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MS培训基础知识讲解提纲.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8624682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9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QMS培训基础知识讲解提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QMS培训基础知识讲解提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QMS培训基础知识讲解提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QMS培训基础知识讲解提纲 目录 第一章术语和定义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第三章质量管理发展历史第四章质量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第五章工厂质量体系发展概况 第一章术语和定义 1 体系system 相互关系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2 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managementsystem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理解要点 质量管理体系就是为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所规定的一组相关的对过程的控制要求 换一句更简单的话说 就是防止过程失控的一组相关要求 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 1 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保护消费者利益按标准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 促进组织持续地改进产品和过程 实现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是对消费者利益的一种最有效的保护 也增加了合格供应商的产品的可信程度 2 为提高组织的运作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质量管理体系采用过程方法 通过识别和管理每个过程 以及对这些过程进行系统的管理和连续的监视与控制 此外 质量体系为组织提供了持续改进的框架 增加了顾客和其它相关方满意的机会 因此 质量体系为有效提高组织的运作能力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3 有利于增进国际贸易 消除技术壁垒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日益国际化 对供方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已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合作的一种需求 在国际经济合作和贸易中 ISO9000族标准被作为相互认可的基础 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在国际上是得到互认 并纳入了国际合格评定的程序之中 贯彻ISO9000标准为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国际通用的共同语言和准则 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取得质量体系认证 已成为参加国内和国际贸易 增强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因此 建立一致的 国际化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消除技术壁垒 排除贸易障碍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4 有利于组织的持续改进和持续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由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 这就促使组织持续地改进产品和过程 而质量体系恰恰为组织改进产品和过程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有利于组织的持续改进和持续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第三章 质量管理发展历史 质量管理发展的四个阶段现代意义上的质量管理活动是从20世纪初 随着人类跨入了以加工机械化 经营规模化 资本垄断化为特征的工业化时代开始的 质量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根据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式的不同 一般将现代质量管理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 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通常称为质量检验阶段 第二阶段 20世纪40 50年代末 通常称为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第三阶段 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第一阶段 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初 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仅限于质量检验 作为质量管理的初级阶段 其主要特点是以事后检验为主 主要通过检测设备和仪表进行百分之百的质量检验 控制和保证产出或转入下道工序的产品质量 追溯至手工业时代 产品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工匠个人的经验和技能 18世纪中叶兴起的产业革命从欧洲传到美洲大陆 工 匠变成了工人 师傅变成了工长 质量保证不仅依靠工匠的技艺 还加上了监督和检验 但是 刚开始工厂的产品检验都是通过工人自检进行的 出了在人员中按职能的不同进行合理分工的要求 首次将质量检验作为一种管理职能从生产直到20世纪初 美国出现了以科学家泰勒为代表的 科学管理运动 提过程中分离出来 建立了专职检验部门和专职检验制度 质量管理的责任由操作者转移至工长 又 转移到专职检验人员 故起初称为 工长的质量管理 后称为 检验员的质量管理 质量检验是在成品中挑出废品 这种事后检验把关 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 控制的作用 且百分之百的检验 增加费用 在大量生产时代 由于事后检验信息反馈不及时所导致的生产损失很大 其弊端突显 因此引发了 预防 思想 质量控制理论的诞生 第二阶段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20世纪40 50年代 质量管理强调 用数据说话 应用统计方法进行科学管理 称为统计质量控制 statisticalqualitycontrol SQC 阶段 早在20世纪20年代 英国数学家费希尔提出方差分析与实验设计等理论 为近代数理统计学奠定了基础 1924年 美国贝尔 Bell 实验室休哈特博士提出统计过程控制 SPC 理论 发明了过程控制的工具 控制图 并与他的同事道奇和罗米格 于1929年发表了 抽样检验方法 最早将数理统计方法引入质量管理 为质量管理科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20世纪20 30年代恰逢西方发达国家处于经济萧条时期 