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工业区铁路规划最终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721106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妃甸工业区铁路规划最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曹妃甸工业区铁路规划最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曹妃甸工业区铁路规划最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曹 妃 甸 工 业 区铁 路 规 划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8月 西安曹 妃 甸 工 业 区铁 路 规 划项目设计负责人:武学仕处 总 工 程 师:冯 威处 长:黄 超本项目主管总工程师 邱道成 张 毅 刘殿胜 胡小勇 本项目设计总体组成员 项目设计负责人:武学仕各专业设计负责人:经 调:王志成 行 车:强士盎站 场:赵峻峰 线 路:李 富 赵爱东目 录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铁路规划第一章 概 述1一、规划背景、依据1(一)规划背景1(二)规划依据及主要参考文件1二、规划范围、年度和原则2(一)规划范围及内容2(二)规划年度2(三)规划原则2(四)路网构成3三、规划工作概述3第二章 自然经济特征8一、地理位置8二、自然条件8(一)气象8(二)地质10三、地区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结构13(一)社会经济特征13(二)交通运输结构19第三章 工业区城市总体规划29一、工业区产业发展规划29二、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29(二)关联产业33三、港区总体规划概述35(一)曹妃甸港区总体规划35(二)港区布局规划37(三)港区分期实施规划38四、工业区城市空间发展规划39第四章 铁路运输需求趋势预测41一、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思路和指导原则41(一)总体目标41(二)阶段目标41二、曹妃甸港区海陆运量预测42(一)海陆运量42(二)港口吞吐量预测42(三)工业区陆路运量预测43三、港区工业铁路车站运量预测44(一)曹妃甸南站44(二)曹妃甸西站46(三)曹妃甸东站47(四)曹妃甸站50(五)其它工业铁路运量51四、港区工业铁路运输总量预测51五、港区工业铁路线路区段货流密度52第五章 铁路总体规划53一、铁路总体布局53二、曹妃甸北编组站规划53三、港区铁路规划54(一)煤炭港区铁路规划54(二)矿石港区铁路规划54(三)石化工业区铁路规划55(四)煤盐化工区铁路规划55(五)装备制造基地铁路规划56四、铁路主要技术标准的原则意见57第六章 铁路分期实施建议60一、初期建设60二、近期建设60三、远期建设60四、远景展望61第七章 有关问题的说明62第一章 概 述一、规划背景、依据(一)规划背景曹妃甸是唐山南部近海的一个小岛,是华北地区唯一最接近国际深水航线的天然陆域,围绕曹妃甸港区建设的开发研究已经开始多年。在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的直接领导下,委托相关的勘测、科研、设计单位进行了广泛细致的前期研究工作。目前曹妃甸工业区已完成矿石码头、煤炭码头和首钢京唐钢铁公司、曹妃甸华润电厂、原油码头、LNG码头、迁曹铁路、曹妃甸1号路、唐曹高速连接线等项目的建设,以及一系列相关建设项目研究和论证,对该区域的自然条件和规划利用取得了基础性的成果。随着曹妃甸工业区进入大规模的开发建设阶段,其集疏运问题已关系到曹妃甸工业区开发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现在迁曹铁路、首钢京唐钢铁公司和曹妃甸华润电厂专用线正在建设之中,而对于整个曹妃甸工业区的铁路,没有一个整体的布局规划。受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发展改革局委托,我院承担了此次曹妃甸工业区铁路规划的工作。本次“曹妃甸工业区铁路规划”是“曹妃甸工业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希望通过此报告对曹妃甸的开发建设描绘出最基本的蓝图,使曹妃甸港成为渤海湾地区的“耀眼明珠”,乃至太平洋西岸璀璨的一颗宝石。(二)规划依据及主要参考文件1、规划依据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发展改革局曹妃甸工业区铁路规划委托书。2、主要参考文件(1)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纲要成果;(2)河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3)曹妃甸港区岸线利用总体规划;(4)曹妃甸工业区城市空间发展研究;(5)曹妃甸工业区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说明书;(6)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7)京唐港曹妃甸港区总体布局规划研究;(8)曹妃甸工业区铁路规划;(9)涉及矿石码头、煤炭码头、首钢京唐钢铁公司、华润电厂、迁曹铁路等建设项目的设计文件。二、规划范围、年度和原则(一)规划范围及内容1、在曹妃甸工业区城市总体布局的基础上,研究曹妃甸工业区内的铁路布局规划。2、曹妃甸工业区铁路主要站规模规划。(二)规划年度曹妃甸工业区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时序分为起步期(近期2010年、远期2020年)、第二发展阶段(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三个发展阶段;京唐港曹妃甸港区总体布局规划研究中的研究年度为近期2010年,中期2020年,远期2030年。结合上述规划报告,本次铁路规划的研究年度确定为初期2010年,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三)规划原则1、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结合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充分发挥铁路在集疏运方式中的优势。2、充分结合工业区的总体布局,采用合理的铁路布局和结构形式。3、铁路布局规划与工业区规划相协调,同步发展。4、工业区铁路布局结构规划在满足规划年度需求量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弹性。