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 九全 模块5 违法与犯罪课件 苏教版.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707278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 九全 模块5 违法与犯罪课件 苏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9届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 九全 模块5 违法与犯罪课件 苏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9届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 九全 模块5 违法与犯罪课件 苏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指导 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模块5违法与犯罪 1 什么是违法行为 对违法行为进行怎样的分类 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禁止的行为 法律规定要求做而不做的 是违法行为 法律规定禁止做而去做的 也是违法行为 按照对社会危害的程度 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性不大 情节较轻 没有触犯我国刑法 或者虽然触犯我国刑法 但尚未构成犯罪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触犯了刑法并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 犯罪的基本特征 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三大特征 其中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知识梳理 3 懂得一般违法与严重违法的概念与联系 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性不大 情节轻微 没有触犯我国刑法 或者虽然触犯我国刑法 但尚未构成犯罪 一般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触犯了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它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三大特征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联系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二者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 如果不改正 发展下去就可能走向犯罪 因此 每个公民都要加强自身修养 注意防微杜渐 都要树立法治观念 提高法律素养 学法懂法 严格守法 坚守法律底线 启示 知识梳理 4 犯罪的特征有哪些 特征一 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这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指危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危害了社会主义社会 特征二 触犯了我国刑法 在我国 一个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构成何种犯罪 犯罪应受到什么样的处罚 都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作出具体规定 特征三 应受刑罚处罚 犯罪是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违法行为 刑罚是犯罪的法律后果 是人民法院依照刑事法律对罪犯实行法律制裁的一种强制方法 知识梳理 5 什么是民事责任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民事责任是指因实施了民事违法行为 根据民事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停止侵害 排除障碍 消除危险 返还财产 恢复原状等 6 什么是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因违反行政法律规范 依法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 行政法律责任必须由国家行政机关依照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予以追究 行政责任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 知识梳理 7 什么是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主要包括哪些种类 刑事责任是指犯罪人因实施犯罪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即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 刑事处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两类 主刑有管制 拘役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刑 附加刑有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 8 什么是刑事责任年龄 刑事责任年龄也就是刑法规定的应当对自己试试的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的年龄 知识梳理 9 我国刑法为什么要规定未满十四周岁的人不承担刑事责任 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都会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从轻或者减免处罚的规定 这是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但是未成年人不能因此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触碰法律底线 而应该严格自律 牢牢树立起法不可违的观念 知识梳理 1 2018 玉林 八旬母亲黄某 因担心自己去世后智障的儿子无人照顾 黄某选择杀害儿子 之后她投案自首 黄某 A 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B 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凡是违法行为必须受到刑罚处罚C 不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她是 因爱杀子 情有可原D 不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她没有造成社会危害 并且投案自首 A 2 2018 昆明 下列对违法行为理解正确的是 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本质区别A B C D B 3 2018 绍兴 中共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一系列保障民生涉及全面深化改革等任务的法律不断出台和修订 办事依法遇事找法 解决问题用法 化解矛盾靠法 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卫士和国家生活的保障 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最常用的手段A B C D A 4 2018 通辽 2018年1月5日 C1747次列车准备从合肥站开车时 一名女性旅客罗某以等爱人为由 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 铁路工作人员和乘客多次劝解 该女子仍强行扒阻车门 随后 公安机关对罗某做出罚款2000元的决定 并责令其认错改正 关于此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 不得损害国家的 社会的 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罗某违背了道德规则和法律规则 罗某的行为是损人利己的不道德行为 更是走法行为 罗某的行为违反了 治安管理处罚法 应受刑罚处罚A B C D A 5 2108 通辽 驾驶大马力摩托车直播 耍酷 时而脱把 时而翘头 时而加速 还挑衅前来拦截的骑警 2018年4月19日 武汉交警通报一起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案件 这位 粉丝 过万 飙车 男主播的疯狂之举 最终换来拘留10天的处罚 其注册的网络直播也被警方依法关停 男主播 耍酷 行为属于 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 民是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A