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7172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一、 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共15题;共60分)1. (4分)以科学原理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 . 自然界存在一百多种元素,因此元素周期表中的任意几种元素都可组合成新物质B . 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质。所以把石墨转化成金刚石一定属于化学变化C . 原子和分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因此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就一定是由原子构成D . Fe2O3和FeO的元素组成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完全相同2. (4分)“五水共治”是今年政府治理环境的一大实事。pH是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列采集到的水样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 工厂排放的废水: pH4.3B . 温瑞塘河水:pH6.5C . 瓯江水:pH7.0D . 楠溪江江水:pH7.33. (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B .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C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红色固体D .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一定要过量4. (4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的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 ) NaCl、BaCl2、CuSO4、NaOH、NH4NO3Ba(NO3)2、NaCl、Na2SO4、H2SO4、HClNaOH、FeCl3、MgSO4、BaCl2、KCl AgNO3、HCl、K2CO3、NaCl、BaCl2A . B . C . D . 5. (4分)下列叙述与对应的坐标图表示正确的是( ) A .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 . 等质量 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C . 等质量的Fe粉和Zn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D . 向硝酸铜和硝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6. (4分)小明家的芹菜茎秆细弱,为免其倒伏,他应施加的化肥是( ) A . KOHB . Ca3(PO4)2C . K2CO3D . CO(NH2)27. (4分)如下图,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末端伸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此时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 ) A . B . C . D . 8. (4分)下面是制取ZnSO4的四种方法不可行的是( ) A . Zn+H2SO4=ZnSO4+H2B . ZnO+H2SO4=ZnSO4+H2OC . ZnCO3+H2SO4=ZnSO4+H2O+CO2D . Zn(OH)2+CuSO4=Cu(OH)2+ZnSO49. (4分)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若丁为气体,则甲或丙中可能含有CO32-B . 若丁为蓝色沉淀,则甲一定为CuCl2C . 若丁为水,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能为NaOH+HCI=NaCl+H2OD . 若甲、丁为单质,乙、丙为化合物,则此类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10. (4分)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 . 向一定量稀HCl、BaCl2 混合溶液中滴入Na2CO3 溶液B . 向一定量的MnO2 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C .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入 NaOH 溶液D .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11. (4分)2015年1月15日,海珠陈女士一家六口人饭后出现亚硝酸盐中毒,并被送往医院紧急治疗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有咸味,加热会分解,放出有臭味的气体请结合下表信息判断,下列区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方法错误的是( ) 亚硝酸钠(NaNO2)氯化钠(NaCl)跟稀盐酸作用放出红棕色的气体无反应跟硝酸银溶液作用生成浅黄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A . 滴加稀盐酸B . 加热C . 滴加硝酸银溶液D . 加水溶解12. (4分)如表是生活中常见4种饮料及主要成分,下列关于这些饮料的组成、性质和用途表述错误的是( ) 名称主要成分雪碧碳水化合物、水苏打水(弱碱性)碳酸氢钠、水盐汽水氯化钠、水柠檬汁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纤维、维生素等A . 雪碧是一种混合物B . 4种饮料中,苏打水的pH值最小C . 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适宜补充盐汽水D . 喝适量柠檬汁有助于补充人体的维生素13. (4分)如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则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 . 甲是H2、乙是O2B . 甲是HCl,丙是NaClC . 乙是CO,丙是CO2D . 乙是Cu(OH)2、丙是CuSO414. (4分)草酸是一种酸,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它是一些蔬菜(如菠菜)和草本植物(如秋海棠、芭蕉等)中常有的成分,它在工业中有重要的作用。请根据所学酸的性质推测,草酸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或用途是 ( ) A . 能用于除铁锈B . 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C . 能用于除水壶内的水垢D . 能与二氧化碳反应15. (4分)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由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1和NaOHB . 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C . 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D . 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氯化钠溶液的烧杯中二、 填空题(本题有7小题,20空格,每空格2分,共40分) (共7题;共40分)16. (6分)在农业生产中,各种作物生长都对土壤的pH范围有一定的要求(见下表)。 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马铃薯pH676.37.5676767684.85.5某课外小组同学研究土壤的酸碱性,操作如下:将一定体积的蒸馏水加入一定质量的土壤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并留取滤液,测滤液的pH后向滤液中滴加氨水,每加入2毫升氨水就搅拌均匀并测量溶液的pH,绘制得到下图。根据上图回答:(1)在没有对土壤改良前,该土壤最可能种植的作物名称是_。 (2)从上图还能得到的信息有_(答出一条即可)。 