5、编组站的位置和布局考虑外部铁路的引入条件。6、与港区中转装卸设施及堆场的配合要满足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的要求。7、远近结合,层次分明,既注重初近期建设,又为远景发展留余地。(四)路网构成2010年:津秦沈电气化改造完成、大秦线扩能改造完成、京唐港区东环线建成、范柏铁路专用线建成,小寺沟至遵化南铁路建成。2020年:京沪客运专线、津秦客运专线、京广客运专线、哈大客运专线建成,南堡至曹妃甸北铁路建成。2030年:京石城际铁路建成,京秦城际铁路建成,环渤海城际铁路曹妃甸至唐山段建成。三、规划工作概述2003年5月受唐山市发改委委托,我院完成了新建曹妃甸工业区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2004年2月我院完成了初步设计工作。2004年9月受铁道部委托,我院完成迁曹线滦曹段可行性研究,2005年我院完成迁曹线滦曹段初步设计、施工图工作,2005年9月迁曹线正式开工建设,曹南线(矿石)2006年12月已开通,曹西线(煤炭)正在建设,计划2008年年底开通。首钢铁路专用线、华润电厂专用线2008年正在建设。以上工作因没有整个曹妃甸工业区的铁路详细总体的布局规划,在工程建设期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受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发展改革局委托,为配合曹妃甸工业区城市建设,我院于2008年4月初承担了曹妃甸工业区的铁路规划工作。2008年4月在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的指导下,我们收集了已建设、正在建设和未建设的相关铁路运量,根据本次运量及规划委托,我院将规划曹妃甸北站、曹妃甸南站、曹妃甸西站、曹妃甸东站、曹妃甸站及相关铁路路网规划工作。 第二章 自然经济特征一、地理位置曹妃甸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唐山市滦南县境内,处于渤海湾口的北部,为渤海湾西北侧海域中的一条状沙岛,是华北地区唯一最接近国际深水航线的天然陆域,沙岛距大陆岸线约20km,此间是大片淹没海滩。港区位置曹妃甸沙岛在平潮时为一条状沙岛,高潮时面积约4km2,低潮时约20km2,端部紧邻渤海湾的20m30m主深槽位置,据测量,-25m等深线距甸头约500m左右,是渤海湾内少有的深水港址,可建设停靠25万吨至30万吨级大型货轮。拟建设的曹妃甸港区陆路距王滩港区55公里,距天津新港65公里,距北京230公里;水路西距天津港38海里;东北距秦皇岛港92海里,京唐港王滩港区33海里,将成为我国北方环渤海重要港口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自然条件(一)气象本地区气候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特征。根据港址周围区域唐海县气象站、南堡气象站和塘沽海洋站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气象特征如下。1、气温极端最高气温36.3;极端最低气温-20.9;年平均气温11.4;月平均最高气温26.1;月平均最低气温-5。2、降水多年年平均降水量554.9mm;最大年降水量934.4mm;最大一日降水量186.9mm;日降水量25mm的天数为5.8d;日降水量50mm的天数为2.0d。降水多集中在夏季,69月的降水量为408mm,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4%。3、雾能见度低于1km的雾日数平均每年有9.0天,多发生在11月翌年2月,此期间雾日约占全年的77%;最长连续雾日数为3.0天。4、雷暴曹妃甸港所在地区雷暴日数年平均12天,多在68月份出现。5、相对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6%。7月份相对湿度较高,为79%;11月份平均相对湿度最低,为60%。6、风本海区常风向为SSW向,频率为10.0%,次常风向为ENE和SSE向,频率为9.0%。强风向为ENE,最大风速为25ms,次强风向为NE向,最大风速为21ms。全年各向平均风速为5.3ms。全年各方向7级风的出现频率为4.9%。本海区风的季节变化明显,冬季盛行偏西北风,频率为47%,平均风速为5.1ms;春、夏季盛行偏南和东南向风,频率为49%和64%,平均风速为5.1ms和6.6ms;秋季多偏西南向风,频率为34%,平均风速为4.9ms。工程海域受台风(热带气旋)影响不大,平均每三年出现1次,但有时一年可发生两次。经统计台风(热带气旋)仅发生在7、8月份。台风(热带气旋)期间的风速可达25ms,并可引起附近海岸较大幅度的增水。(二)地质1、地貌曹妃甸位于滦河三角洲平原海岸,具有双重岸线的特征,其中内侧大陆岸线为沿滦河古三角洲前沿发育的冲积海积平原;外侧岛屿岸线与大陆岸线走向基本一致,为沙质海滩,其南段的曹妃甸沙岛由12个小沙岛组成,西南段最大,高程3m(当地理论深度最低潮面起算,下同)左右,内外岸线间为宽阔的浅水泻湖。曹妃甸沙岛位居渤海湾北岸岸线转折处,尤如矶头和岬角,紧贴渤海湾-20-30m深槽。拟建港区后方位于滨海浅滩之上,北接古滦河三角洲的前缘,由北向南跨越滨海浅滩、浅水泻湖二个地貌单元,南接曹妃甸沙岛。曹妃甸一带为滦河三角洲平原海岸,具有双重岸线特征,其中内侧大陆岸线为沿滦河古三角洲前沿发育的冲积海积平原,沿岸多盐田,潮滩发育,宽35km;外侧岛屿岸线与大陆岸线走向基本一致,由蛤坨、腰坨和曹妃甸沙岛群构成,为沙质海滩,其南段的曹妃甸沙岛由12个小沙岛组成,西南端的最大,高程3m左右(当地理论最低潮面起算,下同),最高处长有少量沙生植物。内外岸线间为宽阔的浅水泻湖,低潮时大片出露,东西两侧潮沟最大水深分别为1015m和25m。曹妃甸沙岛位居渤海湾北岸岸线转折处,尤如矶头和岬角,紧贴渤海湾-20-30m深槽,滩槽的稳定性对在本地建港至关重要。2、地质构造曹妃甸及其附近在大地构造上位于黄骅港拗陷东北端与渤海湾中隆起的交汇地带。3、地层岩性(1)港区陆域工程依据土的地质时代、成因、岩性、分布规律和物理力学性质,将场地勘察深度内的土层划分为6个工程地质(亚)层。 细砂(Q4m)灰黄色,饱和、稍密中密。该层在堆场区广泛分布,层底标高-1.34-3.48m,层厚3.505.20m。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16击。干、水下自然休止角:C33、m26。 细砂(Q4m)灰色,饱和、中密。该层在堆场区广泛分布,层底标高-3.07-8.84m,层厚1.407.50m。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29击。干、水下自然休止角:C35、m25。 粉砂夹粘土(Q4m)灰色,饱和、密实。该层在堆场区广泛分布,层底标高-12.89-30.30m,层厚7.025.8m。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33击。 