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现代管理的系统思维与系统分析方法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864564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工程现代管理的系统思维与系统分析方法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系统工程现代管理的系统思维与系统分析方法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系统工程现代管理的系统思维与系统分析方法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工程,第五讲 解释结构模型,1,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 系统结构分析基础; ISM基础 ISM方法和步骤 思考讨论题 第三节:解释结构模型法的应用,解释结构模型,2,5.1 概述,模型有三个特征: 1.它是现实世界部分的抽象或模仿; 2.它是由那些与分析的问题有关的因素构成; 3.它表明了有关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模型化就是为了描述系统的构成和行为,对实体系统的各种因素进行适当筛选后,用一定方式(数学、图像等)表达系统实体的方法。,一、模型及模型化的定义,3,二、模型化的本质、作用及地位,5.1 概述,1.本质:利用模型与原型之间某方面的相思关系,在研究过程中用模型来代替原型,通过对于模型的研究得到关于原型的一些信息。,4,2.作用:模型本身是人们对客体系统一定程度研究结果的表达。这种表达是简洁的、 形式化的。模型提供了脱离具体内容的逻辑演绎和计算的基础,这会导致对科学规律、理论、原理的发现。利用模型可以进行“思想”试验。 3.地位:模型的本质决定了它的作用的局限性。它不能代替以客观系统内容的研究,只有在和对客体系统相配合时,模型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5.1 概述,5,实际系统,结论,模型,现实意义,模型化,实验、分析,解释,比较,图5.1 系统模型(化)的作用与地位,5.1 概述,6,三、模型的分类,图5.2 模型分类,5.1 概述,7,四、构造模型的一般原则,5.1 概述,1.建立方框图 2.考虑信息相关性 3.考虑准确性 4.考虑结集性,8,明确建模的目的和要求 对系统进行一般语言描述 寻找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确定模型的结构 估计模型的参数 实验研究 必要修改,五、建模的基本步骤,5.1 概述,9,1.分析方法; 2.实验方法; 3.综合法; 4.老手法; 5.辩证法。,5.1 概述,六、模型化的基本方法,10,减少变量,减去次要变量; 改变变量性质; 合并变量(集结); 改变函数关系; 改变约束条件。,5.1 概述,七、模型的简化,11,一、系统结构模型化基础,结构结构模型结构模型化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是一个实现系统结构模型化并加以解释的过程。 结构分析是系统分析的重要内容,是系统优化分析、设计与管理的基础,5.2 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1、结构分析的概念和意义,12,理解系统结构的概念 (构成系统诸要素间的关联方式或关系)及其有向图(节点与有向弧)和矩阵(可达矩阵等)这两种常用的表达方式。 比较有代表性的系统结构分析方法有: 关联树(如问题树、目标树、决策树)法、解释结构模型化(ISM)方法、系统动力学(SD)结构模型化方法等。,2、系统结构表达及分析方法,5.2 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13,3、 ISM实用化方法原理,5.2 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14,二、ISM实用方法基础,(1)集合表达法 系统:SS1,S2,S3,Sn 二元关系:要素之间的某种关系R; 二元关系表示:; 传递性;传递次数、强连接关系; 系统二元关系表达: Rb (Si ,Sj) |Si RSj, Si ,Sj S,i,j=1,n,1、系统结构的表达方式,5.2 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15,(2)有向图表示 图论基本知识: 图、邻接、关联、有向图 有向图表示: 节点、 有向边、 通路、 路长、 回路、 强连接回路、 环,5.2 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16,(3)矩阵表达,5.2 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邻接矩阵:表示要素间基本二元关系; 输入要素(源点); 输出要素(汇点); 可达矩阵:表示要素间直接和间接二元关系; 求法:利用推移特性和布尔代数法则,A1 AI; A2 (AI)2; Ar1(AI)r1 Ar (AI)r 则可达矩阵MAr1 Ar,17,三、ISM实用化方法步骤及应用,5.2 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该方法的核心:是对系统要素间的关系(尤其是因果关系)进行层次化处理,最终形成具有多级递阶关系和解释功能的结构模型(图)。 第1步: 找出影响系统问题的主要因素,并寻求要素间的直接二元关系,给出系统的邻接矩阵; 第2步: 考虑二元关系的传递性,建立反映诸要素间关系的可达矩阵; 第3步: 依据可达矩阵,找到特色要素,进行区域划分; 第4步:在区域划分基础上继续层次划分;,18,第5步:提取骨架矩阵,分为三步: (1)去强连接要素得缩减矩阵;(2)去越级二元关系; (3)去单位阵得骨架矩阵; 第6步:作出多级递阶有向图。作图过程为: (1)分区域逐级排列系统要素; (2)将缩减掉的要素随其代表要素同级补入,并标明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3)用从下到上的有向弧来显示逐级要素间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越级关系。 第7步:经直接转换,建立解释结构模型。,5.2 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19,7,6,5,4,3,1,2,实例分析,20,5.3 解释结构模型法的应用,一、ISM的工作程序,1.组建ISM实施小组 2.设定关键问题,选择影响关键问题的导致因素 3.列举各导致因素的相关性 4.根据各要素的相关性,建立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 5.对可达矩阵分解后,建立结构模型 6.根据结构模型建立解释结构模型,21,5.3 解释结构模型法的应用,二、ISM的优点及不足,1、优点,可以把模糊不清的思想、看法转化为直观的具有良好结构关系的模型 特别适用于变量众多,关系复杂而结构不明晰的系统分析中,也可用于方案的排序,2、缺点,级与级间不存在反馈回路 系统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还依赖于人们的经验 能够胜任协调人角色的人员目前尚不多见,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