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中一模卷【诗词鉴赏】部分.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662347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中一模卷【诗词鉴赏】部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2年高中一模卷【诗词鉴赏】部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2年高中一模卷【诗词鉴赏】部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高中一模卷【诗词默写】部分【奉贤区一模】(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 赵秉文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一叶扁舟波万顷,四顾粘天无壁。叩枻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 回首赤壁矶边,骑鲸人去,几度山花发。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灭。我欲从公,乘风归去,散此麒麟发。三山安在,玉箫吹断明月!14“一叶扁舟波万顷”一句化用了课文 的内容。(1分)15对本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词的上片似苏轼词水调歌头,以问月起句,以“桂影”代月,以“秋光”衬“桂影”。B词的结尾两句通过今昔对比表现了作者消极出世的思想。C词人始以秋光桂影,结以玉箫明月,情景交融,足见笔力深厚。D全词虚实相生,吊古伤今,表达了对贬谪词人苏轼的怀念同情及自己的悲慨。16结合全词,分析“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一句的结构作用。(4分)答案14赤壁赋(1分)15. B(3分)16. 承上启下。承上表达对苏东波遭遇的同情及愤慨。启下表达自己难以实现志向的悲愤之情。 由景入情:从对当年苏轼夜游赤壁情景的描写,转入个人的情感抒发。(4分)【嘉定区一模】(四)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4-16题。(8分)暮过山村 贾岛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7. 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_ _诗。(1分)8. 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数里闻寒水”,以声衬静,渲染山村的萧索冷落。B. “边烽不过秦”,表达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C. 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谋篇布局,境界幽深奇异。D. 语言平实,有别于作者工于炼字的“苦吟”风格。9. 本诗通过景物的变化来表现诗人心理的变化,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4分)答案四、(8分)14(1分)律(或近体、今体) 15(3分)D 16(4分)从景物描写来看,开始是“寒水”,中间怪禽、落日、初月、边烽,最后是桑柘、烟火;诗人的心理随着景物的变换和渐近山庄而变化,由寒而暖、由惶恐而欣慰。(景物:2分;心理:2分。景物罗列完整得满分,缺一个扣1分;心理变化每点1分)【虹口区一模】(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自题陋轩清吴嘉纪风雨不能蔽,谁能爱此庐?荒凉人罕到,俯仰我为居。遣病一篱菊,驱愁数卷书。款扉谁问讯?禽鸟识樵渔。注吴嘉纪(1618-1684),字宾贤,一字野人,江苏泰州人。隐居家乡,生活贫困。有(陋轩诗集。)14、从体裁上看,本诗是一首 。(1分)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一问句为反问,答在问中,语含激愤。B、三四句写小庐环境荒凉低矮,仅容一人。C、第二问句暗示主人不与庸夫俗流相交往。D、全篇前半写景后半抒情,语言质朴细腻。16、以划线句为例,分析作者的个性特点。(4分)答案(四)14五言律诗或律诗15. C16作者以“菊”“书”二物((1分)来修身养性,排解疾病和忧愁,度过隐居((1分)生活,可见其个性清高孤傲((2分)。(或:脱俗,不同流合污,安贫乐道,更看重修身养性 2分)【宝山区一模】(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一16题。(8分)落花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注释】这首诗作于诗人闲居永乐期间。当时诗人正陷入牛李党争之中,不能见用于世。参差:指落花纷繁、连绵,迢递:遥远14晚唐时期与李商隐齐名的诗人是 ,合称“ ”。(2分)15选出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A.首联写落花乱飞,渲染气氛,烘托诗人送客时依恋之情。B.尾联运用双关,“芳心”既指落花,也指诗人惜花之心。C.全诗借落花抒写诗人惜花、伤春之情,又寄寓身世之慨。D.诗歌运用白描手法,描摹人情物态贴切,物我融合无间。16.赏析颔联对落花的动态描写。