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4节二氧化碳同步练习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8715521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4节二氧化碳同步练习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4节二氧化碳同步练习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4节二氧化碳同步练习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4节 二氧化碳同步练习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达不到实验目的是( ) A . 用图所示装置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气体B . 用图所示的装置加热蒸发NaCl饱和溶液制备NaCl晶体C . 用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O2气体D . 在实验室中,用图所示装置除去少量黄河水中的泥沙2. (2分)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B . 先往试管中放入石灰石,再滴入稀硫酸C . 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D . 将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3. (2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红磷燃烧产生白雾B . 铁和稀硫酸反应溶液为棕黄色C . 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时火焰呈紫色D . 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无明显现象4. (2分)下列图中,体现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 . 切割金属B . 霓虹灯C . 医疗急救D . 灭火5. (2分)下列记录的实验现象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 .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 .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看到瓶口有大量白雾C . 在电解水实验中,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D . 取少量氢氧化钠露在空气中,氢氧化钠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6. (2分)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B . 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C . 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D . 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7. (2分)2019,我们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又近了一步。“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初冬,为使小麦顺利越冬,小明的爸爸要给自家的小麦施肥,他应施用的化肥为( ) A . 氮肥B . 磷肥C . 钾肥D . 微量元素肥料8. (2分)区分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的最佳方法是( ) A . 观察气体颜色B . 闻气味C . 将燃着的木条放入各气体中D . 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9. (2分)向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 A . 红色紫色红色B . 紫色红色紫色C . 红色紫色蓝色D . 红色无色红色10. (2分)下列物品所含的主要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 . 涤纶衣B . 塑料杯C . 铁桶D . 尼龙袜11.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CO(NH2)2属于复合化肥B . 青少年正在长身体,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的肉类,不吃蔬菜C . 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同时放出能量D . 为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可以大量施用化肥12. (2分)下列各项实验(括号内为相应的操作或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 除去CO2中的少量CO(点燃)B . 验证硫酸铵溶液(取样,加氢氧化钠溶液)C . 检验CaO中混有的CaCO3溶液(滴加稀盐酸)D . 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取样,溶解,滴加酚酞)13. (2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一组主要仪器是( )A . 长颈漏斗、锥形瓶、集气瓶、水槽、导管、玻璃片B . 长颈漏斗、酒精灯、集气瓶、导管、玻璃片C . 锥形瓶、集气瓶、酒精灯、导管、玻璃片D . 长颈漏斗、集气瓶、导管、锥形瓶、玻璃片14. (2分)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干冰可以用于人工降雨B . 氧气不仅可用于医疗急救,还可以燃烧C . 使用有机合成材料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D . 金的导电性非常好,所以生活中常用金做电线15. (2分)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相比( ) A . 比空气大B . 比空气小C . 与空气相等D . 无法判断二、 填空题 (共5题;共19分)16. (2分)如图,在实验台上放置两瓶气体,集气瓶甲、乙中分别盛有CO2、O2、H2中的一种。(1)如果其中一瓶是氧气,则你认为是_瓶。(2)将一种_溶液(填化学式)倒入乙瓶中,振荡,若出现浑浊,则乙瓶中是CO2气体。17. (2分)我国化学家_发明的制碱方法,被誉为“侯氏制碱法”,用化学式表示侯氏制碱法的“碱”:_ 。18. (3分)海洋的物产资源十分丰富,以下是对海水资源的部分利用。(1)海水中含量最高的盐是_。(2)在实验室中完成粗盐的提纯实验,老师提供了烧杯、酒精灯和胶头滴管等玻璃仪器,要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3)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 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过滤加过量NaOH溶液加适量盐酸加过量Na2CO3溶液加过量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用序号表示,不重复操作)。19. (6分)现有以下常见的物质请按要求选择填空(填相应物质的字母,不重复使用):ACO2 BSO2 CHCl DH2O EN2 FCa(OH)2(1)石灰水的主要成分_(2)引起“酸雨”的物质之一_(3)可用作“气体肥料”的氧化物是_(4)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酸是_(5)可用于保存白磷的物质是_(6)用于充满电灯泡的气体是_ 20. (6分)自然界有多种多样的物质,如图1:(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_等(2)上图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单质是_;属于碱的是_,用pH试纸测定其酸碱度的操作是_(3)如图2是硫酸铜溶液与锌粒反应前后溶液中主要离子变化示意图反应中过量的物质是_(写化学式)三、 探究题 (共5题;共37分)21. (6分)碳酸钾是农家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将它和化肥一起施用,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了帮助父母合理选择化肥,李明决定对碳酸钾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提供信息】钠原子和钾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1)【实验与探究】李明参照Na2CO3的化学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实验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溶液变红色左边试管中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产生_实验结论碳酸钾溶液显_性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碳酸钾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2)【解释与结论】(1)碳酸钾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能与某些酸和_反应;(2)碳酸钾与碳酸钠的化学性质相似:(3)从微观角度分析,二者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_和含有相同的CO32;(3)【拓展与应用】李明建议父母最好选择_(填字母序号)与草木灰混合施用ANH4NO3 BCO(NH2)2 CNH4HCO3 22. (8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部分装置图(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_ , 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_(填装置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若要收集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可通过F、G装置除去杂质,则接口顺序:a连(_)(_)连(_)(_)连b(填小写字母)23. (8分)根据下列AD的四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1)A实验中,请写出标号为的仪器名称_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为_ , 指出用该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气的一个明显错误的地方是_ , 是否可以用该装置来制取氧气呢?_(填“是”或“否”)(2)B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 (3)C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_(写化学式),由此实验得出水是由_组成的(4)D实验中将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再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继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已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4. (8分)复习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小东、小南两位同学取同一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1)【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小东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对照比色卡并读出pHpH试纸变色pH_7(填“”或“”)该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小南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经打磨过的铝条有气泡产生该溶液是稀硫酸(2)【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取相同溶液而实验结论却不同呢?【解决问题】小东、小南讨论后决定再用硫酸铜溶液进一步验证,结果观察到的现象是_ , 于是一致认为该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小南加入铝条会有气泡产生呢?通过查阅资料,他们发现初中常见金属中只有铝能与酸、碱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2NaOH+2H2O=2NaAlO2+3H2(3)【拓展延伸】利用老师要求鉴别的那两种溶液,测定镁铝铜合金中各成分的含量实验设计如下:【回答问题】(1)写出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_(2)a溶液是_ , 选择该溶液的理由是_ (3)金属铜的质量为_g,固体A含有的物质是_ , 溶液A中所含溶质是_25. (7分)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的药品加热的仪器名称:_;(2)写出利用A装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不宜立即收集的原因是_,要利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长颈漏斗水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_;(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_(填字母),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二、 填空题 (共5题;共19分)16-1、16-2、17-1、18-1、18-2、18-3、19-1、19-2、19-3、19-4、19-5、19-6、20-1、三、 探究题 (共5题;共37分)21-1、21-2、21-3、22-1、22-2、22-3、23-1、23-2、23-3、23-4、24-1、24-2、24-3、25-1、25-2、2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