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12章路基路面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8585801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PPS 页数:34 大小:6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12章路基路面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12章路基路面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12章路基路面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 4 14 15 南京 CJJ37 201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路基和路面 提要 1 历史沿革2 修订背景3 特色 特点4 主要变化5 与其他规范关系 1历史沿革 第一版 CJJ37 90 1991年颁布第一版修订 CJJ37 90 1998年颁布第二版 CJJ37 2012 2012年5月1日施行 2修订背景 CJJ37 90使用超过20年 难以满足城市道路发展建设的需求 经济 技术和环境 CJJ37 90使用中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城市道路路基认识上的深化和处治上的技术进步城市道路路面材料 结构组合和设计的技术进步城市道路路面施工机械 方法的技术进步城市道路交通荷载的变化发展道路材料试验技术 评价方法的发展 3特色 特点 把握原则 简明扼要注重共性 系统科学通专分开 层次清楚避免重复 便于修订 使得新规范的原则性 系统性 灵活性 开放性大大增强 可以充分吸纳成熟的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最新技术成果 与时俱进 持续发展 专用规范 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169 2012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送审稿 4主要变化 12 1一般规定12 2路基12 3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12 4旧路面补强和改建 路基和路面 4主要变化 12 1一般规定 12 1 1路基 路面设计应根据道路功能 类型和等级 结合沿线地形地质 水文气象及路用材料等条件 因地制宜 合理选材 节约资源 应使用节能降耗型路面设计和积极应用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技术 并应选择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 安全可靠 方便施工的路基路面结构 12 1 2路基 路面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以及良好的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 同时 路面面层还应满足平整和抗滑的要求 12 1 3快速路 主干路的路基 路面不宜分期修建 对初期交通量较小的道路 以及软土地区 湿陷性黄土地区等可能产生较大沉降的路段 可按 一次设计 分期修建 的原则实施 12 1 4路基 路面排水设计应根据道路排水总体设计的要求 结合沿线水文 气象 地形 地质等自然条件 设置必要的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设施 并应形成合理 完整的排水系统 12 2路基 章节调整设计土基回弹模量路基压实度 4主要变化 章节调整 第八章路基设计第一节设计原则与规定第二节路基设计调查第三节路基土分类第四节土质的干湿类型第五节土质路基压实度标准第六节土质路基最小填土高度第七节路基边坡第八节路基疏干与加固稳定措施 第十二章路基和路面12 1一般规定12 2路基12 2 2路基回弹模量12 2 3路基设计高度12 2 4路基压实度12 2 5路基防护工程12 2 6特殊土路基设计 原规范 新规范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送审稿 1总则2术语3路基设计基础调查与路基土分类4一般路基5路基排水6路基防护与加固7特殊路基8管线工程中的地基处理9路基改扩建 12 2 1道路路基应符合下列规定 提出路基设计的一般要求 1路基必须密实 均匀 应具有足够的强度 稳定性 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 并应结合当地气候 水文和地质条件 采取防护措施 2路基工程应节约用地 保护环境 减少对自然 生态环境的影响 3路基断面形式应与沿线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相协调 不得深挖 高填 同时应因地制宜 合理利用当地材料和工业废料修筑路基 4路基工程应包括排水系统 防排水设施和防护设施的设计 5对特殊路基 应查明情况 分析危害 结合当地成功经验 采取相应措施 增强工程可靠性 主要条文 重点为路基处理及防护工程 12 2 2条 路基设计回弹模量的规定 快速路和主干路路基顶面设计回弹模量值不应小于30MPa 次干路和支路不应小于20MPa 当不满足上述要求时 应采取措施提高回弹模量 路基设计回弹模量 8 1 2设计回弹模量值宜大于或等于20MPa 特殊情况不得小于15MPa 当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土基强度 与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一致 原规范 新规范 对照欧美等国家的相关规范 原规范标准明显偏低 而且调查表明 近年来我国城市道路的轴载不断增大 车辆荷载作用于路基的应力水平和传递深度显著提高 因此 条文将快速路和主干路的土基设计回弹模量值提高到30MPa 以增强路基的抗变形能力 优化路基 路面结构的模量组合 路基压实度调整 相关规范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1 2008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D30 2004 原规范土质路基压实度 取消轻型击实标准 快速路与主干路分列 增加深度范围 调整压实度 新规范土质路基压实度 表12 2 4土质路基压实度 注 表中数值均为重型击实标准 