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沪科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46668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沪科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届沪科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届沪科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沪科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对以下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初中生百米赛跑所用时间约为10sB .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2kgC . 新的2B铅笔的长度大约18cmD . 考场内的气温约为502. (2分)如图所示,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A,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在木板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木块A受到的是静摩擦力B . 木块A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C . 拉动速度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D . 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左3. (2分)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B . 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 . 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有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 . 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4. (2分)关于“隔墙有耳”一词蕴含的物理意义的说法中:固体可以传播声音;声具有能量;声能传播信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5. (2分)为提高全体市民的防空安全意识,我市每年都要进行防空警报演练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 ) A . 音调B . 响度C . 音色D . 频率6. (2分)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的歌声,小凡说:“是刘欢在演唱”他的判断是根据声音的( )A . 音调不同B . 响度不同C . 音色不同D . 频率不同7. (2分)(2015呼和浩特)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 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 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D . 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8. (2分)(2011常州)2011年5月15日,国际田联110m栏钻石联赛上海站敲响战鼓,冠军争夺在刘翔和奥利弗之间展开比赛临近结束,选手全力冲刺时,观众看到如图所示的场景,齐声欢呼“刘翔最快”;根据表中所示的比赛成绩,裁判裁定刘翔获胜,观众和裁判判断刘翔快过奥利弗的方法分别是( ) 选手用时/s刘翔13.07奥利弗13.18A . 观众:相同时间比路程;裁判:相同时间比路程B . 观众:相同时间比路程;裁判:相同路程比时间C . 观众: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相同时间比路程D . 观众: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相同路程比时间9. (2分)在制药时,可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作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条件下提取,应采用的办法是( ) A . 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B . 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C . 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D . 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10. (2分)某次实验对一定量物质加热,绘制得下图温度随加热时间图像,对此图像的判断,正确的是( )A . 这是晶体熔化B . 这是液体沸腾C . 可能是晶体熔化,也可能是液体沸腾D . 这种物质一定是晶体.11. (2分)“文明伴我行,在公交车上不能大声喧哗”这里的“大声”是指声音的( )A . 响度B . 音调C . 音色D . 频率12. (2分)(2011广西)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B .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汽化C . 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升华D . 烧水时壶嘴冒着“白气”凝华13. (2分)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所示,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受油机沿同一方向以相同的速度水平飞行。这时候以下面的哪一物体为参照物,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A . 受油机B . 大地C . 加油机里的飞行员D . 受油机里的飞行员14. (2分)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下列控制噪声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 A . 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声源不发生振动B . 将所有的噪声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C . 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D . 每个学生都戴防噪声耳罩来防止上课时周围环境噪声的干扰15. (2分)下列各图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放热的是( )A . 甲、乙B . 丙、丁C . 甲、丙D . 乙、丁二、 填空题 (共7题;共21分)16. (3分)小刚的爸爸在修理厨房时有敲击声,为了使小刚少受干扰,小刚的爸爸采取了三种方法:第一,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这是在_处减弱噪声;第二,把房间、厨房的门窗关严,这是在_中减弱噪声;第三,嘱咐小刚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这是在_处减弱噪声。17. (2分)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3,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5和38.8,读数将分别是_和_18. (3分)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12秒钟时甲乙两车相距_米,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甲车_(选填“一定”或“可能”)受的是平衡力19. (7分)频率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_,单位是_,符号_人耳感受声音的频率的范围是_,高于_叫超声波;低于_叫次声波,超声波、次声波人耳都_(能或不能)听到20. (2分)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 min内通过了300 m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_ m/s,这个物体在前10 s经过的路程是:_ m。 21. (2分)下面流程图中的方框内A、C的物态变化名称分别是_和_ 22. (2分)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人们喜爱“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所示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_现象(填物态变化),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_(填“会”或“不会”)沸腾 。三、 实验探究题 (共4题;共22分)23. (5分)如图所示,小燕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如图甲所示是小燕安装的实验装置,合理的安装顺序是_(填写序号)烧杯和水酒精灯铁杆A和温度计(含纸盖)铁圈B和石棉网(2)下表是小燕记录的实验数据:时间min00.511.522.533.5温度/9092.494.495.696.8989898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_(3)小燕测得水的沸点是_,低于100,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当地大气压强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4)图_(选填“乙”或“丙”)能反映水在1.5min时产生气泡的情形24. (8分)如图所示,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探究声音的特征:(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_。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决定的。 (2)如图A所示,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齿数越多,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越高。如图D所示,吹笔帽发出的声音是由_振动产生的。 (3)如图B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_(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_(选填“高”或“低”)了,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 25. (3分)小飞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 (2)小飞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法,你并根据两种方案分别完成了实验,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 方案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方案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方案A方案B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响度较响较响弱距离/m1.20.80.5评价:通过对比实验数据,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_,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26. (6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填“大、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_cm,tBC=_s,vAC=_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填“大、小”)四、 计算题 (共1题;共10分)27. (10分)近年来,某市区与周边城镇的道路相继改建成一、二级公路,大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遗憾的是,在某些岔路口车撞人的交通事故有所增加有人猜想事故的出现与行人横过公路时的错误判断有关 (1)如图所示,某同学准备横过公路时,正好有一辆汽车从距岔路口100m处以72km/h的速度驶过来,如果该同学距离车的垂直距离为6m,该同学以1.2m/s的正常步行速度能否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安全通过公路? (2)为了避免在岔路口发生人车相撞事故,请你分别向交通部门、汽车司机和过路的行人,各提一项合理的建议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二、 填空题 (共7题;共21分)16-1、17-1、18-1、19-1、20-1、21-1、22-1、三、 实验探究题 (共4题;共22分)23-1、23-2、23-3、23-4、24-1、24-2、24-3、25-1、25-2、26-1、26-2、26-3、26-4、四、 计算题 (共1题;共10分)27-1、2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