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I)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0614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巩固 (共11题;共32分)1. (2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过氧化氢在常温下不能分解产生氧气B . 要使过氧化氢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C . 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保持不变D . 在工业上,主要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这个过程属于分解反应2. (2分)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滴加液体 B . 收集O2C . 过滤D . 加热液体3. (2分)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输氧时,a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 . 输氧时,该装置也能用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C . 实验室中将该装置装满水收集氧气时,气体从a导管进入D . 实验室中将该装置盛澄清石灰水时,气体从a导管进入可检验二氧化碳气体4. (2分)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证明某固体是碳酸盐取样,滴加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B证明分子间有间隙将等体积的黄沙和黄豆混合在一起C检验氧气已收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D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将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A . AB . BC . CD . D5. (2分)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并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下图不能符合题意表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m)与时间(t)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6. (2分)下列实验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 制备O2加热KCl和MnO2的混合物B . 鉴别纯棉线和羊毛线观察颜色C . 分离Fe和Cu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D . 除去KNO3溶液中的少量Ba(NO3)2加入适量的K2SO4溶液,过滤7. (2分)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 倾倒液体 B . 过滤 C . 给液体加热 D . 氧气的验满 8. (2分)实验中试管(其它相关仪器已省略)的朝向与实验项目不相对应的是( ) A . 加热液体 B . 洗净后的试管的放置方法 C . 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D . 加热铜绿 9. (7分)现有以下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_; (2)如果称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属于_反应(基本反应类型);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氧气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猜想)猜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猜想: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分解放出氧气。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_。(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控制在 250 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错误。第二组同学取锰酸钾控制在 250 加热一段时间,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实验结束后,发现水槽内的水变成了紫红色,可能的原因是_(填字母)A.氧气溶于水后形成的B.水槽内的水就是紫红色的C.管口没有棉花,高锰酸钾粉末通过导管进入水槽中(3)如果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收集较纯净氧气的装置是_;收集较干燥氧气的装置是_(填字母);收集氧气的操作如下,其正确顺序为_;a.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b.当气体收集满时,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c.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4)实验室用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甲烷。甲烷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极难溶于水。现选择合适的装置来制取并收集,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收集装置是_(填字母)。 (5)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要给铁丝系上一根火柴,其作用是_;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瓶底铺上一层细沙,其作用是_;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 10. (7分)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_, 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在加入药品之前,应先_。要得到比较纯净的氧气收集装置选择_,收集氧气时,若得到的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 写一条 _。 (3)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并据此选择图中_ 填字母 组装一套制取干燥氧气的装置,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_。 11. (2分)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 氢气氧化铜 铜水B . 氧气氢气 水C . 碳酸钙 氧化钙二氧化碳D . 酒精氧气 水二氧化碳二、 强化提升 (共7题;共32分)12. (2分)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B . 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 .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D . 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13. (2分)用下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 ) A . 铜粉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B . 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C . 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成反应D . 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完成后消耗氧气的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和硬质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14. (2分)如图所示,等体积的甲、乙两集气瓶内充满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木炭,点燃使它们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出现的现象是( ) A . 甲瓶中有水流入,乙瓶没有水流入B . 甲瓶没有水流入,乙瓶中有水流入C . 甲、乙两瓶均有水流入D . 甲、乙两瓶均无水流入15. (2分)反应硫单质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 二氧化硫,其中生成物是( ) A . 氧气B . 二氧化硫C . 硫16. (11分)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_(填字母需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_ (3)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填“a”或“b”)端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填“a”或“b“)端通入 17. (7分)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a_;b_ (2)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 (3)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实验室通常用硫化亚铁(FeS)固体与稀硫酸在常温下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得 小妮同学用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为原料制取硫化氢,她应选择的反应的发生装置是_,收集装置最好选用_(填字母编号)写出生成硫化氢的化学方程式_(4)小妮将收集满硫化氢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 18. (6分)以下是实验室里制取气体是常用到的部分仪器。 (1)在实验室里,利用化学反应2KClO3 2KCl+3O2来制取氧气。 除选用上图中的部分仪器外,还必须补充的玻璃仪器是_。蜡烛燃烧实验中用到的氧气,最好采用_法收集。(2)用上述部分仪器制取CO2 选择C的优点是_。若要用73g10%的稀盐酸与足量的大理石反应,理论上制取_gCO2。三、 真题演练 (共5题;共13分)19. (2分)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 检查气密性B . 验纯氢气C . 检验氧气D . 验满CO220. (2分)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B . 氧气在空气中的质量分数为21%C . 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D . 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21. (2分)下面有关氧气知识的叙述符合逻辑且正确的是( ) A . 可燃性是氧气的化学性质之一B . 氧气常用做食品包装袋的保护气C . 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向上排气法收集它D . 工业上制氧气是利用了氧气的物理性质22. (2分)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按质量计算空气中O2占21%B .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一定要加催化剂C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D . 液态氧可作火箭的助燃剂23. (5分)在实验室用以下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实验。 (1)仪器的名称是_。 (2)选择装置A制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装置末端管口应位于液面以下的目的是_,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是依据氧气_。 (3)选择装置B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该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 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巩固 (共11题;共32分)1-1、2-1、3-1、4-1、5-1、6-1、7-1、8-1、9-1、9-2、9-3、9-4、9-5、10-1、10-2、10-3、11-1、二、 强化提升 (共7题;共32分)12-1、13-1、14-1、15-1、16-1、16-2、16-3、17-1、17-2、17-3、17-4、18-1、18-2、三、 真题演练 (共5题;共13分)19-1、20-1、21-1、22-1、23-1、23-2、2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