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试卷B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5181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试卷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试卷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试卷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20分)1. (1分)你正阅读题目准备答题,此刻主要利用了你的( )A . 味觉B . 视觉C . 痛觉D . 嗅觉2. (1分)能将外界声波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结构是( ) A . 鼓膜B . 听小骨C . 耳蜗内D . 前庭3. (1分)周日,小文跟姨妈逛商场,买碗时,姨妈把两只碗放在一起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以判断碗的好坏,这是因为( )A .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B .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C . 品质不同的碗的振幅不同D . 品质不同的碗的响度不同4. (1分)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是因为它们飞行时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 )A . 振幅B . 音色C . 响度D . 频率5. (1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B . 次声波不需要介质就能传播很远C . 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D . 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6. (1分)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觉得吵闹,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B . 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C . 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D . 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7. (1分)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甲同学穿的红色衣服能吸收除红光外的其他色光B . 乙同学接通电话,一听就不是妈妈的声音,是通过声音的音色判断的C . 丙同学推不动水平地面上的桌子,此时推力小于桌子受到的摩擦力D . 丁同学用手背感受额头的温度高低,是因为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热比较敏感8. (1分)我们的宇宙蕴藏着无穷的奥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侧面看,银河系的主体像一个中间凸起的大透镜。B . 石灰岩溶洞的形成不能作为地壳变动证据。C . 当木、地、日三者在一条直线时,地球上的观察者可能会看到一个黑点从太阳前面通过。D . 寒来暑往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日出日落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9. (1分)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 A . 桃花能发出红光B . 桃花能吸收红光C . 桃花能反射红光D . 桃花能反射所有色光10. (1分)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是( ) A . 正在工作的电脑显示屏B . 闪闪发光的霓红灯C . 闪闪发光的红宝石D . 点燃的蜡烛11. (1分)如图所示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 A . 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B . 只有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反射C . 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反射D . 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2. (1分)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 水面“断”笔 B . 光下人影 C . 数字“放大” D . 水中倒影 13. (1分)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如果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 ) A . 逐渐增大,且总小于入射角B . 逐渐增大,且总大于入射角C . 逐渐减小,且总大于入射角D . 逐渐减小,且总小于入射角14. (1分)下列对各实验的相应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A . 绕 ON 向后转动板 F,反射光线 OB 的传播方向将会随之改变B . 移动蜡烛 a,发现其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不变C . 从 S 点发出的一束光斜射到水面,其传播方向可能正确的是D . 在光屏上可以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与人眼球的成像特点相同15. (1分)光线斜射到上下两表面互相平行的厚玻璃板上,在上、下两表面发生折射,如下图所示,则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 甲B . 乙C . 丙D . 丁16. (1分)某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是( ) A . 将凸透镜往下移B . 将光屏往下移C . 将蜡烛往下移D . 将蜡烛往前移17. (1分)“西湖龙井”为古代的贡茶,泡茶、喝茶中包含很多科学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打开茶叶盒,茶香飘满屋是茶叶中的香气分子扩散的结果B . 泡茶时,部分茶叶沉下去是由于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C . 茶水太烫,吹一吹凉得快主要是由于吹出的气带走了大量的热D . 透过玻璃茶杯看到手指变粗是由于装水的茶杯相当于一个放大镜18. (1分)人眼的正常视力大于1.0,为了探究眼轴(眼的前后径)长度和视力的关系,医学人员对不同近视程度的志愿者152人,依次检查了眼轴长度和视力,记录如表。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眼轴长度/mm26.9927.0028.4928.5029.9930.00平均视力1.020.960.820.46A . 随着眼轴长度的增加,视力越来越好B . 随着眼轴长度的增加,视力越来越差C . 近距离用眼时,光线的焦点落在视网膜的后方D . 为了预防近视,尤其是青少年应该注意阅读习惯,不要长时间近距离用眼19. (1分)如图,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镜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像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对比。下面对该装置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B . 这种镜头可用来矫正近视眼C . 这种镜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D . 若镜头的焦距为 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20cm20. (1分)如图所示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甲是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B . 甲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C . 乙是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D . 