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培训》PPT课件.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635098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5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安全培训》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生物安全培训》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生物安全培训》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安全培训 2012 07 18 生物安全相关摘要 1 生物安全手册依据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0号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4号 等2 生物安全手册适用范围 检验科各相关部门3 质量方针 检验科按照国家标准对实验室进行生物安全管理 使实验室具备与其工作相适应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保护实验室人员和公众健康 生物安全相关摘要 突发事件 1 1 当检验科接待的患者突发各类急症 如低血糖晕厥 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等 时 现场工作人员应立即根据医疗常识初步对病人进行处理 同时报告组长及科主任 科主任即时与急诊科医护人员联系对病人进行救治 科主任不在的情况下 组长直接报告院总值班 由总值班与急诊科医护人员联系协调 节假日由科室值班人员直接报告总值班 与急诊科医护人员联系 2 如在工作中发生各类意外和安全事故 如操作人员被利器刺伤 污染物溢出或泼溅 以及菌 毒 种的丢失盗抢等 按照 实验室意外和事故处理制度 临床实验室安全准则 及医院的联动措施进行处理 3 检验科各岗位工作人员应提高警惕 遇有偷 盗 抢菌 毒 种的苗头和事件时应立即向公安部门报告 发现不明物体时应立即向医院相关部门汇报 不应贸然接触 打开不明物体 做好现场的保护工作 等待相关部门调查 生物安全相关摘要 突发事件 4 实验室如发生火情 值班人员立即切断电源 向主管部门报告并组织现场人员进行灭火 组织人员将实验原始纪录 各种重要文件 资料转移到安全地带 迅速通过安全通道人员转移 执行广安门医院消防有关规定 5 仪器突发故障停止工作时 操作人员及时报告专业组长 组长确定仪器故障可在当日工作时间内排除时 按照 检验科仪器管理制度 中维修程序进行处理 如组长及设备厂家技术人员认为仪器故障不能在当日工作时间内排除 应报告科主任 由主任酌情联系6 手部污染清除 使用洗手液六步洗手法至少20秒 清水冲洗后用消毒纸巾擦干 若因故无法洗手 需使用75 酒精擦拭临时消毒 工作完成后再彻底清洗 各区域消毒程序 1 1表面消毒1 1 1桌椅等表面的消毒 每天开始工作前用湿布擦拭一次 地面用湿拖把擦一次 有物业清洁人员进行 禁止干抹干扫 抹布各室专用 不得混用 用后洗净晾干 下班时用1000mg L有效氯溶液擦拭一次 地面的消毒 用浓度 1000mg L上述消毒液拖擦 1 1 2各种表面也可用便携式高强度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表面照射消毒 1 1 3若被明显污染 如具传染性的标本或培养物外溢 泼溅或器皿打破 洒落于表面 应立即用纸巾覆盖泼洒液面 用1000mg L有效氯消毒液浸过污染物表面 保持30 60min 再擦 拖把用后浸于上述消毒液内lh 发生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物质溢出时 应立即用纱布或纸巾覆盖 在上面浸倒消毒液并应作用适当时间 30 60Min 然后将纱布 纸巾 及破碎物品移至于医疗废弃物容器内 随即用消毒液擦拭污染区域 同时负责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并做好相关记录 