与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一致 高速一级 二级 三 四级 公路 条文将路基压实度标准分别提高了1 3 并将填方路基压实度标准控制到路床顶面以下深度150cm 主要变化 1 章节调整2 仅进行原则规定 具体设计内容见专项规范 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169 2012 12 3路面 4主要变化 1总则2术语 符号和代号3基本规定4路基 垫层和基层5沥青路面6水泥混凝土路面7砌块路面8其它路面9路面排水 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169 2012 共9章 章节调整 12 3路面12 3 1条路面结构层及性能要求12 3 2条路面面层类型及选用12 3 3条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要求12 3 4条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要求12 3 5条非机动车道路面设计要求12 3 6条人行道 广场路面设计要求12 3 7条停车场路面设计要求 新规范 砌块路面 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169 2012 第九章柔性路面设计第一节设计原则与规定第二节设计标准第三节结构组合设计第四节新建路面结构层的计算第五节旧路面补强厚度计算第六节路面防滑 章节调整 原规范 5沥青路面5 1一般规定5 2面层类型与材料5 3路面结构组合设计5 4路面结构设计指标与要求5 5路面结构层的计算5 6加铺层结构设计 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169 2012 章节调整 第十章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第一节设计原则与规定第二节设计标准及参数第三节结构组合设计第四节混凝土板厚度设计第五节混凝土板平面尺寸 温度翘曲应力验算与及接缝设计第六节板的局部补强及其他处理 原规范 6水泥混凝土路面6 1一般规定6 2设计指标与要求6 3结构组合设计6 4面层材料6 5路面结构计算6 6面层配筋设计6 7接缝设计6 8加铺层结构设计 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169 2012 主要条文 1道路经过景观要求较高的区域或突出显示道路线形的路段 面层宜采用彩色 2综合考虑雨水收集利用的道路 路面结构设计应满足透水性的要求 3道路经过噪声敏感区域时 宜采用降噪路面 4对环保要求较高的路段或隧道内的沥青混凝土路面 宜采用温拌沥青混凝土 12 3 2路面面层类型的选用应符合表12 3 2的规定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12 3 2路面面层类型及适用范围 12 3 3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应包括面层类型选择与结构层组合设计 各结构层材料组成设计 材料与结构层设计参数确定 结构层厚度计算 路面内部排水设计等 2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应选用多种损坏模式作为临界状态 并应选用多项设计指标进行控制 3城市广场 停车场 公交车站 路口或通行特种车辆的路段 沥青路面结构应根据车辆运行要求进行特殊设计 主要条文 5 4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指标与要求5 4 1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应满足结构整体刚度 沥青层或半刚性基层抗疲劳开裂和沥青层抗变形的要求 应根据道路等级选择路表弯沉值 沥青层层底拉应变 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和沥层剪应力作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快速路 主干路和次干路采用路表弯沉值 沥青层层底拉应变 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 沥青层剪应力为设计指标 2支路可仅采用路表弯沉值为设计指标 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169 2012 主要条文 12 3 4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应包括面层类型选择与结构层组合设计 接缝构造 配筋和排水设计 各结构层材料组成设计 路面厚度计算 路面表面特性设计等 2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应采用行车荷载和温度梯度综合作用产生的疲劳断裂作为设计指标 3水泥混凝土面层应满足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 表面应抗滑 耐磨 平整 面层宜选用设接缝的普通水泥混凝土 面层水泥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不得低于4 5MPa 快速路 主干路和重交通的其他道路的抗弯拉强度不得低于5 0MPa 混凝土预制块的抗压强度非冰冻地区不宜低于50MPa 冰冻地区不宜低于60MPa 主要条文 12 3 4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5水泥混凝土路面应设置纵 横向接缝 纵向接缝与路线中线平行 并应设置拉杆 横向接缝可分为横向缩缝 胀缝和横向施工缝 快速路 主干路的横向缩缝应加设传力杆 在邻近桥梁或其他固定构筑物处 板厚改变处 小半径平曲线等处 应设置胀缝 6水泥混凝土面层自由边缘 承受繁重交通的胀缝 施工缝 小于90 的面层角隅 下穿市政管线路段 以及雨水口和地下设施的检查井周围 面层应配筋补强 7其他水泥混凝土面层类型可根据适用条件按表12 3 4选用 主要条文 12 3 5非机动车道路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非机动车道的路面应根据筑路材料 施工最小厚度 路基土类型 水文地质条件及当地工程经验 确定结构层组合和厚度 满足整体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2非机动车道同时有机动车行驶时 路面结构应满足机动车行驶的要求 3处于潮湿地带及冰冻地区的道路 非机动车道路面应设垫层 12 3 6人行道和广场的铺面应满足稳定 