B C D B 6 2018 娄底 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 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 对学生欺凌的不同情形明确了惩戒措施 涉及违反治安管理或者涉嫌犯罪的学生欺凌事件 处置以公安机关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为主 这对我们的启示有 要尊法 学法 守法 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违法必究 未成年人犯罪不受法律约束 法律具有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A B C D B 7 2018 临沂 2018年3月3日 上海男子孟某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拍摄含侮辱性语言的视频并上传网络 还称自己要开直播 求打赏 3月7日 孟某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8日 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孟某的行为亵渎了民族尊严 逾越了我国法律的底线B 启示我们要加强公民的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C 孟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 受到了法律制裁D 孟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受到了刑罚处罚 D 8 2018 玉林 八旬母亲黄某 因担心自己去世后智障的儿子无人照顾 黄某选择杀害儿子 之后 她投案自首 黄某 A 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B 应受到法律制裁 凡是违法行为必须受到刑罚处罚C 不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她是 因爱杀子 情有可原D 不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她没有造成社会危害 并且投案自首 A 9 2108 通辽 图标法是我们日常学习中表示概念关系的重要方法 下图所示的是违法和犯罪的关系 下列也可以用此图表示的一组是 A 道德和法律权利和义务B 主刑和有期徒刑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C 公民和人民非诉讼手段和诉讼手段D 人身权利和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和姓名权 D 10 2018 常州 5名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因辱骂和殴打同学 造成被害人轻伤和严重心理伤害 构成寻衅滋事罪 被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分别判处1年和11个月的有期徒刑 本案给我们的启示是 A 违法犯罪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刑罚B 青少年应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C 人民法院是依法行使审判权的法律监督机关D 社会保护是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B 11 2018 随州 2018年1月5日 旅客罗某以等丈夫为由 强行阻止车门关闭 造成G1747次列车延迟发车 公安机关认定罗某的行为涉嫌 非法拦截列车 阻断铁路论输 违反 铁路安全管理条例 并依据该条例第95条规定 对罗某处以2000元罚款 对于罗某 拦高铁 的行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 A 是民事违法行为B 只是不道德行为C 是刑事违法行为D 是行政违法行为 D 12 2018 武汉 阅读案例 下列选项中 属于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是 为挽回自己的经济损失 李某将不履行合同的林某告上法庭 胡某因商品质量问题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万某因涉嫌容留他人吸毒罪被检察院提起公诉 张某因不服工商管理所的处罚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A B C D B 13 2018 郴州 2018年5月24日 郴州日报 报道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 郴州市两级法院对各类黑恶势力犯罪行为发动凌厉攻势 依法审理涉黑涉恶案件20件61人 其中对6人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对13人并处没收财产 罚金等附加 由此可见 扫黑除恶 是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是建设法治郴州的具体表现 可杜绝犯罪 建设平安郴州 对构建和谐郴州具有重要意义A B C D B 14 2018 永州 读图甲 图乙两幅漫面 其中理解错误的是 A 图甲中的行为传承了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家风B 图乙中乱停乱放的行为是一种不遵守规则 不讲社会公德的行为C 图甲中的行为有利于传递正能量 建设和谐社会D 图乙中乱停乱放行为是违法行为 要受到刑罚处罚 D 15 2018 广安 法在心中健康成长 10分 小辉是学校的法制宣传志愿者 他常常用以案说法的形式进行普法宣传 请你对他收集到的生活案例进行思考 探索我们成长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 小倔在上初一时被评为三好学生 进入初二后 由于长期与社会上的小混混交往 受其 读书无用 观点的影响 上课打瞌睡 经常旷课 不完成作业 进营业性网吧 在QQ空间向同学发布恐吓信息 老师多次教育 小倔仍不改 纠集他人结伙滋事 多次欺凌弱小 携带管制刀具 老师和领导多次教育 但小倔仍然不改 直到初三下期的有一天 他与混混小张一起拦路抢劫学生小强的钱包 并把小强打成重伤 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 人民法院考虑到小倔是未成年人 在审判过程中进行了不公开审理 经过审理 人民法院判处小倔有期徒刑4年 辨行为 你能说出小倔的哪些行为是严重不良行为 哪些行为是犯罪行为 4分 严重不良行为 在QQ空间向同学发布恐吓信息 老师多次教育 小倔仍然不改 纠集他人 结伙滋事 多次欺凌弱小 携带管制刀具 老师和领导多次教育 小倔仍然不改 2分 犯罪行为 拦路抢劫学生小强的钱包 并把小强打成重伤 2分 懂道理 小倔由 三好学生 蜕变为少年犯的经历让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2分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只有一步之遥 如果经常犯小错 有不良行为 又不及时加以改正 就极有可能一步一步地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2分 意思相同即可得分 表决心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违法犯罪 4分 纠正 只要不犯大错 犯点小错没什么关系 的观点 防微杜渐 勿以恶小而为之 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遵守校规校纪 遵守道德 法律 积极参加各项有益活动 善交益友 乐交诤友 远离损友 增强抗诱惑能力 认真学习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提高思想道德觉悟和法制意识 自觉预防违法犯罪 4分 答对一点给1分 答对4点给满分 符合题意 酌情给分 16 2018 宁波 10分 2018年1月5日 安徽合肥发生一起 女子罗某扒门阻拦高铁发车 事件 罗某因涉嫌 非法拦截列车 阻断铁路运输 最终被公安机关处以2000元罚款 某校901班就此事在班内组织了一次讨论 以下是三位同学的发言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你认同王丽的说法吗 说明理由 不认同 罗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 她的行为社会危害程度较轻 违反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 受到了行政处罚 材料中部分网友的行为有何危害 针对这一行为 分析 网络安全法 的法律作用 部分网友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 影响了社会的稳定等 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 网络安全法 规范了公民网络行为 同时也保护了公民个人信息 结合上述材料 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加强自律 加强道德修养 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树立法律意识 依法自律 做一个守法的人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