1 粉质粘土(Q4m)灰色,饱和、软塑。该层在堆场区呈透镜体分布,层底标高-8.90-15.35m,层厚1.103.00m。 粉质粘土(Q4m)灰色,饱和、软塑。该层在堆场区广泛分布,层底标高-17.75-25.84m,层厚2.304.80m。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16击。本层未揭穿。 1 粉砂夹粘土(Q4m)灰色,饱和、密实。该层在堆场区夹层分布,未揭穿。(2)码头工程依据土的地质时代、成因、岩性、分布规律和物理力学性质,将场地勘察深度内的土层划分为10个工程地质(亚)层,各工程地质(亚)层的工程地质条件分述如下: 1粉细砂混淤泥(Q4m)灰褐色,混粘性土。该层分布在码头区表面,标高-36m以上,层厚7.013m。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7击。 2粉细砂(Q4m)灰黄色,混粘性土。该层分布在码头区,标高-15.0m以上,层厚8.010.0m。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9击。干、水下自然休止角:C32、m28。 3 粉细砂(Q4m)灰黄色,混粘性土。该层分布在码头区,标高-34m以上,层厚10.021.0m。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20击。 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Q4m)褐灰色,该层分布在码头区表面上部,标高-41m以上,层厚5.011.0m。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3击。 1 粉土(Q4m)灰褐色,混砂。该层分布在码头区标高-49m以上,层厚1.08.0m。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14击。 2 粉土(Q4m)灰色,混砂,密实状态。层厚4.08.0m。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50击。 粉质粘土、粘土(Q4m)灰褐色,混砂。该层分布在码头区标高-58m以上,层厚5.021.0m。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11击。 粉细砂(Q4m)灰黄色,混粘性土。该层分布在码头区标高-64m以上,层厚6.015.0m。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75击。 粉质粘土(Q4m)灰褐色,混砂。层厚4.022.0m。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30击。 粉土(Q4m)褐黄色,混砂,密实状态。未揭穿。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73击。4、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局中震安评20013号文,关于“京唐港曹妃店港区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批复意见,确定场地的基本地震烈度度。三、地区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结构曹妃甸工业区位于唐山地区的南部海域,其主要依托是唐山市。(一)社会经济特征1、基本概况唐山市是我国北方重要城市,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中国华北与东北通道的咽喉要地,环渤海经济圈腹地,毗邻京津、南临渤海、北靠燕山,西与首都北京相距150公里,与著名工业城市天津市相距120公里,东距秦皇岛125公里,是连接华北、东北两大地区的咽喉要地和走廊。隔海与朝鲜、韩国、日本相望,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山市这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沿海重工业城市,与北京、天津构成了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金三角”,京都文化、历史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在这里融汇。唐山市现辖6区、6县、2个县级市和4个开发区及1个管理区、1个工业区,总面积13472平方公里,2007年末总人口724.66万人,其中市区人口303.6万人。2、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1)矿产资源:唐山市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储量的矿藏有47种,煤炭保有量62.5亿吨,是全国焦煤的主要产区;铁矿保有量57.5亿吨,是全国三大铁矿区之一;溶剂石灰岩和水泥灰岩的探明储量达6.88亿吨,是理想的建筑工业材料、冶金工业溶剂和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石油目前已探明储量11.8亿多吨;天然气储量700亿立方米。此外,金、银、锰、铅、锌、石英、云母、磷矿等储量也十分可观。(2)旅游资源:唐山市文化底蕴丰厚,人杰地灵。“不食周栗”、“老马识途”、戚继光“改斗”等典故都发生在这里。清东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建筑体系最完整的皇家陵寝,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部山区蜿蜒起伏的长城长达200多公里,囊括了整个明代长城的精华;景忠山的佛教古寺,在京东久负盛名;潘家口、大黑汀两大水库气势不凡,水下长城堪称一绝;南部沿海的菩提岛和金沙岛成鼎足之势,是天然的海中植物园;记录地震历史的抗震纪念碑、抗震纪念馆和经国务院批准重点保护的7处地震遗址,成为市中心区的独特景观。2007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6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5.7亿元,其中,接待国际游客4.06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663万美元。3、国民经济现状及发展(1)经济总量与产业结构2007年唐山市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跨上新台阶。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779.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6.08亿元,比上年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1595.