17. (4分)如图为某品牌牛奶包装盒,请分析: (1)包装盒上的250ml,指的是 _(填“包装盒”或“牛奶”)的体积。 (2)牛奶放置时间长了,其中的蛋白质易变质,这属于蛋白质的 _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18. (4分)化学实验室中有失去标签的4瓶无色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酚酞试液,现将它们任意编号为A、B、C、D,然后两两组合进行实验,其中部分现象如表。请回答: 实验ABACBCBD现象溶液变红溶液变红产生沉淀产生气体(1)酚酞溶液是_(填字母)。 (2)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应所属的类型是_。 19. (4分)我国不少地方有端午吃“灰水粽”的习俗,所谓“灰水粽”是指用草木灰的浸出液(俗称“灰水”)浸泡糯米做成的粽子,这种粽子颜色微黄、清香软糯,小乐对制作“灰水粽”的草木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展开了如下探索: 【查阅资料】糯米中加入食用碱可起到中和微生物生成的酸、软化食物纤维等作用;草木灰中富含钾盐,主要成分是K2CO3,还有少量K2SO4和KCl。(1)装置B处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2)小华用图式装置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质量分数,实验中通过测定C装置质量的增加量来计算碳酸钾的质量, 有同学设计了另外一种测定方法,将C装置的溶液换成氢氧化钡容液,则通过测量_。20. (6分)我国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曾坦言青蒿素提取的成功,灵感来源于葛洪的著作。葛洪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他的许多观点对我国后世的科学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葛洪在炼丹时发现“以曾青(硫酸铜)涂铁,铁赤色如铜”,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变化过程_。 (2)葛洪很早就发现了治疗疟疾的高效药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据此用低沸点溶剂分离出治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从而获得 2015 年诺贝尔奖。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 , 在分类上属于 (填字母)。 A . 盐B . 酸C . 氧化物D . 有机物(3)葛洪在肘后方一书中提到:把生石灰、草木灰加水混合后所得的物质可用于“食肉去痣”,则起到去除黑痣作用的主要物质是_(填化学式)。 21. (6分)酸、碱、盐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_,实验时最好戴防护眼镜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小丽同学总结了碱的化学性质如图,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小丽同学发现,以前取用氢氧化钠溶液时试剂瓶忘记盖瓶盖依据反应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如果该溶液变质,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要检验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选择下列试剂不能达到目的是_ A . 稀HClB . 酚酞试液C . CaCl2D . Ca(OH)2(3)依据反应,氢氧化钾能与下列物质反应的是_ (A)硫酸 (B)氯化钡 (C)硫酸铜 (D)碳酸钠(4)硫酸铵(NH4)2SO4、磷酸二氢钙Ca(H2PO4)2、亚硝酸钠(NaNO2)、硝酸钾(KNO3)等属于盐,其中又属于复合肥的是_ 22. (10分)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时经常用到的仪器,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较多量CO2时,发生装置的仪器组合是_(填序号)。 (3)若用图2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进气口应为_(填“m”或“n”)端。 三、 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15空格,每空格3分,共45分) (共5题;共45分)23. (12分)小科发现暖水瓶中有一层淡黄色的水垢.据悉,该地区的水垢中除了碳酸钙外,无其它盐类物质.他想探究还有没有其它物质,于是他收集水垢后经低温烘干进行下列实验: (1)取2.5g水垢按图甲中的A装置高温加热充分反应(已知CaCO3 CaO+CO2),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B、C装置,实验后发现C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增加了0.88g。 写出C装置中发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B装置中的浓硫酸是用来吸收反应中产生的水蒸气,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_性。该水垢所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2)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实验,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原因是_。 24. (9分)超市出现了一种含“污渍爆炸盐”的新产品(如图),能清除衣服上难以清洗的汗渍、果汁渍。它的特殊的名称让小明对它产生了探究的兴趣。 阅读产品标签:“污渍爆炸盐”是一种衣物助洗剂,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能在瞬间去除洗衣液难以除去的多种顽固污渍,本产品不伤衣物,无磷是它的一大优点。查阅资料:过碳酸钠(Na2CO4)是白色结晶颗粒,溶于水会产生碳酸盐和其它化合物。小明猜想其它化合物为:iNaOH;iiH2O2;iiiNaOH 和 H2O2;实验设计:探究“污渍爆炸盐”水溶液的成分,完成下列表格。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 1:取少量“污渍爆炸盐”于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无色溶液/步骤 2:取少量步骤 1 形成的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氯化钙溶液,振荡,静置。 含有 Na2CO3步骤 3:取少量步骤 2 试管中的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再滴加少量 MgCl2 溶液,振荡。无明显现象 步骤 4:另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步骤 1 形成的溶液,再加入二氧化锰,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含有 H2O2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做出以上猜想的理论依据是_; (2)根据步骤 2 的实验结论推测其实验现象是_; (3)从步骤 3 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 25. (9分)某兴趣小组在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微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于是他们对这瓶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猜想假设】猜想一:没有变质,全部是NaOH:猜想二:完全变质,全部是B物质,则B是_。