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8600134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以融水苗族自治县北部山区五所初级中学为例摘要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数学课堂教学在内容,理念和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日前,我们对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在新理念的支撑下引发了一些思考,旨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能更快地适应对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关键词 :课堂教学现状 调查 思考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这次新课改在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都有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学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面对新内容,新理念,新方式,教师能否适应?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这些问题要求我们要深入调查研究,总结新课改的得失,以便更好地推进民族地区的教育改革健康向前发展。2008年9月起,我对融水县边远的红水乡,拱洞乡,大年乡,白云乡,良寨乡等5所初中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作了调查研究和分析思考,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教师能更快的应对新一轮课程的教学。1.本次调查的目的和基本情况1.1 调查目的:了解在新课程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初中生数学课堂学习态度,为有针对性地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和打好基础;1.2 调查时间:2008年9月1日至2009年1月20日;1.3 调查对象:融水苗族自治县边远的红水乡,拱洞乡,大年乡,白云乡,良寨乡等5所初中学校的数学教师和全体学生;1.4 调查方式:发放问卷、深入课堂听课、召开座谈会、个别交流谈话、查阅档案资料等。2 课堂教学现状的主要表现2.1 学校乘新课改的东风,积极投入,大胆尝试,课堂教学大有改观,教学效果有所提高。2.1.1教育设施不断完善,教学资源逐年更新,教科技术逐步普及。各级政府在“普九”验收合格后,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增强重教意识,社会支教扶困力度大,“普九”成果得到了巩固,这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与时俱进提供了保障。这5所学校均建有多媒体教室,开通数学教学资源共享网络,配备有投影仪和教材配套的教具,彻底改变了过去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一本教材的“四个一”的模式。2.1.2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基本完成硬性指标,全部开足课程课时。无论是毕业班还是非毕业班,不管是课程表安排还是实际课堂教学,5所学校都开齐科目,开足课时,数学课没有出现多开或少设的现象,学校都严格执行了课程计划;2.1.3认真上课,勤于工作,讲求奉献。少数民族地区普遍贫困落后,师资缺乏,环境恶劣,教师的教学任务较为艰巨,数学教师往往兼有多个科目的课程。此外,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许多上了初中的学生并没有具备相应的知识基础,每每在初中阶段,数学教师都要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补缺补差,长此以往,教师基本处于“ 白天上课,傍晚辅导,深夜备课”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然而,为了党的教育事业,广大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都是这样一天天忙忙碌碌,有条不紊地和学生打成一片而乐此不倦、无怨无悔,尤其在课堂教学中,虽然疲劳,但他们依然在这教学主战场上倾情投入,认真上课。调查显示,5所中学95%的数学老师上课有详案,课堂练习量足够,且及时讲评,课堂教学严谨。2.1.4 新的教学方式开始走进数学课堂,教师逐步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努力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教师尝试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学生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从调查问卷和听评课的活动中反映,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渐渐注重数学人文,尊重学生个性,营造和谐课堂,课堂教学氛围和教学质量有所改善。2.2 数学课堂教学在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绩,但是由于对新的教学理念理解没有透切,加上山区教学资源不够丰富,课堂教学迎来新挑战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2.2.1教师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时效性低,增加工作量成为了数学教师们提高教学成绩的主要手段。社会的进步,需要“整钢性”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那种“汗水+时间”、“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做法必须改革,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此次调查所看40余节数学课,89的教师的教学还是围绕“三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耳听老师口,眼看老师手,思维跟着老师走”状态,教学活动从开始到结束都紧扣教材,照本宣科(有时还没宣完,如课本中编拟的思考题,相当部分教师根本就不与学生来研究),课堂呈现的学习材料学生感到陌生;整个课堂由旧知铺垫到新知巩固,彻头彻尾为了传授知识不走“弯路”,没有迂回余地,学生的学习是在神经绷得很紧的环境中进行的。观念滞后,教法陈旧致使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不到应有的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能够调动起来,基本靠老师“牵”着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利用休息时间编写练习,课堂强化训练,重复讲评,“疲劳奋战”。2.2.2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少,思维没有得到经常性的激活,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很少从学习中享受到快乐,“学困生”所占比例大,觉得数学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在对200名学生的抽样调查中,有76%的学生认为“我不大喜欢数学课”,86%的学生“没有主动回答问题”,81%的学生“很少拓展思维”。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数学知识的难度和深度也不断加大,学生知识结构出现衔接不上的现象十分严重,50%以上的学生上初三后就对数学产生厌学情绪,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常常由于学生的消极对待而难以维持。2.2.3传统教学方式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式没有融合,课堂教学改革轰轰烈烈地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开始,却又悄然无声地以“传统接受性学习”结束,至今,没有探索出一条有“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可行性课堂教学方式。调查中,5所学校都以“立足新课标,尝试新教法”为指导思想,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每个学期每名教师均安排有教改课公开课,并通过听,评课进行研究探讨。然而,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教改课”一般上成“活动课”,教学缺乏严谨性,没有能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能力,而是孤立,生硬地强加一些讨论,查阅资料的环节进入课堂,。因此,这些“教改课”只完成课时,无法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效果。于是,每个学期期中过后,老师们为了能把学生成绩提高,又纷纷回归到了传统的“灌注式”教学,加大练习量,强调学习结果,忽视教学过程。如此循环,课堂教学改革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况。3 几点思考3.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如何更新?转变观念,摆正“教”、“学”位置。