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版2020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卷(3)C卷.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8590922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教育版2020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卷(3)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上海教育版2020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卷(3)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上海教育版2020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卷(3)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教育版2020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卷(3)C卷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 选择题 (共8题;共22分)1. (2分)选词填空这艘货船,( )是逆风行驶,( )帆没有张起来。A . 因为所以B . 即使也C . 无论都2. (2分)下面情境中,小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小林晚上要参加少年宫组织的一项活动,放学后打电话告诉妈妈准备晚饭。A . 你马上给我准备晚饭,我六点半要参加少年宫的活动。B . 妈妈,你必须早一点准备晚饭,我六点半要参加活动,别耽误我的事。C . 妈妈,您能早一点准备晚饭吗?我六点半要参加少年宫的活动。D . 快点儿给我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3. (2分)选择带下划线字词的正确意义。春风又绿江南岸。_A . 长江 B . 江河4. (2分)下列词语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 . 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 任劳任怨 无价之宝B . 神采奕奕 满面春风 垂头丧气 目瞪口呆C . 虎背熊腰 姹紫嫣红 巧舌如簧 应接不暇D . 健步如飞 活蹦乱跳 冲锋陷阵 程门立雪5.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 毡(zhn)帽 驱(q)逐 喧(xun)闹 随心所欲(y)B . 梳妆(zhn) 弹(tn)动 迫(p)害 痴(ch)迷C . 柳(li)絮 绞(jio)尽脑汁 清平乐(l) 花苞(po)6. (8分)给形近字组词。盯 钉 _子 _着谢 射 _意 _箭信 言 _语 _件棵 课 上_ 一_7. (2分)加下划线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 好(ho)客 似(s)乎 蒙(mn)古包 咀嚼(ju)B . 清平乐(l) 亡(wn)赖 剥(bo)皮 系(j)铃铛C . 应(yn)声 暖和(h) 情不自禁(jn) 没(m)腿深8.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_。A . 乐(l)趣 目的(d)地 拨(b)转 不计其数(sh)B . 高歌一曲(q) 喷(pn)出 商贸(mo) 枝干(gn)C . 陷(xin)入 狰(zhng)狞 效率(l) 勾勒(l)二、 填空题 (共6题;共34分)9. (2分)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_一根极细的电线,蝙蝠_能灵巧地避开。10. (3分)看图猜三个成语。_ _ _11. (13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开国大典”是_年十月一日举行的,我国的全称是_,国歌是_,国旗是_。(2)学习了五年级上册的课本,我知道了隶书金文行书小篆楷书甲骨文,这些文字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 B . C . (3)“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这样的歇后语是根据汉字的_特点创作的。(4)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可以说如今她已是“隔着门缝崔喇叭_,(填歇后语)(5)“金沙水泊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途中那两件事?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_(6)与“水滴石穿”这个成语说明的道理一样的诗句是“滴水能把石穿透,_”(7)毛岸英牺牲后,毛泽东接到朝鲜金日成首相的慰问电后,在电文稿上写了“_,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8)一些古诗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情感。比如秋思中“洛阳城里见秋风_”。诗人见秋风,而触发了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12. (8分)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横:A凶暴,不讲理;B不顾情理的:C纵横杂乱;D意外的。飞来横祸_ 蛮横无理_横加阻拦_ 横七竖八_临:A到来;B挨着,靠近;C照着字画模仿。描红临摹_ 临终之时_喜事临门_ 横祸降临_13. (4分)写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赶紧-_ 本领-_ 雪白-_ 仿佛-_14. (4分)背一背,写一写我会背咏柳,我还能默写呢!咏柳_,_,_三、 判断题 (共3题;共45分)15. (10分)学习中遇到了生字,我会查字典。