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897.51亿元,比上年增长16.2%。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农业所占比重逐步下降,三次产业构成比例由“九五”末的18.9:50.5:30.6调整为10.3:57.4:32.3,见图2-1。全市人均生产总值38351元,比上年增长16.4%。唐山市历年主要社会经济指标见表2-1。国内生产总值发展趋势见图2-2。唐山市的对外贸易随着唐山港的建设和发展不断扩大,2007年外贸进出口总额51.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0%,其中出口28.25亿美元,进口23.69亿美元。 唐山市历年主要社会经济指标表 表2-1 指标年份人口(万人)国内生产总值(亿元)第一产业(亿元)第二产业(亿元)第三产业(亿元)人均GDP(元)1985608.36 57.73 16.70 27.69 13.34 9531990657.41121.8233.1357.7030.9918721995679.46498.60124.27234.45139.8873572000697.00915.10173.30461.70280.00131292001700.201006.50179.60514.30312.60143792002703.001102.29187.10570.28344.91157152003706.301295.30193.70715.00386.60183872004710.101626.33213.39915.02497.92230172005714.502027.12236.131161.37629.62284662006719.002361.68255.221367.41739.05329472007724.662779.14286.081595.55897.5138351(2)工农业现状及发展唐山市农业资源丰富,素有“冀东粮仓”之称。北部山区盛产板栗、核桃、苹果、梨、桃、红果、枣等干鲜果品,“京东板栗”、“孤树小枣”等在国内外久负盛名;中部平原盛产玉米、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和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南部沿海既是渤海湾的重要渔场,又是著名的长芦盐的重要产区。唐山陆域海岸线长达196.5公里,沿海滩涂面积广阔,适宜发展海水养殖,唐山水产品产量居河北省首位,“东方对虾”享誉中外,2007年水产品产量54.4万吨。为促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唐山市把发展乳业、瘦肉型猪、果菜、板栗、花生、水产品六大龙头型经济作为区域特色经济,成为京津和东北地区重要的副食品基地。200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76.01亿元,粮食总产量288.63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5828元。今后,唐山将继续坚持以农业产业和农村城镇化为重点,以确保基本农产品的稳定增长和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强化农业基础,增加农业投入,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到2010年,将全市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00万吨左右,主要农作物优种率达到98%,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130元。唐山市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唐山市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形成了以煤炭、钢铁、电力、建材、机械、化工、陶瓷、纺织、造纸和食品为主的10大支柱产业。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革命步伐的加快,高新技术又为传统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钢铁、建材、能源、装备制造和化工五大优势产业竞争实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群体初步形成。全市主要工矿企业有:开滦集团公司:生产原煤2296万吨,由于储量有限,规划年度开滦煤炭产量将维持在2300万吨左右。唐山钢铁公司:生产钢、铁各200万吨左右,规划年度唐钢将以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质量为重点,钢铁产量提高到600万吨。唐山胜利陶瓷集团:目前生产卫生陶瓷400万件,2010年维持现有产量。唐山发电厂:目前装机容量600MW,规划年度不考虑扩建。冀东水泥厂:地处唐山市丰润新区,生产水泥300万吨,规划年度新增生产能力120万吨。陡河电厂:陡河一电现为1550MW,规划年度维持现状。大唐王滩电厂:目前装机容量为2600MW,二期再投产2600MW机组,二期正在报批立项中。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125.48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唐山市200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详见表2-2。今后,唐山市工业发展将注重加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度,提高建材、陶瓷、钢铁、化工行业的整体素质;积极发展以原材料工业为基础的深加工行业;同时加快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形成新的工业增长点,从而推进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唐山市200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表 表2-2产 品单位产 量产 品单位产 量粮 食万吨288.63原 煤万吨3292.06棉 花万吨3.65原 油万吨213.00油 料万吨25.45天然气万立方米16100.00蔬 菜万吨1247.00铁矿石万吨8247.74干鲜果万吨222.40纯 碱万吨172.02肉 类万吨82.80焦 炭万吨1445.49牛奶产量万吨143.90水 泥万吨3319.13水产品万吨54.40成品钢材万吨4854.59年末大牲畜存栏万头112.40铁路客车辆280.00生猪出栏万头747.80发 电 