . 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D . CO2通入CaCl2溶液中:CO2+CaCl2+H2O=CaCO3+2HCl12. (2分)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水电解2H2O2H2+O2B . 铝在氧气中燃烧 2Al+O2 Al2O3C .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 2 CO2+3H2OD . 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Cu+AgNO3CuNO3+Ag13. (2分)如图是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A . 2H2+O2 2H2OB . 2H2O O2+2H2C . 2CO+O2 2CO2D . CH4+2O2 CO2+2H2O14. (2分)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硫在空气中燃烧:S+O2 SO2B .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32KCl+3O2C . 锌与稀硫酸反应:Zn+H2SO4ZnSO4+H2D . 镁在空气中燃烧:Mg+O2 MgO15. (2分)已知:草钙酸CaC2O4比碳酸钙受热易分解,CaC2O4 CaCO3CO。将12.8gCaC2O4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7.8g固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剩余固体为生石灰和碳酸钙的混合物B . 剩余固体中含有钙元素的质量为4.0gC . 将加热产生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生成5.0g固体D . 将剩余固体溶于过量的稀盐酸,产生4.4gCO2二、 填空题 (共5题;共24分)16. (2分)某养鱼专业户鱼塘的鱼得了病,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就向鱼塘里撒了一些明矾(K2SO4Al2(SO4)3 24H2O)进行消毒,结果未能见效,后去请教专家,经专家诊断,说需要向鱼塘里投一定剂量的生石灰,撒了生石灰几天后发现仍未能见效,原因是生石灰在水中发生了反应而失效,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 17. (6分)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氟化钠是某些牙膏的添加剂,能有效预防龋齿如图是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则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_,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填“失”或“得”)电子氟化钠可以用钠与氟气(F2)反应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氢、碳、氧、钙等元素能组成多种物质A的化学式是CaO,俗称_,A与B(胃液中含有的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用化学式表示3个碳酸根离子_18. (4分)用适当的化学方程式说明或解释下列问题: (1)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_; (2)工业制二氧化碳_; (3)用石灰浆粉刷墙面,干燥后变得坚硬_; (4)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_ 19. (6分)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如下图所示。 (1)锶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 (2)相对原子质量为_; (3)锶元素属于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4)图2所表示的粒子的化学符号是_。 (5)CaCl2 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aCO3沉淀。为表示这个反应写出了下列两个反应方程式:CaCl2+NaHCO3=CaCO3+NaCl+HCl CaCl2+2NaHCO3=CaCO3+2NaCl+CO2+H2O你认为哪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合理,简述理由_。(6)已知难溶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成更难溶的物质。将白色Mg(OH)2加到FeCl3溶液中有红棕色沉淀生成。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简述理由_。20. (6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1)图1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为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2)我们通过各种食物获取营养,图2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3)青少年缺铁常会引起_ , 图3是一种补铁的口服液,其中“铁”指的是_(填“分子”、“单质”或“元素”)(4)图4是中国首款概念氢动力汽车,它的工作原理是将氢气和氧气输入到汽车内部的电池中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发生反应,生成水,产生电能工作原理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是_硼氢化锂(LiBH4)是一种储氢材料请将它脱氢原理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LiBH4+2LiNH2Li3BN2+_三、 探究题 (共3题;共17分)21. (4分)某同学用锌粒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从如图选择适当的序号填空: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如果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_ (3)用上述方法制得的氢气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若要得到干燥纯净的氢气,可将所制得的气体通过以下哪一种试剂_ (填序号)浓硫酸 氢氧化钠固体 氢氧化钠溶液22. (6分)碳酸钾是农家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将它和化肥一起施用,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了帮助父母合理选择化肥,李明决定对碳酸钾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提供信息】钠原子和钾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1)【实验与探究】李明参照Na2CO3的化学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实验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溶液变红色左边试管中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产生_实验结论碳酸钾溶液显_性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碳酸钾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2)【解释与结论】(1)碳酸钾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能与某些酸和_反应;(2)碳酸钾与碳酸钠的化学性质相似:(3)从微观角度分析,二者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_和含有相同的CO32;(3)【拓展与应用】李明建议父母最好选择_(填字母序号)与草木灰混合施用ANH4NO3 BCO(NH2)2 CNH4HCO3 23. (7分)实验室模拟炼铁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 ,b_(2)实验中看到的实验现象为:玻璃管中的粉末_,试管里的澄淸石灰水_(3)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加热氧化铁之前,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的作用是_(5)该实验设计装置C的目的是_四、 材料分析题 (共2题;共12分)24. (5分)为判断某物质存在或某物质恰好完全反应,通常以特定物质的显色作为判断依据,能显色的物质就称“指示剂”。如:用蓝色的石蕊试纸变红判断待测液显酸性;用淀粉溶液变蓝判断单质碘(I2)的存在:已知:SO2+I2+2H2OH2SO4+2HI(无色溶液);常温下,碘微溶于水;5SO2+2H2O+2KMnO4K2SO4+2H2SO4+2MnSO4(无色溶液)(1)工业上测量SO2、N2、O2混合气体中的SO2含量常用如图吸收装置(量气装置省略) 混合气体通过图示吸收装置一定时间后,当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_色时即可停止通气。此法适宜测SO2含量较_(选填“低”或“高”)的混合气体。 吸收装置内的I2的淀粉溶液也可以用_溶液代替作为指示剂,因为_(2)若用10.0%的氢氧化钠溶液16.0g滴加到20.0g盐酸中(含2滴酚酞试液),混合液刚好由无色变为粉红色时,可认为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 25. (7分)为了测定一瓶未密封保存的NaOH固体中NaOH的质量分数,小科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操作:取20克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配成溶液;在样品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待反应完全后,称量。有关数据记录如下表: 反应前反应后烧杯和样品溶液总质量/g加入的稀盐酸质量/g反应后烧杯和溶液总质量/g(滤液的损失不计和假设CO2气体全部逸出)10073168.6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反应前后的溶液中,下列元素质量发生改变的是 。 A . 钠元素B . 氢元素C . 氯元素D . 氧元素(2)原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具体解题过程) 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二、 填空题 (共5题;共24分)16-1、17-1、18-1、18-2、18-3、18-4、19-1、19-2、19-3、19-4、19-5、19-6、20-1、三、 探究题 (共3题;共17分)21-1、21-2、21-3、22-1、22-2、22-3、23-1、23-2、23-3、23-4、23-5、四、 材料分析题 (共2题;共12分)24-1、24-2、25-1、2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