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后中考语文复习的几点尝试.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8566725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后中考语文复习的几点尝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新课改后中考语文复习的几点尝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改后中考语文复习的几点尝试我带初中毕业班有十多年的时间了。十多年来,语文课本一直在变,但我认为它的工具性、人文性、教育性是始终不会改变的,它培养同学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的目标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尽管在内容、形式以及侧重点上做了局部的调整,但其通过提高同学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来为我们人类服务的宗旨始终没变。我针对东莞市近两年来的中招语文考试情况,包括考查形式、题型、考查范围等方面的分析研究,结合自己多年来语文教学的经验,下面就中招语文复习应考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分析和看法。我认为:课改试题无论怎么变,抓好基础、培养语文能力仍然是关键。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考试试题,为了贯彻考试改革的精神,首先在内容上做了调整,考试侧重于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突破了以课本为主的命题范围,阅读部分多选取课外材料,重视知识点的迁移。其次,在命题类型上调整了主观型试题和客观型试题的比例,适当压缩了客观试题,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第三,调整了试卷的分值比例。今年把“基础整合”部分调整到14分,把“古诗文阅读”部分调整为24分。如果把试卷分成三部分的话,那么基础知识部分的分值一般占20%-30%左右,阅读部分占30%-40%,写作部分占40%以上。在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考查的同时,又加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力度。可见,学生在复习时应更加主动、积极、灵活,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在抓好基础的同时,力争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争取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下面针对我市近几年来中考命题情况,结合我校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分析和看法:一、基础整合“基础整合”是中考语文试卷的第一部分,在试题中占14分,这一块的考查以字词积累、课外名言名句积累、修改病句、语言表达、名著阅读、综合性实践等为重点。我们在复习时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小专题复习。反馈练习,我想还是运用模拟卷形式进行检测为好,这样学生就不会对单一题型的大量练习感到厌倦了,老师也可以根据模拟卷及时了解情况,进而调整讲解的侧重点。去年我所教的三(1)、三(4)两个班,在采用此方法后,取得了较大成功,今年已在全级推开。我认为:学习语文还需要日常的积累。没有积累的语言是苍白无力的, 没有积累的学习是徒劳无益的,有了较为厚实的知识积累才能激活思维、触类旁通。我想:在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首先应该是通过读书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其次才是理解和运用。我认为学生积累的内容主要包括有:字词积累、古诗文积累、名言警句积累、名著积累、语文常识积累等。那么,怎么才能增加积累的数量提高记忆效果呢?我想可采取以下两点措施:1.化整为零、分块记忆。可将要求背诵的古诗、古文、名人名言、名著材料等,或按朝代、或按篇幅大小分成若干块,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一块一块的完成,这样化整为零,保证了识记的容易度和计划性。2.及时回忆检查,强化巩固落实。根据小记忆遗忘理论可知:让学生自记、自测、自查,可大大提高记忆效率。当然,可让学生互相检查,然后教师抽查等等,也能达到很理想的效果。二、古诗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在中考试卷中占30分(其中包括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这里面包括古诗文默写填空、课内文言文阅读和课外文言文阅读。从这里也可看出基础积累的重要性。背诵作为传统古诗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历来为语文教学所重视。考试说明中指出:“继续加强对词语的理解运用及名篇名句、诗词记诵的考查”,强调的就是背诵的必要性。去年我的做法是:在学期一开始下发古诗文五十篇的目录,并按篇幅和需要掌握的程度分为两个部分(古诗词三十四篇,古文十六篇);先过古诗词关,再过古文关。一般情况下,周一时我会发下本周默写计划表,当天默写,当天批改,给学生及时反馈,并在全班点评本次默写中出现的主要错误,要求在原文上做好重点标注,并要求学生当天重默过关。默写最重要的是做好统计,为此我设计了两份表格,组长那儿有一份古诗词默写登记表,每天默写过关的同学在组长那里登记,全班的总体默写情况在我的总表那儿有显示,这样,哪些同学没有过关就一目了然了。一轮下来,学生基本上都能够过关了。文言文的考查要求是:能理解常用实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理解句段的文意和课文的大意。一般一篇课内、一篇课外,实际上考在课外,功夫在课内。所以要紧扣课本,夯实基础。具体操作如下:第一,将三个年级的古文按篇制订复习进度计划表。第二,将任务分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按照进度整理实词及重点问题,并设计好考查试卷。因为是自己整理的,所以学生记忆很深刻,不需下多大工夫就能掌握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