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9264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版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课标版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课标版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标版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一、 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1. (2分)据报道,意大利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与带正电的氧离子作用,制造出新物质O4 下列关于O4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O4与O2、O3都是氧单质B . 合成O4的反应属于物理变化C . O4分子是由氧元素构成的D . O4属于化合物2. (2分)化学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规范性是科学探究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熄灭酒精灯 B . 倾倒液体 C . 气体验满 D . 液体过滤 3. (2分)小乐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 . 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显著增加,其原因是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 . 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2时刻,瓶内温度始终保持不变C . 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气体的体积减小D . 通过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1/54. (2分)“节能减排,我有责任”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节约原则的是( )A . 甲同学做完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后,把多余的金属回收B . 乙同学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C . 丙同学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先点燃酒精灯,再去组装仪器D . 丁同学用废弃的包装药物胶囊的铝塑板凹槽替代试管,进行酸、碱溶液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5. (2分)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 点燃酒精灯 C . 量取液体 D . 取少量试剂 6. (2分)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物质的是( ) A . 硫粉B . 木炭C . 白磷D . 铁丝7. (2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反应有单质生成B . 乙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C .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变D .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418. (2分)“神舟六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 , 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则NiFe2O4在该反应中是( ) A . 反应物B . 生成物C . 催化剂D . 消毒剂9. (2分)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B . 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C . 铁、硫、石蜡在氧气中的燃烧都属于化合反应D . 物质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10. (2分)“低碳”已成为热门话题。下列环境问题与CO2的排放有关的是( ) A . 酸雨B . 臭氧层破坏C . 温室效应D . 白色污染11. (2分)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事实解释A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分子在不断运动B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所含氧原子个数不同C有机物的数目异常庞大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氦原子与氖原子性质相似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A . AB . BC . CD . D12. (2分)下列叙述与对应的示意图表示正确的是( ) A . 水的电解 B . 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 .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氢气 D . 等质量的锌、铁分别与足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13. (2分)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所产生的污染物之一“碘一131”,其原子核内有53个质子,78个中子,则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 . 53B . 131C . 78D . 12714. (2分)遵守实验室规则,学习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 液体的量取C . 液体的加热D . 熄灭酒精灯二、 填空题 (共6题;共19分)15. (5分)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氮气_,氧气_,稀有气体_,二氧化碳_,其他气体和杂质0.03%16. (3分)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方式。某小组利用品红在不同温度的水中扩散情况,研究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做出假设: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_。设计方案:要观测的量是品红在水中扩散速度,实验的自变量是_,需要控制的变量是_(回答两点即可)。 17. (4分)如图是与铁有关的部分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丙(1)甲中获得铁的化学方程式是_。 (2)乙中证明铁发生反应的依据是_。 (3)丙中能发生反应的原因是_。 18. (2分) (1)请选择下列物质填入相应横线上(填序号):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氦气常用作食品包装保护气的是_;用于医疗急救的是_;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的气体是_;用于填充探空气球的是_;(2)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请回答问题,用字母序号填空: 属于纯净物的有_;属于混合物的有_。19. (4分)如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X=12时,Y=_; (2)当X=17时,该粒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则Y=_ (3)当Y=1时,该粒子易_电子,变成_ 填符号 20. (1分)某小组同学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并探究实验中进入C中的气体(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开始时,先_(选填“通CO”或“加热”),目的是_。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其中氧化剂是_。 反应一段时间后,A中玻璃管内固体减少的质量_(选填“”、“”、“”)B中增加的质量。 探究进入C中气体,甲同学认为是CO、H2O,乙同学认为是CO2、CO,你认为还可能是_。若甲同学的结论正确,除了E处有火焰,还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A中固体变红 .B中石灰水变浑浊 .C中固体变蓝 D中石灰水无变化三、 推断题 (共1题;共2分)21. (2分)A-F是初中初中常见的物质,且都含有同一种元素(除F外),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C、F均为单质,F原子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E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图中B物质与图中物质E可以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物质x,则物质x的组成元素_(填元素符号)。 四、 实验题 (共2题;共10分)22. (4分)下列AD是初中化学中的四个实验装置: A. 读取液体体积B. 测定空气中含氧量C. 硫在氧气中燃烧D. 电解水(1)A实验中用10mL量筒量取6mL蒸馏水,读数时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最低处应与A图中_处(填“a”或“b”)的刻度线保持水平; (2)B实验成功的关键是_ (填序号); 装置气密性好;实验前夹紧止水夹;红磷过量或足量;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选用教室内的空气(3)C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 (4)D实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_ (填名称),电解时常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其目的是_ 23. (6分)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1)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当_开始收集,证明收集满了的现象是_。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B做发生装置,加入药品前应先_,方法是:_。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_。 (4)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填“a”或“b”)端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填“a”或“b”)端通入。 (5)实验室用稀盐酸与碳酸钙固体常温下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装置为_(填字母)。 五、 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3分)24. (3分)某同学利用双氧水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探究某瓶没有标签的双氧水是否失效。 实验操作现象A.取少量待测试液于试管中,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内未复燃B.加热A的试管,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内未复燃C.再取少量待测试液于右图的烧瓶中,连接装置后,加热。将带火星木条伸入右侧U型管内复 燃水槽中冰水的作用是_,该实验的结论是_。(2)(实验二):比较MnO2和CuO对影响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 实验操作待测数据A.将5%的双氧水x mL与0.5 g MnO2均匀混合相同温度,相同时间内,生成氧气的体积。B.将5%的双氧水8 mL与0.5 g CuO均匀混合A中x的值为_,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测量O2的体积可选用下图中的_(填装置字母)。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二、 填空题 (共6题;共19分)15-1、16-1、17-1、17-2、17-3、18-1、18-2、19-1、19-2、19-3、20-1、三、 推断题 (共1题;共2分)21-1、21-2、21-3、四、 实验题 (共2题;共10分)22-1、22-2、22-3、22-4、23-1、23-2、23-3、23-4、23-5、五、 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3分)24-1、2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