量亿千瓦时310.47(3)经济发展规划根据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700亿元(按2005年价格水平计算),平均每年增长13%以上,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万元以上;全部财政收入达到418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3%左右;五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900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63%,成为京津冀都市圈最具发展潜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城市化水平提高到52%左右;进出口总额达到80亿美元,其中,出口37亿美元,平均每年分别增长24.7%和25.5%;总人口控制在732万人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4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30元,平均每年分别增长8%和6%。(4)目前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工业区产业发展现状和展望2007年共有9个项目开工,总投资863亿元。其中,首钢京唐钢铁厂自2007年3月全面开工后,去年底基本完成主体结构,将于今年10月投产;华润电力曹妃甸电厂年底前具备供热发电能力;二十二冶装备制造基地2007年3月份开工,年底前已全部竣工,建成后年产能可达48万吨,将成为华北最大的钢结构生产基地;建成后年产值将达300亿元的中韩合资建设德龙海洋装备基地项目2007年8月已开工,计划总投资137亿元;荷兰斯帝尔造桥机械、中韩兴瀚钢铁深加工两个项目已于2007年开工建设。此外,中石油渤海湾生产支持基地、挪威海水淡化及装备等8个项目也于去年开工建设。 2007年以来,曹妃甸工业区树立战略招商新理念,创新招商模式,组建装备制造业、化工产业等6个专业招商局,实行行业对口招商,共签订产业项目合作协议18个,总投资达到1040亿元,涉及钢铁、化工、船舶、装备制造、新型建材、海洋工程等诸多领域。世界500强日本住友集团正式决定在曹妃甸设立海外最大的工业基地,主要建设港口机械、电站锅炉、造船等临港项目,并在唐山市开平区建设内陆制造基地,主要生产挖掘机、减速机,战略性投资约5亿美元。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30万吨级原油码头一期工程去年底通航后,现已正式通过竣工验收;煤炭码头一期工程码头前沿、翻车机房主体施工基本结束,将于今年6月建成通航;LNG码头核准文件正在中石油内部进行审查,计划2009年开工;一号挖入式港池2个5-10万吨级通用散杂货码头实现通航;首钢11个成品码头泊位陆续开工建设,计划今年4月份部分投入使用。25万吨级矿石码头运营良好,2007年接卸铁矿石2008万吨。在路、水、电、造地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上,2007年以来续建和新开工项目3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9个,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91.8亿元。曹妃甸是国家“十一五”投资最大的项目集群,被列为国家第一批发展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以2007年首钢京唐钢铁厂正式开工为标志,曹妃甸进入了大规模产业聚集阶段。截至目前,曹妃甸已累计完成投资400多亿元。到“十一五”末,曹妃甸投资将达到2000亿元。(二)交通运输结构1、唐山市综合交通运输现状唐山市区位条件优越,地处海陆运输衔接的环渤海西岸,毗邻京津,是联系关内外的咽喉走廊,在全国交通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承担着巨大的通过运输任务,又是大宗货物的发送地和到达地。境内初步形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1)铁路唐山市是中国铁路的发源地,现有京山、京秦、大秦、迁曹四条铁路干线横贯境内,并有滦港、卑水、唐遵等几条支线,是全国铁路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已形成东、西、南、北交织的铁路网络。较合理的干、支线搭配,再加上星罗棋布的联接各厂矿企业的铁路专用线,铁路大动脉的作用在唐山市发挥得非常突出。今后唐山市将继续支持对国铁干线进行提速改造和津秦客运专线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滦港铁路设施,提高运输能力,满足京唐港、曹妃甸港港口吞吐量增长的需要。1)大秦线大秦线西起北同蒲的韩家岭车站,东到秦皇岛的柳村南站,是我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开行重载单元式列车、承担“西煤东运”任务的主要干线,全长653公里,该线目前2亿吨扩能改造工程已经完成,车站到发线有效长为2800米,车辆有C63、C64、C70和C80。其运量2004年突破1.5亿吨,2005年达到2.03亿吨,2006年达到2.54亿吨,2007年达到3.5亿吨,基本形成了大能力的煤运通道。根据铁道部的发展规划,大秦线继续进行重载扩能改造后,全线封闭部分车站,平均站间距离达到约80公里,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度延长至2800米,在唐山地区范围内仅开设遵化北和迁安北2站,以开行2万吨重载单元列车为主,开行方式包括单元列车和组合列车,车辆采用C70和C80,采用电力牵引,输送能力将达到4亿吨,形成大能力的煤运通道。2)京秦线本线为双线自动闭塞电气化铁路干线,线路全长约284公里。该线提速改造工程已经完成,主要承担旅客运输。该线追踪间隔8分钟,通过能力180对,作为客运通道,该线仅承担少量地方货流,能力有较大余量。该线为北京出关的一条快速客运通道,主要承担客运任务。2003年完成了双线电气化提速改造工程,全线运行速度达到160200公里小时,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度延长至1050米,限制坡度4。3)京山铁路天津至山海关段本线为双线自动闭塞客货混行线路,线路全长约306公里。目前全线为内燃牵引,牵引重量为4000吨,部分5000吨。线路通过能力为165对。该线是我国繁忙铁路干线之一,目前通过能力利用率已经达到100%。该线为北京、天津出关的一条双线客货运通道,全线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度为1050米,限制坡度4。