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七章第3节 电阻的测量 同步练习.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92281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七章第3节 电阻的测量 同步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七章第3节 电阻的测量 同步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七章第3节 电阻的测量 同步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七章第3节 电阻的测量 同步练习一、 单选题 (共17题;共34分)1. (2分)两个电阻R1、R2(R1R2)组成的如图所示的四种电路,其中电路总电阻最大的是( ) A . B . C . D . 2. (2分)在如图所示的四幅电路图中,哪一幅是为了伏安法测电阻而正确设计的( ) A . B . C . D . 3. (2分)在做测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减小时,小灯泡的电阻也可能随之减小,这是因为( )A . 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式R=U/I可知:电流一定时,电阻与电压成正比B . 当电压减小时,小灯泡的亮度变暗,温度变低,所以电阻变小C .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关D . 以上都不对4. (2分)某同学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实验中,下列注意事项中没有必要的是( )A . 连接电路时,先断开开关B . 应从电源的正极开始连线,开关应靠近电源的正极C . 在无法估计被测电阻大小时,电流表、电压表应先选用较大的量程D . 将变阻器连入电路时,滑片应放在变阻器阻值最大位置上5. (2分)某同学指出:在用伏安法测量电阻值的实验中,必须注意下列几点,你认为其中不必要的一条是( )A . 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位于阻值最大处B . 电路连接时,应该先将开关断开C . 开关应该接在靠近电源电流流出的一端D . 电压表应与待测电阻并联6. (2分)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A . 改变电路中的电流B . 改变被测电阻的阻值C . 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D . 保护电路7. (2分)小明同学练习用伏安法测电阻,他所测电阻的阻值约为2电压表的量程为3V,电流表的量程为3A测量结束后,他得到的结论是待测电阻的阻值为10,则他在测量中所出现的错误可能是( )A .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接反了B . 他没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致使误差过大C . 电压表按15V量程读数,电流表按3A量程读数D . 电压表按15V量程读数,电流表按0.6A量程读数8. (2分)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小雪和晓彤分别选用定值电阻和小灯泡为测量对象,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分别画出了UI的图象,如图甲、乙所示对于图象的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 由甲图可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1B . 由甲图可知,电阻不随其两端的电压和导体中的电流而改变C . 由乙图及实验现象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灯丝温度的增加而增大D . 为了减小误差,应该用多次测量的方法,计算小灯泡的电阻9. (2分)下面四组电阻分别并联以后总电阻最小的是( )A . R1=10 R2=100B . R1=4 R2=40C . R1=20 R2=30D . R1=12 R2=6010. (2分)在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灯泡L1和L2完全相同,当S、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读数是0.54安,下面的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 两个灯泡中的电流相同,都等于0.27安B . 无论断开S1或S2 , 电流表的读数都是0.54安C . 无论断开S1或S2 , 电流表的读数都是0.27安D . 电流表的读数是干路电流,大小等于L1、L2电流之和11. (2分)一电阻R1=6,与电阻R2串联后的总电阻18则R1和R2并联后的总电阻为( ) A . 12B . 8C . 4D . 212. (2分)串联后总电阻为10欧的两个电阻,并联后总电阻最大可达到( )A . 2.4欧B . 2.5欧C . 5欧D . 1.25欧13. (2分)如图是“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电路,有关该实验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最右端B . 实验过程中两电表都有可能需要接较小的量程C . 所测小灯泡的电阻不会随电压表示数的不同而不同D . 在如图位置闭合开关后,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小灯泡变亮14. (2分)用伏安法测甲、乙两个导体的电阻时,分别测出了通过导体的电流I和电压U,然后作出了IU的图像如图,由此可以判断( )A . R甲= R乙B . R甲 R乙C . R甲R乙D . 无法判断R甲与 R乙的大小15. (2分)物理学习小组完成“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后,讨论该电路(如图)还能完成哪些实验,在如下列出的四个实验中,你认为能完成的是( )A .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B . 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C . 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D . 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16. (2分)实验是探究物质变化的重要方法,下列“加热硫酸铜晶体”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取样B . 加料C . 加热D . 熄灭17. (2分)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擦干;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没有及时上下移动试管;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题中与之相关的是( )A . B . C . D . 二、 多选题 (共2题;共6分)18. (3分)如图所示是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电阻、功率的实验电路图。小灯泡正常工作时,两电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在连接电路时,应将开关断开,并将滑动变阻器阻值调至最大值B .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0.72W,此时的电阻为8C . 如果将滑片P向a端滑动,则电压表的示数将变大D . 如果将滑片P向b端滑动,则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将大于额定功率19. (3分)将热水与冷水混合成温水,并测混合后的水温,下列哪个操作较合理( )A . 