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辅导讲义.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8558764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辅导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物理辅导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物理辅导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提高班辅导讲义专题讲义一-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考点点拨:在初中光学部分中重点内容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前两部分比较简单。难点在于光的折射之一部分,而光的折射部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对于我们初中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二)跨越障碍凸透镜成像规律怎样记忆首先我们先复习一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v=2f (2)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v2f.(3)当fu2f(4)当u2f时相比较)由上面1,2、3我们可以总结出物和像的位置关系,即物在2f之外时,像在1f-2f之间 物在1f-2f之间时,像在2f之外 物距u=2f时,像v=2f所以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把成实像时物和像的位置称为“互异性”成虚像时单独记忆就可以了。例1. 凸透镜的焦距f=10cm,蜡烛原来放置在离凸透镜25cm的地方,当逐渐靠近12cm时,像距如何变化,以及像是怎么变化的?点拨: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 25cm2f,此时成缩小的像,像在1f-2f之间 2f12cmf,此时成放大的像,像在2f之外。所以当从25cm向12cm靠近时,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同学们可以根据我们刚学习的互异性解答,更简便。例2. 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轴移到距凸透镜45cm处,则成像的情况是 ( )A. 放大的实像 B. 缩小的实像 C. 等大的实像 D. 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点拨: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与物距有关,由第一次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可知fu2f,即f30cm2f,由此可判断焦距的范围是15cmf30cm。当物距为45cm时,物距肯定大于焦距,但由于焦距f在15cm和30cm之间变化,所以三种情况就都有可能。答案:D例3. 当蜡烛离凸透镜7cm时,此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2cm处呈现了一个放大的像,试着确定一下凸透镜的焦距范围,如果物距为20cm时,成什么样的像? 点拨:此题含有隐含条件,如“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2cm处呈现了一个放大的像” 说明此时的像一定是放大的实像,此时的像距即12cm在2f之外,那么物距即7cm在1f-2f之间 f 7cm 2f得出焦距范围 3.5cmf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v2f.(3)当fu2f(4)当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上我们可以看出成实像时,像都是倒立的。 成虚像时,像都是正立的。 例4. 一般我们的手表的表蒙子上会有一个透明的玻璃,通过它我们就可以看清手表上的很小的刻度,请问表蒙子上的玻璃相当于什么?点拨:手表上表示的刻度很小,我们往往看不清楚,但是加上玻璃之后,我们看清了,说明此时形成了放大的像,而此时的像是正立的,所以此时的像是虚像,那么此时的玻璃实际上就是相当于凸透镜的作用。例5. 我们通过圆形的鱼缸观察鱼时和实际鱼的大小有差别,通过鱼缸观察到的鱼比实际的大,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做出合理的解释。 点拨:观察到的鱼比实际的鱼大,说明我们观察到的是鱼的放大的像。而观察到的鱼的像一定是正立的。所以观察到的是鱼放大的正立的像。而当呈现正立像时一定是虚像。所以此时的鱼缸相当于凸透镜的作用,我们观察到的是鱼通过鱼缸成的虚像。3像的放大和缩小的记忆。 成虚像都是放大的像。成实像时,物体在1f-2f之间时,成放大的像。例6. 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处,可得到一个( )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实像D. 正立放大的虚像点拨:判断物体所成的像,只需要判定物体的物距就可以了(因为物距变化时,像也变化)此时题中告诉了凸透镜的焦距为f=15cm,而此时的物距为u=20cm所以此时的物距在1f-2f之间,所成像为放大倒立的实像。选A例7.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第1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在实验中第一小组的同学们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一个可能的原因: 。(2)第1、2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分析以上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写出两条即可)点拨:(1) 蜡烛的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 蜡烛放在了焦点上; 蜡烛放在了焦点以内; 蜡烛放在了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但离焦点过近,成像距离较远,光具座不够长,光屏承接不到像。(2)在凸透镜焦距一定且成实像的情况下,物体离凸透镜越远(近),像离凸透镜越近(远);在成实像的情况下,物距相同时,透镜焦距越大,像离透镜越远; 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大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像。凸透镜成像光路图 I、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不要求同学们掌握,但是我们应该熟记凸透镜成像时的三条特殊光线II、要理解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例8. 