2010年前津秦沈电化改造将完成,届时列车牵引质量将提高到5000吨,列车追踪间隔时分采用7分钟,线路能力得到提高。2015年津秦客运专线建成,届时天津至山海关间将形成客货分线运输,京山线的货运能力将得到大幅度提高。4)迁曹线迁曹铁路为新建铁路,是为了保证大秦线煤炭运量的快速增长及煤炭运输能力的充分发挥,结合曹妃甸港区煤炭码头的建设,为大秦线煤炭新增一条快捷的出海通道而修建的。迁曹铁路北起大秦线的迁安站,经滦港线的菱角山站、滦南站至曹妃甸,由新建迁安北至菱角山段、既有滦港线的菱角山至滦南段、新建滦南至曹妃甸段等3段组成,全长163公里,于2006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5)七滦线本线为老京山线的一部分,起点从七道桥站至终点滦县站,线路全长为62公里。自压煤改线后,目前本线以地方运量为主。为双线自动闭塞线路,内燃牵引4000吨,列车追踪间隔采用9分钟,线路通过能力为160对。6)滦港线滦港线原为唐山市政府开发建设京唐港而修建的一条单线级地方铁路,由于大秦线、迁曹线引入,主要技术标准提高为国铁级双线铁路,现已施工完成至聂庄段。全线5 个既有车站为菱角山、滦南、乐亭、聂庄和京唐港站,王滩电厂铁路专用线在聂庄站接轨。滦港线全长约77公里,限制坡度为4,内燃DF4B机车牵引4000吨。线路单线能力23.5对/日,随着京唐港东环线的建设和滦县至聂庄段双线建成通车,滦港线的能力将得到大幅度提高,双线开通达到180对/日。7)唐遵线唐遵线为单线半自动闭塞线路,线路全长74.2公里。本线坡度较大,目前为内燃牵引,机型为DF4,牵引质量遵化南至党峪间为1500吨,党峪至贾安子间为3500吨。全线设有石人沟、遵化、遵化南、党峪、洪家屯、豆各庄、丰润南、崔马庄、贾安子9个车站,其中遵化南至党峪间为全线限制区间,目前线路通过能力为17.5对/日,输送能力550万吨。8)卑水线卑水线为单线半自动闭塞线路,其中卑家店至沙河驿现由国铁代管,区间设有永兴庄及郝庄线路所;沙河驿站为首钢交接站,沙河驿以北线路为首钢专用线。卑家店至沙河驿目前为内燃牵引,牵引质量为3800吨;首钢专用线为蒸汽牵引。目前卑水线通过能力27对/日。(2)公路唐山市公路运输网骨架业已形成,干线公路初步建成“四纵四横”的路网格局,辖区内现有三条国道即北京至哈尔滨102国道、山海关至广州205国道、宣化至唐山112国道;京沈、唐津、唐港、唐承4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互通,构成了独特壮观的“”型高速公路网络,总里程达288公里,高速公路的密度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另有8条省道和33条县道,被国家列为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其中与曹妃甸工业区相关的公路有: 1)沿海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为秦皇岛、唐山、沧州环渤海公路的一部分,是何北省高速公路布局规划“五纵六横七条线”主骨架中“横3”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沿海地区联系的主要通道,它连接了沿线的秦皇岛、唐山、曹妃甸、天津港口,对临海产业带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沿海高速也是丹拉和唐津的辅助通道,也是秦皇岛市“五横三纵一沿海”公路主骨架一部分,是唐山市干线公路网“四纵四横”中的一部分。沿海高速公路主线全长160.113公里。起于丹拉高速公路北戴河服务区东3公里处,与京秦高速互通,途经秦皇岛市抚宁、昌黎,唐山市东亭、滦南、丰南、唐海,终点与天津市海滨大道相连。2)唐曹高速公路(在建)唐曹高速公路是曹妃甸新港工业区主要集疏运高等级公路之一,起点位于西外环与唐津高速公路交叉处,向南延伸,跨沿海高速公路、沙河,穿越南堡开发区,跨规划的南曹铁路,终于曹妃甸新港工业区。拟建的唐曹公路使曹妃国新港工业区径直通往唐山市区,依次连接曹妃甸新港工业区、唐海新城、南堡开发区、唐山市工,并与承唐高速相通,依次衔接沿海高速、津唐高速、京沈高速,路线全长58.510公里。2006年开工建设,2009年年底建成通车。3)青林公路(S262)青林公路是迁唐线(S262)的部分路段起点位于滦南县青坨营,经唐海县城、沿海公路,终点于林雀堡,为平原微丘一级公路,路基宽度25.5米,路面宽22米。青林公路目前是曹妃甸工业区的唯一一条疏港公路。4)1号路(通岛路)1号路(通岛路)为目前连接青林公路(S262)通往岛内的一条唯一通道,全长19.5公里,均为填海造堤,为一级公路标准,路基与路面同宽34.5米,双向六车道,以货车运输为主,交通繁忙,正在为岛内开发建设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沿海路(S364)沿海公路河北省境内段,起自秦皇岛山海关,经过北戴河、唐山乐亭、唐海至丰南区天津界,经过天津境内沧州歧口天津界,经黄骅港至终点香坊。沿海公路唐山境内全长116.315公里,主要为三级路标准,路基宽10米,路面宽7米,路面结构采用22厘米厚水泥混凝土面层,30厘米厚石灰土基层。目前路况较差。6)唐海公路(S263)唐海公路起点位于唐山市辖区,过丰南区、曾家湾镇,终点位于唐海县,全长48.981公里。其中丰南至曾家湾段于2005年完成大修,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12米,路面宽11.4米;曾家湾至唐海县城段于2004年进行大修,二级公路标准一般路段路面宽9米。(3)港口2005年9月唐山港被国家命名,成为唐山市对外联系的重要港口,下设京唐港共和曹妃甸港区。京唐港区是沿海新兴的对国内外通航的一类口岸,1993年7月18日对外开放,目前已形成能源和集装箱等多种货类、多功能、综合性的港口,与天津新港、秦皇岛港联合,互为补充,成为华北地区主要的海上出口。京唐港区的建设和运营为开滦、唐钢、冀东水泥等一大批企业开辟了产品运输的新渠道,活跃了唐山市的物资流通市场,带动了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全市的对外经济联系起到重要作用。2007年京唐港区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750万吨,比上年增长16.8,其中钢铁运输成为京唐港港口生产的一个亮点,偏重煤炭型多用途格局基本形成。唐山港曹妃甸港区2个25万吨级矿石码头已建成投入运营,结束了河北省没有20万吨级以上大型深水专用泊位的历史,2007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008万吨,比上年增长81.8。2、唐山市“十一五”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综合交通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全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能力明显增加,交通运输网络结构、装备和技术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以“港口为龙头、公路为基础、铁路为骨干、管道输送相辅助”的综合运输体系。