所以这些理论乏人问津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由于国防工业迫切需要保证军火质量 上述理论的应用实际效果又非常显著 因此 统计质量管理得到了广泛的承认 战后遂风行全世界 从此 质量管理进入了第二阶段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数理统计方法与质量管理的结合 从单纯依靠质量检验 事后把关 发展到工序控制 形成了质量的预防性控制与事后检验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统计方法的应用减少了不合格品 降低了生产费用 但是 由于过分强调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 使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 是统计专家的事 在计算机和数理统计软件应用不广泛的情况下 使许多 人感到难度大 高不可攀 而随着现代化大规模生产 影响产品的质量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单纯 依赖统计方法 限于制造和检验部门 也不可能解决一切质量问题 随着大规模生产和系统科学的发展 质量管理也走上了系统工程的道路 第三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 市场竞争的加剧 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需要人们运用 系统工程 的概念 把质量问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综合分析研究 实施全员 全过程 全企业的管理 1956年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费根堡姆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 TQC 的概念 并于1961年出版 全面质量管理 一书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 是以质量为中心 以全员参与为基础 旨在通过让顾客和所有相关方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 全面质量管理虽起源于美国 但却是首先在日本真正取得成效 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引进了美国的质量管理方法 并对其进行了发展创新 提出了全公司质量管理 CWQC QCC团队质量改进方法 田口质量工程学 5S现场管理 TPM全面生产维护 QFD质量功能展开和JIT丰田生产方式等 归纳整理了 老七种 常用 七种工具 和 新七种 补充七种工具 工具并普遍用于质量改进和质量控制 使全面质量管理充实了大量新的内容 质量管理的手段也不再局限于数理统计 而是全面地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的英文缩写起初为TQC 后发展为TQM 更加突出了 管理 在一定意义上 它已经不再局限于质量职能领域 而演变为一套以质量为中心 综合的 全面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 日本企业应用全面质量管理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产品或服务质量迅速提高 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在全球范围广泛传播 各国结合自己的实践皆有所创新发展 目前世界闻名的ISO9000族质量体系标准 美国鲍德里奇奖 日本戴明奖 欧洲质量奖等各种质量奖及卓越绩效模式 六西格玛管理等 都是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 多年来 基于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 形成了一些有影响的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思想 也涌现了许多质量管理专家 他们对世界质量管理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中著名的有爱德华 戴明的 质量信条十四点 约瑟夫 M 朱兰的 朱兰质量三部曲 费根堡姆的 全面质量管理 克劳斯比的 零缺陷理论 等 21世纪 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 市场经济就是大浪淘沙 适者生存 优胜劣汰 众多的企业家已经饱尝了市场经济的残酷 20世纪80年代 美国的摩托罗拉公司就是迫于日本电子产品的压力 展开了史无前例的质量振兴活动 提出了六西格玛质量策略 并被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发扬光大 柯达 西门子 诺基亚 索尼等世界级大公司纷纷响应 六西格玛的烈火在全球企业熊熊燃起 并逐步发展 成为一整套管理理念和系统方法 如何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何获得竞争能力 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向六西格玛质量战略迈进已经成为世界级大公司的重大战略 所以 质量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就是由全面质量管理迈向六西格玛质量管理 在21世纪这个 质量的世纪 六西格玛将大放异彩 第四章质量体系理论基础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原则一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含义 组织依存与顾客 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 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理解要点 1 明确了组织与顾客的关系是依存关系 没有顾客或不能满足顾客要求的组织是不能生存的 关注顾客也是关注组织自己 两者是辨证的统一 2 顾客需要是变化的 不仅要考虑顾客当前需要 也要考虑顾客未来的需求 以适应顾客不断变化的需要 原则一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3 确定顾客要求 满足顾客要求是组织的责任 原则二 领导作用 含义 领导者应确保组织的目的与方向的一致 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良好的内部环境 使员工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理解要点 1 方向 指组织的发展方向 方向一般由最高管理者确立的经营方针所体现 质量方针是经营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的质量方向 2 组织的方向是通过组织确定的目标体现的 从一定意义上说 管理就是让别人和自己一道去实现既定的目标 原则二 领导作用 3 领导的另一个作用就是为全体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和谐的工作气氛 使他们为组织的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 原则三 全员参与 含义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 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 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 理解要点 1 参与管理 是现代管理的重要特征 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 2 参与的关键是激励 组织的管理者应善于利用各种激励因素 包括目标激励 物质激励 精神激励 自我价值激励等 原则三 全员参与 3 