如图所示,四幅图均表示光线通过凸透镜前后的传播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点拨:因为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所以判断图的正确性的出发点也就是判断折射光线是否比原来未透过透镜传播时的光线更靠近主光轴。如果是,那么图正确。答案:C【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1、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A. 大于10 cm B. 小于10cm C. 大于20cm D. 在10cm和20cm之间(*)2、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5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 像变大,像距变小 B. 像变大,像距变大C. 像变小,像距变小 D. 像变小,像距变大(*)3、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如图所示,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 ( )A.投放到屏幕上的画面太靠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B.若想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的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C.若想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的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D.若想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的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4、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 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40cm B. 30cm C 20cm D. 10cm(*)5、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正立放大的虚像 C.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倒立等大的实像(*)6、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右图中的甲和乙,则( )A. 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 B. 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C. 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少镜头到底片的距离D. 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7、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A. 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B. 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C. 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D. 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二、填空题1. 班上照集体照时,发现有同学没在取景框中,此时应将照相机_(填“靠近”或“远离”)同学们,并将相机的镜头和底片间的距离_(填“伸长”或“缩短”)(*)2. 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中,首先要在一条直线上依次放上蜡烛、_、_,然后调节它们的_,使它们的位置大致在同一_。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距透镜15cm时,可以成一个_、_的_像,当物体距透镜5cm时,可以成一个_、_的_像。三、实验探究题1、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调整(选填“上”或“下”);(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到某一位置,才能在屏上得到倒立、 、清晰的实像。2、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在a、b、c、d、e这五个点中:把烛焰放在_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把烛焰放在_点上,所成的像最小。把烛焰放在_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把烛焰放在_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3、在“研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请你设计一个测量透镜焦距的简易方案,写出实验步骤:(A)_(B) _(2)若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时,手边有焦距为48cm、15cm和4cm的三个凸透镜,你认为选用焦距为_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更为恰当理由是:_。【试题答案】一、选择题 1、B 2、B 3、D 4、D 5、A6、D 7、D二、填空题1、远离,缩短 2、凸透镜 光屏 高度 直线 倒立 放大 实 正立 放大 虚三、实验探究题 1、(1)下 (2)15 (3)右 放大 2、 e a a,b c,d 3、(1)A将凸透镜放在太阳光下,当出现最亮、最小的光点时此点就是焦点,测量出焦点到透镜的距离B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当u=2f成等大的实像,此时测量出物距,物距等于2f(2)15 理由:当物体在2f之外,此时像在1f2f焦距之间,所以我们要求光具座的长最小为5f,所以48cm太大,而4cm又太小。专题讲义二-牛顿第一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加理论推导得出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物体不受力的情况。2. 认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方法,了解物理上理想实验的实质。3. 