港口:按照“一港两区”的规划原则,优化调整港口结构,拓展港口功能。京唐港区主要在第三港池建设5万吨级件杂货泊位5个、5000吨级工作船泊位2个;在第四港池建设3.5-10万吨级煤炭码头3个、5万吨级通用散货泊位1个和海事局工作船码头1个;第五港池建设5000吨级液体化工泊位2个和5万吨级通用散货泊位2个和5万吨级、10万吨级液体化工泊位各1个,以及7万吨级航道及挡沙堤二期改造和三期工程建设。曹妃甸港区重点建设2个和25万吨级进口矿石码头、1个30万吨级原油码头、1个10万吨级LNG接卸码头、8个5-10万吨级煤炭码头、5个4万吨级杂货码头和1个4万吨级化工品泊位,力争建成华北地区最大的进口矿石、原油、LNG接转中心,分流大秦线下水煤炭1亿吨;加快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集装箱码头的建设,进一步提升港口的专业化程度。铁路:适应唐山港的开发建设需要,加强区域间铁路网的建设。重点完成迁曹铁路(含滦港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的建设,满足大秦线扩能改造后,1.3亿吨“三西”煤炭由京唐港区、曹妃甸港区下水,同时解决两个港区口的疏港问题;建设“南(堡)曹(妃甸)”铁路,打通曹妃甸至天津,山东乃至南方地区的环渤海铁路通道;完成遵(化南)小(寺沟)铁路建设,打通冀北乃至内蒙、东北地区的出海通道,扩大唐山港口的辐射腹地;依托大秦线扩能分流和迁曹铁路建设,在迁安和滦县新建2个煤炭储运场,储运能力1500万吨,增强唐山地区煤炭供应能力;结合既有主要国铁干线提速改造,构建快速客、货运输网络,积极支持和配合国家开展京津冀环渤海城际客运专线、津秦、京哈高速客运专线、津沈电气化改造等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和工程实施;构建与国际性港口集疏运需求相配套的大能力货运通道和与全国重点地区及中心城市相连通的快速客运网络体系。推进新、改建铁路专用线项目的煤运新通道项目。管道:加快天然气的引进利用,依托曹妃甸港区LNG码头的建设,敷设曹妃甸至丰润管线、曹妃甸至宁河管线、永-唐-秦管线三条管线,分别向北京、天津、秦皇岛等地送气,同时实现对沿线县(市)、区的天然气供应,推进城镇化水平。积极谋划内蒙古至京唐港区的甲醇运输管道项目。公路:“十一五”期间,唐山市公路交通建设发展目标为:干线公路网络由现在的“高速公路主骨架、干线公路四纵四横”格局发展成更为密集的“高速公路一纵两横三条、干线公路四纵五横六条线”新格局;农村公路网络提高密度和等级,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运输站场形成以公路主枢纽为中心、各县级站场(点)为节点、遍布全市的网络服务体系。根据曹妃甸工业区城市空间发展研究和曹妃甸新港工业区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对曹妃甸集疏运交通系统的分析研究,曹妃甸新港工业区的对外综合交通规划如下。规划期初要建成两条对外公路通道,分别为青林公路和唐曹高速公路。青林公路为唐山市“四纵四横”市域公路网格局中的其中一纵,为平原微丘一级公路,路基宽度25.5米,路面宽22米。青林公路是目前曹妃甸工业区的唯一一条疏港公路。唐曹高速(唐山市区至曹妃甸高速公路)伴随工业西区扩展,当曹妃甸钢铁工业基地二期投产后,为有效增强曹妃甸工业区在区域交通网络中的可达性,及曹妃甸工业区与唐山市区之间运输的机动性。规划建设唐曹高速串联曹妃甸工业区、南堡开发区、唐山市区,与承唐高速相通,依次衔接沿海高速、唐津高速、京沈高速,是第二阶段曹妃甸工业区区域公路运输的主要通道,应保持与曹妃甸港口前后方仓库顺畅连接。远景工业区外部公路运输通道规划在上述两条公路通道的基础上,远景再建三条对外公路通道,最终形成以曹妃甸工业区为中心的五条放射性集疏运高等级公路网络。曹妃甸与唐海间的第二条高等级公路及唐柏线、乐胡线唐海县城是曹妃甸工业区市域客运联系的重要方向,唐柏线、乐胡线、长柏线是唐山南部城镇发展的主要轴线。随着曹妃甸工业区的发展,它们应是曹妃甸工业区产业带动效应的主要辐射地区,同时应努力为曹妃甸工业区基地建设和发展提供就近服务。西北向通往北京的第二条高速公路预留随着廊唐高速、津蓟-蓟平高速,京津间四条高速通道的形成和曹妃甸工业区向西扩展的初步完成,建设曹妃甸工业区向西向北与大区域干线公路网联系的第二条高速公路,以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北地区至曹妃甸港口之间的出海公路运输通道。远景东部高速公路预留随着曹妃甸港口和工业区区域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及工业区东区扩张的初步完成,适时建设曹妃甸工业区向东北方向辐射的高速公路,串联曹妃甸工业区、滦南、滦县,衔接沿海高速、京沈高速,便利工业区与秦皇岛、东北间的客货运联系,进一步完善曹妃甸工业区区域干线集疏运系统。同时转移通港西路、通港东路上的部分大区域交通联系功能,以有利于曹妃甸工业区客货运交通的部分分流组织并净化中间地带的交通流。第三章 工业区城市总体规划一、工业区产业发展规划根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的曹妃甸工业区城市空间发展研究报告的成果,曹妃甸工业区产业结构的演进,取决于在京津唐地区产业分工的地位。京津唐地区重工业布局向沿海推进,决定了曹妃甸工业区发展定位是一个综合型重工业区,将以港口物流为基础,钢铁工业为先导,石化工业为接续的由专业化向综合型发展的工业区。二、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一)主导产业1、现代港口物流业(1)选择依据曹妃甸港区拥有环渤海地区稀缺的深水港址资源,可停靠25万吨级以上的大型货轮,港区可建深水泊位70个以上。在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环渤海地区港口分工中,到2010年,唐山(曹妃甸)港将建设成为重点煤炭装船港、进口铁矿石运输基本港、30万吨级大型原油接卸港。此外,曹妃甸进口LNG接收站已列入国家LNG规划。建设曹妃甸深水大港的同时,需配套建设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依托大港建设的现代临港产业,又具有大进大出的特点,也需要完善的现代物流网络为之服务;港区周边腹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铁矿石、原油等进口量和煤炭下海量均较大,为建设现代港口物流业提供了货源保障。(2)发展方向建设完善的码头、铁路、公路、管道、仓储等综合运输设施,大力发展以陆海联运为特点的物流服务,完善港区信息服务体系,拓展港区综合服务功能,建立服务“三北”地区的能源原材料物流中心,煤炭陆海联运中转枢纽,形成开放式、互通型的运输系统、仓储系统和服务系统,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现代港口物流基地。