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中学南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II )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3587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中学南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II )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沪教版中学南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II )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沪教版中学南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II )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中学南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II )卷一、 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 . 有发光放热现象B . 有颜色变化C . 有新物质生成D . 有气体或沉淀生成2. (2分)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 . 物质挥发性B . 溶液酸碱性C . 物质可燃性D . 金属活动性3. (2分)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A . 氧气B . 氮气C . 二氧化碳D . 稀有气体4. (2分)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 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P2O5B . 硅的元素符号:SIC . 碳酸根离子:CO3D . 三个氧原子:O35. (2分)用如图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 . 浓盐酸与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C . 氯化氢分子比氨分子运动得快D . 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6. (2分)白色粉末硫酸铜属于:混合物 纯净物 化合物 氧化物 单质( ) A . B . C . D . 7. (2分)绿色碘盐中含有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在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 -1B . +1C . +5D . +78. (2分)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 验满二氧化碳B . 读液体体积C . 取用固体D .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9. (2分)“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的目标。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 . 实时监测工厂排放的废气B . 施用大量农药以减少植物病虫害C . 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回收D . 绿色出行,积极践行低碳生活10. (2分)对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事实解释A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水分子不断运动到浓盐酸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而碳酸钠受热不分解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C水烧开后水壶盖容易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体积变大D有机物数目种类异常庞大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A . AB . BC . CD . D11. (2分)下列化学实验不能实现实验目的是( ) A . 检验CO2是否收集满B . 测试某溶液的酸碱度C . 量取3mL液体D . 分离溶液中的固态物质12. (2分)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定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 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35207反应后质量/g1058待测通过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测得反应后丁物质的质量为12gB . 乙物质一定是催化剂C .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 . 反应中甲与丙的质量比为10:813. (2分)对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 . 硫粉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C . 镁条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D . 木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14. (2分)下图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分属不同类别的物质。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相连的两种物质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它们之间的转换(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根据所提供的溶解性表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甲可能是氧化物B . 丙可能是碱C . 甲、乙、丙、丁的物质类别可能依次为氧化物、碱、单质、盐D . 乙、丁之间可以有双向转化关系,且乙、丁分别和稀盐酸反应能够生成同一种物质15. (2分)国家决定推广乙醇汽油的应用,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乙酵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 . 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C . 用石油可以制得汽油D . 用玉米、高粱发酵可以制得乙醇16. (2分)丁二酮(C4H6O2)可用作糖果增香剂。下列关于丁二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丁二酮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 . 丁二酮中含有氧分子C . 丁二酮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 . 丁二酮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9817. (2分)下列反应中既为化合反应又为氧化反应的是( ) A . 水 氢气+氧气B . 镁+氧气 氧化镁C . 水+二氧化碳碳酸D . 酒精+氧气 水+二氧化碳18. (2分)有关“物质的量”说法正确的是( ) A . 16克氧气的物质的量是1molB . 1molH2O中约有6.021023个氧分子C . 1molCO2的质量是44g/molD . 1molSO3比1molSO2多6.021023个氧原子19. (2分)化学实验操作中常常有许多“先后”之分,否则就会出现事故或者使实验失败。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 .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一般先加药品,后检查装置气密性B .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紧捂试管,后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C .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取出集气瓶,后盖上毛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D . 用滴管吸取液体时,先在空气中挤捏胶帽排出空气,后伸入液体中吸取20. (2分)对下列实验中出现异常情况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气体减小的体积小于 红磷过量B . 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点燃前没有检验纯度C . 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炸裂集气瓶底没有加水或铺一层细沙D . 稀释浓硫酸时,酸液四处飞溅伤人将水注入浓硫酸中二、 填空题 (共5题;共10分)21. (3分) (1)今年“两会”期间,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对空气质量的监测提出了更加规范的要求,将PM25作为日常监测指标纳入监测标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雾霾天气导致呼吸道病人增多,因为这种天气,空气中大量增加_(填字母序号);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硫防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_的作用;请你提出一条防治空气污染的合理建议:_。(2)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请解释: 夏天的黄昏,鱼塘里的鱼儿总爱在水面游动,请从溶解度角度分析:_。校园有几棵玉兰花,开花时会散发出令人陶醉的芳香,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该现象:_。22. (2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同时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也非常重要,不正确的操作可能造成不良后果。请将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写在横线上。 (1)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_(2)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_(3)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别人_(4)将锌粒直接投入口朝上且直立的试管中:_23. (1分)2018年12月1日,中国外交部长表示中美双方同意采取积极行动加强执法、禁毒合作,包括对芬太尼(C22H28N2O)类物质的管控,下面有关芬太尼说法正确的是(_) A由四种元素组成 B相对分子质量为336gC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其中氢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_24. (2分)2012年6月24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新突破,神舟九号航天员成功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四氧化二氮(N2O4)是运载“神舟”九号的“长征2号F”运载火箭的推进剂之一。 (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看,四氧化二氮属于_(填字母序号)。 A . 单质 B . 化合物(2)在一定条件下,四氧化二氮转化为二氧化氮(NO2)属于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液态四氧化二氮的化学性质与气态四氧化二氮的化学性质相同,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_。 25. (2分)氢能为21世纪最清洁的能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氢氟酸(HF)能刻画玻璃,其中有一个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SiO36HFXSiF43H2O,则X的化学式为_(2)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写出反应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该反应_置换反应(属于或者不属于)。(3)氢化镁(MgH2)是一种贮氢合金,当它与H2O混合时释放出氢气,同时生成一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三、 实验题 (共1题;共7分)26. (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 (1)如上图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 (2)小明同学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丽同学认为不可以,其原因是_。 (3)小芳同学用镁条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结果却发现倒吸的水量远远超过集气瓶的 。小组内同学帮她仔细检查,发现装置的气密性及操作步骤均无问题。你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 (4)小组内同学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杨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_、_。 四、 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4分)27. (4分)实验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点燃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 (3)该实验所得到的结论是_。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填空题 (共5题;共10分)21-1、21-2、22-1、22-2、22-3、22-4、23-1、24-1、24-2、24-3、25-1、25-2、25-3、三、 实验题 (共1题;共7分)26-1、26-2、26-3、26-4、四、 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4分)27-1、27-2、2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