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考试试卷C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6902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考试试卷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考试试卷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考试试卷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考试试卷C卷一、 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1. (2分)下列过程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吸附有毒气体 B . 盘底变黑 C . 紫花变红 D . 生产碳酸饮料 2. (2分)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第一个发表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 . 门捷列夫B . 拉瓦锡C . 道尔顿D . 卢瑟福3. (2分)铈是一种稀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铈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铈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8B . 属于非金属元素C . 相对原子质量140.1gD . 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84. (2分)化学学科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化学用语与其含义相符的是( ) A . 3N3个氮元素B . H氢气C . Mg2+镁离子D . O22个氧原子5. (2分)青蒿素(C15H22O5)是青蒿的提取物,能溶于酒精和乙醚,在水中几乎不溶,它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的影响而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B . 青蒿素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C . 可以用乙醚溶解的方法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D . 青蒿素具有热的不稳定性6. (2分)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 单质:金刚石、氦气、水银B . 金属:Mg、Cl、CuC . 氧化物:水、氧化铁、氧气D . 混合物:空气、高锰酸钾、澄清石灰水7. (2分)下列粒子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 A . B . C . D . 8. (2分)把某稀硫酸分为等体积的两份,放入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金属,反应后金属都没有剩余产生H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甲的活动性比乙强B . 甲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比乙小C . 反应消耗等质量的硫酸D . 反应消耗等质量的金属9. (2分)(2016乐山)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 . 因为MnO2能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所以MnO2也能加快H2O的分解B . 因为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 . 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D . 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10. (2分)水资源是战略资源。下列是节水标识的是( )A . B . C . D . 11. (2分)科学家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保持不变B . W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C . 反应生成的Z、W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3D . 参加反应的X、Y的质量比等于生成的Z、W的质量比12. (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倾倒液体B . 蒸发食盐水C . 给液体加热D . 稀释浓硫酸13. (2分)盛放油罐车内的石油产品,震荡后可以产生静电而易引起火灾,所以,油罐车尾部有一拖地的铁链,这是利用了铁的( ) A . 延展性B . 导电性C . 硬度小D . 熔点高14. (2分)不能通过气压的变化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装置是:( ) A . B . C . . D . . 二、 填空题 (共5题;共29分)15. (4分)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分析问题: (1)写出实验的符号表达式_;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 (2)写出实验的符号表达式_;集气瓶中有一定量的水或细沙,其目的是_。 16. (7分)为庆祝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组元素是_ a.C和Ne b.Be和Mg c.Al和Si d.F和Cl(2) 是_(填元素名称)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的符号为_。 (3)由第17号元素和第12号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 (4)钠、氯、氧三种元素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4的化合物,则此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 (5)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_。 a.NO和O2 b.CO和N2 c.SO2和CO2 d.NH4+和H2O17. (2分)(2013淮安)某同学做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将点燃的红磷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红磷剧烈燃烧,过一会儿,燃烧匙内火焰熄灭接着立即从集气瓶中取出燃烧匙,熄灭的红磷又复燃了 (1)请你分析红磷复燃的原因:_; (2)消防队员在火灾现场扑灭明火后,还要继续洒水的原因是_ 18. (6分)(2014百色)学习了酸、碱、盐的性质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杨老师的帮助下,对有关“碱性物质”的知识进行整理和探究以下是本次活动的部分内容: (1)【验证实验】小全同学往盛有氨水溶液的试管中滴加了两滴酚酞溶液,结果发现试管中的溶液变_色,说明该溶液的pH_7(填“”“”“=”) 【查阅资料】像KOH那样,凡是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就是碱碱、酸、盐的解离过程都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例如:KOH=K+OH、Ca(OH)2Ca2+2OH 氨水(NH3H2O)是碱,请参照例子写出它的电离方程式:_(2)【提出问题】纯碱(Na2CO3)是盐不是碱,却因其水溶液显碱性而得名那么,为什么Na2CO3溶液显碱性呢?