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为使课堂教学符合时代要求,体现教育新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自主地“学”起来,教师必须从原来充当知识“搬运工”、“传声筒”的角色解脱出来,转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尽可能地从讲台到学生中间,全程参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学生应从原来的学习方式单一(记忆、模访和训练)、被动、知识“接收器”中解脱出来,转向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小组学习、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的学习方式。师生间的角色定位发生了改变,师生关系将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播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3. 2 教师负担过重, 如何减负?由调查知, 教师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在于“考试压力大和教学难度大”, 占71%。因此, 必须建立有效的机制,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减轻教师的压力。应尽快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 改变以中考成绩为衡量教师唯一标准的状况。应建立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保证教师有充足的专业成长时间和学习机会。要充分调动学校和教师参与新课程实验的积极性, 鼓励、支持并帮助、指导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改。校本研究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师专业成长途径, 要注重发挥它的作用、完善它的机制。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将有利于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与交流的学校文化, 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 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3. 3 学生学习感到困难, 如何解难?由调查统计知道, 学生学习感到困难的原因有: A 教材难20%;B 学习内容多22%;C 学习数学的习惯没养成33 %;D 学习方法不当25%, 这些原因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呢?通过个别访谈和课堂听课, 笔者发现教学中存在着最突出的两个问题:一是围绕着考试的“题型教学”没有得到改变; 二是高容量、高强度的课堂练习压得学生“透不过气来”。“题型教学”是一种“短见”的教学, 它也许暂时能起到应付考试的作用, 但从长期来说,它的效率并不高, 很多学生在考试之后就忘记了“题型”,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没有理解“题型”背后蕴含的概念和思想, 而这恰恰是数学学习最重要的。在分析题目的过程中, 需要通过题目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和思想, 而不能仅仅作为技能来看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对数学本质的认识, 他的发展才有后劲。例如, 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在数学中是很重要的。但在听课中, 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讲代数、函数、几何等内容中很少画图, 而将精力主要放在推导和证明中, 这就使很多学生失去了发展空间想象能力的很多机会, 也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同时, 虽然在数学的学习中, 做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做一定数量的题目是必要的,但不是“多多益善”, 对题目要选择, 对学生要指导。除了做习题, 数学学习还应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如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能力, 数学阅读能力,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等等。把数学学习仅仅限制在解题范围内是不够的, 也不是最有效的。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发现的另一个问题是课堂容量过大。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有的教师在对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中, 常常希望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都介绍给学生, 通过高强度的练习使学生“熟悉”这些情况。实际上, 这种教学方法更多的是造成“夹生饭”。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内容, 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不同内容的特点做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不是讲得越全越好。讲得过多过全, 容易使学生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内容相混淆。忽视了对本质的理解。这样, 教学的实际效果反而不好。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如何理解数学的概念、如何掌握数学的技能。除了讲授这一重要的教学手段外,教师还应当采取其他多种教学手段, 例如通过问题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思维, 学生之间就某些问题的深入讨论, 学完一段知识后的自已总结和概括等等。3. 4 面对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碰撞”, 如何整合?提倡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的显著特色。时下的一些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等几乎都是采用探究性学习。对于接受性学习大家有些谈之色变, 唯恐避之不及. 而由调查知, 平时的教学中63%的教师认为探究式教学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太浪费时间, 以致于很少或没有实施过探究式教学。那么, 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到底哪一个的教学效果更好?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有以下一些认识: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各有所长, 各有自身的基本特征。接受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方式; 以掌握系统知识为基本任务; 信息传输呈直接性; 学生认知活动具有可指导性、可控性。由此可知, 接受性学习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方面我国的教育成就是举世公认的, 美国中等教育专家也认为应该借鉴中国模式。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以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为主要方式; 以增进学生的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 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教学呈非指导性; 关注探究性认知过程 1 。由此可知, 这些特征的支持系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而兴趣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主动积极性, 因此, 兴趣是探究性学习中的重要内动力。教学时, 为了使学生探究的主动积极性持续而长久, 教师可利用情境创设, 恰时恰点构建探究任务,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学生愿意学习, 主动学习, 学会学习时, 才可能成为探究式学习。探究性学习不排除接受性学习, 且探究性学习也离不开接受式学习。两者看似矛盾, 实际却是相辅相成, 探究过程是在已有知识体系的支撑下: 提出问题假设、猜想分析、论证的学习过程。两者是互补关系, 相得益彰 2 。总之, 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是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两种教学方式。实际教学中,最好的办法是根据学生的“数学现实”和教学内容, 灵活选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或接受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或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相互交叉的教学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