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建筑师学习方法五点.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594282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未来建筑师学习方法五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未来建筑师学习方法五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未来建筑师学习方法五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未来建筑师学习方法五点 2009-02-25 11:40 | (分类:默认分类) 未来建筑师学习方法五点写给建筑系的后来者在同济建筑城规学院学习已经超过了10个年头,期间可谓是酸甜苦辣尝尽,乐在其中自知。学成留校,一直有一件想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这几年学习的经验总结下,希望能够对后来者有所帮助。结合这些年自己学习的经历,将感触最深的内容概括为五点。l 比较(判断的基础)比较是一种朴素的判断方法。记得在大一的美术课上,刘克敏老师曾经启发我们:“学色彩和素描并不需要依赖高深的理论和技法,只需用我们的眼睛通过比较来判断。”的确,比较是我们心中最朴素的一杆称。1 老师们的建议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各式各样的老师,而这些老师都各有所长。每位老师对同一个问题一定会有不同的看法,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可能非常受用,有的可能难以理解,更有的可能产生误解。因此,我们一定要多问,一个问题有了不同的答案,就给我们比较提供了可能,也更容易得到适合个体的建议。2 各方面的言论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各种言论从网络、书籍、报刊、杂志等等领域包围着我们。在这个百花齐放的时代,许多言论是相互对立的。这个时候,通过比较可以帮助我们形成一种认同感,以吸收适于自己的东西。3 同学间的交流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同学之间水平的差异不大,通过比较,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差距在哪里,从而学到东西。同学之间的争论也是很能相互启发的。时常关心下身边的同学最近都在干什么,其实比自己一个人闷头苦学要有意思的多。总有同学抱怨,老师对自己关心的太少,其实我们身边有就有好多好多老师:高年级的师兄师姐,低年级的师弟师妹,相关专业的学友们能够启发你的人,也许就在学院的某个地方等着你呢。4 自我比较成绩对于每个同学来说都是不能回避的问题,但是,过于在意成绩,反而会错失很多美好的东西。成绩只是学习成果的一种表现(在某种层面上,是老师的一种主观判断),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时常自我比较,看看自己通过学习是否取得了进步。l 协调(身心的统一)作为建筑系的学生,能够做到身心一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所谓可以指哪打哪,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功夫,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以下几项训练,对于一个建筑师驾驭设计是十分有帮助的。1 速写练习在低年级的时候,练习速写是每个同学都会经历的课外作业。但是,画速写意义何在,可能很少有人会明确的告诉你,答案往往会简单归结为一种基本功训练。于是乎,画的美不美就成为了唯一的评判标准。而事实上,速写对于一个建筑师而言,其首要意义并不在于美不美。这种意义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帮助你快捷的描绘心中的图画;另一方面,是一种高效的思维互动方式(用草图捕捉我们思维中的片断,反过来指导思维的方向)。因此,速写练习,对于我们而言,其要点是对手、眼、脑的协调训练,以便于我们建筑师顺畅思维。2 外语练习不能否认,忙碌的专业作业,会极大的影响到其他课程的学习,其中,影响最大的应该就是外语了(同样需要大量的时间)。很多同学自从顺利通过了四六级,对外语的学习就鲜有关注了。这对我们全方位的专业学习是及其不利的,大量最先进的知识,往往都是以外语的形态存在的。如果放弃了外语,等于就是把自己屏蔽在了一个很局限的空间里面。因此,外语的训练我们决不能忽略,它们是协调我们知识和信息取向的工具。当然,它们也是我们和广阔世界交流的基础。3 表达练习好的设计,更需要好的表达。对于建筑系的学生而言,图面表达和口头表达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达到的,是思维和结果的一致。我们这个行业归根结底是一个服务业,虽然也属于艺术范畴,但是和绘画,音乐等等学科而言,要实现一个设计,是离不开为你设计买单的甲方的。能够多大限度的让人理解你的意图,接受你的设计,表达能力是决定性的。要知道,赖特可是光靠一张草图和一张嘴就能够把甲方说服的。抓住尽可能多的机会来练习表达能力吧,能够靠图纸顺畅的表达自己的意图,以及能够通过朴实的语言来俘获别人的心,才是建筑师魅力的体现。l 感受(记忆的积累)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仓库,存储着大量的信息。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很顺畅的调出我们所急需的信息,并且准确有效,是高效工作的保证。在所有的记忆中,经过自己感受的,无疑是最为深刻的。作为建筑系的学生,我们应该习惯用亲身体验的方式来进行积累,这也是最为诚实和可靠的方法。1 体验生活艺术源于生活,建筑则不仅源于生活,而且要融入生活。要设计承载生活的容器,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去用心体验生活。我们要学会细心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是因为,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我们设计的切入点。2 实地游历大量的阅读,有时候还不及现场一小会儿的亲身体会来得印象深刻。