(3分) 答案(四)落花(8分) 14杜牧(温庭筠) 小李杜(温李)(2分) 15A(引出所咏之物,表现客去后诗人面对落花的迷茫、纷乱之情)(3分) 16颔联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参差”句描写落花漫天纷飞,飘到园外曲径,突出落花飘色之密(多、广),“迢递”句(以拟人、移情)描写落花随风飘向夕阳,表现落花飘飞之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同情与感伤。(3分)【崇明区一模】(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秋晚登城北门陆 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注释】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14、陆游,字 ,号放翁。(1分)15、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首联描绘了诗人的装束、出游的地点、时令,满眼的肃杀勾起了内心无尽的愁绪。B颔联写诗人在北城头远望从大散关传来的烽烟,南飞的鸿雁引发了诗人对杜陵的怀念。C颈联通过“搔首”、“倚楼”这两个动作,表现出诗人年老体弱而怅然无奈的情绪。D全诗既有登临的悲秋之情,也怀有对山河兴废的叹惋,还有因身世安危而生的感慨。16、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尾联中“非”和“犹”两字的表达效果。(4分)(100字左右) 答案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14、务观 (1分)15、C (3分)16、“非”表现了当然的戎马生涯早已成往事的无限感慨与无奈,“犹”表明仍然,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诗人虽壮志未酬,但雄心犹在,仍然念念不忘收复失地、北定中原,忧虑边关战局的情怀。(4分)【黄埔区一模】(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注释】煮白石:葛洪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14从题材看,这是一首 的诗。(1分)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冷”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由于天冷、心情冷而想念山中友人。B标题中“寄”一词,自然吐露对山中友人的思念,有一份深挚的情意。C诗人在全椒山寻找着友人,却无处见踪迹,只看到满山的纷纷落叶。D在语言运用上没有惊人的词句,而是平淡冲和,颇有陶渊明的风格。16联系全诗,对“山中客”这一人物形象加以评析。(4分)答案(三)(6分) 13(1)小人穷斯滥矣 (2)轻拢慢捻抹复挑 (3)闺中只独看 (4)连山接海隅(5)不知天上宫阙(6)断肠人在天涯(7)黄发垂髫(8)欲上青天揽明月(写对1空得1分;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金山区一模】四、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5-17题(7分)又呈吴郎 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注】呈:呈送,尊敬的说法。这是用诗写的一封信,作者以前已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这是又一首,所以说“又呈”。作者用了小辈给老辈的“呈”,让吴郎更易接受。15(1分)杜甫,字 。16(2分)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开门见山,从诗人自己过去怎样对待邻妇扑枣说起,劝告吴郎。B诗的前半部分杜甫在叙事的过程中,流露了自身对穷苦人处境的同情和体谅。C颔联两句“防远客”和“插疏篱”的主语都是吴郎,两句相互关联,相互依赖,措词十分委婉含蓄。D本诗在艺术表现方面很有特色,“即”、“便”、“虽”、“却”等虚词的运用,化呆板为活泼,既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又有散文的灵活性。17(4分)有人说,杜甫诗歌的价值之一即在于常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请结合本诗就此作赏析。参考答案:15(1分)子美16(2分)C17(4分)动之以情之处:告知吴郎妇人贫穷困苦的处境(无食无儿一妇人);以“呈”为题,写信为让妇人打自己家的枣而向客人求情。晓之以理之处:提醒吴郎在天下百姓都在受苦的战乱年代,更应该富有同情心。本来只是用于解决纠纷的诗札在诗人情理相融的艺术处理中,陡然成为了一篇既打动人心又胸怀天下的杰作,一件生活小事因此成了天下大事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正是诗圣的如椽大笔,才创作出了这样以小见大的崇高诗作。【静安区一模】(四)阅读下文,完成1416题。(分)忆秦娥 李之仪清溪咽。霜风洗出山头月。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歊望断音尘绝。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卜算子 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注释】:宋徽宗崇宁二年,词人因替范纯仁草遗表获罪,被贬太平州,这首词作于居太平期间。凌歊台,南朝宋孝武帝避暑离宫。14.从体裁上看,这两首词都属于,从题材上看,卜算子写的是。(分)15.