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义教版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三模考试试卷C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04639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义教版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三模考试试卷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义教版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三模考试试卷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义教版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三模考试试卷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义教版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三模考试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16题;共32分)1. (2分)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滴水成冰;死灰复燃;花香四溢;百炼成钢;沙里淘金;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B . C . D . 2. (2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 人体的需的热量主要来自糖类B . 新能源包括核能、风能和太阳能等C . 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包括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如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还包括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如棉花、羊毛。天然橡胶等。D . 钙是人体所需要的一种微量元素,缺钙会导致贫血病3. (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 加热液体B . 检查装置气密性C . 读出液体体积D . 加块状固体4. (2分)下面是小华同学化学笔记中的记录,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 在一定温度下,向溶液中加入溶质一定会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B . 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C . 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D . 化学反应不一定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5. (2分)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用亚硝酸钠腌制肉、蛋以延长保质期B . 自行车链条采用涂油的方式防锈C . 用加热的方法给聚氯乙烯食品袋封口D . 油锅起火,立即用大量的水浇灭6. (2分)“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前题是必须根据化学物质的特性合理使用下列关于化学物质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施用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可促进植物的生长、增强抗倒伏能力B . 农药施用后一定不会通过农作物、农产品等发生转移C . 随意丢弃聚乙烯制品(如食品包装袋)不会产生“白色污染”D . 由于钢铁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而损耗,故废旧钢铁制品不需回收利用7. (2分)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铷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m37,n1B . 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68gC . 铷是金属元素D . 铷原子的质量主要由构成其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8. (2分)对下列事实或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事实或现象解释A八月桂花,十里飘香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B水银温度计里的水银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C25m3石油气可加压装入0.024m3的钢瓶中分子间是有间隔的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A . AB . BC . CD . D9. (2分)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分子间空隙变大B .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C .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D . 如果将水样蒸干后有固体析出,这种水样中一定含有杂质10. (2分)下列有关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的部分操作,错误的是 A . 取一定量的粗盐B . 溶解C . 过滤D . 蒸发11. (2分)合理饮食,健康生活,下列食物富含油脂的是( ) A . 豆腐B . 肥肉C . 米饭D . 西红柿12. (2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 氢氧化钠固体放置于空气中: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B . 高锰酸钾放入汽油中:很快溶解形成紫色溶液C .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D . 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烧碱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13. (2分)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B . 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C . 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 . 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2214. (2分)2019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来自美国的科学家约翰古迪纳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和日本科学家吉野彰,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作出的贡献。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安全可靠等优点。已知锂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3。下列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锂原子的中子数为 3B . 锂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C . 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D . 锂离子符号为 Li-15. (2分)如图是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温度为t时,将等质量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加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只得到一种饱和溶液,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 )A . 甲B . 乙C . 丙D . 丁16. (2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点燃棉纱线,产生烧焦羽毛气味B . 将浓硝酸滴入鸡蛋清溶液,微热,生成黄色沉淀C . 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D . 把铜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紫红色固体表面产生银白色固体,溶液变成蓝色二、 填空题 (共3题;共10分)17. (4分)将NO2 、NO、NH3 、HNO3 、NaNO2五种物质的序号请按照氮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_。 18. (2分)有下列8种物质: A红磷 B冰水混合物 C水银 D粗盐 E.洁净的空气 F.氧化镁 G.氢氧化钠 H.液氧请回答下列问题(用编号填写):(1)属于纯净物的是_; (2)属于单质的是_; (3)属于化合物的是_; (4)属于氧化物的是_。 19. (4分)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1)t3时,将60gB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g。 (2)图中P点所表示的B物质的溶液为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欲将t1时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任写一种)。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忽略水的蒸发),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 三、 简答题 (共1题;共3分)20. (3分)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用相应的序号填空: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_; (3)电解水_; (4)以上各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_。 四、 流程题 (共1题;共7分)21. (7分)化学与生活联系密切,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市场上调味品种类丰富,有碘盐、钙盐、加铁酱油等,其中含有的碘、钙、铁三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_。 (2)农村一些家庭用“沼气”做燃料,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可用_来区别硬水和软水。 (4)吸烟有害健康,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_。 (5)农业生产中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熟石灰,其化学式为_。 五、 实验题 (共1题;共4分)22. (4分)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含有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以及泥沙等杂质。为了有效将粗盐提纯,实验的各步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1)在完成操作1之前,必须加入的x物质是_。 (2)操作和操作的名称是_;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_;该操作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_(选填字母序号)。 (3)在蒸发操作中容易造成食盐回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可采取 _等措施(选填字母序号)。 A玻璃棒不断搅拌 B来回移动酒精灯加热 C来回移动蒸发皿加热(4)在实验过程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其实验目的是_。(5)判断加入的盐酸“适量”的方法是_。 (6)实验所得精盐的质量大于粗盐中NaCl的质量,原因是_六、 综合题 (共1题;共5分)23. (5分)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入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1)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胶头滴管的用途是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这说明了_。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_。 (4)某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_具有挥发性。 七、 计算题 (共1题;共2分)24. (2分)已知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计算: (1)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 (2)葡萄糖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质量比为_; (3)_g葡萄糖中含有氧元素16g。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6题;共32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二、 填空题 (共3题;共10分)17-1、18-1、18-2、18-3、18-4、19-1、19-2、19-3、三、 简答题 (共1题;共3分)20-1、20-2、20-3、20-4、四、 流程题 (共1题;共7分)21-1、21-2、21-3、21-4、21-5、五、 实验题 (共1题;共4分)22-1、22-2、22-3、22-4、22-5、22-6、六、 综合题 (共1题;共5分)23-1、23-2、23-3、23-4、七、 计算题 (共1题;共2分)24-1、24-2、2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