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中考科学(化学部分)适应性试卷(II)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0522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中考科学(化学部分)适应性试卷(I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沪科版中考科学(化学部分)适应性试卷(I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沪科版中考科学(化学部分)适应性试卷(I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科版中考科学(化学部分)适应性试卷(II )卷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做法或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回收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B . 用灼烧的方法区别棉花和羊毛C . “低碳生活”倡导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鼓励人们多开汽车出行D . 使用可降解塑料代替传统塑料,有利于减轻“白色污染”2. (2分)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 . 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一定都比原子大B .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 . 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D . BaCl2与硫酸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物质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3. (2分)下列对课本中的图表、数据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 A . 根据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表,可判断某化合物中指定元素的化合价B .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判断金属的导电性强弱C . 根据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可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D .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判断同一温度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浓度大小4. (2分)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 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B . 氢氧化铝可治疗胃酸过多,则氢氧化钠也可治疗胃酸过多C . CO和CO2分子构成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D . 烧碱属于碱,则纯碱也属于碱5. (2分)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 . 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可以形成溶液B . 鉴别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可以根据燃烧的产物C . 在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中通入CO2后溶液变红,说明CO2与水反应生成了酸D . 熟石灰涂在墙体表面后变硬,原因是熟石灰与CO2反应生成了坚硬的碳酸钙二、 填空题 (共3题;共13分)6. (4分)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化学式为C6H8O6 , 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它可溶于水,具有酸性且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但在高温时易被破坏。 (1)维生素C属于的物质类别是_化合物(填“有机”或“无机”)。 (2)根据信息判断,下列物质中能与维生素C反应的是 (可多选)。 A . 钙片(主要成分为碳酸钙)B . 纯碱C . 食盐D . 苛性钠7. (4分)有A、B、C、D、E五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NaCl、AgNO3、H2SO4、Ba(OH)2、Na2CO3中的一种,为鉴别它们进行如下实验: (1 )在D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D呈红色,然后向D中逐滴加入B,有白色沉淀析出,溶液红色就逐渐变淡,最后呈无色,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2 )把C分别加入A和E中,都生成白色沉淀,分别加入稀HNO3 , C和A生成的白色沉淀溶解,而C和E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解试推断(写物质的名称):A:_B:_C:_D:_8. (5分)镁是一种活泼金属,除了能与氧气反应,还可以和氮气、二氧化碳反应。而锡在空气中加热只和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二氧化锡固体。 (1)镁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固体,在物质分类上氮化镁属于纯净物中的_。 (2)镁与二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碳单质和氧化镁,写出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以下是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为测定质量守恒定律曾开展的实验: 称量一定量的金属锡粉,放在如图所示装置的电热板上(电热 板不与容器内任何物质反应),称量装置总质量。通电使锡粉完全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打开密封塞听到了“咝咝的声响”,这是空气进入容器所发出的。称量白色固体比原金属锡 粉质量增加为 m1。把白色固体放回原容器里(容器中空气组成恢复到初始状态),重新称量装置的总质量,比反应开始前质量增加为 m2。分析数据发现 m1=m2。在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金属锡粉不足量结论仍成立B . 用镁粉代替锡粉结论仍成立C . 实验过程中没有密封塞结论仍成立三、 实验探究题 (共2题;共10分)9. (2分)在科学拓展课中,甲同学向两个充满CO2气体的塑料瓶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和Ca(OH)2溶液,迅速盖紧瓶盖后充分振荡,结果发现两个塑料瓶都变瘪。他认为据此实验现象,可以判定NaOH和Ca(OH)2均能与CO2发生反应。(1)乙同学认为上述判定方法还存在不严密之处,他的理由是_。 (2)丙同学根据B瓶中出现的浑浊现象,判定Ca(OH)2与CO2发生了反应,提出了可以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去判断。那么,若要判定NaOH和CO2发生了反应,在排除了(1)中的干扰因素后,接下案的方法是_。 10. (8分)为测定某H2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200g硫酸溶液置于烧杯中,不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BaCl2溶液,反应过程中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BaCl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1)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g;在Q点时溶液中的离子为_(用符号)。 (2)在反应过程中,杯中溶液的pH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原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第 6 页 共 6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1、2-1、3-1、4-1、5-1、二、 填空题 (共3题;共13分)6-1、6-2、7-1、8-1、8-2、8-3、三、 实验探究题 (共2题;共10分)9-1、9-2、10-1、10-2、1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