(1)如果只知道读音,但不会写这个字,我就用_查字法;(2)如果很容易确定部首,但不确定这个字的读音我就用_查字法;(3)如果是独体字我就用_查字法。(4)比如:查“拾”字,我们可以先查音序_,再查拼音_;也可以先查部首_,再查_画。“止”字,应用_查字法,共_画。“止”在字典中的注音是_。16. (12分)写出有下面组成部分的字 再组词。父_;女_;艹_。 17. (2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活见鬼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_。见一人立檐下,_。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_,_,号呼有鬼,亦投其家。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1)本文的作者是_朝著名文学家_,写出一部他的代表作品_。 (2)将文中缺失的部分补充在横线上。 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_。见一人立檐下,_。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_,_,号呼有鬼,亦投其家。(3)翻译“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 (4)“夜归者”之所以“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5)本文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 (6)请你再任意写出你所知道的三个寓言故事题目。 四、 句型转换 (共1题;共4分)18. (4分)请用不同的方式来改写下面句子。周瑜惭愧地低下了头。疑问句:_否定句:_反问句:_双重否定句:_五、 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19. (3分)按要求写句子。伐木人用锋利的斧子把一棵棵树砍倒了。(缩句)_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用上划线词写句子)_菜园里种了很多蔬菜,有土豆、丝瓜、西瓜和黄瓜。(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_20. (5分)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残破的_沉沉地_的交通工具弯曲的_匆匆地_六、 修改病句 (共2题;共7分)21. (5分)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丹顶鹤、麋鹿哪个不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22. (2分)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 . 中华好诗词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B . 针对各种交通乱象,滨州警方将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C . 运动不但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还能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团队配合意识。D . 在诗歌中,借松、竹常用来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成为古典文学中传统意象。七、 书写 (共1题;共6分)23. (6分)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_的长春花 _的麦地 _的草莓叶_秘密 _鼓掌 _影片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3分)24.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在我的人生旅途中,虽经百事,但留有印痕的并不多。现在想起来,有一件往事留在记忆里挥之不去。那时,我住在一栋带花园的房子里,养着一条很漂亮的德国纯种狼狗。一天午后,我正在客厅看报纸,忽然听到狼狗拼命地狂吠(fi qun)。我猜想一定有不速之客来了。于是,我打开房门,来到院子里,隔着白色铁门向外看去,先是看到一位穿着破旧衣裳的中年妇女,后又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我下意识地想他们是来讨钱的,于是厌恶地挥挥手。正要转身的时候,那位中年妇女轻轻地问我:“夫人,我是收废品的,有旧报纸卖吗?”我这才想起书房里堆着一地的旧报纸,便喝住狼狗,打开院门,让母子俩(ling li)进来搬报纸。这时我注意到中年妇女的腿有些跛,而她身边的小男孩似乎很体谅她,抢着搬报纸。我顺口问:“这是你儿子吗?”“我们在一起生活,就算是吧!”我明白了:_。望着脸色蜡黄的小男孩,我(故意 特意)多给了10元钱,并摆出一副慈善家的面孔送母子俩出了院门。过了一会儿,我再次听到狗叫的声音。当我又站在白色铁门前面时,看到的是刚刚走了不多时的中年妇女和小男孩。没等他们开口,我便(不耐烦 不高兴)地说:“报纸卖完了,钱也多给了,你们还来干什么?”那妇女没有说话,缓缓地摊开双手举起来,掌心里托着一条金闪闪的项链。我不禁一怔(zhng zhng),细细看去,那不正是我遗失了多时的金项链吗?我忙接过来,托在手上,沉甸甸的,像是捧回了我的爱。要知道,这是我和我先生结婚12周年的纪念品。这时中年妇女轻轻说:“项链是夹在报纸堆里的,小孩发现了,央求我快快送回来。”我点点头,急忙从口袋里掏出100元塞到小孩手中,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我的一半歉意和一半谢意。母子俩谢绝了。夕阳下,我望着她俩渐渐远去的背影,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1)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词语狂吠_(fi qun) 母子俩_(ling li)不禁一怔_(zhng zhng) (故意 特意)_多给(不耐烦 不高兴)_地说(2)给短文选择一个最合适的题目_背影 一根项链 母子俩(3)根据第段的内容,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句子。 (4)第段“不速之客”中的“速”意思是_。文中的“不速之客”指_。 (5)“我”第一次多给了10元钱,是因为:_;“我”第二次又掏出100元给孩子,是因为:_。(6)仔细读读第自然段划线的语句,将“央求”换成“请求”“恳求”可以吗?为什么?请想象一下小孩发现金项链以后与妇女的对话,然后把“央求”的过程写具体,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气和心理。(7)读了这篇短文,你能用简洁的话语来赞赞文中的妇女和小男孩吗?语言可以引用也可以自己组织。 25. (18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家乡的红枣“十一”假期,我回家看父母,重阳节正巧在假期内,便想陪父母好好地出去玩玩。可是父母却执意要我陪同去乡下老家看看。汽车沿着坑坑洼洼的山路行驶。这条路,从我第一次走就是这个样子,父亲在颠簸的车上叹道:几十年如一日啊一路看不够的山光野景,几十里路不觉就到了藏在深山中的那个小山村。老姨正坐在家门口剥花生。小小的院落,堆满了一年的收成: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堆砌成宝塔的形状,光彩夺目;屋檐下挂着的一串串红红的辣椒,鲜艳夺目,这莫不是农家渴望好日子的写照?我的眼睛被院子里那棵高大的枣树所吸引。几年没见了,树干刻满了岁月的沧桑,却仍然枝繁叶茂。老姨说:树上的枣儿原本更多,已经打落分给乡亲们品尝了。树上这些枣儿,是专门给我留的。说着话,老姨吩咐孙子拿来长竿,对着树上的枣儿,“噼噼、啪啪”的一阵猛打,枣儿如冰雹一般纷纷落下。我捡起一粒红透了的枣儿品尝,又脆又甜的滋味在身体中蔓延。再看那枣树,在长竿的敲击下,枣儿落下的同时,那树的枝枝叶叶也纷纷折落。我心疼得大叫:“快住手,别打了!你们看把这树折磨成什么样子了?”老姨和父母在一旁哈哈大笑:“这枣树就是这个样子,在秋天把它打得越狠,到来年春天它萌生得也就越旺盛。”我奇怪道:“这是为什么?”老姨说:“这树贱。”我的心却受到了深深的感动。这树“贱”吗?是“贱”哦。它的生长不择地的肥瘦,随便栽在什么地方,哪怕是山沟石缝,有点土就能成活。你看那满山遍野生长的野生酸枣树,就是家栽枣树的母本,也成就了这枣树的坚强品质。无论是山野还是院落,无论是旱涝灾害还是风调雨顺,到了秋天,它都会奉献给人们一树的甘甜这树“贱”吗?我看到的却是枣树面对挫折更坚强的本性,容忍一切的心胸,默默奉献的精神!这枣树,多么像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乡亲,虽然这块土地是那样的贫瘠,就如父亲在路上轻叹的那一句“几十年如一日”,几乎看不到什么变化,可是这里的乡亲们对这块土地的热爱,从不曾减少一分。春天耕耘,夏天挥洒下汗水,秋天收获果实,乡亲们踏踏实实地享受着这块土地带给他们的每一个日子我和父母告别了这个小山村。带回家一篮红枣,让果实的香甜、枣树的品质滋养着我的身心;采一把野菊花,摘一捧芦苇絮,让我,把家乡山山水水的灵气带回家。(1)请根据内容完成下列练习。“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是因为_;“我”心疼地阻止老姨敲击枣树,是因为_;老姨说枣树贱,是因为_;作者却从枣树身上看到了_。在作者的眼里,枣树就像_;所以,在“是贱哦”这句话中,“贱”应该理解为:_。(2)用句子中的划线字写一个句子。无论是山野还是院落,无论是旱涝灾害还是风调雨顺,到了秋天,它都会奉献给人们一树的甘甜(3)照样子写词语。坑坑洼洼 _金灿灿 _(4)“这枣树就是这个样子,在秋天把它打得越狠,到来年春天它萌生得也就越旺盛。”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九、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8分)26. (8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作者相传是_时期的列子。(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3)下列对文章主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会不同。B . 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C . 要善于观察,独立思考,追求真理。D . 批评了孔子一类的学术权威的无知。十、 书面表达 (共1题;共5分)27. (5分)习作。 书信曾经是人们和远方的亲人朋友互通消息、交流感情的主要方式,现在仍然是重要的联络手段。请给你的亲友或者老师写一封信,可以和他一起分享你的快乐,也可以请他帮助你解决遇到的问题。题目自拟,内容不少于350字。第 18 页 共 18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8题;共22分)1-1、2-1、3-1、4-1、5-1、6-1、7-1、8-1、二、 填空题 (共6题;共34分)9-1、10-1、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2-1、13-1、14-1、三、 判断题 (共3题;共45分)15-1、15-2、15-3、15-4、16-1、17-1、17-2、17-3、17-4、17-5、17-6、四、 句型转换 (共1题;共4分)18-1、五、 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19-1、20-1、六、 修改病句 (共2题;共7分)21-1、22-1、七、 书写 (共1题;共6分)23-1、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3分)24-1、24-2、24-3、24-4、24-5、24-6、24-7、25-1、25-2、25-3、25-4、九、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8分)26-1、26-2、26-3、十、 书面表达 (共1题;共5分)2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