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考试题.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8560416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级 姓名班级学校初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考试题一、积累与运用(38分)1、我国的民间四大传说是: , , , 。2、下面这幅对联概括了哪位先人的一生 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桃李三千。3、下面这副对联是说谁的事迹? 收三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二愿;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内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4.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 (战役)中的“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来的。5.“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 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指的是鲁智深,“豹子头”指的是 ;请写出另外一个好汉的外号及故事的名称(如武松打虎) 。6.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悲欢离合。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作者 7.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 。8.“先生常充左翼先锋,欲驱长夜黑”这是一幅纪念联的上联,联中纪念的名人是 ,学过的散文 。9古诗词趣味填空(6分) a.填花名:A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村。B 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b.填鸟名:A两只 鸣翠柳,一行 青天。c.填山名:A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 。B五岳归来不看山, 归来不看岳。10.根据你所积累的知识,根据提示填写下面表格。6分传统节日时 间沈阳当地风俗习惯这一风俗习惯的寓意有关这一传统节日的古诗词清明节阳历4月4日、5日或6日扫墓寄托对逝去亲人的哀思端午节吃粽子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吃月饼象征团圆11“月”因其清澈皎洁、神秘遥远历来为文人骚客所钟爱,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由此产生。请你从积累的古诗词(以上名句除外)中。选出含“月”的连续两句,并注明作者或题目。 诗句: , 。作者或题目: 12古代诗歌中有许多诗句描写了春天的美景,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请你从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描写春天的连续两句,并注明作者或题目。诗句: , 。 作者或题目: 。13.仿照划线句子的形式在横线上写一句话:(3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高适送别董大时真诚的劝慰;例: 。14、完成对联(可不局限于课本)(2分)上联:智勇毛遂真名士 下联: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23分)(甲)曲突徙薪(12分)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旁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面烂额为上客耳耶?”主人乃寤而请之。15.解释句中带点的词(2分)A曲突徙薪( ) B客谓主人( 16. 下列句中的“而”字与“出淤泥而不染”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今论功而请赏 B而不录言曲突者C执策而临之 D溪深而鱼肥17.在横线上写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3分)A 余各以功次坐 B 终亡火患 C 主人乃寤而请之 18.翻译句子:(2分)向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终亡火患 19. 你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哪些道理:(3分) (乙)探月登月,这是中华民族古已有之的梦想。西晋王嘉就把这个梦想诉之于笔端。让我们乘坐他的贯月槎到月宫里去作一番翱游吧。(11分)贯月槎 王嘉尧登位三十年,有巨槎浮于西海,槎上有光,夜明昼灭。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槎常浮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复始,名曰贯月槎,亦谓挂星槎。 (选自拾遗记)注:王嘉:晋代陇西安阳人。著有志怪小说拾遗记十卷。巨槎(ch):水中浮木,竹筏,船。海人:航海的人。一周天:绕天一周。贯月槎:即巨槎,通到月球里的船。20、结合文章内容,解释“周而复始”的意思。2分周而复始: 。21、人类上天揽月的梦想自古就有。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王嘉便想象出了一只登月的“巨槎”。这只巨槎浮于西海,槎上有光,夜明昼灭。当时航海人看到的情形是:2分 。22、把“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译为现代汉语。2分 。23、中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在2007年4月发射升空。右边这幅题为“月亮之上”图案便是“月球探测工程标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幅图案的理解。 5分答: 。