下列对两首词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A忆秦娥一词的上片写景,清溪哽咽,霜风料峭、山月皎洁,白云飘浮,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幅清秀淡远的景色。B卜算子一词借水寄情,全词假托女子之口,以滔滔江流写绵绵情思,不敷粉,不着色,而自成高致。C忆秦娥全词不加雕琢,不事堆砌,不作粉饰,韵味悠长,谪居远地,空怀盼想之念,感情幽怨哀婉,缠绵悱恻。D卜算子一词采用民歌中常用的决绝语,将女主人公缠绵而又深挚的感情表现得透人心骨,同时也使全词呈现出一股俊逸的风韵与优美的旋律。16. 试分析两首词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分)参考答案:14小令(双调),对恋人的思念(2分)15C(2分)16.相同点: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忆秦娥借对水、风、月、云等的景物描写,表达了盼回帝京的心怀。卜算子借对长江水的绵绵不绝的描述,抒发对爱人的思念之情。(1分)不同点:(1)卜算子在借水寄情的基础上还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1分)。“只愿”二字,既表明女主人公别无所求,但求两情天长地久,也透露出其内心唯恐对方负心的隐忧。虽属直抒胸臆之笔,却亦有不尽之意见于言外(1分)。(2)修辞手法不同。忆秦娥:拟人手法,“咽”字写出了“清溪”湍流的状态;用“洗”字,突出“山头月”的皎洁(1分)。卜算子:比喻手法,“此水几时休”二句,以江水之永无竭时,比喻离恨之永无绝期(1分)。(忆秦娥如写“以动衬静”,酌情给分;不同点分析,以上写出一点即可)【卢湾区一模】(四)阅读下面甲乙两篇作品,完成1416题。(8分)甲、醉花阴 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乙 、潘妃曲 商 挺目断妆楼夕阳外,鬼病恹恹害。恨不该。止不过泪满旱莲腮。骂你个不良才,莫不少下你相思债。14甲、乙两作品在体裁上分别属于 、 。(2分)15对上述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醉花阴写相思从白天持续到深夜, 可见相思之深。B潘妃曲虽只从黄昏时刻写相思,也暗含着长久的相思。C“佳节又重阳”句,一个“又”字使思念变为年年相思。D“恨不该”一句既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人的怨恨,也表现了主人公的自责与悔恨。16上面两首作品的划线句在抒情方式上各具特色,试加以比较分析。(4分)参考答案:14.词(宋词)、曲(元曲)15. D 16.醉花阴运用间接抒情方式,用比拟手法,含蓄写出了词人的相思之苦;潘妃曲则运用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表现出主人公泼辣率直的性格。【闵行区一模】(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题。(分)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黄庭坚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注:君山是洞庭湖中的一座小岛。川:这里指洞庭湖。绾结:将头发向上束起。湘蛾:湘水女神,相传君山是她们居住的地方。鬟:发髻。14、本诗作者黄庭坚,是宋代文学家,号 。(1分)15、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句写诗人登楼凭栏远眺洞庭湖,“独”字表现了诗人的孤独。 B诗歌首句点题,期中的“风雨”扣“雨中”,“凭栏”扣“望”字。 C本诗化用了刘禹锡“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诗句。 D本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壮阔雄浑,抒发了诗人搏击风雨的豪情。16、这首诗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精彩的比喻,请结合具体诗句对其比喻手法的妙用进行赏析。(4分) 参考答案:14、山谷道人(1分)15、D16、选择一处或两处分析都可。“绾结湘娥十二鬟”一句(1分),作者把君山的一座座山峰比喻成湘娥头上绾起的一个个发髻,(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山的形态,(或表现君山的秀丽美好,或表达了作者对君山的喜爱、欣赏之情。)(1分)。语言表达。(1分)“银山堆里看青山”一句(1分),把湖水涌起的雪白浪花比喻为银山堆,(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雨中湖水波浪的颜色和起伏的形态(或者雨水落在湖面上水花飞溅的场景,或风雨掀起波浪的场景),或表达了作者对雨中景色的喜爱之情。(或者给人以美好的感受)语言表达1分。【浦东新区一模】(四)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凤凰台次李太白韵【北宋】 郭祥正高台不见凤凰游,浩浩长江入海流。 舞罢青蛾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丘。风摇落日催行棹,潮卷新沙换故洲。 结绮临春无觅处,年年荒草向人愁。【注释】青蛾:指南朝陈后主宫廷里的年轻歌妓。结绮临春:指陈后主营造的结绮阁、临春阁。14.诗中的“凤凰台”位于今日的_(古称金陵)。(1分)15.选出对作品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3分) A.首联以“浩浩”“入海”的眼前景来突出长江的气势和不朽,与下联衰败的人事形成鲜明对照。B.颔联写当年宫中歌妓随陈后主一起被掳离故国,而战争留下的累累白骨依旧埋在江边的古墓。C.