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第03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860787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学第03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微生物学第03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微生物学第03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节 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理化因素,1,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细菌芽胞、病毒和霉菌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消毒(disinfection):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2,防腐(antisepsis):防止或抑制皮肤表面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清洁(cleaning):是指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秽以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 无菌(asepsis)和无菌操作:无菌是无活菌的意思,多是灭菌的结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3,消毒灭菌的方法,物理消毒灭菌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4,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一)热力灭菌法 1.干热灭菌法 杀菌机制:使菌体脱水干燥、大分子变性。 杀菌条件:80100 1h可杀死繁殖体,160170 2h 可杀死芽胞。,5,常用方法,焚烧-最彻底的灭菌方法 烧灼-直接用火焰灭菌方法 干烤-加热160-170 2h,6,2. 湿热灭菌法,杀菌机制:在水分子存在情况下更易于使菌体蛋白凝固,热力穿透性更强。,常用方法,巴氏消毒法,煮沸消毒法,流通蒸汽消毒法,间歇蒸汽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7,巴氏消毒法,概念 方法 用途,8,煮沸消毒法,原理 灭菌条件 应用范围,9,流通蒸汽消毒法,原理 消毒条件 常用的器具,10,间歇蒸汽灭菌法,原理 方法 用途,11,高压蒸汽灭菌法,原理 灭菌条件 应用范围 注意,12,高压蒸汽灭菌锅,13,(二)辐射杀菌法 1.紫外线,杀菌波长 :波长240300n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265266nm杀菌能力最强。,杀菌机制:使胸腺嘧啶形成二聚体,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 特点:穿透力弱。 用途:空气、物品表面消毒。 注意:紫外线对眼睛、皮肤有损伤作用,14,特点:穿透力强,不破坏营养。 适用:塑料、食品、药品和生物制品消毒灭菌。 3.微波 使物品发热。,2.电离辐射,杀菌机理:,产生游离基,破坏DNA,15,(三)滤过除菌法,原理,用物理阻留的方法除去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真菌,以达到除菌目的。,滤菌器,含有微细小孔0.1 0.45微米,只允许液体或气体通过,而大于孔径的细菌等颗粒不能通过 。,用途,血清、毒素、抗生素以及药液的除菌,注意:病毒、支原体、某些L型细菌可以通过滤菌器,16,17,18,滤器和层流室,19,(四)干燥与低温抑菌法 不耐干燥的微生物。 低温一般不能杀死细菌。,冷冻真空干燥法:在低温状态下真空抽去水分,20,化学消毒灭菌法,消毒剂的种类 消毒剂的应用,酚类、醇类、重金属盐类、氧化剂、表面活性剂,人体体表、医疗器械、 周围环境,21,(一)杀菌机制 1.促进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to denaturate and coagulate proteins of bacterial cell 酚类-石碳酸、来苏、洗必泰等。 醇类-70%75%乙醇杀菌力最强。 重金属盐类-红汞等。 烷化剂-甲醛等,杀菌力强,但毒性大,有致癌性。,22,2.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 to interfere enzymatic system and metabolism of bacterium,氧化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 等,与细菌的酶结合使之失去活 性。过氧乙酸 对细菌繁殖体和芽胞、真菌、病毒都有杀灭作用。,23,3.损伤菌细胞膜 to damage cell membrance of bacterium,表面活性剂、脂溶剂:增加菌细胞表面张力,并增加其通透性使细菌破裂。 注意:大多对人体组织有害,只能外用或环境消毒。,24,(二)消毒剂的应用,25,(三)化学消毒剂按其杀菌能力分三大类,1.高效消毒剂 (high-level disinfectants) 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二氯异氰酸尿酸钠和漂白粉)过氧化物消毒剂(过氧化氢、过氧乙酸) 醛类消毒剂 (戊二醛、甲醛) 环氧乙烷 2.中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level disinfectants) 含碘消毒剂(碘酊、碘伏) 醇类消毒剂(乙醇、异丙醇) 3.低效消毒剂 (low-level disinfectants) 季铵盐类 (苯扎溴铵) 氯已定 高锰酸钾,26,固体二氧化氯消毒剂,27,消毒灭菌的运用,1.高危器械物品 用时需进入无菌组织的物品。所有这些物品都应该灭菌。如针头、注射器、手术器械、注射液体、敷料、静脉导管和尿道插管等。 2.中危器械物品 用时不进入无菌组织,但接触黏膜的器械。采用消毒即可。如呼吸机、麻醉机、胃镜、支气管镜、阴道窥器、体温计和口腔器械等等。,(一)医疗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28,3.低危器械物品 只接触未损伤皮肤,但不进入无菌组织和不接触黏膜的物品。一般用后清洗、消毒即可。如治疗盘、治疗车、食品器皿、便盆等。 4.快速周转的医疗器械 医疗工作中需要快速周转的关键和半关键器材。如纤维内窥镜、牙钻、牙科手术器械等。,29,(二)室内空气消毒灭菌 1.物理消毒法 紫外线照射(1.5W/m3,1h)最常用;滤过除菌:空气通过孔径小于0.2m的高效过滤装置以除去细菌和带菌尘埃。 