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几个基本理念.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657024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几个基本理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几个基本理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几个基本理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几个基本理念摘 要:新课程是对传统课程从功能、内容、结构、实施、评价、管理诸方面的革命性变革,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新课程的实施,不仅要有新的方法,更要有新的理念。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观、全面发展的过程观、承认差异的学生观、教师适应学生的师生关系观、学生心理愉悦的课堂安全观、着眼于学生成长的质量观、突出诊断和激励的评价观、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选择观。关键词: 新课程 课堂 教学 理念新课程是对传统课程从功能、内容、结构、实施、评价、管理诸方面的革命性变革,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新课程的实施,不仅要有新的方法,更要有新的理念。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下几个理念。一、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价值观新课程的基本功能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时空。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价值观,就是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求课堂教学中不应只关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识记与训练,更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作为一个合格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使学生的学科知识与技能,智力、体能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全面发展,就像我们的祖先,做学问为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基础,这个修身就是个人社会素养的培植和提高,其次才是“治国、齐家、平天下”方略的发展。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早就在走全面发展之路。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首先是人学。”这就是说,教育也罢,教学也罢,其基本价值就在于把学生发展成一个个大写的“人”。我国教育方针也规定了我们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对全面发展目的的具体体现。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的人的发展,要围绕学生的发展设计和开展各种活动,不仅教书,更要育人,要从育人的基点出发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发展,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二、注重全面发展的过程观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这里的全面发展,一是指所有学生都有所发展,二是指每一个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这里的过程观,一是说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二是说要注意这个发展过程的质量,这个过程必须是科学合理的,是为学生乐意接受的。因此,堂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提供个性化指导与点拨,使每位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按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观点,人的智能有听、说、读、写的“言语语言智力”,有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音乐节奏智力”,有运算和推理的“逻辑数理智力”,有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籍此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视觉空间智力”,有运用自己躯干能力的“身体动觉智力”,有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自知自省智力”,有与人相处和交往的“交往交流智力”,等等。这些智力,在个体身上表现不同的项目优势,不同的智力优势,在社会上都有用武之地,即“天生我才必有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扬长带短,扬长促短,使每一个学生在各方面都有所发展。要使学生的学习与其兴趣相结合,变“苦学”为乐学,让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极大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三、承认个体差异的学生观学生是人,是人必有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气质、性格、兴趣、特长、习惯、方法等方方面面。传统教学中,我们总习惯于无视这种差异,用整体划一的要求和方法面对全班学生,正如郑渊洁的说法“用一种方法教育五十个学生”,这样的教学能有效才是怪事。新课程要求打破对学生整齐划一的要求,承认学生的差异,认识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还是郑渊洁的话,“用五十种方法教育一个学生”。现代教育学及心理研究表明,学生的差异在学习方面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性格的差异,有的学生好动,有些学生好静,有些学生张扬,有些学生内敛。二是智力水平的差异,有些写生聪慧,有些学生迟钝,还有就是学生还表现出智力优势领域的不同。三是潜力、兴趣的差异,一些学生潜力大一些,一些学生潜力小一些,有的在这方面见长,有的在那方面见长,有的学生左半脑比较发达,有些学生右半脑比较发达。四是同一学生,在非智力因素的不同方面诸如兴趣爱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差异。五是接受和获取信息的方法与习惯的差异,一些学生喜欢听,一些学生喜欢看,一些学生喜欢眼、脑、手并用。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是让每一个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但这个全面发展不是绝对的,不是整齐划一的,他是说让每个学生的各个方面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承认这些差异的存在,正视这些差异,在教学过程和方法上力求做到整体要求与个别措施相结合,运用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因材导学。四、教师适应学生的师生关系观课堂教学,是学生和教师一起探求新知、历练方法、共同发展和进步的过程。这个过程讲究的是和谐,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内容、方法诸要素的和谐。其中,师和生作为活生生的人,是构成课堂教学的最重要也是最活跃的因素,课堂的和谐,关键在于师和生的和谐。