惯性: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并了解利用惯性及防止惯性的方法。能够利用惯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 跨越障碍:1.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让一小球沿斜面由静止滚下,它将滚上另一斜面,若无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如图1)。我们根据这种运动趋势进行分析推理:若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一斜面上要达到原来的高度就要通过更多的距离(如图2);若继续减小倾角,最终使其成为一个水平面,则小球永远不能达到原来的高度,必将沿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运动下去(如图3)。伽利略实验驳斥了亚里士多德的关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学说2. 科学探究提出问题: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会一直运动下去吗?制定实验与设计实验: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逐渐减小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的运动距离,并推论当小车与平面间没有摩擦力时小车的运动状况。分别将小车放置在毛巾,棉布,光滑的桌子面上,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比较小车下滑的距离从实验可知,当接触面粗糙程度变化时,小车运动的距离发生变化。当摩擦力越小时,小车运动的距离越大,由此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接触面非常光滑,即小车不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那么小车将不会停下,一直运动下去。3. 牛顿第一定律通过实验探究可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而如果小车不受到摩擦力,那么小车将一直运动下去。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运动的物体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原来静止的物体要保持静止状态。这个规律说明了维持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是不需要外力的。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学说是错误的。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不是从实验中直接得出来的,也就是说它不是一个实验定律,当然也就不能用实验来验证。但是它又有深厚的实验基础。它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科学推理而得到的,由这个定律进一步得出的一切科学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牛顿第一定律早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例1. 在一个光滑的水平面上,用绳子拉着小车做直线运动,当小车的速度达到4m/s时,绳子脱落。这时小车在水平面上做_运动,小车的运动速度是_。点拨:当物体不受到外力时,将保持运动状态不变。所以此时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的速度为4m/s。例2. 正在运动着的物体,若受到的一切外力都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A. 立即停止; B. 改变运动方向;C. 先慢下来,然后停止; D. 做匀速直线运动。点拨:当一切外力同时消失,此时物体将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如果静止,那么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如果运动,则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D例3. 牛顿第一定律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 )A. 单纯的实验方法; B. 单纯的推理方法;C. 数学推导方法; D. 实验加推理的方法。点拨:牛顿第一定律并不是完全通过实验得出的,而是通过实验再加以推理得出的答案:D4. 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它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系。物体的质量越大,维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也就大,那么此物体的惯性也就越大。例4. 汽车静止时和汽车运动时,哪种情况的惯性大?点拨: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惯性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因此汽车静止和运动时的质量是不变的,所以惯性是一样大的。5. 惯性的应用惯性在生活中有时给我们带来便利,有时给我们带来麻烦。生活中某些地方是利用惯性,某些地方是尽力地消除惯性的影响。利用惯性: 跳远运动员跳远,撞击可以使锤头、斧头紧套在把上。减弱惯性:车上的乘客在车启动时会向后倾倒,在车刹车时会向前倾倒。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坐在汽车前排的乘客和司机一定要系好安全带。例5. 行走的人被石块绊一下会向前跌倒,下述分析中正确的是( )A. 人的上半身有惯性,下半身没有惯性。B. 由于石块作用而改变了人的运动。C. 人由于惯性保持向前,石块作用脚时,使脚的运动变慢。D. 以上说法都正确。点拨:人以一定速度前进,当脚绊到石块时,脚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突然停止。由于人有惯性,他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这样,人的上身继续向前运动,致使其向前跌倒。答案:C例6. 人站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汽车突然刹车,人向前倾倒的原因是 ( )A. 汽车有惯性,所以人向前倾倒;B. 汽车刹车时,使人受到一个向前的力,所以人就向前倾倒; C. 人有惯性,汽车刹车,人的脚停止运动,上身保持原有的向前运动的状态,所以人向前倾倒。 D. 没有正确答案点拨:人向前倾倒的原因是人受到惯性的作用。当汽车刹车时,人的脚与汽车接触,脚受到摩擦力,便于改变运动状态。但是人的上身由于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所以此时人的上身与下身相比较要向前运动。