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人物形象(公开课用).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591914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3.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人物形象(公开课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人物形象(公开课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人物形象(公开课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考点呈现 二 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浅易 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 4 鉴赏评价D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 也可选择其他时代 其他体裁的作品 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艺术技巧 2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解析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 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012江苏 9 阅读下面这首词 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 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1 词中 恨极在天涯 的 恨 是指什么 2分 2 词中三 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 4分 3 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 2014年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 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 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 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 其二 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 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 日暮归来雨满衣 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3分 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 隐者 的身份 请简要概括 3分 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5分 2016江苏 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 李广传 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 杨民瞻约同居山间 戏用李广事 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 匆匆未识 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 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 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 要短衣匹马 移住南山 看风流慷慨 谈笑过残年 汉开边 功名万里 甚当时 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 斜风细雨 一阵轻寒 10 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 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 5分 11 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学习目标1 了解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的类别2 学会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3 掌握解答诗歌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模式 2012江苏 9 阅读下面这首词 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 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2 词中三 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 4分 2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2分 主人公满腹哀怨 对月怀远 月却不解 临水看花 花自飘零 无人怜惜 2分 人物形象鉴赏题答题模式 1 步骤一 概括 特征 身份 2 步骤二 分析 特征的具体体现 结合诗句 3 步骤三 指出 形象的意义 作者的情感 理想 追求 品性等 古典诗歌之人物形象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自我形象 诗人自己的形象 一般指抒情主人公 长干曲崔颢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他人形象 诗中主人公形象 总结人物形象的各类身份 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闺怨诗 隐士 诗人将军 士兵 思妇游子 思妇 被贬官员闺中女子 宫女 弃妇 分析人物形象特征的方法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试分析人物形象 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 随军出征 武攸宜兵败 情况紧急 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 武不允 稍后 陈子昂又向武进言 不听 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 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 因此登上蓟北楼 即幽州台 黄金台 遗址在今北京市 写下了 登幽州台歌 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前两句俯仰古今 不遇明君 第三句写出空间的辽阔 第四句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突出孤独的诗人形象 表现了怀才不遇的旷古之愁 方法一 知人论世 结合背景 展开联想和想象 把握形象 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 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分析李清照的 点绛唇 中女主人公形象 袜刬 指来不及穿鞋子 仅仅穿着袜子走路 1 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 天真纯洁 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2 第一句是动作描写 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 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 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 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 第四句在 走 与 回首 的矛盾和 却把青梅嗅 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 含羞 好奇 爱恋等 3 表现了词人李清照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 方法二 从人物的神态 行动 语言 心理等角度入手分析 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 情语 正面 高冠谷口招郑鄂 岑参 谷口来相访 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暮雨 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 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 山霭碧氛氲 注 然 通 燃 结合诗中意象 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从 谷口 涧花 暮雨 潭树 春云 檐峰 鹿群 山霭 等意象 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 却环境优美 温馨而富有生机 高雅 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看出 郑鄂是隐居山中 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 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方法三 注意环境 时间 地点 天气 周围景物 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 理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侧面 方法归纳 1 知人论世 关注人物背景 社会背景和创作背景 2 从人物的肖像 神态 行动 语言 心理等角度入手分析 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 3 注意环境 时间 地点 天气 周围景物 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 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活动三 典例引路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回答问题 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 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 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 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 莫移墙下一株梅 4 请结合全诗 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6分 答 1 塑造了安贫乐道 闲适洒脱 情趣高雅的诗人形象 第一步 2 通过对 竹轩 柴门 狭径 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 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安贫乐道 品茗 焚香 倦卧 闲吟 等表现了诗人闲适洒脱的生活态度 雪 梅 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第二步 3 表现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满足和惬意 6分 答出形象特征 给2分 结合诗句分析 给3分 意义 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见解 只要言之成理 也可酌情给分 类题精炼 强化突破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回答问题南邻杜甫锦里先生乌角巾 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 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 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 相送柴门月色新 注释锦里 成都地名 航 小船 2 从全诗看 诗人的邻居锦里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5分 锦里先生是位安贫乐道 热情好客 闲适恬淡的隐者 答任何两点得2分 从 未全贫 可看出他家境并不富裕 但他安贫乐道 很满足于这种朴素的田园生活 从 儿童喜 鸟雀驯 相送柴门 等则可看出他诚恳而又热情 从 翠竹 白沙 等居处环境的清幽 也可看出他的闲适恬淡 2分 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回答问题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 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 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 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 不必取长途 请结合全诗 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5分 大历三年 768 正月 杜甫自夔州出峡 流寓湖北江陵 公安等地 这时他已五十六岁 北归无望 生计日蹙 此诗以首句头两字 江汉 为题 正是漂泊流徒的标志 尽管如此 诗人孤忠仍存 壮心犹在 此诗就集中地表现了一种到老不衰 顽强不息的精神 十分感人 参考答案 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 孤苦无依 年老多病然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 2分 诗人不但用 片云 孤月 写自己孤独漂泊之苦 还用 落日 喻自己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尾联用 老马识途 的典故表明还可为国家效力 也含有对朝廷的怨愤 2分 作者借这一形象抒发了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虽已晚年仍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 知识积累 常见艺术形象 1 豪放洒脱 傲岸不羁的形象 2 心忧天下 忧国忧民的形象 3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的形象 4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的形象 5 矢志报国 慷慨愤世的形象 6 友人送别 思念故乡的形象 7 献身边塞 反对征伐的形象 8 爱恨情长 迷惘惆怅的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