2化学消毒法 包括化学消毒剂喷雾和熏蒸过氧乙酸喷雾、熏蒸;过氧化氢喷雾;二氧化氯溶液喷洒;中草药点燃烟熏。 (三)手和皮肤的消毒 人体手上的细菌可分为暂住菌和常住菌两大类。用肥皂和流动水经常并正确洗手 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应用消毒剂消毒。常用的有75%酒精、0.2%过氧乙酸、0.4 %0.5 %氯已定溶液等。,30,(四)黏膜的消毒 口腔黏膜3%过氧化氢、尿道、阴道、膀胱0.1%0.5%氯已定。 (五)病人排泄物与分泌物的消毒灭菌 50gL次氯酸钠、漂白粉等。 (六)病人污染物品的消毒 日常生活用具:煮沸、 0.5%过氧乙酸浸泡。 家具: 0.2 %0.5 %过氧乙酸。 (七)饮水的消毒 自来水:氯气、漂白粉。 (八)环境的消毒,31,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一、微生物的种类 二、微生物的物理状态 三、微生物的数量 四、消毒剂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 五、温度 六、酸碱度 七、有机物,32,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生物安全(biosafety)是生物技术安全(safety of biotechnology)的简称。 狭义地指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及转基因生物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广义地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33,病原微生物所致的安全问题,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隐患、生物武器、生物恐怖、重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等,也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现实的生物安全问题。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核心是防扩散和防感染。 关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我国法令包括对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管理,对实验室的分级管理,实验室感染的控制以及监督和法律责任等。,34,一、病原微生物的分类,根据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35,一、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第三类是指能够引起人或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类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或动物疾病的微生物。如小鼠白血病病毒等。 第一类、第二类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36,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级,37,一、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三级、四级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应当有名以上的工作人员共同进行。在同一个实验室的同一个独立安全区域内,只能同时从事一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实验活动。应有健全安全保卫制度 。,38,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掌握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应有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应建立健康档案;进行预防接种。 实验室应有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定期对实验室设施设备、材料等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应对废水、废气以及其他废物进行合理处置,防止环境污染。,39,生物安全,40,三、实验室感染的控制以及监督和法律责任,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包括定期检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保存与使用、安全操作、实验室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以及其他废物处置等实施情况。 实验室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时,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封闭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实验室或可能造成病原微生物扩散的场所;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相关人员进行医学检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进行现场消毒;对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动物采取隔离、扑杀等措施。,41,监督的主要内容是监督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执行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标准和要求的记录、档案及报告的情况。 法律责任的核心是承担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法律责任。,42,思考题,常用的消毒剂有哪些种类? 简述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湿热灭菌有哪些方法? 各有何用途? 筒述紫外线杀菌的作用机制和注意事项。 在温度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湿热灭菌法的效果比干热法好? 当从事病原生物学安全实验室工作时,应考虑哪些与生物安全相关的问题?,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