1 1 4若已知被肝炎病毒或结核杆菌污染 应用2000mg L有效氯消毒液消毒30 60min 对结核杆菌污染表面也可用5 煤酚皂溶液擦拭 作用1 2h 1 1 5化验单采取臭氧消毒后方可发出 各区域消毒程序 1 2空气消毒1 2 1通风换气 每两小时一次 每次5 15min 1 2 2紫外线消毒 可选用产生臭氧的紫外线灯 以利用紫外线和臭氧的协同作用 一般按每立方空间装紫外灯瓦数 1 5w 计算出装灯数 考虑到紫外线兼有表面消毒和空气消毒的双重作用 可安装在桌面上方l米处 不考虑表面消毒的房间 可吸顶安装 也可采用活动式紫外线灯照射 上述各种方式使用的紫外线灯 照射时间一般均应大于60min 根据检验科实验室面积每个实验室配备一个移动式紫外线消毒车 1 2 3臭氧发生器和紫外灯直接照射消毒 人不得在室内 1 1 4移动式紫外线消毒车 新灯的辐照强度不得低于90uw cm 使用中紫外线的辐照强度不得低于70pw cm 凡低于70uw cm者应及时更换灯管 1 2 5紫外灯管每周用75 的酒精擦拭一次 各区域消毒程序 1 3污染物消毒 1 3 1盛标本的容器 若为一次性使用的纸质容器及其外面包被的废纸 应焚毁 对可再次使用的玻璃 塑料或搪瓷容器 立即放人有效氯2000mg L含氯消毒液中一小时以上 可煮沸15min 也可用100mg L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或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浸泡2 6h 消毒液每日更换 消毒后用洗涤剂及流水刷洗 沥干 用于微生物培养采样者 用压力蒸汽灭菌后备用 1 3 2废弃标本及其容器应有专门密闭不漏水的医疗废弃物收集专用袋中 装入量为容器的四分之三 针头 一次性采血针 一次性吸管等应放入利器合 专人集中 高温高压消毒后烧毁 每天至少处理一次 参见检验科 医疗废物处理流程 各区域消毒程序 清洁区的消毒2 1清洁区若无明显污染 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数次 湿布擦拭桌面 椅面及地面一次 保持清洁 每周 或有明显微生物污染时 应用消毒液如200 500mg L有效氯溶液或1000mg L过氧乙酸溶液抹擦桌 椅 门 窗及地面 地面消毒液浓度应加倍 所有清洁消毒器材 抹布 拖把 容器 不得与污染区或半污染区共用 2 2工作人员每次实验结束后 脱手套时应进行手套消毒 脱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必须洗手 各区域消毒程序 废弃标本及其容器的消毒处理5 1采集检验标本或接触装有检验标本的容器 特别是装有肝炎和结核病的检验标本者 应带手套 一次性使用的手套用后放收集袋内 集中高温高压消毒后烧毁 可反复使用者用后放入消毒液内集中消毒 无手套时可用纸套使皮肤不直接与容器表面接触 用后将纸放入污物袋内高温高压消毒后烧毁 5 2夹取标本的工具 如钳 镊 接种环等 用后均应消毒清洁 进行微生物检验时 应重新灭菌 金属工具可烧灼灭菌或消毒液浸泡 玻璃制品可干热或高温高压蒸汽灭菌 5 3废弃标本如血液 胸水 腹水 脑脊液 唾液 胃液 关节液等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运离本科后烧毁 6 实验室意外本科执行卫生部临床实验室安全准则 工作人员不慎刺破 污染应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包扎 冲洗 沐浴等 报告各专业组长一安全员一科主任一院感办 填报登记表 每月体检一次 将结果上报感染办 执行检验科 意外及事故处理制度 各区域消毒程序 半污染区的消毒3 1空气 桌 椅 门窗消毒同清洁区 地面消毒同污染区 3 2工作衣每周换洗两次 微生物专业检验室工作人员 每次连续载口罩不得超过4h 每次用后放入密闭污物箱内 待压力蒸汽灭菌后再用 工作衣若有明显致病菌污染或从事烈性标本检验后 应随时更换 并用高温高压蒸汽灭菌 3 3对明显产生传染性气溶胶的操作 搅拌 研磨 离心等 特别是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又含有高度传染性微生物 