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专版)2019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三部分 模拟检测 冲刺中考 阶段检测卷二课件 鲁教版.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707494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聊城专版)2019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三部分 模拟检测 冲刺中考 阶段检测卷二课件 鲁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聊城专版)2019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三部分 模拟检测 冲刺中考 阶段检测卷二课件 鲁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聊城专版)2019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三部分 模拟检测 冲刺中考 阶段检测卷二课件 鲁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 阶段检测卷 二 聊城市二 一八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二 5 6单元 满分 100分时间 70分钟 一 选择题 本题包括20小题 1 10题每题2分 11 20题每题3分 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 下列燃料最理想的是 A 氢气B 天然气C 酒精D 汽油A 第 卷 选择题共5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O 16Ca 40 2 化学反应前后 下列各项中 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原子数目 原子的种类 分子数目 分子的种类 元素的种类 物质的总质量 物质的种类A B C D A从宏观方面来说 化学反应前后 物质的总质量 元素的种类不变 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从微观方面来说 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的数目 种类一定不变 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3 南海问题引起我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关注 南海是我国固有的领海 它蕴藏着丰富的石油 天然气 可燃冰等资源 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A 氢气B 一氧化碳C 甲烷D 氧气C 4 下列有关标志中 与燃烧或爆炸无关的是 AA图中所示标志是物品回收标志 与燃烧或爆炸无关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 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携带火种标志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 均与燃烧或爆炸有关 5 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 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A 隔绝空气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 清除可燃物D 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D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 没有隔绝空气 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 一般不会改变 所以用嘴吹蜡烛并不能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清除可燃物是把可燃物移走 而用嘴吹蜡烛未能移走蜡烛 用嘴吹蜡烛时吹走了蜡烛火焰的热量 从而降低了蜡烛周围的温度 导致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所以蜡烛熄灭 6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类饮料B 干冰 固体二氧化碳 可用于人工降雨C 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D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C 7 小明同学从S O2SO2中获得以下信息 该反应反应物是硫和氧气 反应条件是点燃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 1 其中正确的信息是 A B C D B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 该反应反应物是硫和氧气 反应条件是点燃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 反应前分子个数是2 反应后是1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改变 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2 16 2 1 1 D燃烧属于反应现象 不是反应条件 反应条件应为点燃 A不正确 金属汞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 B不正确 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 C不正确 只有D的书写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并且与客观事实相符 10 低碳生活 是指在生活作息时减少能量耗用 使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 下列不符合 低碳生活 主题的是 A 用旧报纸制铅笔杆B 参加 地球熄灯一小时 活动C 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D 深秋时节焚烧落叶D用旧报纸制铅笔杆减少了木材的使用 参加 地球熄灯一小时 活动减少能量耗用 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均符合 低碳生活 主题 焚烧落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烟尘 不符合 低碳生活 主题 11 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三大问题之一 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B 人类通过化石燃料获得能量的过程是物理变化C 将煤球制成 蜂窝煤 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使其燃烧更充分D 我国南海海底储藏了大量 可燃冰 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B乙醇可通过粮食发酵制得 属于可再生能源 故A说法正确 化石燃料的燃烧生成大量二氧化碳等物质 同时释放出能量 属于化学变化 故B说法错误 促进燃烧的方法有增大氧气的浓度和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将煤球制成 蜂窝煤 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使其燃烧更充分 故C说法正确 可燃冰储量大 燃烧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不污染空气 所以是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故D说法正确 12 近年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 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 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B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C 油库 面粉厂 纺织厂 煤矿矿井内都要严禁烟火D 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 应立即开灯检查并打开门窗通风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 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 否则液滴飞溅出来会伤人 故A说法正确 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原因是酒精具有可燃性 容易发生火灾 故B说法正确 油库 面粉厂 纺织厂 煤矿矿井内的空气中都漂浮着易燃的微粒 所以应该严禁烟火 否则容易发生火灾或爆炸 故C说法正确 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 应立即关闭阀门 打开门窗通风 不能开灯 否则煤气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 故D说法错误 13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不通空气时 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通空气时 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不通空气时 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通空气时 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 着火点 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 B C D B 不通空气时 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通空气时 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二者都不燃烧 无法说明任何问题 故A不符合题意 通空气时 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通空气时 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故B符合题意 不通空气时 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通空气时 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变量不唯一 不能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故C不符合题意 不通空气时 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通空气时 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空气 故D不符合题意 14 小张用足量的盐酸 石灰石反应 并尝试直接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CO2 你认为小张 A 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2 因为CO2可溶于水B 选择B C两种装置 导管b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C 选择B C两种装置 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D 选择A B两种装置 导管a接导管b可收集到一瓶CO2 CCO2可溶于水 但一体积水只溶解一体积的二氧化碳 达到饱和后就不会再溶解了 所以用排水法也能收集到二氧化碳 故A错误 选择B C两种装置 利用排水法收集CO2时 导管c接导管d 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水小 从c进入集气瓶内形成气压 把水从b排出而收集到二氧化碳 故B错误 C正确 装置A中的长颈漏斗末端没伸入到液面以下 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所以收集不到二氧化碳 故D错误 15 常温下块状大理石投入足量稀硫酸中 刚开始能产生气体 但很快就停止产生 而将大理石粉末逐步加入足量稀硫酸中却能持续产生气体 由此得出的结论或推理正确的是 A 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只和反应的条件有关B 反应物之间必须直接接触才会发生化学反应C 块状大理石与粉末状大理石的化学性质不同D 