(提示:图案一弧两点形成古文“月”字;圆弧起笔处形成龙头,落笔的飞白为一群和平鸽;圆弧中间为一双脚印)三、现代文阅读39分希望是一辆转动的风车 我的老家坐落在滇西高原一条幽深而偏僻的峡谷深处,那是个贫瘠到几近荒凉的地方。因此,我在老家所度过的童年岁月,虽然谈不上悲惨,但也没有多少甜蜜和欢乐可言。在我的印象中,我就从没有“过”过一个像样的生日。“过生日”对于像我一样命运的山里孩子来说,永远只是一个甜美而奢华的梦想。不过,我六岁那年过的生日,却至今记忆犹新。30多年的时光过去了,但那天的情形恍如昨日。 我清楚地记得,六岁生日的那天,一向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父亲,竟然放下了手中那总也忙乎不完的活计,破例为我做了一辆小巧而精致的红色风车。 可以这样说,那是我30多年的人生历程中,最值得铭记的一个生日,也是记忆中我所度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生日。多年后,每每回想起那天的情形,我依旧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 毕业于省地质学校的父亲,在“文革”运动刚一开始,就被当作“臭老九”遣送回乡“劳动改造”。被造反派打入“另册”多年的忍辱负重的父亲,最终盼来了“解放”并“结合”进了生产大队的领导班子。父亲“解放”的那天,又刚好是我的生日,父亲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兆头,心里自然非常高兴。于是便找来竹篾、面糊以及为大队书写标语墙报时用剩的边角废纸,专门为我做了一辆六角形的红色风车。 那是一个明朗的秋天,天空明净得没有一丝流云。也没有风,哪怕是一丝微风也没有。父亲帮我把风车做好以后,却怎么也转动不起来。父亲见我一副非常失望的样子,便微笑着对我说:“傻孩子,要让风车转动起来,你就必须学会奔跑。你跑得越快,风车也就转动得越快。”听父亲一说,我恍然大悟,便手举风车,在门前那片宽阔的田野上,兴奋而快乐地奔跑起来。 果然,由于我的奔跑,手里的风车不停地转动了起来。我跑得多快,风车也就转动得多快。因为奔跑,因为不停地转动着的风车,我体验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一种奔跑的快乐,转动的快乐。 我不停地跑啊,跑啊。手里的风车,也在我不知疲倦的奔跑中,飞快地转动,转动 上高中的时候,在语文课任老师的影响下,我喜欢上了文学,梦想着能够考上云南大学的中文系,并希望自己将来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但命运却与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高中毕业那年我以两分之差名落孙山,只好别无选择地回到了家乡,回到了云封雾锁的大山深处。此后,我便接过了父亲手里的农具,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涯。那段时间,我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整个人都好像变了模样,整天像丢了魂儿似的沉默着、颓废着。面对着生产队分给的一亩三分薄田,我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已经完全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希望。总是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消极态度,用繁重的劳作来麻木自己的心灵。所有的文学书籍和稿纸笔墨,都被我锁进了木箱。 父亲见我完全一副“老水牛下泥潭,以烂为烂”的生活态度,便对我说“孩子,一个人什么都可以舍弃,譬如荣誉、地位、金钱等等,但惟独不能舍弃希望。不论在什 么时候,只要希望还在,你就会有明天、有未来。如果你舍弃了希望,那么你就什么也没有了。”父亲接着意味深长地说:“你还记得小时候有一年过生日,我曾给你做过一辆风车吗?” 听了父亲的一番教诲,我深受启发。从那一天开始,我便把自己的希望和梦想,全部投入到了人生不懈的“奔跑”之中。我奔跑着,希望的风车也在转动着。十年过后,我终于获得了成功不但先后在海内外近千家报刊发表了数以万计的文学作品,而且出版了个人的作品专集。 通往希望的道路并不平坦,随时都有可能遭遇坎坷,但我始终高举着属于自己的那一辆风车,勇敢地向前奔跑着。24、给加点字注音。(4分)不懈( ) 贫瘠( ) 颓废( ) 教诲( )25.“我”在高考落榜后,父亲说我是“老水牛下泥潭,以烂为烂”的生活态度,结合上下文说说这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态度?请用一句名言或自创一句名言说说你拥有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 26、如果将第(7)段“我不停地跑啊,跑啊。手里的风车,也在我不知疲倦的奔跑中,飞快地转动,转动”改成“我不停地跑着,手里的风车也飞快地转动着。”你认为它们在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4分) 27、文章第自然段,“那是一个晴朗的秋日,天空明净得没有一丝流云,也没有风,哪怕是一点微风也没有”一句,属于哪种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28、作者说,“六岁那年过的生日”“是我30多年的人生历程中,最值得铭记的一个生日,也是记忆中我所度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生日。”联系全文,你认为作者这么说的理由有哪些?(4分) 29、在第段中有“我奔跑着,希望的风车也在转动着”这么一句话。这里“奔跑着”指什么?“希望的风车也在转动着”又具体指什么?(4分) 30、第段后面的省略号省略的是父亲的话语。联系上下文设想一下父亲当时会怎样以风车为例去启发儿子的,请你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将父亲的话补充完整。(5分) 31、生命正是无数的未知与挑战才让它五彩缤纷。战胜困难,我们喜悦万分,战胜未知,我们信心百倍。那么,读过本文后你又有哪些收获呢?(5分) 32.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父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任启蒙老师。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父母或长辈或老师给了你怎样有益的教导?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