激励因素的对立面是不满意因素 不满意因素多由于工作环境不好 工作关系不协调 分配不公等造成 消除不满意情绪同样也能提高参与意识和工作效率 4 各部门 各岗位做好本职工作 管好自己的过程 不能涉及质量都是质量管理部门的 原则四 过程方法 含义 将相关的活动和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 可以高效的得到期望的结果 理解要点 1 任何活动如设计 制造 服务 决策以至一个会议都可视为过程 2 系统的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 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称之为过程方法 原则四 过程方法 3 采用过程方法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利于过程的连续控制和过程的持续改进 从而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4 输入是过程的条件 输出是过程的结果 过程的关键是增值转换 5 识别不同过程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作用 是过程控制和过程改进的关键 原则五 管理的系统方法 含义 识别 理解和管理作为体系的相互关联的过程 有助于组织实现其目标的效率和有效性 理解要点 1 管理的系统方法 实质上是指用系统的方法去实施管理 2 系统方法的重点是过程 一个过程也可能就是一个系统 系统方法和过程方法是两个十分 亲和 的概念 原则五 管理的系统方法 3 系统是有层次的 即系统和要素是相对的 4 研究 系统 的主要方法是系统工程 包括系统分析法 成本效益法 价值工程 最优化技术 风险分析 计划协调技术 PERT 和权衡技术等 5 整体性 关联性 有序性是系统 体系 的主要特征 管理的系统方法与过程方法的共同点 相同点 研究的对象都与过程相关 都可采用PDCA 都着重于关注顾客的要求 都通过识别和管理组织的过程 都要求持续改进来增强顾客满意 都希望达到促进过程和体系的改进以提高有效性和效率的目的 管理的系统方法与过程方法的不同点 主要区别 原则六 持续改进 含义 组织总体业绩的持续改进应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 理解要点 1 持续改进就是不断追求卓越 不改进就意味着倒退 2 改进是一个有目标的活动 反过来 目标又是持续改进的动力 3 持续改进与组织的自我完善机制密切关联 原则六 持续改进 4 持续改进的关键是改进的持续和改进的循环 一个改进过程的结束往往是一个新改进过程的开始 5 应从体系 产品 过程和组织结构的动态性来理解持续改进 一个满足现状的管理者不可能有持续改进 6 改进的难点是发现改进的切入点 三有三没 只有开始没有结束 只有解决没有解除 只有完善没有完美 原则七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含义 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理解要点 1 有无决策职能通常是区分管理者和一般员工的主要标志 管理的关键是决策 2 决策的依据是信息 高效的信息系统 是决策信息的保证 3 决策是一种判断 往往从不同方案中选择 而这种选择又是从多个因素所做的权衡和比较的结果 原则七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4 决策过程中的反面意见 有可能是决策所需要的 另一方案 充分考虑决策中的不同意见 是保证决策质量的重要条件 5 折中 调和 妥协不是科学意义上的决策 6 在决策的4要素决策者 决策对象 决策信息和信息方法中 关键是决策者 原则八 互利的供方关系 含义 组织与其供方是相互依存的 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理解要点 1 供方向组织提供的产品将直接影响组织向顾客提供的产品的质量 组织要使自己的产品持续稳定地满足顾客要求 就必须建立一支能持续稳定地向本组织提供产品的供方队伍 原则八 互利的供方关系 2 供方是组织利益的相关方 也是组织的一种资源 3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供方和组织是从互利角度双向选择的 所以对供方既要控制又要互利 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八项原则讲了两个问题 科学的管理思想 原则1 2 3 6 8科学的管理方法 原则4 5 7八项原则是规律性的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奉献给各级管理者的礼物 第五章工厂质量体系发展概况工厂从1990年开始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企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质量体系管理团队 我厂质量管理体系至今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军工产品质量保证体系阶段工厂从1990年开始宣贯 实施 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 建立 健全了企业军工产品质量保证体系 于1991年通过军工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的考评 开创了我厂以管理体系的方法抓质量管理工作的先河 第二阶段 ISO9000 1994版标准军民品质量管理体系阶段工厂从1997年开始宣贯 实施ISO9000 1994标准 建立了GB T19001 94民品和GJB Z9001 96军品质量管理体系 将工厂军工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与ISO9000标准以及国际接轨 实现了军工生产管理体系军民一体化 工厂于1998年10月通过了新时代认证中心质量体系认证审核 取得了GB T19001 94 GJB Z9001 96质量体系认证证书 建立 健全了企业军 民品质量体系和认证 第三阶段 ISO9000 2000版军民品质量管理体系阶段工厂从2001年开始宣贯 实施2000版ISO9000族标准 开展2000版ISO9000族标准军民品的转换工作 2001年12月通过中国新时代质量体系认证中心对工厂质量体系2000版转换的认证审核 取得了GJB9001A 2001 GB T19001 2000军民品质量体系认证证书 使企业军 民品质量体系的建设和认证得到了深入和提高 第四阶段 TSl6949 2002和ISO9001 2000军 民品三大质量体系阶段分公司从2004年开始宣贯 实施ISO TSl6949 2002技术规范 这次建标使企业在原有的质量管理体系中融入了汽车行业的特殊要求 引入了一些新的质量理念 运用了五大工具手册方法 系统全面的建立了新产品设计和开发的策划过程 使原ISO9000标准中可能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得到了加强 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更加 完善 公司于2004年12月取得ISO TSl6949 2002质量体系认证证书 至此 工厂 分公司建立 健全了以下三大质量管理体系 1 GJB9001A 2001军品质量管理体系2 GB T19001 2000民品质量管理体系3 TS16949 2002质量管理体系 第五阶段 GB T19001 2008 GJB9001B 2009和TS16949 2009标准转换及质量体系有效运行阶段 工厂 分公司于2009年12月完成了GB T19001标准2000版向2008版质量体系转换认证公司已于2010年10月完成了ISO TSl6949标准2002版向2009版质量体系转换认证 工厂计划在2011年12月完成GJB9001B 2009军标质量体系转换认证 质量处正按计划开展各项转换认证工作 目前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按GB T19001 2008民品 GJB9001B 2009军品和TS16949 2009标准持续有效运行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