硫酸钡粉末也可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而溶解B 16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B 图示中共有5种分子C 反应后的生成物都是单质D 反应前后 原子的种类 数目没有改变D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 反应前有一种分子 反应后有两种分子 所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且共有三种分子 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反应前后 原子的种类 数目没有改变 17 在密闭容器中有甲 乙 丙 丁四种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 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丙可能是单质B 在该反应中丁一定没有参加化学反应C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 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 C已知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设为100g 则甲 乙两物质的质量分别由70g和14g变为42g和8g 甲 乙两物质都为反应物 参加反应的甲 乙的质量分别为28g和6g 丙物质的质量由6g变为40g 则丙为生成物 生成丙的质量为34g 丁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则丁可能未参加反应 也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可写为 甲 乙 丙 该反应符合 多变一 的反应特点 属于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的生成物比反应物的组成复杂 故生成物丙一定属于化合物 只有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才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 18 将一定质量的a b c 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 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 关于这四种物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是反应物 b c是生成物B d可能是催化剂C 反应后a的质量为3 4gD a一定是化合物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 5 0 1 2 2 0 0 5 待测 3 0 3 6 0 5 故反应后待测a物质的质量为1 6g 根据反应物反应后质量减少 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增加则可推测反应物为a 生成物为b c d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未发生变化 可能为催化剂 也可能未参加反应 该反应可表示为a b c 符合 一变多 的特点 为分解反应 则a一定为化合物 19 在反应A B C 2D中 已知2 9gA跟4 9gB完全反应 生成6 0gC 又知道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 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 40B 58C 29D 86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生成D的质量为2 9g 4 9g 6 0g 1 8g 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则 20 1 6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生成4 4g二氧化碳和3 6g水 关于该物质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A 只含碳 氢两种元素B 一定含有碳 氢元素 可能含有氧元素C 一定含有碳 氢 氧三种元素D 无法确定A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确定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 氢两种元素 可能含有氧元素 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相等 4 4gCO2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 4g 100 1 2g 3 6gH2O中氢元素的质量为3 6g 100 0 4g 因1 2g 0 4g 1 6g 与物质的质量相等 故该物质一定不含氧元素 21 6分 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与氧气接触 煤块经粉碎处理后 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 更充分 这是因为煤粉与氧气 或空气 有更大的接触面积 22 6分 南海油气资源丰富 石油加工可得到石油液化气 假设某石油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为C4H10 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4H10 13O28CO2 10H2O 小明家欲将石油液化气灶具改为天然气 主要成分CH4 灶具 他应将空气管口减小 填 增大 或 减小 CH4属于有机物 填 有机物 或 无机物 二 填空题 本题包括3小题 共22分 第 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解析 C4H10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4H10 13O28CO2 10H2O 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 2O2CO2 2H2O 由化学方程式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可知 燃烧相同体积的石油液化气和天然气时 天然气消耗的氧气少 因此将石油液化气灶具改为天然气灶具 灶具的改进方法是减小空气的进入量 甲烷中含有碳元素 属于有机物 23 10分 能源 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1 目前 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 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 石油和天然气 2 为减少污染 提高煤的利用率 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 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 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3 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 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 且释放大量能量 有一定应用前景 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3 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4NH3 3O26H2O 2N2 解析 1 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 石油和天然气 2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 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 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属于置换反应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该图示中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水分子反应 生成了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和一个氢分子 所以 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3 氨气 NH3 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4 1 1 3 14 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生成物中缺少4个氮原子 所以生成物应该是氮气 并且氮气的化学计量数是2 三 实验探究题 本题包括2小题 共18分 24 8分 甲 乙 丙三位同学利用图中的装置 围绕 用称量的方法验证化学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并分析实验条件 这一探究目的开展活动 实验步骤 如图所示 甲将白磷和反应装置 乙将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和碳酸钠粉末的烧杯分别放在两个托盘天平上 并用砝码使天平平衡 丙对石棉网和打磨干净的镁条进行称量 三位同学分别利用装置进行化学反应 甲 乙同学在反应结束且甲的装置冷却后 将反应装置及装置内的物质放在反应前使用的托盘天平上 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丙同学实验结束后称量石棉网和石棉网上氧化镁的质量 比较反应前后质量 实验分析 1 请你仿照示例 完成实验现象的记录和分析 2 通过对上述实验的对比分析 甲 乙两位同学发现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正确的 但结论却是错误的 在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情况下 请分析导致丙同学实验前后称量质量不相等的原因有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 质量增大 实验结论 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 1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黄光 放出热量 冒出白烟 气球先变大后变小 由于反应在密封的容器中进行 反应前后称量质量相等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有气泡冒出 由于气体逸出 反应前后称量质量不相等 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 2 有气体参与和生成的反应 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镁条燃烧有氧气参与 会导致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相等 25 10分 某石灰厂需要测定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小刚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来完成实验 杂质不与酸反应 1 仪器 的名称是锥形瓶 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 2HCl CaCl2 H2O CO2 2 C装置应当选择图2中的 填 或 其作用是充分吸收生成的CO2 3 小华提出 要使测定结果更准确 应把A装置改成图3所示装置 并在反应前 后通入空气 其目的是排除空气中CO2的干扰 使生成的CO2能被充分吸收 解析 1 仪器 的名称是锥形瓶 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 水和二氧化碳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 2HCl CaCl2 H2O CO2 2 吸收二氧化碳时 导管应当伸入液面以下 这样可以充分吸收二氧化碳 故选 装置 3 空气中有二氧化碳 在反应前 后通入空气 其目的是排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干扰 使生成的二氧化碳能被充分吸收 26 10分 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 主要成分为碳酸钙 他们取80g该样品进行煅烧实验 所含杂质在煅烧过程中不发生变化 测得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当石灰石完全反应后 生成CO2的质量为22g 2 求该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四 计算题 本题包括1小题 共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