炭疽杆菌 结核杆菌 球孢子菌 组织胞浆菌 军团菌 流行性感冒病毒等 的操作 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 使柜内空气经细菌滤器或热力杀菌通道排出室外 柜内形成负压 或在风筒式紫外线空气消毒器的进风口邻近进行 使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立即经紫外线风筒消毒 3 4要求菌种转种 微生物鉴定 细胞转瓶等 应在生物安生柜内进行 使空气经初效 中效及高效滤器进入室 柜 内 形成正压 极大限度地减少污染 对生物安全柜定期检查和验证 需要时更换高效过滤装置 并做好相关记录 医疗废弃物分类处理程序 1 一般医疗废弃物如 纸张 试剂 容器等放入黄色垃圾袋中 2 生化 免疫 血液 分子生物学 临检的检测的血标本及盛装末梢血的塑料管 样品杯 放入黄色垃圾袋中 3 有菌培养基 阳性血标本如 免疫实验室检测的阳性标本 甲 丙 丁 戊肝炎抗体 乙肝表面抗原 e抗原 梅毒抗体 爱滋抗体 结核抗体 乙肝DNA等放入黄色垃圾袋中经高温高压灭菌 并记录于消毒记录中 4 实验用玻璃管 血气针 采血针 一次性吸血管 一次性玻璃片等放入利器盒中 注明产生时间和单位 并用有效氯含量为2000mg 含氯消毒剂消毒 5 实验用一次性枪头应放入有效氯含量为2000mg 含氯消毒剂中1小时以上后放入黄色垃圾袋中 6 尿液 体液加入有效氯含量为1000 2000mg 含氯消毒剂放置一小时后弃去 7 其它标本放入黄色垃圾袋中 医疗废弃物分类处理程序 8 实验用试剂在使用完毕后 分别按以下方式处理 8 1密闭包装 无毒无害 直接放入黄色垃圾袋中收集转运 8 2密闭包装 有毒有害 放入原包装中 等待院行保处统一回收处理 8 3非密闭包装 由毒无害 残余试剂用流水稀释后直接冲入废水管道 外包装放入黄色垃圾袋中 集中处理 8 4非密闭包装 有毒有害 放入原包装袋中 等待院行保处统一回收处理 9 每日下午固定时间内 以上各类医疗垃圾由医院专业清洁人员收集 注明医疗垃圾产生时间和科室 粘贴医院统一标识 填写 医疗废物收集单 运离检验科统一处理 10 上述医疗垃圾在未到垃圾收集时间时由各专业组负责存放 并应离地方置 不允许随意放置于科室楼道内 工作人员实验室一般要求 1 吸烟1 1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 1 2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 1 3香烟 雪茄或烟斗都是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的途径 2 食物 饮料及其它2 1实验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 饮料及存在 手 口 接触可能的其它物质2 2实验室工作区内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 专用存放食物的冰箱应放置在允许进食 喝水的休息区内 3 化妆品实验工作区内禁止使用化妆品进行化妆 但允许并建议经常洗手的实验人员使用护手霜 4 眼睛和面部的防护4 1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 须使用安全镜 面罩或其它保护眼睛和面部的防护用品 4 2工作人员在实验室的危险区内不要佩戴隐形眼镜 除非同时使用护目镜或面罩 4 3使用 处理能够通过粘膜和皮肤感染的试剂 或有可能发生试剂溅溢的情况时 必须佩带护目镜 面罩或面具式呼吸器 工作人员实验室一般要求 5 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5 1应穿着符合实验室工作需要的服装 工作服应干净 整洁 当工作中有危险物喷溅到身上的可能时 应使用一次性塑料围裙或防渗外罩 有时还需要佩戴其它防护装备如 手套 护目镜 披肩或面罩等 5 2采血员和其他需要接触病员的工作人员 在接触病员时需穿实验服或工作服 5 3个人防护服装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 遇被危险物品严重污染 则应立即更换 5 4不得在实验室内设值班床 