答案:C【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正在行驶的汽车,如果作用在汽车上的一切外力突然消失,那么汽车将( ) A. 立即停下来 B. 先慢下来,然后停止 C. 做匀速直线运动 D. 改变运动方向(*)2、下列实例中,属于防止惯性的不利影响的是( ) A. 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 B. 拍打衣服时,灰尘脱离衣服 C. 小型汽车驾驶员驾车时必须系安全带 D. 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水泥地上撞击几下,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3、水平射出的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飞行,这是由于( ) A. 子弹受到火药推力的作用 B. 子弹具有惯性 C. 子弹受到飞行力的作用 D. 子弹受到惯性力的作用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 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往往越好 B. 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到地面上 C. 子弹离开枪口后,仍然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 D.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将敌人飞奔的马绊倒5、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 B.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C. 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时才有惯性 D. 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6、把一只盛有水的杯子,放在水平桌面边缘的纸条上,当抽动纸条时,发生的现象是( )A. 快速抽动时,杯子随纸条一起运动B. 慢慢抽动时,纸条被抽出,而杯子留在原处C. 快速抽动时,纸条被抽出,而杯子留在原处D. 无论快速抽动,还是慢慢抽动,杯子都随纸条一起运动(*)7、一架匀速飞行的战斗机,为能击中地面上的目标,则投弹的位置是( )A. 在目标的正上方B. 在飞抵目标之前C. 在飞抵目标之后D. 在目标的正上方,但离目标距离近些8、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下列交通规则与惯性无关的是( ) A. 右侧通行 B. 系好安全带 C. 限速行驶 D. 保持车距(*)9、山西农民朱朝辉巧妙利用惯性在1999年6月20日驾驶摩托车飞越了山西壶口的黄河,令人叹为观止,为了安全,表演者在摩托车落地时,应让( ) A. 前轮先落地 B. 两轮同时落地 C. 后轮先落地 D. 以上情况都行10、在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车厢里,有一位乘客做立定跳远,则他( ) A. 向前跳将更远 B. 向后跳将更远 C. 向旁边跳得更远 D. 向前向后跳得一样远二、填空题11、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_。12、正在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_仍然向前运动,但汽车的速度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是由于汽车受到_的缘故。13、马路上的汽车突然启动时,站在车上的乘客将会_倾倒,行驶的汽车急刹车时,站在车上的乘客将会_倾倒,这两个现象都是由于人有_而造成的。14、节日放飞的气球下吊一物体,在空中竖直向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又向下运动,这是因为_。(*)15、在航天飞行器中处于失重状态的宇航员,其身体_惯性。(没有/仍具有)16、虽然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是不存在的,但是由于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_的基础上,经过_而得出的,因而是正确的。(*)17、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列车车厢内,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小球,小球突然向前运动,这时列车是在_行驶。(填“加速”或”减速”)(*)三. 阅读理解 汽车刹车之后现代社会汽车量大增,发生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汽车不能立即停车,因为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纵制动器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以上两段距离之和即为汽车的停车总距离。下面是一个机警的司机开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刹车后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速度/kmh-1反应距离s1/m制动距离s2/m停车总距离s/m4078155091322601120317015344980195473 阅读后回答: (1)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在交通要道为什么要对机动车辆的最大速度进行限制? (3)你认为在雨雪天制动距离将怎样变化?司机在雨雪天应注意什么问题? 【试题答案】一、选择题 1. C 2. C 3. B 4. B 5. D 6. C 7. B 8. A 9. C 10. D二、填空题 11.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12. 惯性 变小 摩擦力 13. 向后 向前 惯性 14. 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 15. 仍具有 16. 实验 推理 17. 减速三、阅读理解 (1)汽车的速度(2)因为汽车的速度越大,制动距离也就越大。不能及时的刹车容易出现交通事故(3)制动距离将增大。请司机在雨雪天里减速慢行专题辅导三力(一)什么是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在理解力这个概念时,要注意下列三点:(1)力是作用。 推、压、拉等都是作用。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会发生变化。(2)力不能脱离物体存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都是成对出现的。常将被研究的物体定为受力物体,将对这个物体有作用力的物体称为施力物体。