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中考化学复习试卷(4月份)B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4133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中考化学复习试卷(4月份)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鲁教版中考化学复习试卷(4月份)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鲁教版中考化学复习试卷(4月份)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中考化学复习试卷(4月份)B卷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2分)1. (2分)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 )A . 发出耀眼白光B . 生成白色粉末C . 放热D . 铝减少了2. (2分)乳酸亚铁(C6H10FeO6)和硫酸亚铁(FeSO4)都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下列铁说法正确的是( ) A . C6H10FeO6中铁元素化合价是+3价B . C6H10FeO6属于氧化物C . FeSO4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D . FeSO4中Fe、S,O的质量比为1:1:43. (2分)(2016徐州)为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生成的两种物质都属于单质B . 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C . 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D .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4. (2分)蜡烛从引燃到燃烧,一般经过如下环节: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B . C . D . 5. (2分)将N2、CO、HCl 三种混合气体依次通过NaOH 溶液、浓硫酸、灼热的CuO,假设每次处理均能完全反应(或吸收)。则最后排出的气体是( )A . N2、COB . H2O (气)、N2C . N2、CO2D . HCl、 CO6. (2分)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 . C+2CuO2Cu+CO2B . 2Mg+O22MgOC . Ba(OH)2+2HCl=BaCl2+2H2OD . NH4ClNH3+HCl7. (2分)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超过10%会使人死亡,是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B . 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C . 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但点燃CO与O2的混合气体不可能爆炸D .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8. (2分)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A . 向盐酸中不断加水B . 向金属锌中加盐酸C . 向Na2CO3溶液中加CaCl2D . 氧气在水中溶解度9. (3分)(2016齐齐哈尔模拟)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 分别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B .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水稀释C . 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镁粉至过量D . 在密闭容器中点燃H2和O2的混合气体10. (2分)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 A . SO2B . Cl2C . O2D . N211. (2分)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的贡献是创造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 , 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 . 青蒿素由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C . 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D . 青蒿素分子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2. (2分)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其成分是碳酸钙、氢氧化镁实验室现有一瓶水垢样品,为测定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A、C、D中所装药品足量)已知: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在高温的条件下,氢氧化镁也发生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蒸气部分实验步骤如下:将质量为m的水垢样品装入装置B的玻璃管中,按图连接好装置,关闭弹簧夹,给样品加热;待样品完全反应,先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再熄灭酒精喷灯,直到玻璃管冷却;实验完毕,测得装置C、D中的液体质量分别增加了m1、m2 , 并计算水垢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B . m2是样品完全反应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C . 若没有装置A,会导致氢氧化镁的测定结果偏小D . 若装置C和装置D位置颠倒,不会影响碳酸钙的测定结果13. (3分)用硫酸铜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对所得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A . 三个溶液中溶质溶解度一样B . 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 . 溶液颜色最深D . 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14. (2分)在A+3B=2C+2D的反应中,7gA和24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和D,若B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9,则生成C的质量为( ) A . 11gB . 17.5gC . 22gD . 44g15. (2分)(2016黑龙江)下列验证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 .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C . 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D . 证明CO2与NaOH反应二、 填空题 (共4题;共31分)16. (6分)能源、环境、安全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_、天然气等;它们都是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控制反应的条件可使燃料充分燃烧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的目的是_(3)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写出甲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 下列有关天然气(或甲烷)的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A沼气中的主要成分是甲烷B甲烷气体不会产生温室效应C用天然气代替煤作燃料,有利于减少酸雨形成(4)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救档案室发生的火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 A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后不会污染档案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C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17. (3分)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情景,回答问题 (1)A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 (2)B实验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 (3)C实验薄铜片上红磷和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则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_ 18. (20分)生活中我们经常食用的食醋,其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请计算: (1)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2)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多少? (3)乙酸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4)100g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为多少? 19. (2分)明明同学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趣味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1)若X、Y 对应的分别是稀盐酸和碳酸氢钠,Z是紫色石蕊溶液,请简述乙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原因_ (2)若换一组药品,用所得干燥气体填充气球,气球在空气中上升则X、Y、Z对应的药品是_(写出一组即可) 三、 探究题 (共1题;共8分)20. (8分)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烧碱溶液,小杰设计实验测定了其溶质质量分数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注:滴入酚酞试液的质量忽略不计) (1)将稀盐酸逐滴滴入锥形瓶的过程中,应边滴加边摇动锥形瓶,当观察到溶液颜色恰好_时,停止滴液,反应所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_g (2)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步骤) (3)问题讨论:小红做同样的实验得到的结果比小杰得到的结果偏小,从实验操作的角度分析产生这种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填写一条即可) 四、 信息分析题 (共1题;共5分)21. (5分)(2016齐齐哈尔模拟)厨房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1)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_(填字母序号); (2)洗洁精可以洗去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洁精具有_功能;炉具清洁剂中含有NaOH,也可以除去油污,原因是_;(3)天然气是现代家庭的主要燃料,请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4)厨房中油锅着火,可迅速盖上锅盖,其原理是_五、 推断题 (共1题;共6分)22. (6分)某化学小组同学用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后,利用所得废液测定一瓶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他们将废液过滤,然后向滤液中慢慢滴加该Na2CO3溶液,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 CaCO3+2NaCl)。(1)该瓶废液中的溶质有_(写化学式)。(2)计算这瓶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六、 计算题 (共2题;共26分)23. (11分)果糖大量存在于水果中,其分子的化学式为C6H12O6 , 计算: (1)果糖的相对分子质量_ (2)果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3)多少克果糖中含氧元素48克? 24. (15分)现有一份质量为38.3g的固体混合物,由NaCl、Na2CO3和NaOH组成 华雪同学将其溶于215.1g水中,配成溶液,然后往其中加入10%的盐酸溶液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盐酸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据图计算(要求写出计算过程):(1)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 (2)m的值 (3)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2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二、 填空题 (共4题;共31分)16-1、16-2、16-3、16-4、17-1、17-2、17-3、18-1、18-2、18-3、18-4、19-1、19-2、三、 探究题 (共1题;共8分)20-1、20-2、20-3、四、 信息分析题 (共1题;共5分)21-1、21-2、21-3、21-4、五、 推断题 (共1题;共6分)22-1、22-2、六、 计算题 (共2题;共26分)23-1、23-2、23-3、24-1、24-2、2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