严禁在实验室内住宿 6 鞋在工作区内 应穿舒适 防滑 并能保护整个脚面的鞋 在有可能发生液体溅溢的工作岗位 可加套一次性防渗漏鞋套 帆布鞋可吸收化学物品和有传染性的液体 所以最好穿皮革或其它防渗漏的合成材料的鞋 工作人员实验室一般要求 7 头发和饰物留长发的工作人员应将头发盘在脑后 以防止头发接触到被污染物和避免人体脱屑落入工作区 头发不得垂肩 应与离心机 切片机等正在运转的器械保持一定距离8 洗手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脱下手套后 离开实验室前 接触患者前后 以及在进食或吸烟前都应该洗手 接触血液 体液或其它污染物时 应立即洗手 9 用口移液所有实验室操作禁止用口液移 应使用助吸器具 10 锐利物品谨慎处理针头 解剖刀 和碎玻璃等锐利物品 使用后的针具不要折断 弯曲 破损 重复使用或用手重装在针管上 一次性注射器上的针头用后不要取下 锐利物品应立即放置在专用锐器盒内 在完全装满之前或48小时之内更换 11 隔离措施接触患者时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遵守医院的隔离措施 工作人员实验室一般要求 12 工作环境12 1 清洁 区和 非清洁 区根据实验室的具体工作情况由主任选择并确定 清洁 和 非清洁 工作区 在清洁区和非清洁区之间设 缓冲室 被指定为 清洁 的区域 则应努力保持清洁 如采取预防措施 防止电话 视频显示器终端 键盘 门柄及其它经常被手或手上的手套触摸的物品的污染 要求工作人员在触摸设备 如计算机键盘及电话的保护罩等 前取下手套 制定仪器设备和工作面的常规消毒和清洁制度和对严重污染的紧急处理措施办法 被指定为 非清洁 的区域 允许戴手套接触所有物品 如电话 门柄 计算机终端和其它物品 所有这些物品的表面都认为是不清洁的 未戴手套的人员如果使用该区域内的电话 计算机终端或其它设备 应该戴上手套 或在使用后立即彻底洗手 清洁 和 非清洁 区都应保持整洁 实验台至少应每天清洁 消毒一次 如有必要可以多次清洗 消毒 在处理溅溢的样品或严重污染的工作面时 应戴上手套和其它个人防护装备 使用相应合适的清洁剂清除所有的溅溢物 工作人员实验室一般要求 12 2冰箱 冷冻柜 水浴和离心机应该定期清洗和消毒 时间由实验室主任来决定 在发生严重污染后应立即进行清洗和消毒 进行清洗 消毒时要戴上手套 穿上工作服或其它合适的防护服 12 3外衣 外衣 实验服 工作服 和围裙 应悬挂在远离散热器 蒸汽管道 供暖装置 以及有明火的地方 不要挂在压缩气瓶或灭火器上 也不要挂在门的玻璃隔板上 妨碍视线 清洁 的和 非清洁 的个人防护服要分开存放 12 4垃圾处理 每天至少清理垃圾一次 12 5装饰 不得在电灯 灯座或仪器上进行装饰 更不要使用电子装饰物 蜡烛 圣诞树等有引起火灾危险的装饰品 12 6为便于清洁消毒 实验室内不应有织物装饰的用具或椅子 12 7个人物品 实验工作区不得存放个人物品 如钱包 外套 皮靴 咖啡杯 运动服 预包装的食品和药品等 工作人员实验室一般要求 12 8实验室内应配备应急设备 如应急洗眼装置 酒精等消毒用品 12 9实验室应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装置 12 10实验室内应安装防蚊蝇装置 应定期投撒灭蟑螂 老鼠的药物 12 11用后的废弃物品 实验工作区内的用后废弃物品存量不要太大 具危险性的液体如酸或碱性液体应放在视平线以下 较大的废弃物容器应靠近地面存放 12 12出口通路 实验室的出口和通道必须保持畅通无阻 不准堆放物品 垃圾 装置 或设备 安全门必须保持畅通 不得堵塞 注意 无论任何时间 何种原因都不得阻塞通往灭火器 火警箱 防火毯 安全淋浴或出口的道路 工作人员实验室一般要求 13 玻璃器具操作玻璃器具时应遵循下述安全规则 13 1不使用破裂或有缺口的玻璃器具 13 2不要用猛力取下玻璃试管上的塞子 粘紧的试管可用刀切开分离 13 3接触过传染性物的玻璃器具 清洗之前 应先行消毒 13 4破裂的玻璃器具和玻璃碎片应丢弃在有专门标记的 单独的 不易刺破的容器里 13 5高热操作玻璃器具时应戴隔热手套 13 6在不影响实验质量的前提下 应尽量减少使用玻璃器具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