(3)重点项目重点建设进口铁矿石专用码头、煤炭外运码头、进口原油接卸码头、LNG接卸码头、成品油(二甲醚)中转码头、杂货码头、原油储备设施以及迁曹铁路、唐曹高速公路等项目。适时建设煤运第三通道出海口。2、钢铁工业(1)选择依据为了提高我国钢铁工业的市场竞争力,缓解钢铁工业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推动钢铁企业联合重组,优化钢铁工业生产力布局,需要不断提高我国钢铁工业集中度,推动钢铁工业向沿海临港地区转移,建设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现代化钢铁工业基地。国务院批准首钢搬迁方案,是一项引领我国钢铁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曹妃甸地区建设大型现代化精品钢基地,有着众多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一是依托曹妃甸深水大港,有利于钢铁企业原料和产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二是冀东地区已探明铁矿保有储量44亿吨,是全国三大铁矿区之一,可为钢铁企业生产提供可靠的原料保障;三是曹妃甸地区浅海滩涂广阔,环境容量大,具有建设大型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的良好空间;四是有利于带动京津冀地区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布局优化,提高整体竞争能力;五是与同为环渤海地区的天津、大连产品各有侧重,分工合作发展,将全面提高各自的竞争力。(2)发展方向建设具有二十一世纪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精品钢铁基地。主要生产汽车板、桥梁板、造船板、锅炉板、硅钢板等长期依赖进口的高附加值板材,弥补我国市场空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根据市场需求,结合河北省钢铁工业结构调整,适时建设精品钢铁基地扩建工程。(3)重点项目一是建成千万吨级曹妃甸精品钢铁基地工程。二是启动建设精品钢铁基地扩建工程。3、石化工业(1)选择依据2005年我国拥有原油一次加工能力3.28亿吨,实际加工原油2.86亿吨,乙烯能力835万吨,乙烯产量755.54万吨。根据国家颁布实施的炼油、乙烯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市场需求分析后所规划的原油、乙烯生产能力目标, 2010年和2020年我国原油加工能力将达到4亿吨和5.7亿吨,乙烯生产能力将达到1700万吨和2500万吨。乙烯工业尚有增长空间,炼化产业仍将适度发展。由于我国原油资源相对匮乏,今后石化工业原料将主要依赖进口解决,其中大部分需通过海上运输,且石化产品的运输量大,适于在靠近市场的临港地区布点建设。与大连、天津相比,曹妃甸具有独特的深水港址条件,且拥有土地资源优势,具有较大的发展余地。储量达10亿吨的南堡大油田的发现,为曹妃甸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建设提供了资源保障。因此,在曹妃甸视市场情况建设大型石化基地,与天津、大连石化基地成组布局,形成渤海西岸石油储备和石化产业带,有效缓解北方地区乙烯及其衍生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供求矛盾,进一步优化我国北方石化产品结构。(2)发展方向依托中前期阶段建成的原油、LNG码头及原油储备基地,在中期快速发展阶段,可结合京津冀都市圈现有石化企业战略转移及石化产能增长的需要,视市场情况建设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3)重点项目重点考虑千万吨级炼油和百万吨级乙烯大型炼化一体化及配套工程,视市场情况另行决策。4、装备制造工业(1)选择依据重点发展新型装备和重型装备。重型装备制造业与港口和钢铁工业密切相关,在港区布局,有利于降低原料和产品的生产运输成本,符合临港重化工业成组布局的规律。曹妃甸示范区有建设重型装备制造基地的有利条件:一是曹妃甸港区可为重型装备制造业提供便捷的运输条件;二是该地区钢铁工业规模大、品种全,可为发展重型装备制造业提供优质钢材;三是京津冀地区有良好的装备制造业基础,可为发展重型装备制造业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四是在曹妃甸发展船用、港口和石油钻探设备还可对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提供必要补充。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国际物资交换量越来越大,对船舶的需求将有较快增长。2005年,世界船舶市场需求量约6000万载重吨,其中我国年产量为1600万载重吨。预计到2010年,世界船舶需求量将达到7000万载重吨;根据国家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 2010年和2015年我国船舶年生产能力将分别达到2300和2800万载重吨。可选择市场有缺口的船用设备作为发展方向。实现曹妃甸港区年吞吐能力1.75亿吨(2010年)和5亿吨(2020年)目标的同时,需要相应的修船能力与之配套。地处曹妃甸地区的南堡油田,初步探明储量已达10亿吨,它的开发建设为发展大型石油钻探设备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依托深水港,在曹妃甸发展的不同阶段布局船用设备、修船工程和港口机械、石油钻探设备等重型装备项目是合理的。(2)发展重点依托曹妃甸深水岸线资源和精品钢铁基地,中期建设船舶维修、适时启动港口机械、石油钻探等重型装备项目。逐步形成京津冀地区钢材与装备相互依存发展的临港装备制造基地。(二)关联产业1、电力工业(1)选择依据曹妃甸工业区的建设,将产生较大的用电需求,据预测,到2010和2020年工业区用电负荷将分别达到154和294万千瓦,为保障工业区供电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建设配套的发电设施;曹妃甸煤炭资源供给充足、利用方便;从发展循环经济的角度看,电厂可直接利用海水冷却(泥沙含量低、接近深槽水温低);而电厂余热又可用于海水淡化,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京津唐电网目前供求平衡和该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看,也需要新增一定的供电能力,有必要在负荷中心地区建设电厂。在曹妃甸建设发电厂符合华北电网“十一五”发展规划。既可有效缓解该地区电力供应不足的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