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0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33:生物实验(2)A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10111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2020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33:生物实验(2)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2020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33:生物实验(2)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2020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33:生物实验(2)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2020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33:生物实验(2)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实验探究题 (共20题;共80分)1. (5分)为了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需要CO2 , 小明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A、B两盆天竺葵在同一暗室中放置一昼夜,然后按图示放在阳光下5小时)注:A盆中碳酸氢钠饱和溶液在光照下会缓慢分解放出CO2 , 目的是保持空气中CO2的含量(1)天竺葵在暗室中放置一昼夜的目的是_(2)B盆中培养皿内放置氢氧化钠固体的作用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_(3)小林同学设计了另一种方法:只选择其中一盆天竺葵上的2片叶(没有摘下它们),各自用透明塑料袋密封,其袋子里分别合理放置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与小明的方法相比较,小林的方法优点是_(选填:样本多 样本少 变量多 变量少 )2. (3分)某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料和条件,设计了如图1所示三个装置:植物、培养液、隔板、光照等条件都完全相同。请分析回答:(1)为了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前应该对植物进行的处理是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_。 (2)甲、乙两组实验的变量是_,所探究的问题是_。 (3)把植物放到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后,分别将甲、乙、丙的叶片取下,进行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叶片不会变蓝的是_。 (4)如图2是该同学分析甲装置中植物叶肉细胞所进行的生理活动过程图,其中A和B表示细胞内结构,表示有关物质,则在B结构上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是植物的_。 3. (4分)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阳光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如图),请分析回答: (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打开B处的阀门,用手挤压塑料袋,发现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_,表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了_。 (2)根据分析,请写出植物呼吸作用过程中气体变化的情况:_。 (3)该实验说明:_。 (4)如果换成萌发的种子,能否有此效果? 答:_。4. (5分)当我们细细咀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而当我们狼吞虎咽时,这种甜味并不明显,这是为什么呢?小明查阅资料得知,唾液能使馒头中的淀粉消化成麦芽糖,我们感觉到了甜味。结合生活经验,她猜测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能提高唾液消化馒头的速率,于是小明展开了实验探究。实验室为他提供的器材和药品有:烧杯、试管、滴管、玻璃棒、小刀、可调温的恒温水浴装置、蒸馏水、 碘液、新鲜唾液 (建议每次取用 2 毫升)、新鲜馒头适量等。(1)本实验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有_。(列举 2 种) (2)请你设计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能提高唾液对淀粉的消化速率吗?”的实验方案。(注:可以在文字表达的基础上借助装置图、表格等形式阐述实验方案)。 5. (3分)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需要进行以下操作: 取3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稀淀粉溶液;向各试管注入淀粉酶溶液; 向各试管滴碘液;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37的热水、沸水和冰水混合物中维持温度5min;观察实验现象。