猜想三:部分变质,有NaOH和B物质【实验探究】为了探究固体成分,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取样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入过量的_(填化学式)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含有_(填化学式)、反应后过滤,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溶液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猜想_正确26. (6分)实验题:某实验小组想探究一瓶标签损毁的溶液时酸性还是碱性的,于是一名学生小红想出一个办法:向这瓶溶液中先加入酚酞试剂,发现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在加入一定的氢氧化钠溶液之后变成红色,由此判断出该溶液是酸性溶液。实验小组的另一个同学小明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该溶液不一定为酸溶液,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1)小明认为该溶液不是酸溶液的理由_(2)具体实验如下: 实验目的:_实验步骤:先在该溶液中加入_;如果溶液变成_色,则证明原溶液为_,如果溶液为_色,则证明原溶液为_;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现溶液变成_色,由此可证明溶液的酸碱性27. (9分)小科分别完成了图甲所示的3个实验,图中a处连接压强传感器。快速压下活塞,将注射器中等体积的液体加入烧瓶中。然后根据压强传感器数据变化,画出图乙中的曲线1、2分别表示加入等体积相应液体后,烧瓶1、2内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1)描述烧瓶2中出现的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 (2)烧瓶1中注入水一段时间后气压逐渐变小,小科认为气压逐渐变小的原因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请你写一种证明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_(3)请在图乙中画出烧瓶3加入等体积40%NaOH溶液后,瓶内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_四、 解答题(本题有5小题,共55分) (共6题;共55分)28. (6分)碳酸氢钠片是一种常用药,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这是因为人体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已知:NaHCO3HCl=NaClH2OCO2,为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科认为,要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实验中需要采集两个数据:一是测出碳酸氢钠片样品的质量;二是根据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原理,通过实验测出反应生成的_质量。 (2)小科按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化来采集实验数据。同学们认为,测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原因是_(答出一点即可)。 (3)为减小实验误差,小科又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了三次实验,采集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123碳酸氢钠片样品质量/克3.03.03.0反应前总质量/克193.8194.6193.6反应后总质量/克192.6193.6192.5二氧化碳质量/克请计算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29. (6分)现有几种常见物质,其中D可用作干燥剂、F为红褐色沉淀、M为固体粉末,它们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Y_;酸X_。(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_;_。30. (10分)乐清产盐有悠久的历史,盐产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用途。以下流程图反映了制取精盐的过程。, (1)在溶解的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 (2)在过滤时,若经过两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 (3)实验中,利用阳光、风力进行蒸发。在蒸发阶段。滤液A、溶液B、溶液C的状况依次如下图A、B、C所示,则B烧杯中的溶液A是_饱和溶液。(选填“一定”、“不”或“可能”) 31. (7.0分)某同学发现他家菜园中的蔬菜生长迟缓,准备到市场上购买氮肥,硝酸铵和尿素是两种常见的氮肥,每千克售价如下: 氮肥化学式每千克的售价硝酸铵NH4NO310元尿素CO(NH2)216元根据表格回答计算分析问题(写出计算过程,保留2个有效数字):(1)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一千克尿素的含氮质量与多少千克硝酸铵的含氮量相等? (3)根据尿素和硝酸铵含氮的比例分析,计算说明哪种化肥更经济。 32. (16分)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测一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氢氧化钠溶液;步骤二:向20克待测稀盐酸中逐滴滴入上述氢氧化钠溶液,并使用pH计记录溶液的pH变化情况,绘制图象如图;(1)在步骤一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写出两种); (2)已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请结合图,计算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01%) (3)在往稀盐酸中逐渐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当溶液的pH达到2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用化学式表示); 33. (10.0分)为测定某赤铁矿石的质量分数,某同学用足量的一氧化碳与10g赤铁矿石样品充分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该溶液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表。 吸收时间/mint0t1t2t3溶液总质量/g100103.3106.6106.6(1)赤铁矿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g。 (2)画出赤铁矿中铁元素质量随一氧化碳的通入量变化的曲线。 (3)计算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写出完整计算过程)。 (4)若上述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m克,写出3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质量分数的表达式: _(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第 22 页 共 2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共15题;共6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二、 填空题(本题有7小题,20空格,每空格2分,共40分) (共7题;共40分)16-1、16-2、17-1、17-2、18-1、18-2、19-1、19-2、20-1、20-2、20-3、21-1、21-2、21-3、21-4、22-1、22-2、22-3、三、 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15空格,每空格3分,共45分) (共5题;共45分)23-1、23-2、24-1、24-2、24-3、25-1、26-1、26-2、27-1、27-2、27-3、四、 解答题(本题有5小题,共55分) (共6题;共55分)28-1、28-2、28-3、29-1、29-2、30-1、30-2、30-3、31-1、31-2、31-3、32-1、32-2、32-3、33-1、33-2、33-3、3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