实现这种和谐,就是师生间的适应。新课程课堂教学,教师要主动适应学生。首先,教师的教要适应须生的学,即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习惯选择教的方法,树立教是为学服务的意识,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智力特长灵活整合课程资源,以适应不同特长、不同智力水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一般说来,教师的知识、阅历、人生经验比学生要丰富得多,教学中,教师去主动适应学生,应该比让学生适应教师要容易得多。教学过程中,一般来说教师总是处在比较主动的方面,因此,作为操控课堂主动权的教师,也应该去主动适应学生。再者,学生的潜力需要合适的教育加以开发,这个合适的教育就是适合学生的教育。五、学生心理愉悦的课堂安全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有朋友与我们一起探讨学问、交流经验,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课堂教学中师生一起聆听圣贤的教诲、与智者神往,探讨人生、增长才干,这应该是让学生们很乐意的事情。但传统教学中,在整齐划一的要求和“师道尊严”支配下,教学中,学生对教师是一种绝对的权威服从,教师为树立这样的权威,课堂上,本来就人高马大的教师,总喜欢站在那个高高的“讲台”上,还摆出一幅“晚娘脸”一口“教官腔”,盛气凌人,以为自己就是知识的载体。对学生学业或行为上的稍微差错,不是大声呵斥就是讽刺挖苦,甚至体罚,仿佛自己就是道德的化身。这样,课堂上总有一副高悬的鞭子,学生自然噤若寒蝉,连基本的安全感都没有,何谈探究,何谈创新。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心智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思想的自由,而不是禁锢。思想的自由,首先是身体感官的自由。陶行知先生早就践行对学生的解放,可传统教学中,我们的教师总喜欢以做“霸主”为乐,使学生由厌恶教师到厌恶教师所教的课,再到厌恶这门科学。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快乐的体验过程,心灵的愉悦过程,对真理的追求过程。课堂中学生需要的是自由、民主、欢快的氛围,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方法的选择,感情的释放,言谈举止的斟酌,对学生的差错或失误采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悉心教诲,使学生获得心理安全感。在课堂上敢动、敢想、敢说、敢探,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师生、生生合作释放才情,展示我的过程;是对自由、民主和快乐体验与享受的过程。六、着眼于学生成长的质量观学生成长的质量观,是说学生的发展就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体现。教育的功能在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即学生的发展,在于发展的量,更在于发展的质。这里的量,指发展的方面,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质,指每一方面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和传统课程单纯注重学科分数和升学的质量观相比,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质量观,着眼于课堂教学对学生全面成长的作用,不仅注重教学对学生一时一事成长的作用,更要注重对学生一生成长的作用,教师要作永远的人师。课堂教学要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课业及心理负担,减少简单重复、死记硬背,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变“厌学”为“乐学”,健康成长。七、突出诊断和激励的评价观传统课程及教学中的评价,在功能上过分强调对学生的鉴别和分类而忽视评价的激励功能,过分注重诊断而忽视导向。在操作上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方法上过分重视量化而忽视质性评价。在评价结果上,过分注重“分数”的“标签”作用,以至于有“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校园歌谣。这种评价,使大多数学生感到的是学业的失败和生活的沮丧,丧失的是学习的信心和生命的激情。新课程倡导的评价观,评价功能重点是突出评价对学生发展的诊断和激励,对学生发展的导向,对教师教的检验。评价结果主要是作为对学生学习行为肯定或校正、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肯定和校正的依据。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可以是学校、教师、同学,也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社区或社会有关部门、有关人士。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学生的学业发展情况,也可以是学生非学业方面的发展情况;可以是学生智力方面的发展情况,也可使学生非智力方面的发展情况。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要有助于学生发现发展中的缺陷和不足,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会到发展成功的喜悦,能使学生明确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操作上要结果与过程并举,校内与校外共建,质性与量化结合,教师与学生合作,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特别要注重对学生发展过程的评价,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进行评价。方法上要量化与质性共存,特别要注意质性评价的运用,因为学生有些方面的发展指标是很难量化的,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八、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选择观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我国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程的实施首先是选择。是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是学生对学习合作伙伴的选择,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或职业取向的选择。我国新课程的三级管理、课程结构及教材的多样性、走课制、学校选课与指导制度等,为学生的选择提供了平台与机制保障,使学生的选择成为可能。选择的前提是学生的自主,谁也不能,也无法包办代和替任何一个学生。一是新课程的实施不允许,二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但学生的自主,不是绝对的自由。学生毕竟还是正在发展中的人,他的认识水平,认识能力,总是有限的,对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选择不一定就十分恰当。另外,学校的师资、设备等条件也不一定能满足每位学生的选择。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的指导与帮助,但前提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因此,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还要善于扮演学生选课指导者和学生职业倾向分析师的角色,做全面的人师。实现教学中学生自主选择与教师指导相结合。(作者E-mail:ccxyj8203sohu.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