例如:当用手拉车时,我们对车施加了力的作用,此时车受到力,车就是受力物体;手施加了力,手就是施力物体。(3)物体之间有距离也有可能存在力的作用。 利用磁铁吸引铁钉时,当磁铁和铁钉之间还有一定距离时,磁铁就将铁钉吸引过去,说明此时磁铁和铁钉之间存在作用力,而此时两者并没有接触。(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两个物体之间产生力时,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必定也要反作用于另一个物体。例:当用手拉车时,我们对车施加了力的作用,此时车受到力,向前运动。同时我们也感觉到车在拉我们,即人对车施加作用力的同时,车对人也施加了作用力。说明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力的作用。实际问题中必须分清以哪个物体作为受力对象。通常,以被分析的对象作为受力物体;作用于被分析对象的物体为施力物体。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三)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有两方面: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形状。(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表示物体运动状态有两个因素:运动的快慢及运动的方向。任一方面发生变化,都称为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所以,一个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大或变小;速度方向发生变化等都属于运动状态的变化,都要受到力的作用。用力推车,车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当汽车转弯时,运动方向发生变化,此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任何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都会产生形状的变化(简称形变),只是形变的大小不同。例如:当物体放置在沙子面上时,此时沙子面的形变很明显。而当放置在水泥地面上时,形变非常小,但是仍然发生了形变。物体形变的大小与受到作用力的大小有关。对物体施加的作用力越大,物体发生的形变也越大。用力拉弹簧,若力比较小,弹簧伸长得就小些,用较大的力才能将弹簧拉开较大的距离。物体形变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不用多大的力就可以将一根弹簧拉长。把5根相同的弹簧捆在一起,把它们拉长就要施加大得多的力。(四)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重要因素有三个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l)力的大小。力的大小不仅影响物体形变的大小,也影响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例如:用较大的力和较小的力作用在弹簧上时,弹簧的形变不同。用较小的力推箱子,箱子不动;用较大的力推箱子,箱子将由静止开始运动。(2)力的方向。沿物体的运动方向施加作用力,物体的运动速度会加快;逆物体的运动方向施加作用力,物体的运动速度会减慢;例如:汽车启动时,汽车受到牵引力的作用速度越来越快。当汽车刹车时,汽车的速度越来越慢。形变情况也与之类似,拉物体时物体伸长;压物体时物体变短;(3)力的作用点指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位置。即使力的大小与方向不变,它作用在不同点上时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例如:开门时,施加力时作用点一般是离门轴较远,此时开门比较容易。如果施加力的大小和原来一样,方向相同,此时施加力的作用点在离门轴近的地方时,就不容易开门,由此可见力的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也不相同。(五)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牛顿。物理课本的重力大约为4N。(六)力的示意图。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为:大小,方向,作用点。所以如果要表示出力的话,必须表明力的三要素。为了使物体受到的力更形象、更具体、更直观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借助画图的方法把力表示出来,也就是把力这个抽象的东西画出来,这就是力的示意图。1、力的作用点一般的把力的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即可。随着逐步学习,作用点要画在物体的重心上。2、力的方向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有方向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明力的方向。3、力的大小 在线段的末端标示出力的大小(七)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例如用力对弹簧施加向下的作用力时,弹簧被压缩,弹簧发生形变,我们把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手此时会感觉弹簧施加的作用力。再比如说,当我们用力拉弹簧时,弹簧发生了形变,这时弹簧也要恢复原状,这样它也会对阻碍它恢复原状的物体产生弹力,也就是我们的手所感受到的这个力。因此弹力就是因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总是与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向上拉弹簧时,我们发现它形变的方向是向上的,可是我们所感受到的弹力却是向下的;同样如果我们向下压弹簧,它形变的方向是向下的,我们感受到弹力的方向是向上的,总之弹力的方向与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我们通常所说的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当一个物体放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时,上面的物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它必然有一种向下运动的趋势,可是另一个物体不让它向下运动,这样上面的物体就要产生向上的形变,这时它自然会产生一个向下的弹力,这个向下的弹力就是上面物体对下面物体的压力。由于上面物体对下面物体有压力的作用,下面的物体自然也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弹力,这个向上的弹力就是支持力。弹簧测力计是测力的仪器,它是利用弹簧在一定范围内,伸长量与拉力大小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弹簧秤使用前应注意三点:零刻度调整(即弹簧在自然状态下的原长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值。