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早年用打拳击攒的钱开始了他的欧洲建筑之旅,其中罗马万神庙给他留下很深的影响。他许久仰望着透过穹顶圆洞洒落的耀眼光线,感受着强有力的空间感觉,最终形成了他的建筑空间原点。通过实地游历,用我们的身体来体验空间和场所带给我们的全方位感受,才是最为真实和宝贵的记忆。3 素材收集做设计难免有才思枯竭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去资料室翻阅大量书籍和杂志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想起了我的导师戴复东院士曾经多次说过一个故事:他幼年随他父亲在云南一带生活时,注意到当地的孩子都习惯成天背一个小背篓,路上看见什么有用的食材,就捡起来放在背篓里面,到了晚上回家的时候,居然也可以做出一顿丰富的晚餐了。如果我们平时习惯于多看,多听,多想,并将感兴趣的素材收集起来的话,积累的越多,设计胶着的情况也会随之越少。另外,很幸运的是,我们学院经常会举行一些国际会议和讲座,有感兴趣的内容就加入进去吧,短短的时间里面可是浓缩了别人长时间的思考的。4 定期回顾“悟”是我们专业的人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当然,光靠“悟”,成天空想显然是不行的,在“悟”的背后一定伴随了大量的实际行动,积少成多才是悟的先决条件。忙碌了一圈,完成了一个阶段的工作,闲暇之余花点时间回过头去看看整个过程,感受下思维的变化,了解下身边的同学是如何经过这个阶段的,同样可以使得我们学到很多东西。l 融合(综合的素质)在我们学院的钟庭里面有四个大字“兼收并蓄”,作为院训,这四个字实实在在的体现了学院老一辈教师的良苦用心。建筑师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职业,需要处理来自各个方面的矛盾,能够将各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可或缺。1 兴趣爱好时间是挤出来的,再忙,再累,只要是自己有兴趣,也会抽空去关心一下。对于一名建筑学的学生而言,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尤其是文艺方面的(如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电影、摄影等等),对于学习和理解我们的专业,绝对是有利无害的。这种不同于专业学习的无目的性积累,具有极大的宽容度。多领域的探索,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我们的知识在更广阔的范围里融会贯通提供了可能,并最终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2 其他相关专业作为这个行业的牵头专业,我们将来的工作不仅要在设计的过程中与结构、水、暖通空调、电等专业的工程师合作,与声学、光学等方面的专家配合,更需要和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人员打交道,其复杂程度可想而知。面对如此多的头绪,虽然我们不需要行行精通,但是也应该对他们有大致了解,这样才能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建筑设计是综合各方面矛盾得出的最优解答,我们只有通过对各专业的融会贯通,来得到更好的答案。l 坚持(精神的品质)建筑师绝对不是一个轻松的职业,光靠拍脑袋是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建筑师的。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不断积累和思考,是我们每个人都必然经历的。可以说,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建筑师,必须要有花苦功的觉悟。1 对素质训练的坚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大家一定都明白。同样,我们的专业素质提高,也绝对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看出结果的。建筑大师成名一般都是在步入中年之后,这点可以侧面说明,我们的专业是一个需要积累和经验的专业。记得一个老师曾经在专业课上对我说过:“为什么基础差不多的同学,在本科五年毕业的时候,之间会有巨大的差异呢?抛开天赋的因素不谈,光看专业课的训练,一个特别认真的同学,每个设计反复推敲,思考了许多可能性,做一个作业相当于3个设计的思考量,这样我们计算下,一个学期两个设计,每个学期他比普通同学多做4个设计,5年下来就是40个设计,产生差距的原因就不言自明了。”长期坚持训练和积累,适时的感悟,量变才能成为质变。2 对自我认同的坚持在积累到一定的阶段后,我们会慢慢形成自己的一套理念和评判标准。对于我们个人而言,这种自我认同感的形成是难能可贵的。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批评,甚至有些批评对我们的情绪具有极大的打击性。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运用我们的基础工具来对这种批评进行分析判断,究竟这种批评是经过全面考虑而中肯的,是从单方面否定而片面的,还是由于误解而有偏差的。对于后两种批评,我们是完全可以在大方向上依旧坚持自己想法的。有时候,注意下身边的国际设计竞赛信息,和相互有认同感的同学组队参加,也是检验自己所学的很好途径,说不定结果会让你们从此信心大增呢。3 对最初理想的坚持我们大部分同学,从一开始学这个专业的时候,都会有理想“一定要做好的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现实的打磨下,在精神的懈怠下,在物质的诱惑下,在利益的驱使下,这个最初的理想,会慢慢的离我们远去。这可以说是建筑师的悲哀和现实的无奈。因此,在清醒的时候,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去坚持,最初理想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精神品质,坚持的越久,我们离真正的成功也就越近了! 作为一名大三建筑学的学生,我的建筑设计生涯也许只在起步阶段,就像一个婴孩,刚刚学学会走路,摇摇晃晃,但对这个世界却充满好奇与期望我爱建筑,愿以建筑为终生奋斗的目标,这篇文章全当对我在建筑学方面学习的指导和鞭策,愿与所有爱建筑的人一起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