抗滑 平整 生态环保和城市景观的要求 其设计应实用 经济 美观 耐久 12 3 7停车场铺面应满足稳定 耐久 平整 抗滑和排水的要求 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计内容和方法与相应的机动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 沥青混凝土路面相同 2根据停车场各区域性质和功能的不同 铺面结构的设计荷载应视实际情况确定 3采用沥青混凝土面层 宜提高沥青面层的抗车辙性能 4采用水泥混凝土面层 应设置胀缝 其间距及要求均与车行道相同 主要条文 主要条文 6 3 10非机动车道 人行道 步行街采用水泥混凝土铺装时 面层厚度不应小于120mm 水泥混凝土28d龄期的弯拉强度不应低于3 5MPa 6 3 11停车场水泥混凝土面层28d龄期的弯拉强度不应低于5 0MPa 人行广场面层28d龄期的弯拉强度不应低于3 5MPa 并且在有纵横向交通的广场上 宜采用正方形混凝土板块 接缝宜布置成两个方向均能传递荷载的形式 接缝设传力杆时 一个方向的接缝宜采用普通传力杆 另一个方向的接缝宜采用滑动传力杆 5 3 7非机动车道 人行道与步行街采用沥青路面铺装时 沥青混合料面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 沥青石屑 沥青砂面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 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169 2012 主要条文 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169 2012 7砌块路面7 1一般规定7 2砌块材料技术要求7 3结构层与结构组合7 4结构层计算 8其它路面8 1透水人行道8 2桥面铺装8 3隧道路面铺装 12 4旧路面补强和改建 1 章节调整2 仅进行原则规定 具体设计内容见专项规范 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4主要变化 章节调整 第九章柔性路面设计第五节旧路面补强厚度计算第十章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第六节板的局部补强及其他处理 原规范 新规范 12 4旧路面补强和改建12 4 1条补强或改建条件12 4 2条调查分析12 4 3条补强和改建设计的基本要求12 4 4条旧沥青路面补强和改建12 4 5条旧水泥路面补强和改建 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169 2012 5沥青路面5 6加铺层结构设计6水泥混凝土路面6 8加铺层结构设计 原 规范 仅有路面补强内容 不涉及旧路改建 为了适应城市旧路改建的需求 增补改建内容 主要条文 12 4 1当路面的结构承载能力 平整度 抗滑能力等使用性能退化 其承载能力不能满足交通需求时 应进行结构补强或改建 12 4 3旧路面的补强和改建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路面平整度不佳 抗滑能力不足 但路面结构强度足够 结构损坏轻微时 沥青路面宜采用稀浆封层 薄层加铺等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宜采用刻槽 板底灌浆和磨平错台等措施恢复路面表面使用性能 2当路面结构破损较为严重或承载能力不能满足未来交通需求时 应采用加铺结构层补强 3当路面结构破损严重 或纵 横坡需作较大调整时 宜采用新建路面 或将旧路面作为新路面结构层的基层或下基层 主要条文 12 4 4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加铺层宜采用沥青混合料 加铺层厚度应按补足路面结构层总承载能力要求确定 新旧路面之间必须满足粘结要求 12 4 5当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断板率较低 接缝传荷能力良好 且路面纵 横坡基本符合要求 板的平面尺寸和接缝布置合理时 可选用直接式水泥混凝土加铺层 否则 应采用分离式水泥混凝土加铺层 当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足够 且断板和错台病害少时 可选择直接加铺沥青面层的方案 并应根据交通荷载 环境条件和旧路面的性状等 选择经济有效的防止放射裂缝的措施 5与其他规范关系 CJJ37 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通用规范CJJ169 2012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专用规范送审阶段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专用规范JTGD30 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40 20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50 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谢谢大家 总则2 术语和符号3 基本规定4 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5 横断面6 平面和纵断面7 道路与道路交叉8 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9 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10 公共交通设施11 公共停车场和城市广场12 路基和路面13 桥梁和隧道14 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15 管线 排水和照明16 绿化和景观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1 2 3 7 3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6 13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5 8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0 11重庆市设计院14 15 16同济大学7 2 12北京工业大学4 9 编制分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