对此,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探讨: 【猜想与讨论】小唐说:“因为Na2CO3本身在水溶液中也能解离出OH ”对于小唐的说法,大家一致表示反对请你从化学基本原理的角度说出大家反对的理由:_(3)小强说:“可能是部分Na2CO3与水反应,生成了能解离出OH的化合物”对此,在场参与大家讨论的杨老师给予了肯定,并提示Na2CO3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常见的碱和一种常见的化合物请你根据杨老师的提示写出生成碱的化学式:_,并写出Na2CO3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解释与结论】小林组长说:“碱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但水溶液显碱性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碱只有解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才是碱”19. (10分)(2017哈尔滨)厉害了,我的国;厉害了,我的哈尔滨!2017年,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哈飞集团研制的“直19E”直升机首飞成功中华儿女正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撸起袖子加油干!” (1)直升机的燃料是航空燃油,是_炼制的产品,直升飞机升空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为:_内能_.(2)高温陶瓷材料可以是制造陶瓷发动机,通常所用的材料是氮化硅(Si3N4),该化合物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3)铝合金和碳纤维复合材料是飞机、火箭的常用材料,这主要利用了它们具有的共同性能是 (填字母) A . 密度小,强度好B . 密度大、硬度大C . 熔点低、硬度小三、 推断题 (共1题;共4分)20. (4分)已知某固体混合物A中含有CuSO4、FeCl3、NaNO3、BaCl2、CaCO3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分析推理(假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A放入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红褐色沉淀B和滤液C另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A放入另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H2SO4溶液,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D和滤液E将所得溶液C和溶液E充分混合,再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F和滤液G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相应的推理,填写以下空白:(1)在混合物A里,上述五种物质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_ (2)在固体混合物A里,上述五种物质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_ (3)写出步骤中生成白色沉淀F的1个化学方程式:_ (4)在滤液G中肯定存在的阴离子是_ 四、 实验探究题 (共1题;共3分)21. (3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来探究炼铁的原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A装置中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 (2)B装置中反应方程式为_ (3)为避免将CO排放到空气中,并回收利用CO,方框中连接的是C和D装置,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_ 五、 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6分)22. (6分)如图的加热袋常用于野外加热食物。加热袋中的固体粉末含镁粉、铁粉和氯化钠,使用时向其中加入水袋中的水,即可产生大量热。实验小组针对放热过程中的反应原理展开探究。【查阅资料】常温下镁粉能与水发生置换反应,且放热。【进行实验】同学们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模拟实验:分别取不同成分的固体粉末放入甲中,通过分液漏斗向其中均加入8 mL水,读取甲中所得固液混合物的最高温度,实验记录如下表:(实验时的室温为22.8)实验序号ABCDEF固体成分MgFeMg+FeMg+NaClFe+NaClMg+Fe+NaCl乙中现象少量肥皂泡,难以点燃_少量肥皂泡,难以点燃较多肥皂泡,点燃有爆鸣声无肥皂泡大量肥皂泡,点燃有爆鸣声混合物温度23.122.823.124.222.827.2【解释与结论】(1)实验B,乙中现象为_。 (2)实验A证明了镁粉与水能反应,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H2O=_+H2 。 (3)使镁粉与水迅速反应并放热的最佳方法是向镁粉中加入_。 (4)【反思改进】同学们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升高的温度没有达到食品加热袋的效果,其可能的原因是_。(5)同学们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猜测,实验F中的反应结束后,甲中剩余固体混合物中仍然含有铁粉,检验其铁粉存在的的实验方案为:取少量固体混合物_。 (6)从上述实验初步得出“NaCl溶于水没有热量的变化”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填实验序号)_。 六、 计算题 (共1题;共7分)23. (7分)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调查当地农业生产化肥的使用情况时,某厂生产的尿素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右图是他们看到化肥袋上的标识说明。请阅读标识后回答:(1)尿素属于化肥中的_(填氮、磷或钾)肥。(2)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3)根据标识说明计算,每袋尿素中有效营养元素的含量不低于_千克。七、 综合题 (共1题;共7分)24. (7分)将7g废铁屑放入盛有100g 7.3% 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此时测得烧杯内各物质的总质量为106.8g计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1)稀释_g 20% 的盐酸溶液可得100g 7.3% 的稀盐酸 (2)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_g (3)废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 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二、 填空题 (共5题;共29分)15-1、15-2、16-1、16-2、16-3、16-4、16-5、17-1、17-2、18-1、18-2、18-3、19-1、19-2、19-3、三、 推断题 (共1题;共4分)20-1、20-2、20-3、20-4、四、 实验探究题 (共1题;共3分)21-1、21-2、21-3、五、 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6分)22-1、22-2、22-3、22-4、22-5、22-6、六、 计算题 (共1题;共7分)23-1、23-2、23-3、七、 综合题 (共1题;共7分)24-1、24-2、2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