尾联写陈后主华美坚固的楼阁已无迹可寻,人们只能年年在楼阁故址向荒草诉说不尽的愁意。D.从韵脚和“现实怀古现实”的思路看,作品既符合“次韵”的要求,又融入诗人的独特感受。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潮卷新沙换故洲”一句。(4分)参考答案:14. 南京(1分)15.(3分)C16.(4分)参考答案要点:指出景情关系(1分),具体分析(2分)语言(1分)这句诗景中融情、吊古伤今,写了湖水不断卷来新沙,天长日久,改换了故洲的模样,抒发了沧海桑田(时移世易、新旧更替、朝代兴衰)的深沉感慨。【普陀区一模】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7题。(7分)江间作四首其三北宋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鱼竿客,归船雨打篷。注潘大临,黄州人,家贫未仕。曾随苏轼同游赤壁。15、从这首诗的体裁上看,属于近体诗中的。(1分)16、对这首诗内容和主旨的理解,下面错误的一项是()(2分)A、诗的首联描写的是西山赤壁地势险要,地处战略要冲,是一道天然屏障。B、“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表现出诗人对于建立丰功伟绩的历史人物的景仰之情。C、尾联中的“鱼竿客”是隐者的形象,隐含着身在官场的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D、整首诗诗意境阔大,笔力雄健,结构严谨,对仗精工,诗句凝练。17、第三联中的“拳”、“退”二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析其表达效果。(4分)参考答案:15、五言律诗16、C17、“拳”形象地描摹出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退”生动地表现了飞鸿在广阔天空的映衬下看似没有前移、反而后退的情状。两者不仅渲染了鹭宿沙滩、鸿飞长天这样宁静的风景,也蕴含了作者不愿入仕的生活态度。【长宁区一模】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府乔吉笙歌梦断蒺藜沙,罗绮香馀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恨兴亡怒煞些鸣蛙。铺锦池埋荒甃,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注】福王:南宋理宗的弟弟赵与芮。蒺藜沙:长满蒺藜的沙地。荒甓(zhu):荒凉的断井颓垣。14元曲作者在写作时,往往会使用一些衬字,请从本曲中摘录一处 。(1分)15对本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笙歌”、“罗绮香”表明当年的福王府如今变成了别人娱乐游玩的地方。B“乱云老树夕阳下”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与本曲其它地方写景时只写零星的事物不同。C“燕休寻王谢家”一句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中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D本曲借景抒情,情随景生,但并没对景物进行细致的刻画。16简要赏析本曲对比手法的妙用。(4分)14煞些(“煞些”分开写亦可)、也(1分)写出一处即可。15A(3分)16这首元曲将昔日的“笙歌”、“罗绮香”、 “铺锦池” 、“流杯亭”与现实中的“蒺藜沙”、“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荒甃”、“破瓦”作了鲜明的对比(2分),突出了昔盛今衰的景象(1分),有力地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1分)。【闸北区一模】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华清宫 崔橹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注华清宫:唐代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山有温泉,唐贞观十八年建汤泉宫,咸亨二年改名为温泉宫。天宝六年大加扩建,改名华清宫。14. 晚唐诗人 (填写作者)也写过过华清宫,其中的名句是“ ,无人知是荔枝来”。(2分)1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以上两首诗用的是同一韵脚,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朗朗上口。B.吴诗取材于华清宫兴盛之时,崔诗则取材于天宝之乱以后的华清宫。C.吴诗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崔诗流露出的是一种哀婉感伤的情绪。D.以上两首诗均属七言咏史绝句,写作目的都是以史讽今,警戒世君。简析吴融华清宫一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4分)14(2分)杜牧(杜牧之、杜樊川);“一骑红尘妃子笑”(1处1分)15(2分)D16(4分)要点:此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运用对比(2分),作者将华清宫内融暖的景象与宫外凄寒的环境构成强烈的对比(1分),鞭挞了唐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1分)。