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同步训练A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8722193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同步训练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同步训练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同步训练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同步训练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11题;共22分)1. (2分)下列证据不能证明地壳变动的是( ) A . 石灰岩溶润B . 雅鲁藏布大峡谷C . 沧海桑田D . 悬崖峭壁上断裂的岩层2. (2分)下列各种自然现象中,可以反映地壳变动信息的是( )长江口的崇明岛面积不断扩大;青藏高原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黄土高原表面沟壑纵横;华山北坡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A . B . C . D . 3. (2分)来自地壳外部,能引起地貌改变的作用是( ) A . 流水、风、海浪和冰川B . 火山和地震C . 大陆漂移D . 板块构造运动4. (2分)下列有关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原因,最为准确的说法是( ) A . 外力作用B . 流水作用C . 内力作用D . 内外力长期作用的结果5. (2分)下列关于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火山是地壳变动的表现之一,其空间分布分散B . 富士山是死火山C . 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壳D . 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会淹没城市,但火山灰形成的土壤很肥沃6. (2分)(2014杭州)下列表述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A . 全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B . 地震和火山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C . 各大板块漂浮在地核上D . 由于板块的张裂,东非大裂谷未来可能形成一个新的海洋7. (2分)下列表述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 A . 全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B . 地震和火山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C . 各大板块漂浮在地核上D . 由于板块的张裂红海在不断的扩张8. (2分)地形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这是( )力量作用的结果 A . 内部B . 外部C . 内部和外部D . 先外力,后内力9. (2分)据统计,2018年全球共发生六级以上地震119次,与2017年相比,地震活动明显增强。下列关于地震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地震带均匀分布在全球各处B .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C . 发生地震时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D . 现在已经能对地震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10. (2分)地震发生时,我们可以采取的应急措施有( )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面在头上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躲到高层教学楼下面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高墙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A . B . C . D . 11.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地球、月球、火星都是环绕太阳转动的行星B . 流水、风、冰川都是导致地形变化的外力因素C .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确定的D . 大爆炸宇宙论、大陆板块构造学说、太阳系形成的星云说都是得到证实的科学结论二、 填空题 (共3题;共10分)12. (2分)地震和火山是地球的_作用引起的,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壳的运动有关,一般认为_是岩浆的发源地。 13. (3分)地表形态的改变,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地表_,而外力作用使地表_。 14. (5分)来自地球内部的巨大能量形成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它的山顶广泛分布着角峰和冰斗谷。试回答下列问题。 (1)喜马拉雅山脉山顶的角峰和冰斗谷主要是_作用形成的。(2)喜马拉雅山脉形成是_力和_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3)在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力作用。三、 综合题 (共1题;共3分)15. (3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降水比较丰富的湿润地区,_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大,如流水的冲刷使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变得_,如图_(填字母)所示;也会使石灰岩溶蚀而形成许多_,如图_(填字母)所示;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会在河流中下游和河口沉积而形成_和_,如图_(填字母)所示。(2)在降水较少的地区,风的吹蚀会形成_,如图_(填字母)所示;沙的沉积会形成_,如图_(填字母)所示。(3)在高寒地区,在冰川的移动作用下会形成_和_,如图_(填字母)所示。 第 7 页 共 7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1题;共22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二、 填空题 (共3题;共10分)12-1、13-1、14-1、14-2、14-3、三、 综合题 (共1题;共3分)15-1、15-2、1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