请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操作加入物质A试管B试管C试管1稀淀粉溶液(mL)2222淀粉酶溶液(mL)1113碘液(滴)1114温度处理(5min)3710005观察现象(1)收集并稀释唾液需要的实验器材有蒸馏水、水、烧杯和_等。 (2)以上操作最合理的实验顺序是_。 (3)正确实验后,观察到C试管内的溶液变蓝色,这是因为_。 6. (11分) 萌发的种子中同时存在两种淀粉酶,分别是淀粉酶和淀粉酶,它们都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淀粉酶的含量是种子萌发率的重要指标,淀粉酶越多,种子萌发率越高。某兴趣小组设计下列实验比较 A 小麦和 B 小麦中淀粉酶的多少,从而选取萌发率高的小麦种子进行播种。 【查阅资料】温度与 pH 对淀粉酶和淀粉酶活性影响 pH3.6 温度 t60 淀粉酶 活性丧失 活性不变 淀粉酶 活性不变 活性丧失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设计要求 1 选取 100 颗 A 小麦种子和B 小麦种子,处理后,获得 A 小麦淀粉酶提取液和 B 小麦淀粉酶提取液。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 2 取 10 支试管各加 A 小麦淀粉酶提取液 1ml,记为 1-10 号试管,再取 10 支试管加 B 小麦淀粉酶提取液 1ml,记为11-20 号试管,20 支都置于70恒温水浴15分钟设计对照实验 3 每支试管同时加入 40的淀粉溶液 2 ml,置于 40恒温水浴,5 分钟后同时滴加盐酸 2ml。 控制实验条件 4 测量每支试管中麦芽糖的含量 观察与记录实验数据 根据上述实验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 实验步骤 2 中将试管置于 70恒温水浴 15 分钟的目的是_。 (2) 实验通过测定_来判定淀粉酶含量的多少。 (3) 种子在萌发时,淀粉酶的含量会提高,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淀粉酶越多种子萌发率越高的原因是_7. (2分)某蔬菜实验基地,科研人员选取了同一品种、生长状况和质量基本相同的五组蔬菜,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环境下暗处理1小时后,分别测出其质量变化,然后再同时置于光照下1小时(光照强度相同),分别测其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实验中不考虑蒸腾作用对蔬菜质量的影响)组别甲乙丙丁戊温度(单位:)1619222528暗处理1小时后质量的变化(单位:mg)-1-2-3-4-2光照后1小时与暗处理前的质量变化(单位:mg)+1+2+3+4+2(1)分析表中数据,暗处理后的五组蔬菜的质量都减轻了,温度不同,五组蔬菜减轻的质量也不同,请从体内化学反应发生条件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_。 (2)研究人员发现,绿色植物在氧气含量不同时,呼吸作用方式有所不同。如图表示黑暗中某蔬菜在不同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植物释放CO2与吸收O2的两条曲线在P点相交后重合为一条线,此时该蔬菜的呼吸作用方式是_。 由此可见,保存该蔬菜应_。A.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15%B.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5%C.不让空气流通,抑制有氧呼吸D.保持通风良好,抑制无氧呼吸CO2释放量大于O2吸收量(3)蔬菜基地是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_。 8. (3分)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寻找新的催化剂”课题时,发现将生锈的铁钉放到过氧化氢溶液中,也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于是,他们对此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什么物质是该反应催化剂?设猜想与假设:下面是组内两位同学所作的猜想,请你完成小华的猜想。【假设一】小芳同学:铁钉表面的氧化铁是H2O2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假设二】小华同学:铁钉里的铁是H2O2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实验与结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I:把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加入到装有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并用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置于试管口,观察现象。带火星木条复燃假设一成立实验:取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铁粉,并用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置于试管口,观察现象。无现象假设二_(填“成立”或“不成立”)讨论交流: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小芳的“实验I”还不能够确切的说明氧化铁就是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理由是_。请设计实验证明氧化铁是催化剂的方法(写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_9. (4分)路由器是一种无线上网设备,信号由一个“黑管”向各处发射。