弹簧秤使用时应先将钩子拉伸几下,检查摩擦情况以及弹簧有否与底板相碰。使用后应检查指针是否回复到零位(这是为了防止弹簧使用过久而失去弹性)。在使用过程中拉力方向应沿弹簧秤轴线方向。弹簧秤可以向任意方向拉引,不一定局限于竖直方向。(八)重力重力的产生: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产生的,但这个吸引力并都不能叫重力。只有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吸引力才能叫重力。一切近地面的物体都受到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为地球上的所有物体。(l)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牛。如果用G表示物体受到的重力,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则重力Gmg。在同一地点重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表示为Gmg。 注意:g的数值会随地点发生变化,因此物体重力也会随地点变化。(在初中阶段我们一般认为g值是固定的,但是实际上是变化的)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9.8牛/千克,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利用这个公式,可以通过物体的质量得知其所受重力的大小。使用时注意各物理量的单位,m的单位为千克,G的单位为牛。如果只要求作粗略的计算,可将g近似取为10牛千克。(表示的物理意义:1kg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0N。)(2)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用一根细绳系住重物并悬挂起来,当绳静止时,绳的方向沿重力的方向,称为竖直方向。重力作用在物体的重心。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规则物体的重心是它的几何中心,如圆球的重心是球心,均匀球壳的重心也是球心,长方形均匀薄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在画物体的受力图时,应当将重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一般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点上。如:均匀正方形板,重心在两条对角线交点上;均匀球体,重心在球心上。对于不规则、不均匀的薄板状物体,可采用“悬吊法”画出两条重力作用线,其交点就是重心位置。(初中阶段不要求掌握)(九)摩擦力1. 什么是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一个物体要发生相对运动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我们用比较小的力推桌子,桌子并没有开始运动,是因为桌子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它的作用效果跟推力相抵消. 我们用比较大的力推桌子,桌子开始运动起来,这是由于推力的大小超过了摩擦力。当我们推桌子时,桌子没有动,这时有摩擦力。桌子和地面接触,当桌子要运动时,产生了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就是摩擦力。正是由于有摩擦力,导致桌子要发生相对运动,但是没有动起来。当桌子运动起来后,我们不再用力推它,桌子很快停下来。其原因是桌子受摩擦力。可见,桌子和地面接触,桌子在地面上已经发生相对运动,这时也有摩擦力。2.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3. 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式: 增大摩擦:(1)使接触面粗糙 (2)增大压力 减小摩擦:(1)使接触面光滑 (2)减小压力【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穿旱冰鞋的同学用力推墙,结果离墙而去,这说明_与_发生了力的作用,如果以墙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_,受力物体是_。(*)2、游乐场里的碰碰车是孩子们喜欢玩的,当两辆车对碰时,都会向后运动,这既说明力的作用是_,又说明力的作用可以_。(*)3、建筑工地上,砖工师傅常用重垂线检查墙砌得是否_,其原理是根据_。4、在跳板跳水这项运动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却不同,前者主要是改变了跳板的_,后者主要是改变了运动员的_。5、质量是指物体_,重力则是由于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6、在排球赛中,二传手传过来的球,主攻手用大小不变的力扣球,球的落地点和旋转性各不一样,这说明力的_和_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同。7、雨天,在泥路上洒上一些炭渣可以防止滑倒,这是利用_来_。8、磁悬浮列车是一种用电磁力量使列车“浮”起来,再通过牵引力使列车开动的车辆,它利用磁悬浮使列车脱离与钢轨的接触,从而可以使摩擦_而极大地提高行驶速度,矿泉水的瓶盖都制成凸凹不平的条纹,这是为了_,方便打开。9、甲、乙两同学的质量之比是109,则他们的体重之比是_,若甲同学的体重是490N,则乙同学的体重为_N。(*)10、两人同时用4N的力拉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则测力计的示数为_N,若将此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用8N的力拉它,则测力计的示数为_N。(*)11、某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24.5N,则该弹簧测力计下端最多能挂_kg的物体,当钩上挂5个250g的钩码时,测力计的示数是_N。(g10N/kg)12、如果人体和其他物体之间不存在摩擦,对人的衣、食、行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试举两例:例:人将拿不住筷子(1)_ (2)_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对于一个鸡蛋来说,下列情况中属于力所引起的变化的是( ) A. 放久了的蛋变臭 B. 碰破了C. 孵出小鸡 D. 煮熟了(*)2. 打出去的篮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的力是(不计空气阻力)( )A. 手对球的推力 B. 重力 C. 不受力 D. 手对球的推力和重力3. 用钓鱼竿拉出水中的鱼时,对鱼施力的物体是( ) A. 手握鱼竿的人 B. 钓竿 C. 拉住鱼的鱼钩 D. 鱼(*)4. 鸡蛋去碰石头,鸡蛋反而破了,说明( ) A. 