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20年科学中考复习专题:常见的酸、碱和盐C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6761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2020年科学中考复习专题:常见的酸、碱和盐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2020年科学中考复习专题:常见的酸、碱和盐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2020年科学中考复习专题:常见的酸、碱和盐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2020年科学中考复习专题:常见的酸、碱和盐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1. (2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相应量变化的是( )A . 图: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缓慢降温B . 图: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加过量稀硫酸C . 图: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D . 图: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2. (2分)下列各组物质,只用无色酚酞及相互反应能区别的一组是( ) A . KOH、Ba(OH)2、NaClB . NaNO3、HCl、CaCl2C . NaOH、HCl、NaClD . NaOH、HCl、H2SO43. (2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的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是( )NaCl、BaCl2、CuSO4、NaOH、NH4NO3Ba(NO3)2、NaCl、Na2SO4、H2SO4、HClNaOH、FeCl3、MgSO4、BaCl2、KCl AgNO3、HCl、K2CO3、NaCl、BaCl2A . B . C . D . 4. (2分)下列物质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A . 熟石灰B . 烧碱C . 食盐D . 大理石5. (2分)如图为实验小组测绘的甲、乙、丙、丁四条河水的pH对比图,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 A . 甲B . 乙C . 丙D . 丁6. (2分)(2014嘉兴)右表是某指示剂在一定pH范围内所显示的颜色:向滴有少量该指示剂的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的颜色变化可能是( )颜色红橙绿蓝紫pH范围1345678101114A . 由红变紫B . 由蓝变绿C . 由绿变橙D . 由蓝变紫7. (2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B . 在一溶液中加入BaCl2和稀HNO3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可能含SO42C .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D .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8. (2分)用来测定石灰水酸碱性的石蕊试纸的颜色是( )A . 紫色B . 红色C . 蓝色D . 黄色9. (2分)将某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混合后溶液的pH7B . 混合后溶液中水的质量大于混合前两种溶液中水的质量之和C . 混合后溶液的质量是混合前两种溶液的质量之和D . 混合后溶液为氯化钠溶液10. (2分)生活就是一堂堂生动的化学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用汽油可洗去衣服上的油污B . 钾肥不但能促进农作物枝叶茂盛、叶色浓绿,还能提高产量C . 在中华牙膏的配方中添加微量元素氟来防龋齿D . 图书和精密仪器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11. (2分)如下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能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 该反应是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中B . a克是指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C . A点时,溶液的溶质为NaOH,NaClD . B点表示稀盐酸和加入的NaOH溶液质量一定相同12. (2分)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插入薄铁片,有气泡产生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 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铁B . 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C . 不溶物中可能含有氧化铜D . 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13. (2分)在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各种物质充分反应后,其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 )A . B . C . D . 14. (2分)有关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物理性质完全相同B . 都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 . 它们的溶液可用稀盐酸区分D . 它们的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二、 填空题 (共1题;共2分)15. (2分)图中表示的是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省略),已知C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F为某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以下问题:(1)写出E的化学式_;(2)写出F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写出D和I的溶液反应的现象_三、 综合题 (共4题;共12分)16. (2分)某溶液的pH为13,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_色加水稀释后溶液的pH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_ , 其原因是_。 17. (2分)维生素C(C6H12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1)取三片维生素C,压碎后溶于10mL水中,过滤。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维生素C的水溶液呈_性。(2)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在高温时容易被破坏。请你想一想,如何食用黄瓜,才能充分利用黄瓜中丰富的维生素C?18. (4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发现:不仅碱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碱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中解离出了OH , 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呢?他们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是为了_; (2)实验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探究水分子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小组内有同学认为实验没必要做,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_; (3)实验滴入Na2CO3溶液,振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滴滴入过量的CaCl2溶液,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生成_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由实验、得出结论:CO32-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4)小组同学在与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Na2CO3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OH-”。你认为Na2CO3溶液中存在OH-的原因是:_。 四、 探究题 (共5题;共31分)20. (3分)化学实验常伴随明显的实验现象,但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为了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1)取2mL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12滴酚酞试剂,振荡然后,逐滴加入稀硫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_ (2)上述实验现象证明:随着稀硫酸的滴入,溶液碱性 _这是由于_由此证明,上述实验过程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21. (3分)电解水实验可以确定水的组成。甲、乙、丙三位同学对电解水后液体的酸碱性进行探究。【提出问题】电解水后的液体一定呈中性吗?【查阅资料】甲图所示装置可用于电解水实验;硫酸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硫酸钠溶液呈中性。【实验与讨论】三位同学分别向U形管中加入含有酚酞的硫酸钠溶液,接通直流电源,观察现象,电解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1)实验中发现管电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管电极附近的溶液仍为无色,乙同学用pH试纸测定管电极附近的溶液pH小于7,说明试管附近的溶液呈_(填“酸”“碱”或“中”,下同)性,管附近的溶液呈_性。(2)甲同学将实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乙图所示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立刻消失。乙同学、丙同学将实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丙图所示分别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不完全消失。经讨论与分析,乙、丙同学的实验中溶液的红色不消失,原因可能是_。(3)甲、乙、丙同学分别用蒸馏水洗涤U形管、电极等,再将洗涤液倒入自己实验的烧杯中,观察现象:甲同学的溶液仍为无色。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仍不消失。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_。(4)甲、乙、丙同学分析了实验现象,为确证溶液的酸碱性,又进行下列实验:甲同学用_来测定溶液,原因是_。乙同学向溶液中滴加_,使溶液中红色刚好褪去。因为造成(3)中溶液的红色仍不消失的原因是_。【解释与结论】用硫酸钠增强水的导电性时,电解后溶液混合均匀,呈中性。22. (8分)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红色固体,这些红色固体是什么物质?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反应温度不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产物可能是Cu或Cu2O,Cu和Cu2O均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但氧化亚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SO4+Cu+H2O。为探究反应后的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他们提出了以下假设:假设一:红色固体只有Cu假设二:红色固体只有Cu2O假设三:红色固体中有Cu和Cu2O请回答有关问题:(1)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若无明显现象,则假设_成立;若看到溶液变成蓝色,且仍有红色固体,则能否支持假设三?_(选填“能”或“不能”)。(2)现将3克红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后的溶液过滤,称得烘干后的滤渣质量为1.4克。则原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_ 。23. (4分)实验小组研究盐酸、氢氧化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所示8个实验(1)实验后某试管中为黄色溶液,该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_,溶液变为无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_(3)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出现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_(4)实验后某试管中只得到无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原无色溶液中的溶质是_(写出所有可能)24. (13分)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波炉中加热一会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同时、分别滴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观察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进行比较。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蜂蜜在冰箱中在室内经微波炉加热温度较低一般较高流淌时间较长一般较短小丽又用其它不同品牌、不同产地的蜂蜜做了相同实验,实验现象都是如此。请你回答:(1)小丽得出的结论是:_。 (2)这一结论可以用下列图像中的( )来表示。 A . B . C . D .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小丽运用了转换法,通过这种科学方法,小丽将不能直接测量的转换成可以测量的_。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二、 填空题 (共1题;共2分)15-1、15-2、15-3、三、 综合题 (共4题;共12分)16-1、17-1、17-2、18-1、18-2、18-3、18-4、四、 探究题 (共5题;共31分)19-1、19-2、20-1、20-2、20-3、20-4、21-1、21-2、22-1、22-2、22-3、22-4、23-1、23-2、2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