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九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85935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九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粤教版九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粤教版九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教版九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一、 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1. (2分)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木材燃烧 B . H2O2溶液中加入MnO2C . 活性炭吸附毒气 D . 铁钉生锈 2. (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3. (2分)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BCD实验装置硫在氧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排水法收集氢气(氢气难溶于水)解释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集气瓶中的水: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氢气何时收集满A . AB . BC . CD . D4. (2分)在实验室中利用如图装置,可以进行的实验是( ) 用过氧化氢溶液与MnO2制取氧气用KMnO4固体制取氧气用KClO3与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A . B . C . D . 5. (2分)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5.1g的食盐,称量过程中发现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他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A . 增加砝码B . 减少砝码C . 增加食盐D . 减少食盐6. (2分)物质燃烧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烟雾B .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D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7. (2分)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 . 生铁、氢氧化铜、冰水混合物B . 液氧、硫酸钡、粗盐C . 天然气、纯碱、石油D . 钙片、氯化镁、海水8. (2分)对于化学反应2KClO3 2KCl+3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 . 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O2的质量C . MnO2加快了该反应速率D . 氯酸钾中K、O元素的质量比是39:169. (2分)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错误的是( ) A物质分类 B空气中各成分含量关系C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关系D化学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关系A . AB . BC . CD . D10. (2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是形成灰霾天气的最大元凶。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 每天给城市道路洒水,以减少汽车行驶中粉尘的飞扬B . 灰霾天出门戴N95专业口罩(过滤孔径在0.1微米左右)C . 为了减小PM2.5对环境的影响,禁止家庭使用私家车D . 香烟烟雾颗粒的直径大多在0.1至1.0微米,提倡不吸或少吸烟11. (2分)对于下列说法,有关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 .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B . 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及原子重新组合C . 将水加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体积变大D . 分子和原子本质区别是能否构成物质12. (2分)下面是同学们在复习中梳理得到的一组图象,其中图象与实验描述一致的是( ) A . 将氢氧化钡溶液逐滴滴入稀硫酸中至过量B . 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C . 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的混合物D . 等质量的镁、铁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13. (2分)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事实结论A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B某物质可以导电该物质一定是金属单质C某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6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也一定为6D某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物只有CO2和H2O该物质一定由C,H,O三种元素组成A . AB . BC . CD . D14. (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实验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B . 给烧杯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C . 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 . 把块状固体投入直立的试管中二、 填空题 (共6题;共19分)15. (5分)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物质是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 16. (3分)“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 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mL,微观解释为_;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_(填符号)。(2)从微观知宏观。 微粒A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填“得”或“失”)电子:微粒C的符号是_。A-E五种微粒所含元素,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填单质化学式)。甲和乙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丙,三种物质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17. (4分)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回答: (1)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3)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的作用是_。 18. (2分)分类是学好化学的方法之一,现有下列物质:水银 糖水 冰水混合物 氖气 高锰酸钾受热完全分解以后的剩余固体 澄清石灰水 液氧 铁粉;请按要求将序号填入横线上。 (1)属于纯净物的是_,其中由原子构成的纯净物是_,其中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是_; (2)属于混合物的是_。 19. (4分)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 ,判断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_,最外层电子数为_,在化学反应中这种原子容易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形成。 20. (1分)鉴别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其操作正确的是_。 A氧气和二氧化碳:闻气味B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C水和过氧化氢溶液:观察颜色D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_。三、 推断题 (共1题;共2分)21. (2分)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有如下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省去)。其中,A是一种紫黑色固体,在加热的条件下能生成B、D、E三种物质;B和G均是黑色固体,B和白色晶体F混合加热后也能产生D;D和J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J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和用于灭火。 (1)J的化学式是_。 (2)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 _ ;_。四、 实验题 (共2题;共10分)22. (4分)如图中A、B、C均是初中化学学习中做过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通过试管与试管_的现象对比说明铁生锈与水有关; (2)B实验中的明显错误是_; (3)C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具有_的性质; (4)小明同学对C实验进行了反思,改进装置后又做了D实验,你认为改进后的装置优点之一是_。 23. (6分)如图是实验室常用于制取气体的装置,请根据以下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a_。 (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气体,则收集装置应选_(填装置序号,下同)。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用装置D收集,验满的方法是_。 (4)已知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刺激性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则制取氨气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应选用_。 五、 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3分)24. (3分)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二氧化碳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究竟能否用排水法收集呢? (1)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的两套装置进行了深入地探究。 请写出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定性实验)实验后,装置水槽中的液体应该呈酸性,向此液体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颜色会变为_。但是取几次实验后的液体样品,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均无明显变色现象。对此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定量实验)采用数字化实验测定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二氧化碳纯净度的差异。因实验设备有限,本实验通过氧气传感器测出收集气体中残留的氧气(来自于空气),推算出空气的含量,再求出CO2的含量。请填写下列表格中相应的空白(精确到1%即可):测得氧气含量推算出CO2含量结论排空气法66%69%排水法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更纯净排水法42%_通过实验可知,若对CO2纯度要求较高,应该使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实验反思)利用装置I和装置收集到的二氧化碳都会混有少量空气,原因是_。(交流讨论)证明排水法比排空气法所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纯度更高,还有什么方法?_。(2)(拓展应用)利用传感器对二氧化碳性质再探究。 步骤1:如图2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三瓶250mL的烧瓶内收集满CO2气体,三个注射器内各装有等体积的液体(分别是水、饱和石灰水、氢氧化钠浓溶液)。连接好装置和压强传感器。步骤2: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等体积的液体(水、饱和石灰水、氢氧化钠浓溶液)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步骤3: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观察传感器定量实时地传回烧瓶内气压变化形成的图像情况如图3所示。(查阅资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易溶于水,两者均可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导致曲线AB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_。(3)图中曲线1中_段气压的变化是由于充分振荡烧瓶导致的。 (4)利用现有的装置,在不使用其他试剂的情况下,请你写出除振荡烧瓶外继续降低E点的操作方法_。 (5)曲线2与曲线3差异较大的原因是_。 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二、 填空题 (共6题;共19分)15-1、16-1、16-2、17-1、17-2、17-3、18-1、18-2、19-1、20-1、三、 推断题 (共1题;共2分)21-1、21-2、四、 实验题 (共2题;共10分)22-1、22-2、22-3、22-4、23-1、23-2、23-3、23-4、五、 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3分)24-1、24-2、24-3、24-4、2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