鸡蛋是一个不好的蛋 B.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 石头对鸡蛋的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力 D. 以上说明都不对5.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句话用下列哪个说法最能说明力的现象( ) A. 力能产生响声 B. 力是作用是相互的C. 必须有两个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D.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6. 如果没有重力,就不会出现下列哪个现象( ) A. 河水不能流动 B. 杯中的水倒不进嘴里C. 人一跳起来就会离开地球 D. 人无法握住鸡蛋7. 沿圆形跑道匀速跑动的运动员,它的运动状态( ) A. 始终不变 B. 不断改变 C. 有时改变,有时不变 D. 无法判定8. 对下列物体的质量和重力估测正确的是( ) A. 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0.15kg B. 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0.5kg C. 一只鸡的重力大约是120N D. 一位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60N9. 下列做法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 ) A. 锁生锈不好开时,可将少量食油注入锁孔就易打开。 B. 拉链不好拉时,可在拉链上抹一点石蜡,就好拉了C. 搬运笨重货箱时,可在地上铺几根圆木就容易搬动D. 冬天马路上结冰,可在冰面上撒些细沙,就更安全10. 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重100N的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0N,则物体所受桌面的摩擦力是( ) A. 50N B. 100N C. 0N D. 75N(*)11. 中央电视台转播围棋赛时,讲解人员所用的棋盘有的是有磁性的,而棋子就是一些小铁片,棋子放在棋盘上不掉下去的原因是( ) A. 棋盘对棋子的吸引力 B. 棋子对棋盘有吸引力C. 棋子受到棋盘的摩擦力D. 以上说法都正确12. 坐在船上的人用桨向后划水,船就会向前行驶,使船前进的力是( ) A. 手作用在桨上的力 B. 水作用在桨上的力C. 水作用在船上的力 D. 桨作用在水上的力三. 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6分)(*)1. 把硬币竖直上抛,在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如图1所示。请在图中画出硬币在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中所受到的力的示意图(忽略空气阻力)。2. 重30N的铅球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2),请画出它所受的力的示意图。(*)3. 小敏同学利用作图法找出如图3中均匀薄铁片的重心,他把整块铁片分成两个长方形,确定它们的重心O1O2,那么整个铁片的重心必在O1O2的连线上。请利用这个思路和作法,找出铁片的重心。四、实验题(1题4分,2题8分,3题8分,共20分)1. 某同学在做用一根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的实验时,在弹簧的下端挂不同质量的钩码,对应的弹簧的长度也不同,他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钩码重力G/N012345弹簧长度L/m35791113请你分析表中数据,你得到的一个结论是_。2. 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1)使用前要使指针对准_,观察弹簧测力计的_和_。(2)使用过程中所测力的方向必须与_在同一条直线上。(3)弹簧测力计所测力的大小不得超过_。(4)如图4所示的弹簧测力计_(能或不能)直接用来测量力的大小,需要_。若直接测力,所测力的结果比实际值偏_(大或小)图43. 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有关,也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有的同学猜想滑动摩擦力可能还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请你从以下器材中选出部分器材,设计一个实验对此猜想进行检验。器材:a斜面;b带钩的正方体木块;c带钩的长方体木块;d长木板;e几条手巾;f刻度尺;g弹簧测力计。(1)你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填写字母):_。(2)简述主要实验步骤:五. 设计题(12分)1. 请你用Gmg编一道计算题,并解答。(*)2. 小明同学要验证“在相同的条件下,滚动摩擦远小于滑动摩擦”这一结论,请你帮他设计一个实验,来说明这一结论的正确性。(*)3. 月球上没有大气层,物体所受的重力是地球上的1/6。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想像一下,你认为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与工作需注意哪些问题。请说出两点。【试题答案】一、1、手,墙,手,墙;2、相互的,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竖直,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4、形状,运动状态;5、所含物质的多少,地球的吸引;6、方向,作用点;7、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8、减小,增大摩擦;9、109,441;10、4,8;11、2.45;12.5;12、人无法行走,汽车无法行驶;二、1、B;2、B,3、C,4、B,5、C,6、D,7、B,8、A,9、D,10、A,11、C,12、B。三、1、略,2、略,3、略。四、1、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拉力成正比;2、(1)零刻度,量程,分度值;(2)弹簧的轴线方向;(3)量程;(4)不能,调零,大;3、(1)c d g (2)a:将长方体木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为F1;b:将木块侧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为F2,c:比较F1与F2,若F1F2,则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若F1F2,则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有关。五、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