小科对如何增强路由器的信号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器材】路由器1个、用不同材质制成的大小形状均相同的碗状信号增强器若干个、Wi-Fi分析仪1个、卷尺1个【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路由器发出稳定信号,沿碗状信号增强器的朝向直线移动Wi-Fi分析仪,直至找到信号强度为-50dBm处(dBm是网络信号强度的单位,网络信号强度一般在-110dBm至-20dBm之间,值越大表示信号越强),用卷尺测量出该处到路由器的距离。在同一位置上先后安装不同材质的碗状信号增强器,并使它的朝向与原来一致,用同样的方法测出信号强度为-50dB处到路由器的距离。记录数据如表:实验序号材质信号强度为-50dB处到路由器的距离1无6m2陶瓷9m3不锈钢13m4铁14m5铝16m【实验反思】(1)碗状信号增强器能增强信号的原因是:路由器发出的电磁波会像光一样在碗状信号增强器表面发生_现象。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相同条件下,_材料制成的信号增强器的增强效果比其他材料好。 (3)实验后,小科认为碗状信号增强器对路由器信号的增强效果除了跟材料有关,可能还跟其他因素有关。他另取一个大小形状均相同的铝制碗状信号增强器,将它的表面用小刀划成坑坑洼洼,进行实验。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研究_。 10. (8分)某小组的同学尝试测定一粒核桃仁中含有的能量。首先,取一粒核桃仁,称其重量为5克,切取一部分用做实验材料,称其重量为05g,然后,组装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用点燃的核桃仁给锥形瓶中的水加热,水量多少合适呢?水量过多,温度变化过小,不易读数;水量过少,则可能出现_现象,从而造成较大的误差。所以,将水量定为20毫升。 (2)为了尽可能减小误差,可为这套装置增设一个防止热量散失的部件,请在如图所示装置上画出该部件的示意图。(能够简单表达设计意图即可) (3)要获得较为准确的测量结果,什么时候将燃烧后的核桃仁从锥形瓶下移开,并记录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呢?经过讨论,形成了以下三种不同意见,其中最为科学合理的是 (填字母)。 A . 火焰熄灭时B . 核桃仁灰烬凉透时C . 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不再升高时(4)已知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能量。测定锥形瓶中水的温度升高了10,请计算这粒核桃仁中含有的能量(不考虑能量散失造成的误差)_焦。 (5)从这粒核桃上再取相似大小的两块,分别用相同的装置、同样的做法重复测量,计算出这粒核桃仁中含有的能量分别是8544焦、8610焦。根据这三次计算的结果,确定最接近这粒核桃仁含有能量真实值的数值为 _焦。 11. (3分)某同学做了“探究影响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在A、B、C三个干净的培养皿中分别铺上两层滤纸,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如下图)。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右表: 装置实验结果A种子不萌发B种子萌发C种子不萌发(1)该同学设计A与B的对照实验可以说明,_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若只设置B、C装置进行实验,则探究的问题是_? 12. (3分)某兴趣小组想探究“苍蝇为什么停下来就忙搓脚”?同学们查资料发现苍蝇的“脚”上有辨别味道的感觉器官,其上如沾有污物,就会影响这些器官的 正常生理功能。于是他们猜测苍蝇搓“脚”是为了搓掉“脚”上的污物,保持其清洁。 同学们为了验证假设,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在甲(瓶内无脏物)、乙(瓶内有脏物)两个玻璃瓶中,分别放入数量相等的活苍蝇。在同一时间内观察记录甲、乙两个玻璃瓶中苍蝇搓脚的次数,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实验时间苍蝇搓脚的次数第1分钟第二分钟第三分钟第四分钟甲676162?乙128130125131(1)小明同学记录下第四分钟乙瓶中苍蝇搓脚的次数为131次,却忘了记录甲瓶中的数据,你认为以下选项中最有可能是甲瓶中苍蝇搓脚的次数的是 。 A . 12次B . 212次C . 150次D . 65次(2)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建立的假设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你得出的结论为:_(3)除上述已探究的问题外,请你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再提出一个科学问题:_13. (2分)凝乳酶是动物体内一种催化乳汁凝固的酶。下图所示的是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作用影响的实验装置。第一步:将等量的酶和乳汁分别加入试管中,然后将2支试管放人同一恒温水浴(温度用t表示)中保温15分钟。第二步:将酶和乳汁在同一试管中混合,放入与先前同样温度的水浴中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时间。分别选择5种不同水浴的温度,按上述操作步骤重复进行5组实验,所得数据见下表。 组别水浴温度t()凝乳时间(分)110不凝固2207.03304.04401.55504.0(1)有酶和乳汁的2支试管放在水浴中15分钟后,酶和乳汁温度与水浴一致。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通过什么方式使内能发生改变_。 (2)由实验结果可知酶发挥最佳催化效果的温度是_。 (3)在室温25时重做第3组实验,若省略了第一步操作,而直接将两者放入同一试管内混合,再在30水浴中保温测量,则所测得的凝乳时间将_4分钟(填“短于”、“等于”或“长于”),为什么_? 