先将热水与冷水混合均匀后,将温度计用细线吊起,并将玻璃泡插入水中,测出温度B . 先将用细线吊着的温度计玻璃泡插入热水中,再将冷水倒入,均匀混合后,测出温度C . 先将用细线吊着的温度计玻璃泡插入冷水中,再将热水倒入,均匀混合后,测出温度D . 以上三种操作均合理三、 填空题 (共7题;共22分)20. (4分)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_,其方法是用_测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用_测出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再计算待测电阻的阻值21. (4分)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与小灯泡_联,闭合开关前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阻值_处,在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一是保护_:二是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小灯泡两端的_。 22. (4分)用_和_测电阻的方法叫_法,其原理是_需要用_测出电阻两端的_,用_测出通过导体的_利用公式_,求出导体的电阻23. (2分)如图,R1=15、R2=10当R1增大到20时,电压表示数将_,若将R1除去,电压表示数将_,电流表示数_(填增大、不变、减小)24. (2分)晓明同学在修理电风扇时,需要用一个75的电阻,现在手边有阻值为300、100、60、40、35及15的电阻各一个,他可以选择其中_、_两个电阻_联来获得还可以选择其中_、_两个电阻_联,或选择其中_、_两个电阻_联 25. (4分)下列取用试剂的操作图示错误的是( ) A . 用药匙取用粉末 B . 读取液体体积 C . 倾倒液体 D . 取用块状固体 26. (2分)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A . 称取一定量食盐 B . 测量液体温度 C . 往试管内加粉末药品 D . 盖上盖玻片 四、 解答题 (共1题;共5分)27. (5分)(2015曲靖)实验小组要得到RX的值,但是手边只有两个开关,一个未知电压的电源、一个阻值为10欧的定值电阻R0和一只电流表及导线若干,他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电路(1)根据电路图进行连接时,开关S1应处于 状态(2)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2A(3)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指针超过了0.6A的量程,改接大量程后,电流表指针恰与第(2)步骤读数时指针所指的位置相同,则此时电流表示数为 A(4)若电源电压不变,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出RX= (5)张国提出将电路中R0换成一个010的变阻器,电路设计为如图2所示的情况时,也可以测出RX的值,此时若S1、S2都闭合,变阻器滑片置于b端时,会发生 的结果五、 综合题 (共4题;共24分)28. (1分)在伏安法测电阻Rx的实验中。 (1)实验时,如图甲所示,若只有RX断路,开关闭合后,电路中可能出现的一种现象是电流表示数为_A或电压表示数接近_V (2)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电压表不能使用,小明将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值作为定值电阻Ro使用(R0阻值已知),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测量RX阻值。测量时,只闭合S1 , 电流表示数为l1;只闭合S2电流表示数为l2 , 则S1闭合时,电阻RX两端的电压UX=_,电阻RX=_.(均选用l1、l2和R0表示) (3)因图乙不能测量多组数据,于是小明向老师借了一只定值电阻R1(R1值己知),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电路,重复(3)中的测量步骤和计算方法,并多次测量求出了电阻Rx的阻值。小明得出的RX阻值是_(选填“正确”、“错误”)的,理由是_。 29. (5分)在“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3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甲中的电压表连入电路 (2)在一次实验中,为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应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_V,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_ (3)若使小灯泡两端电压逐次降低,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_端移动下表是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后得到的另外两组数据,发现每次测得的电阻值都不相同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 实验次数小灯泡两端电压U/V通过小灯泡的电流I/A灯丝的电阻R/1220.25831.50.27.530. (11分)(2015随州)电源电压为3V,为了探究小灯泡在(0V3V)不同电压下的电阻情况,某同学设计如图甲电路,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A端向B端滑动过程中,可探究小灯泡的灯丝电阻在不同电压条件下的阻值情况(1)按甲图设计思想在图乙中完成实物连线(要求只用两根导线);(2)实验中得到(U1 , I1),(U2 , I2)(Un , In)若干组数据,发现各组数据中U/I比值均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是:_31. (7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可以有以下两种测量方法,分别叫内接法和外接法。如图所示,分别为实验电路的一部分。电流表与电压表都有电阻,它们的电阻叫内阻,电流表的内阻非常小,约为RA=0.05,所以在电学实验中,它的内阻常常忽略不计;电压表的内阻非常大,约为RV=10k,连入电路中通过的电流很小,所以在电学实验中通过它的电流常常忽略不计。但在实际测量中这些忽略不计的物理量却使测量结果产生误差。博涵同学带领创新实验小组,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后,购买了两个定值电阻并向物理老师借来所需器材进行了测量,两个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R1=5,R2=20k,小组同学们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了合作探究,分别测出了两个电阻的阻值。若你也做为博涵创新实验小组的一员,在测量R1=5的阻值时,请你回答:(1)此实验中你们选择的恰当方法是_(选填字母) A . 内接法 B . 外接法(2)用你们选择的方法测得的电阻值比真实值_(选填“偏大”或“偏小”) (3)请根据欧姆定律解释测量结果偏大或偏小的原因。_第 17 页 共 17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7题;共34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二、 多选题 (共2题;共6分)18-1、19-1、三、 填空题 (共7题;共22分)20-1、21-1、22-1、23-1、24-1、25-1、26-1、四、 解答题 (共1题;共5分)27-1、五、 综合题 (共4题;共24分)28-1、28-2、28-3、29-1、29-2、29-3、30-1、30-2、31-1、31-2、3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