乙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较弱二、 填空题 (共6题;共13分)21. (1分)在17世纪,有多位科学家在几何光学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改变了光学世界。 (1)1666年,英国科学家_在暗室中让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到墙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色光,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如图甲所示(图中仅标出红光和紫光光路)。 (2)图乙画出了平行的紫光经凸透镜后的光路,请你在图乙上画出平行的红光经凸透镜后大致的光路(请画在所示图上)。 22. (2分)通过玻璃门(如图甲)可简单地验证平面镜成像的某些规律。 (1)先在房间A的地砖拼接处放一标记物,然后到房间B,若实验者及标记物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让实验者所成的像落在标房记物上,他应向_(填序号)方向移动。 (2)为了让成像更清晰,房间B的亮度要比房间A_。(选填“亮”或“暗”) (3)对本实验的相关评价,合理的有 。 A . 证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B . 利用地砖方便地确定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C . 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实验,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23. (4分)小明在做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时,他让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光在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当增大入射角到某一值时,发生了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的情况,通过查阅资料,小明得知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小明还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表所示: 入射角i0303939304050折射角r051798290反射的能量4.7%6.8%36%47%100%100%(1)当入射角i_时,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图象中的图线_(选填“a”或“b”)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 (2)如果光从空气射向玻璃,则反射的能量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达到100%。 24. (3分)如图所示MN是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一束光线射到MN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则折射角是 _(填角度),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填角度),MN的右方是_物质。 25. (1分)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的首堂太空授课开讲。神舟十号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很多同学对太空中的特殊环境提出了猜想,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1)如图,王亚平太空中制作了一个“水球”,利用图中所示水球成像原理可以制成_(2)为了使航天员能够适应太空的特殊环境,人们设计了在大型水池中对航天员进行太空行走模拟训练的方法(如图)。当航天员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时,航天员自身及所携带的装备受到的浮力_重力(选“大于”、“等于”或“小于”)。(3)如果航天员自身及所携带装备的总体积为0.1米3 , 则其在水中悬浮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少牛 (4)在天宫一号中,你认为下列实验中能完成的有 。 A . 用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飞行器内有气压B . 用干湿球湿度计测飞行器内的相对湿度C . 用过滤法分离食盐和泥沙D . 用密度计测饮用水的密度26. (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透镜的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透镜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用表示,即1/f。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0.5米,它的焦度就是:1/0.52米1。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例如,4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4米1 , 它的焦距是0.25米。注意: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1)如图所示为小明的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视力缺陷及需要用来矫正的透镜分别是( ) A . 近视、凸透镜B . 近视、凹透镜C . 远视、凸透镜D . 远视、凹透镜(2)若他所戴眼镜镜片的焦距为0.2米,则该镜片的焦度为_米1 , 度数为_度。 三、 实验探究题 (共3题;共8分)27. (3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将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的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蜡烛的像。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_(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白纸璃板,观察光屏上有无像。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调整位置使其与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_(选填“A1”“A2”或“A3”)。28. (4分)小金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距凸透镜18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cm; (2)实验过程中,不小心将一小片不透明的物质粘在凸透镜上,则光屏上的像_。A.像是完整的,像的大小不变 B.像是完整的,像的大小变小C.像是不完整的,像中间有一个黑点 D.像是不完整的,像中间有一个不透明物质的像(3)小金同学多次实验后发现,当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时,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 29. (1分)为了探究“影响液体透镜折光能力强弱的因素”,科学兴趣小组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在图中所示的装置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先后在橡皮膜中注入酒精和煤油,观察光线经不同液体透镜折射后的偏折程度,此时,他们是在探究液体透镜折光能力与_是否有关,在此探究过程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的具体原因是_。 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2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填空题 (共6题;共13分)21-1、21-2、22-1、22-2、22-3、23-1、23-2、24-1、25-1、25-2、25-3、25-4、26-1、26-2、三、 实验探究题 (共3题;共8分)27-1、28-1、28-2、28-3、2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