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684260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减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25页例题,做一做。知识目标:1、通过操作使学生初步知道减法的意义,认识“”号,并能正确读写减法算式。2、初步渗透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技能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减法的含义,并能用减法来解决问题,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要用家减法来解决。情感目标:通过直观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减法的含义,正确读减法算式。难点:用减法的含义说算理。课前准备(一)教具:纸鹤、苹果、磁性教具等。(二)学具:学具盒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复习2、3、4的组成:全班拍手读。2口算,并说计算方法:11=21=12=(二)学习新课1、激趣导入老师手里拿着几本练习册?(3本)老师送给同学几本?(1本)还剩几本?(1本)2、创设情景,学习新知。(1) 学习例一:请三个小朋友手拿纸鹤表演,请全班学生观察。 A说图意:让学生认真观察情景,设问:谁能用三句话说说你看到的情景?B列算式:312设问:3、1、2各是什么意思?C 认识减号,学读算式:3减1等于2。D理解减法含义:表示原来有3只纸鹤,拿走了1个,还剩下2个。师小结:从3里面去掉1个,求还剩几个?就是要从3里面减去1,用算式表示就是312。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减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2) 自学例二:看书上的气球图。A说图意:让学生认真观察,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谁能说说?B列算式:422设问:4、2、2各式什么意思?C 读算式:4减4等于2。D说减法含义:表示原来有4个气球,飞走了2个,还剩下2个。师小结:从4里面去掉2个,求还剩下几个?就是要从4里面减去2,用算式表示就是422。刚才我们看到纸鹤拿走了,气球飞起了,求还剩多少,都是用减法计算。三、巩固练习。1摆一摆,算一算(1)摆出3个三角形,拿走2个,还剩几个?指名说算式:32=1(2)摆出4个圆片,拿走1个,还剩几个?指名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2课本第25页做一做红花图。说图意,解释虚线圈的意思。列算式。指名板演。说含义。3、练习:提问:我们不看图,能求出21= 41= 32=这几道题的得数吗?老师引导看数的组成。指名说,怎么想的?4、计时赛。老师看时间,全班比赛写10道5以内加减法算式, 指名报得数。师小结:同学们做得很好,以后我们在计算21时,可以想:2可以分成1和1,2减1等于1;计算32时,可以想:3可以分成2和1,3减2等于1,计算41时,也可用同样的方法总之,我们可以根据数的组成和分解来想得数四、全课总结: 1、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减法的初步认识,知道从一个数里去掉、飞走、拿走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认识了减号,知道了虚线圈表示去掉。会读减法算式。还学会用数的组成和分解计算减法。课堂教学设计说明这节课是学生学习减法的开始,在本单元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以后学习10以内的减法打下基础课堂设计的安排是:一、在复习准备环节,设计了老师手拿书本演示目的是在新课前使学生对减法有个感性的认识二、全课的例题和练习安排各有侧重,例1通过指导看图,初步建立减法的概念,理解减法的意义知道算式中各数都表示什么。同时在全课贯穿用三句话叙述图意,为以后学习应用题做铺垫。学习例2时放手让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列算式,说含义,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练习重点渗透集合思想,知道虚线圈表示什么, 三、巩固练习主要是通过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的方法使学生对减法的含义有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初步认识教后反思和平路小学李玲减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初次接触减法教学。属于数于代数的教学范畴。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要学习抽象的数学概念,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以创设情境,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开展教学。反思整节课,我认识成功和遗憾并存:成功之处: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在教学本节课时,主要是以直观的内容为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优势,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地学习数学。如:开课之初,我把课本上的纸鹤情境搬到课堂上,让三个小朋友手拿纸鹤表演了一场情景剧,全班学生观看完表演以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看到的场景。这样处理教材,学生们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空前热烈。课堂效果很好。2、活动形式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教学中,我用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活动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自我体验的学习情境,使得教学过程始终宽松、愉快。活动一;创设情境,我制作了教具纸鹤,让学生表演情景剧,使课本上的主题图生动起来。有效的吸引了学生的投入学习中,初步建立减法的概念,活动二:我拿出四个红苹果,奖励参加表演的学生。借奖励之机,我把苹果一个一个的发放出去,激发学生编写出一个一个的减法算式,巩固减法的意义。活动三:学习完例一,我放手让学生自学例二,然后汇报自学的心得。我在黑板上利用简笔画再现例二,形象的绘画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活动四:在巩固练习环节中,让全体学生听要求摆学具,学生的动手热情很高。活动五:在整节课最后,让学生自编应用题,充分理解减法的意义。整节课由各种活动贯穿,学生在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逐步丰富了减法的概念,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理念,让学生在活动中亲历数学,体验数学。学生在玩中学到数学知识,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了数学概念,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不足之处:1、缺乏系统性总结,缺乏点睛之笔。在各个教学活动之后,我缺乏概念性的总结,没有把完整的减法概念总结成理论性的语言,所以学生虽然从活动中理解了减法,会读,会计算,会编写应用题。但不会用减法的含义说算理。所以,我询问学生,什么情况下使用减法时候,并让学生举例说明的时候,学生有些茫然,课堂一时之间有些冷场。我不得不重新引导解释一遍。学生们才理解我的意思,重新投入学习中。这样,使学生对减法的认识没有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是这节课的遗憾。2、教学细节方面处理不够准确。在课堂教学中,我问学生:“像什么?”学生回答:“像大写的一字”。我给以肯定,就此带过。课后,我和老师们交流,我才回想起来。“像大写的一字”这句话学生说得不够准确,“一”应该是像中国字“”,而不能说是大写的一,因为大写的一是壹 字。从这件事看出,教师拥有的知识一定要全面、精确,不能忽视细节。才能让课堂教学完美没有缺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