(意思对即可)【杨浦区一模】倦 夜 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14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 。(1分)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中写景,画面变幻多姿,生动可感。 B诗人通过触觉、视觉、听觉等角度,传神地写出了自己对夜的感受。 C。诗中“竹”与“涓滴”,“野”与“飞萤、水鸟”照应。 D本诗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景中寄托了诗人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感慨。16本诗题为“倦夜”,全诗却不着一“倦”字。请对此作出评析。(4分) 14.律诗(1分) 15D(3分) 16.(答题要点:诗中没有一字写“倦”;但仔细品读,读者仿佛看到他的“倦”之极。 孤柄“卧内”,辗转反侧,从月升到月落,“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诗人深切地关注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他坐卧不安,彻夜难眠,充满无限感慨与忧愤。只写“夜”,不言“倦”,只写景,不写情,但诗人在忧国忧时的羁孤老倦之态,已从字里行间鲜明地流露出来,令人回味。)(4分)【徐汇区一模】唐多令邓剡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看横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14.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叶声寒”点明了由夏入秋的时令更迭,也与后一句的“西风”相照应。B.作者以“燕入谁家”喻指变节奉敌的行径,在感慨中也表达了嘲讽之意。C.词的上阕寓情于景,描绘了一幅雨后黄昏的秋江图,也表达出作者家国破亡的主观感受。D.下阙以“寂寞”二字领起,点明了词人被押送途中孤独的处境,表达出他对命运的感慨。15.词人在上阕将自己比做被吹落天涯的枯叶,这样写的好处是 。 16.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加以鉴赏。14. D(2分)15. 与“寒秋”“西风”相对应,以无根的枯叶比喻自己失去家国,流落飘荡的情状,表达亡国后的飘零之苦。(2分)16. “雁”喻指处于离乱之中却向往南归的南宋遗民(其中也包括词人自己)。词人置群雁于凄清而洁白的明月、芦花之景中,一方面寄寓了他对坚守节操之人的认同,另一方也对同样处境颠沛的百姓怀有无限同情,再次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痛和漂泊悲苦之情。(4分)【松江区一模】饮酒(其四)陶渊明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注】翮:鸟的翅膀。14陶渊明, (朝代)著名诗人,世称靖节先生。(1分)15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A叠词“栖栖”“夜夜”“依依”写出离群之鸟日夜无所归依的恓惶。B前六句写鸟的失意与后六句写鸟遇到松树的境况构成鲜明的对照。C“值”通“植”,写诗人心生怜悯,手植松树让离群之鸟来此栖息。D离群之鸟将临风不凋的松树作为托身之地,愿与之相守,不再分离。16归去来兮辞中有写“鸟”和“松”的句子:“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返。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试分析其在写法上与本诗的主要区别。(4分)14(1分)东晋。15(3分)C16(4分)都运用了比兴手法。但归中有比有兴,有实有虚,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由鸟倦飞知返比喻自己厌倦官场而归隐,抚孤松而盘桓既是实写作者行动,又暗指诗人向往高洁。本诗主要运用比喻手法,诗人以鸟自喻,无枝可依,终于找到高洁的松树作为依托,并甘愿永远相守。【青浦区一模】 朝天子西湖 元 徐再思 里湖、外湖,无处是无春处。 真山真水真画图,一片玲珑玉。 宜酒宜诗,宜晴宜雨,销金锅锦绣窟。 老苏,老逋,杨柳堤梅花墓。 【注释】里湖、外湖:西湖以苏堤为界分里湖、外湖。 14作品标题中的“朝天子”是 。“宜晴宜雨”使人不禁想起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中的诗句“ , ”“梅花墓”指 的墓地。(3分)15对作品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2分)A首两句总写西湖之春,虽不具体写景物,却给人一个春到西湖、生机盎然的总印象。B“真山真水真画图”一句甚妙。明明是真山真水,不是图画,作者偏说是真图画,来喻其美。C“销金锅”喻西湖是一个挥金如土的地方,“锦绣窟”言西湖是衣锦披绣的窟穴,两句极写繁盛,有赞叹,有感慨,也有思考。D最后以两位人物的高洁,映衬西湖格调清雅,并以苏堤和白堤作为西湖代表性景观收束作品。16末句作者把两个人名、两个地名罗列在一起,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印象。据此揣测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14、(3分)曲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林逋墓。 15、(2分)D 16、(3分)表达了词人一方面希望像苏轼一样出仕为国出力,但另一方面又企图像林逋一样过着隐居避世的日子的矛盾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