14. (5分)某高山缺乏平地、土壤贫瘠,导致农作物产量低下。在农业部门的扶持下,当地农民因地制宜利用立体气雾栽培技术种植高山蔬菜,具体栽培方法如下: 将蔬菜幼苗插入有孔的泡沫板(该种植孔的向内方向是朝下呈45),再把泡沫板围成立柱(如图);在立柱中间设置多个营养液喷雾装置,保证立面上植物的根都能喷到营养液;1.5的面积可以种390棵蔬菜,约为农田种植的三倍,立柱高3m,间距也为3m。查阅资料如下: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生长会受到泥土的阻力作用,根的生长较慢。普通种植蔬菜生长周期为2个月左右,立柱气雾种植仅需25天左右。营养液中包含各种无机盐。高山地区昼夜温差比较大。结合上述信息,请运用所学知识,对立体气雾栽培技术能加快蔬菜生长,提高蔬菜产量的原因做出解释。15. (4分)在一个大型平底烧瓶湿润的泥沙中插上几枝新鲜的枝条和一支盛有适量NaOH溶液的试管,烧瓶口紧包一个气球,使烧瓶悬浮在玻璃缸中某一位置(如下图)。自然环境下持续观察,最终可以发现烧瓶的浮沉情况怎样?请解释其中的原因。16. (3分)2015 年 2 月记者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的播放,让我们更进一步的认识了雾霾,认识了 PM2.5。 (1)知道了一座城市当天平均 PM2.5 浓度,我们就能自行计算出 PM2.5 的分指数。计算公式是:当天 PM2.5 浓度(单位:微克/立方米)/国家二级标准限制 75(单位:微克/立方米)100 。单独看 PM2.5 的分指数这个污染指标,我们可把每天的空气质量分六个等级: 分指数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050I 级优51100II 级良101150III(1)级轻微污染151200III(2)级轻度污染201300IV(1)级和 IV(2)级中度和中度重污染大于 300V 级重度污染2015年5月22日PM2.5监测试报数据显示,丽水的PM2.5浓度为49微克/立方米。则单看PM2.5指标,丽水的空气质量级别为_。(2)下列关于 PM2.5 的说法正确的是_ 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 PM2.5 PM2.5 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3)我国科学家在 CO 低温氧化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利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使汽车尾气中的 CO 在低温时与 O2 反应生成 CO2 , 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B . 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C . 反应前后Co3O4质量改变D . 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17. (2分)现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稀有气体四种物质,请用上述物质的序号填空: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可以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其中约_占空气体积的78%,是工业上生产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气体是_,燃烧也离不开它;_虽然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是也有很广泛的用途,如制造电光源等;_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 18. (3分)有些植物的茎却不是直立的,请分别指出下列植物各属于哪类茎。 (1)草莓_; (2)牵牛花_; (3)葡萄_。 19. (4分)甲酸(HCOOH)与浓硫酸共热到6080可发生脱水型的分解反应,并由此而制得CO气体。实验室用甲酸和浓硫酸混和后制取CO时,常不需加热,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在试管内倒入一定体积的甲酸,然后再小心、缓慢地沿试管壁倒入等体积的浓硫酸,这时可见试管内液体分上、下两层,在两层液体的界面处有少量气泡,轻轻振动试管,可见液体交界面气泡增多。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上述方法制取C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 (2)用该法制CO不需加热的原因_。 (3)以上操作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其原因是_。 20. (3分)(2016衢州)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小江进行了以下实验:取甲、乙两个同规格的玻璃杯,甲杯中放入潮湿的肥沃土壤,乙杯中放入经烘干的同种土壤,然后在甲、乙两杯中同时各放入10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同种蚯蚓请回答下列问题:第 18 页 共 18 页参考答案一、 实验探究题 (共20题;共80分)1-1、1-2、1-3、2-1、2-2、2-3、2-4、3-1、3-2、3-3、3-4、4-1、4-2、5-1、5-2、5-3、6-1、6-2、6-3、7-1、7-2、7-3、8-1、9-1、9-2、9-3、10-1、10-2、10-3、10-4、10-5、11-1、11-2、12-1、12-2、12-3、13-1、13-2、13-3、14-1、15-1、16-1、16-2、16-3、17-1、18-1、18-2、18-3、19-1、19-2、19-3、20、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